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造謠抹黑毛澤東是不擔任何責的

(2025-10-25 10:08:18) 下一個

造謠抹黑毛澤東是不擔任何責的

 

 


《文革中毛為什麼不救李達?》這篇文是在海外的《反共華人組識》編造的。造謠抹黑毛澤東的《李達與毛澤東有“爭論”》源自梅白的“回憶”。梅白(1922—1992年),曾任湖北省委副秘書長。1988年,梅白在《春秋》上公開發表回憶文章《毛澤東的幾次湖北之行》,其中述說了1958年“大躍進”期間,李達因“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口號等問題與毛澤東發生激烈爭論。梅白的原文主要部分是這樣的:

1958年,李達同毛澤東有點分歧……李老要我陪他去“找潤之”。當時主席在陳毅陪同下,正和卡斯特羅談話。我請陳毅轉告主席,說李達求見。不料李達一見毛澤東就發起火來:“潤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這句話通不通?”我趕緊說標語是武大學生在調查中發現的。毛澤東要我寫出這個口號來。我說:“我也收到群眾來信,請求公開批判這個口號,我以‘龔同文’名義寫了:《論口號不能亂提》。”

就這一段中有多少不實之處:要澄清梅白所說真假與否,最好先了解梅白的身份。梅白當時任湖北省委副秘書長,麵見毛澤東的機會極少,沒有上級組織安排是見不到的。

按省委書記王任重的說法,毛澤東每次來武漢多半是由負責警衛工作的葉子龍(後來換了汪東興)直接給他打電話,隻準他一個人和公安部門的同誌到機場或車站去迎接。

走的時候,毛澤東臨時通知他到其住所見個麵,然後在門口告別,不準王任重去送他。

省委書記王任重都不能隨便見毛澤東,何況梅白呢?

王任重說:1958年11月14日,毛主席曾經在孝感車站停車,找地委等幹部和社員在火車上開座談會,是他讓梅白參加的。此事是葉子龍13日上午打電話給王任重,而不是梅白說的是彭真打電話給梅白叫他轉告給王任重,王任重說從來沒有也不會有這種怪事梅白為了說謊的方便,就給自己編了一個毛澤東的“秘書”的身份。

他在另一篇文章《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裏》這樣說:“1956年7月,毛澤東到湖北。我那時是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書記處辦公室主任。葉子龍向王任重提出,主席身邊需要一個人,主席的意思是要一個本地人。任重說:‘叫梅白去。’這樣,我就來到了毛主席身邊。”事實上梅白根本沒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過,也不是毛澤東的兼職秘書。

毛澤東確實曾想在湖北、湖南物色專職秘書人選,而非兼職秘書,但這是在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而非1956年。並且,當時湖北並未推薦梅白而是推薦另一人,因毛澤東不同意而未選用。梅白近距離接觸毛澤東、並當麵反映情況的機會,可能僅隻孝感車站座談會那一次。

梅白這裏說得煞有介事,卻沒有交待這場爭論發生在哪一天。不久,梅白的文章遭到曾經擔任過湖北省委書記的王任重的全麵駁斥。

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怒斥梅白的文章“滿篇謊言”。

梅白的文章發表一年後,王任重也在《春秋》發表《滿篇謊言——評梅白的〈毛澤東的幾次湖北之行〉》一文,對梅白所說諸事逐一批駁關於“毛主席和李達的爭論”,王任重說明梅白不在現場,從根本上加以否定。

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是這樣寫的:1958年10月的一天,主席讓我打電話給李達,請他到東湖客舍甲所見見麵。主席和李達談什麽問題,我沒有參加,更不會讓梅白參加……什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這種主觀主義的口號,毛主席沒有提倡過,湖北省委也沒有提倡過。關於“口號不可亂提”的文章是我授意梅白寫的。我講過在舊社會民間流行的一句話:“世上的事,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若解釋為,人們的思想往往落後於人們的社會實踐,是有道理的。如果反過來說,人們想到的事情,就一定可以辦到,則是錯誤的了。

1958年,我們的頭腦發熱了,犯了急躁冒進的錯誤。毛主席在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會上作了自我批評,說他對“大躍進”的錯誤負主要責任,是第一大昏人。我對“大躍進”、“人民公社”的錯誤,在黨內外作過許多次自我批評,至今猶感內疚。

