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奴哲學
走資派鄧小平一直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奴哲學》。從文革前走資派劉少奇和鄧小平在中央一線主持工作時就開始,那時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內就存在著兩個司令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以進口為輔的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司令部。而以走資派劉少奇和鄧小平的資產階級司令部主張《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奴哲學》。在文革大革命中走資派劉少奇和鄧小平的資產階級司令部受到了批鬥。毛澤東逝世後,走資派鄧小平的資產階級司令部篡權複碎資本主義的改革開放之後,走資派鄧小平就推行了他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奴哲學》來。
這裏僅記錄的是毛澤東逝世後被走資派鄧小平強行下馬的新中國的尖端軍工項目,不包括眾多的重大民用工 業和科技項目的下馬。比如船舶、數控機床,大型工程裝備等等。
這些可都是毛澤東時代為著實現四個現代化所必須的啊! 最最重要的是這些項目是幾億中國人民共同努力建設成的。
新中國的四個現代化不是靠吹的。而信心遺失,人才流失才是最為可惜的。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的基礎建設,何來今天的成功。如果堅持下來,新中國的強大應該早些時間到來。而且人心還不會散了。
在走資派鄧小平下馬風的同時,國防科研部門也在全民經商,國防靠後的熱潮中推行市場化、自負盈虧、軍轉民等,一些有豐富經驗的科技人員在一片“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 分”的宣揚聲中,被迫向外流失。最終使中國至今仍臣服於外國產品麵前,巨額外匯白白花掉。
走資派鄧小平下馬的項目:
1、運10飛機下馬。
2、截至1982年,中國空軍總計下馬原定項目31項:
其中主要有:
⑴、遠程轟炸機;
⑵、對地強擊機;
⑶、空中優勢戰鬥機;
⑷、大型軍用運輸機;
⑸、武裝專用直升機;
⑹、地空遠程、中程、近程導彈。
3、截至1982年,中國海軍總計下馬原定項目11項:
其中主要有:
⑴、包括現在才出來的“093,094”;
⑵、“092G”大型導彈SLV驅逐艦;
⑶、中國早期航母
4、截止1982年,第二炮兵部隊下馬原定項目多達45項:
其中主要有:包括了多彈頭形式的“DF6A”固體發射的“DF7A”“DF12”空射火箭。
直-7下馬
直-7是中國空軍原定於設計製造,用來替換早期研製的mi4即直-5使用 的。他的最大運載能力與適航性。均達到了俄羅斯產米8的基礎。
而在同時代出現的法 國AS332。其性能與直-7設計參數十分接近。1975年定型後,在1978年原計劃投入試驗生產。
但是,1978年一聲“春雷”把這個“文革產物”下 馬了。
如今21世紀中國麵臨災害卻缺少直升機運輸能力,唯一可靠的竟還是為數不多的俄國的麋鹿和美國的黑鷹。
若曾有機會中國是否願重新提高直升機產業? 要是當年的直7不被搞下去,這次救災那會出現今天這種情況嗎?至少你不賣,我自己可以造,現在自己又造不出,買又買不來,給別人牽著鼻子走。要是青藏高原真的有事,裝活塞式發動機的直5是飛不上去的,靠那24架使用了30多年的黑鷹怎麽行? 現在據說中國又在仿製米17,性能和直7差不多,走了30多年,又從頭開始,本來隻比人家落後幾年的,現在比人家落後幾十年了。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年毛澤東的戰略眼光是小醜走資派鄧小平所所沒法比的。
直-8下馬
現在的直8性能完全比不上已下馬的真的直8。真的直-8是中國早期設計的武裝專用直升機。其設計注源類似前蘇聯設計的米24。其性能絕對可以與當時歐美國家的武裝專用直升機匹敵。原定於1979年試驗生產!結果,1980下馬。原型機於當年被解體。