如上所述,梅白寫的“我和李達的爭論,我是錯誤的”。這全是一片謊言。衛士長李銀橋同誌以及主席身邊的許多工作人員都還健在,他們都會證明梅白在說謊。

梅白說他帶著李達同誌去見主席的時候,主席正在和卡斯特羅談話,這就說謊說到無邊無際的地步了。當時卡斯特羅正在為古巴爭取獨立解放進行著最緊張的戰鬥。古巴革命是1959年元月取得最後勝利的,怎麽卡斯特羅1958年9月到中國來了?據我所知,1958年9月金日成主席到過武漢,是我到王家墩機場迎接的。

卡斯特羅當時沒有來,以後也未到過武漢。梅白說謊說到這種程度不覺得害羞嗎?!

毛主席會見外賓或黨內幹部、民主人士,都是事先安排好時間的,怎能不經過他同意,隨隨便便闖進去吵鬧一番?好象主席住所,無論什麽人都可以隨便出出進進,這是不符合普通常規的。[3]

王任重的話語直率而尖銳,所言基本真實可信,但個別推斷有誤,時間記憶亦有誤(毛澤東4月1—12日、9月10—15日、11月14日—12月13日在湖北,12月28—29日路過湖北,恰好10月未到湖北)。因談“毛主席和李達的爭論”隻是他批評梅白多個謊言中的一個,故行文較簡單,沒有完全指出梅白文中的訛誤。

例如,梅白有何資格叫李銀橋(衛士長)準備飯菜呢,毛澤東是有專門廚師的。在梅白所謂的送李達途中,李達會同他說英語嗎?李達是精於日文的。再是,毛澤東的英語水平應在梅白之上,戰爭年代他也沒有放棄學習,新中國成立後又有國際問題秘書林克相助,My dear brother之類的詞組豈要梅白來教?

毛澤東請李達到東湖客舍談的是哲學。1958年在東湖客舍甲所,毛澤東和李達談什麽問題,王任重沒有參加,更不會讓梅白參加,這是肯定的。這次談話談的是什麽?是梅白所說的,因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等口號而發生激烈爭論嗎?並且毛澤東還認為自己是錯誤的嗎?根本不是。所談問題,王任重在文章中說明白了:“事後主席告訴我,他對李達說:‘你現在寫的東西(可能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不如過去寫的《社會學大綱》有生氣了,淨是抄書本上老生常談的東西,沒什麽創造性,沒有自己的新見解。’1959年春節,我去看望李達同誌的時候,把主席的意見轉告他。他說主席當時和他說過了,主席的意見是對的。”

在1958年“大躍進”時代,毛澤東同李達談的不是“大躍進”的口號,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可能令人不信,而讓梅白的謊言流行。但是,這符合當年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考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編寫關注的實際。

早在1956年,毛澤東就有編寫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的教科書的動議。該年2月,毛澤東“閱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組織編寫中共黨史、哲學、政治經濟學、黨的建設等課程教材給中央的報告,批送劉少奇:‘此件應提交政治局通過才好。’報告提出:高中級黨校和高等學校中的中共黨史、哲學、黨的建設、中國曆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比較適用的教材。對上述書籍的編寫工作,必須做全麵的規劃和及早準備。編寫這些教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還可以對這幾門學科的研究工作,發生根本的推動作用”。[4](pp.537-538)從此批示可見,毛澤東很是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等教科書的編寫。

毛澤東說李達“現在寫的東西不如過去寫的《社會學大綱》有生氣了”,是一種諍言,也表達了理論創新的希望。新中國成立後,李達先後寫了《〈實踐論〉解說》、《〈矛盾論〉解說》,《胡適反動思想批判》等。1958年,李達在新創刊的《理論戰線》辟有“曆史唯物主義講座”,專門宣傳唯物主義曆史觀,如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共同規律和民族特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等理論。

在《理論戰線》1958年第2期的《社會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一文中,李達闡述了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的規律、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規律、階級鬥爭規律即社會形態轉變的社會革命規律等。

1958年毛澤東約李達談話是談哲學,彼此間並沒有為什麽口號發生爭論而意氣用事。至於毛澤東約李達談話的具體時間,是4月還是11月或其他哪一天,這當另行考證它不是在10月,也不是在9月,因9月毛澤東視察武漢大學時李達剛好在青島休假。

但梅白的謊言越傳越真。自他的《毛澤東的幾次湖北之行》一文發表後,1958年李達與毛澤東爭論的故事便散播開來,該故事還寫進學術論著、中學生教材等。例如,《梅嶺:毛澤東在東湖客舍》一書曾較詳細地記述了這場爭論:“9月12日上午,毛澤東和李達在東湖客舍發生了一場激烈爭論,兩個‘一大’代表、馬克思主義者發生了一場關於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否無限大的爭論。”

這一記述顯然是未經考證而采信梅白的說法造成的,尤其所說的9月12日上午這一時間不對;且不說毛澤東有上午睡覺的習慣,更在於“9月12日,毛澤東主席視察武大,李達在外休假”。

在傳播中,還有人對李達與毛澤東的這場所謂“爭論”添油加醋,任意發揮。如此這般,梅白的謊言版本又被升級了。可見,澄清梅白杜撰的謊言,使其不再謬種流傳,甚為重要。偽造曆史已成文壇之疾,應對此零容忍。

作者胡為雄(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本文原載《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年第9期,注釋略。

《人》都有吃飯和拉屎的兩麵性,從前,曾有一個故事講某一個很有名氣的男《人》的有關對另一個女士因吃飯和拉屎的兩麵性而對其的影響之大。

故事的大意是:台灣有個男的名人,第一次約會一位女士去吃飯,被這位女性的吃飯時的《上進性》所征服,所以很快結婚了。

結婚後,某一天女士土廁所時忘了鎖門,男士不知道廁所內有人,直接推門想用廁所,隻見女士在馬桶上因便秘而用力排便麵目猙獰滿臉通紅一副醜陋的《下流性》而腦火。很快離婚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人》都有吃飯和拉屎的兩麵性。

這是從《人》的生理上來講的兩麵性。

《吃飯》具有《上進性》。

《拉屎》具有《下流性》。

看你專注於哪一個《麵》了。專注於《上進性》,或是專注於《下流性》,這是各個專注者的喜好了。

從《人》的人性上來講,《人》的人性是很複雜的。《人》有兩麵性或多麵性。《人》的行為的多樣性與不確定性,也提醒人們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 尤其是某一個《人》在幾十年甚至百年的人生各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行為。

《人》的有趣在於多麵性,就像一張反光彩紙,每個角度能看到不同的色彩。而每一個《人》的多麵性也太複雜了,根本無法辨清每一位《人》有多少麵。

通常《人》的兩麵性指的是這個人同時具備兩種截然相反的特質或行為模式,例如真誠與虛偽、善良與自私、包容與苛刻。 這種兩麵性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會根據情境、時間以及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認知而展現不同的一麵,有時是為了自我約束、展示美好的一麵,有時則會卸下麵具,露出真實或醜陋的一麵。

《人》的兩麵性是因人而異的。 同一個人可能對不同的人展現出不同的態度。

《人》的兩麵性也是因時而異的。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或情境下,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質。

《人》的兩麵性會受情境影響。當一個人受到他人的尊重或威脅時,可能會展現出更努力或更防禦的一麵。

而《人》的認知與態度各異,某個人對某人的態度和認知會影響到這個人向那個人展示出不一樣的一麵來。

《人》在各個人生階段和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都會具有兩麵性,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為了自己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最佳保護自己的生存為目的,所以此時的這個《人》會隱藏真實的一麵,或展現出更被社會接受的一麵。

《人》也會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會塑造和鼓勵《人》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尤其是《人》的內心衝突。因此在每一個《人》的人性中固有的矛盾出現爭鬥,如對利益的追求與對道德的遵從之間的衝突,也會導致兩麵性的出現。

具體到如何評價一個有名的《人》時,就出現了“有爭議“,或是專注於某一麵。其實是沒有爭議的。

首先,《人》有兩麵性或多麵性。

其次,專注於某《人》的上進性?還是下流性?

第三,服務性。是為大多數人?還是為少數人?

第四,階級性。是大多數在說,還是少數人在講。

第五,各自評論者站在不同階級立場上的喜好。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