殲8II一拖再拖
真的殲8戰鬥機,並不是今天人們看到的I型。而是在1974年就定型的殲 8II。雖然中國國家軍事刊物,對此作出了“技術處理”,但是,早期設計的痕跡依舊顯露了殲8II不屬於80年代的特征。
按照正常計劃,1982年應該上馬的並不是後來再一次從新翻新“放大樣”長須鯨I。而是殲8II。但是那個時期沒有“洋人”認可是很難設立項目。因此1984年在美國格魯門公司首肯下,定型並且與格魯門公司聯合改進“和平典範”計劃。也稱“軍刀1”中國空軍為此耗費了10年的拖延時間。
殲9樣機免遭解
殲9戰鬥機設計定型與1975年。這是中國早期設計的前鴨翼布局的戰鬥 機。其設計好於殲8。是用作中國主力製空戰鬥機的項目。與同時代出現的美質 F14A,法國幻影IIIV。都是同一個級別。其性能與作戰能力均不在後者之下。原定於1979年生產的殲9戰鬥機,隨即在1980年初被下馬,原型機按照要求應該在當年內解體。好在有良知的中國設計者,保留了它。使得今天你可以在航空博物館見到他的身體。
殲10亦擱淺
原計劃的殲10戰鬥機,是在殲9基礎上的持續研發的,它的氣動布局遠比現 在的半以色列,半F16要好很多。采用大批的當時較為先進的設計。其技術注源含量不低於同時期出現的美質F16A,F15A。而且他是中國早期設計定型重 型製空戰鬥機。但是,改革初期,它也被迫擱淺。好在以色列人慧眼!把它拿過去。
多項核潛艇被PK
093核潛艇計劃,是中國海軍早期定型項目。這個項目包括雙殼耐壓殼體建 造。流式冷卻散熱核技術。潛射早期導彈。魚雷10A尾流指導武器,反艦魚雷 管道發射導彈。CH1型作戰指揮中心係統,K1型水下無反饋衛星接受係統。自導魚雷規避係統。等等13項重要科技。094型是同時期定行的。他采用前者同 類型類似的核技術。而且加入了消音瓦概念。是早期設計核潛艇中的佼佼者。對比美國70年代的核潛艇,它絕對不遜色與“培臨斯”級。如果按照原定計劃,它將 以中國最習慣使用的方法“邊設計,邊改進”。順延到80年代,他的能力與凶悍可見一斑。。但是1981年它與她的姊妹093被擱淺。而隨後應該在1982 原定上馬的 095, 096級核潛艇。均在1980年被PK。
反導反變塵垢汙
反導計劃。中國早期設計於上海的衛星試驗中心,曾經設計並且在西昌發射了 1箭多星。而DF6型彈道導彈是中國研製的早期最大的3枚搭載彈頭計劃。這是中國在即人造衛星出現以後,又一次叫美蘇震驚的舉動。它的出現將是的中國獲得 與美蘇幾乎同步的“多彈頭”能力。而且它具備了“二次載入”機製。這是美國 在1979年才開始引入的。然而在80年代對和平和幻想中,它砰然倒地,被作為文革產物肢解,1998年,竟然有人在廢舊紙堆裏麵找到了他的設計原型圖 紙。上麵占滿了汙穢。
DF7慘遭肢解被銷毀
DF7計劃,他的最大搭載能力達到6枚彈頭。每枚當量12萬噸。在搭載3 枚彈頭2枚欺騙彈頭之際,他的最大飛行距離,抱歉!已經可以覆蓋USA。而他的指導機製采用了慣性導航引導指導技術。這是中國首批采用這樣設計的導彈。而 同時期美國、蘇聯也開始采用。但是,好呀!終於世界人民看到它被需要它保護的國家肢解銷毀。
大型驅逐艦計劃遭雷轟
大型驅逐艦計劃。這是中國海軍自49年開始,僅有的一個大型水麵艦艇計 劃。他是在原有基礎上,從新設計完成。為了適當解決當時南部中國海域與越南問題。威懾南亞國家。延續擴展12海裏。使用的。他的設計與法國海軍的同時期 “花月”,“梅臨”級同等。采用了早期的箭樓和體結構,引入了作戰指揮中心結構。為此研製了大型平板雷達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座標雷達。他是相控陣技術的前 身。而美國海軍斯普魯恩斯與1975年建造。1978年下水。他是第一艘安裝 了A型早期相控陣的美國海軍驅逐艦同時也是采用了大平板三座標多普勒技術。但是中國原本與他同級別,同檔次,同等能力的。準宙斯盾驅逐艦。在全民經商,國 防靠後的熱潮中,連圖紙都沒有留下。
毛澤東當年提出“普遍的啟蒙運動”時,強調第一步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裏送炭”,強調“對於人民,第一步最嚴重最中心的任務是普及工作,而不是提高工作”,可見普及對於邊區文藝工作的重要。
當然,這不意味著毛澤東不重視提高,在他看來,“我們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我們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
在立足工農大眾,服務於抗日救亡形勢的文藝功能的發揮方麵,以延安為中心形成的“新秧歌運動”無疑最具有代表性。這一樂教新形式,使“五四”時期無法完成的“全民啟蒙,全民教育”到現在成為可能。
“新秧歌運動”是相較於舊秧歌而言的。秧歌本來是流行於北方農村的一種民間歌舞,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最普遍集體藝術的一種”。
這一形式的主要表演場所是廣場,因此可以攏聚更多的群眾參與。參與者皆為廣大農村的普通大眾,所表現的也多為普通大眾的日常情感、日常生活,故而更能喚起廣大群眾的認同與共鳴。
能夠與鄉土世界、工農大眾產生情感上的最大共鳴,能夠通過“動作、神情、舞步、語調、唱腔等表演形式上的‘表情達意’,與鄉土世界之間建立起一種‘共情機製’,在怡情與移情的雙重作用下將政治教化蘊蓄其中”,是延安文藝工作者看重秧歌這一形式,並改造而使之成為實現“全民啟蒙”最主要文藝形式的最重要的原因。
不過,對於民間自發的“舊秧歌”而言,無論表現題材、語言使用,還是形象塑造、表演形式,都有相當的局限,甚至有諸多不健康的元素,顯然無法達到革命“啟蒙”工作的要求。
在當時,雖然邊區秧歌“深深地植根在民間,代表著一定的社會階層,展現了其所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盡管民間社會熱衷於此道,但並不能使其真正有所提高和發展,從根本上脫離不了‘自娛’的狹隘性質,走不出小農生產意識,難以上升到社會普遍文化氛圍中來”。
真正使邊區秧歌脫胎換骨而使其成為革命文藝工作最新形式的,正是《講話》的發表。李煥之稱:陝北民間有秧歌舞和秧歌調,這是抗戰初期到延安去的人都知道的……那時還隻是舊式的傳統秧歌,從內容到表演形式都沒有多大改變。可是過了五年,即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後,文藝工作者好象得到了一把金鑰匙,一下子把民間藝術的寶藏打開了。原來被認為是“粗俗”的舊秧歌,頓時煥然一新……就在一九四三年的春節,陝甘寧邊區的文藝工作出現了一個新的氣象和新的做法,這就是著名的延安新秧歌運動。
“新秧歌運動”對舊秧歌的改造,主要體現在主題內容和藝術形式兩個方麵。
從主題內容方麵說,“戀愛是舊的秧歌最普遍的主題,調情幾乎是它本質的特色”。在舊的社會形態下,這一內容特色是農民群眾抒發情誌甚至表達諷刺的必要手段,但在邊區新風的感召和要求下,秧歌轉而需要大力表現“新的群眾的時代”,“群眾對於新的秧歌已經有了他們自己的看法。他們已不隻把它當作單單的娛樂來接受,而且當作一種自己的生活和鬥爭的表現,一種自我教育的手段來接受了”。
這一“自我教育”實質上正是“普遍啟蒙”的某種實現。如此一來,新秧歌不惟在表現內容上發生了重要變化,而且在教化功能上也與舊秧歌有著極大差別。據周揚統計,1944年春節期間演出的《兄妹開荒》《擁軍花鼓》《二流子改造》《減租會》等56部秧歌劇,表現了5個新主題:(1)生產勞動(包括變工、勞動英雄、二流子轉變、部隊生產、工廠生產等),26篇;(2)軍民關係(包括歸隊、優抗、勞軍、愛民等),17篇;(3)自衛防奸,10篇;(4)敵後鬥爭,2篇;(5)減租減息,1篇。
毫無疑問,這些題材是生活在邊區勞動人民新的政治地位和精神風貌的藝術化呈現。在這一過程中,秧歌劇的主人公由過去被醜化的底層農民形象,變成了意氣風發參與抗日救亡及生產勞動的工農兵新形象,也使老百姓通常所說的“騷情秧歌”“溜溝子秧歌”一變而為“翻身秧歌”“勝利秧歌”“鬥爭秧歌”,這是“聲與政通”古典樂教在現代社會的再一次生動體現。
另一方麵從藝術形式方麵說,延安的文藝工作者立足於作為“民間形式”的舊秧歌,使之朝著“集體舞”、“化裝演唱”、“街頭歌舞劇”等方向發展,而且每個方向都經過了用心的藝術加工改造。
比如發展“集體舞”,文藝工作者對其“采用了新的化裝方法,取消了醜角的臉譜,減少了調情的舞姿,全場化為一群工農兵,打傘(秧歌的指揮器)改為鐮刀、斧頭,創造了五角星的舞形”。
這一新形式的改造不僅為了服務於新的主題,而且加入諸多革命象征的元素(如鐮刀、斧頭、五角星),使秧歌表演者在演出過程中不自覺產生革命身份的認同與境界的提升。
從這一意義上說,新秧歌運動不僅大大增強了革命意識與革命內容的“規訓的滲入”,使舊秧歌一變而為“被改寫的狂歡”,而且很好地解決了革命文藝工作“普及與提高”的難題。
在新秧歌運動過程中,不僅實現了“提高指導下的普及”,也實現了“普及基礎上的提高”。
另需注意,舊秧歌原來的歌舞形式較為單一,但經過改造的新秧歌,卻是一種“熔戲劇、音樂、舞蹈於一爐的綜合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新型的廣場歌舞劇”。
這一新形式的形成是由於“加進了‘五四’以來新文藝形式的要素”。
“五四”時期受“科學”觀念的深刻影響,學者們曾對中國古樂作出深刻反思,甚至興起一股“國樂落後論”。
比如,音樂家黃自認為:“平心而論,西樂確較國樂進步得多,他們記譜法的準確、樂器的精密、樂隊組織規模之大、演奏技術之科學化、作曲法之講求,我們都望塵莫及。”
在這一背景下,西洋歌劇被引入中國並得到一定發展,且直接影響到了40年代的新秧歌運動。
如此說來,新秧歌運動是兩種“啟蒙”的產物,隻不過延安時期“普遍的啟蒙”,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均大不同於“五四”啟蒙。
在陝甘寧邊區,在抗日救亡的革命情勢之下,“新秧歌運動”作為最有代表性的音樂的民間形式,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教化作用。它不僅使其他優秀民間藝術形式被賦予新的時代義涵,煥發新的生命力,也使文藝工作真正成為革命工作的重要內容,成為工農兵新的生活方式。
《講話》精神指引下產生的“新秧歌運動”,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占有極高的地位,音樂史家汪毓和先生稱:“它為當時邊區的文藝工作者如何與群眾結合、如何更好地以文藝為武器來為當時的鬥爭服務,提供了具體的途徑,積累了正確的經驗。
它為利用原來民間舊藝術的形式創造新的民族藝術形式,並為後來新歌劇創作的成熟發展,找到了一個真正堅實的基礎,並摸索出了許多實際的經驗。
它為根據地革命文藝的蓬勃發展,訓練了一支新的文藝隊伍,因而對其他各種文藝形式體裁的民族化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另一方麵,新秧歌運動作為“新文藝運動”的生力軍,是“文藝工作者與工農兵結合、工農兵與文藝結合、新文藝與民間形式結合”的“三結合”的典範。
馬斯克與川普同台歡呼是為買選票贏得大選獲得政權,這時候的馬斯克與川普是親密無間的,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取得美國政府的執政權。這個共同的目標是建立在一旦獲取政權之後,馬斯克與川普都是有利可圖的基礎上的,所以就聯手了。結果是達到了,獲取了美國政府的執政權。
獲取了美國政府的執政權之後,又為什麽反目成仇罵戰不休呢?是因為:川普威脅削減馬斯克相關企業的政府補貼和合同,特斯拉市值立即蒸發超1500億美元。兩人就因為一項被冠名“大而美”的法案,走向徹底反目。
利益使然,或者說目的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是:誌向、思想或追求不同的目標的人們,就無法在一起謀劃事情,也無法合作共事。這句話強調了誌趣相投的重要性,也體現了“道”的不同,就無需強求合作的理念。?
這裏的“道”指的是誌向、理想、人生觀、價值觀等。?
“不相為謀”的意思是不能在一起商量、策劃,不能一起共事。?
這句話常被用來比喻意見、誌趣不同的人,無法合作或相處。?
《世說新語》中“管寧割席”的故事,就很好地詮釋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含義。管寧和華歆曾是好友,但由於兩人誌趣不同,最終管寧主動與華歆絕交。?
總而言之,這句話表達了在人生道路上,誌同道合的人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誌趣相異的人,即使勉強在一起,也很難取得成功,甚至會產生矛盾和衝突。?
這是一個普通的道理,常見的現象。不足為奇,也無可厚非。古今中外,宗教團體,黨派甚至家庭中都可發生。
例如:一個上帝的子孫們,分為天主教,基督者,伊斯蘭教。三個子宗教中又各自分為幾個不同的派別。
又如:加拿大聯邦保守黨一分為二後很難贏得大選,之後又聯合起來才又贏得大選。作為一個黨的領袖如新民主黨的後又轉當自由黨的頭了。這說明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著的。
曾經的好友或戰友,在之後的時間內可能會成為了自己的敵人。
再比如:拿中國共產黨來說,中國共產黨剛成立時隻有58人。二十多年後,58人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從上海石庫門登上了北京天安門。李大釗、張太雷、鄧中夏等15人為信念捐軀,名垂青史。李達、李漢俊等20多人因各種原因退黨脫黨,後來有的恢複黨籍,有的轉而從教為文,有的成為愛國民主人士。但也有的走上了背叛人民、背叛民族的道路,如周佛海、張國燾、陳公博。
其間多少人做出了犧牲!僅58人中就有15人犧牲在戰場和刑場。令人敬佩的是,他們在槍林彈雨、敵人的嚴刑拷打、絞架和屠刀麵前,視死如歸,堅貞不屈,凜然大義,用鮮血染紅了黨旗。李大釗被捕後,在《獄中自述》中表達了對革命的無限忠誠:“釗自束發受書,即矢誌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第一個走向敵人的絞架,從容就義。鄧中夏、何孟雄、李啟漢等臨刑時大義凜然,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趙世炎麵對敵人的屠刀,慷慨激昂地表示:“誌士不辭犧牲,共產黨必將取得勝利!”劊子手被他高喊的口號嚇得驚呼:“砍,快砍!”張太雷在指揮廣州起義第二天的戰鬥中就壯烈犧牲,隻分享了一天中國共產黨在城市中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實現了他年少時的誓言:“願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
回顧曆史,有多少共產黨員為了革命勝利流血犧牲。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死難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工農群眾和其他革命人士就達30餘萬;至1932年,達100萬人以上。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黨員人數接近440萬,犧牲的黨員烈士也將近400萬。
革命自有後來人。一批又一批革命精英前赴後繼走進共產黨行列,續寫了更長的名單。
為國捐軀的英烈,如:蔡和森、瞿秋白、向警予、陳延年、惲代英、蘇兆征、方誌敏、趙一曼、張思德、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
在新中國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者,如:錢學森、鄧稼先、焦裕祿、王進喜、雷鋒、孔繁森、林俊德、張超、袁隆平……。
在新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從文革前走資派劉少奇和鄧小平在中央一線主持工作時就開始,那時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高層內就存在著兩個司令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以進口為輔的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司令部。而以走資派劉少奇和鄧小平的資產階級司令部主張複辟資本主義,名曰,補資本主義的課。在文革大革命中走資派劉少奇和鄧小平的資產階級司令部受到了批鬥。毛澤東逝世後,走資派鄧小平的資產階級司令部篡權複碎資本主義的改革開放之後,走資派鄧小平就推行了他的複辟資本主義全麵推行私有化來。
走資派右派們為了證明篡權複辟資本主義要比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好。也就是用新中國的後三十年來否定前三十年。走資派右派們掌權後用盡一切下作的話語權造謠說謊來抹黑毛澤東時代。尤其是用“窮“來說事。說社會主義,“窮“!那麽請問:中國有幾千年的曆史中的工人農民中的大多數人何時富過?民國時代不遠吧,那時的工人農民中的大多數人何時富過?不但沒富,還是文盲又無人來管理成為一盤散沙。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將一盤散沙的農民組織了起來,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這就如一個初創公司一切從頭開始,當然不會一夜暴富。
而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是在毛澤東時代打了近三十年的工業化係統的完整形成,和農村人民公社的農業水利化良種開懇荒地等基礎上的改革開放。就是這樣在走資派鄧小平和走資派江澤民時期也沒有能讓少數人大富大貴了走來。而是到了走資派胡錦濤溫家寶的時期再讓少數人先富了。其中走資派溫家寶一家先富了。當時美國紐約時報的揭露,走資派溫家寶一家先富27億。可真是一石擊起千層浪。直接打了“中國共產黨“的高層官員們名譽掃地,威信盡失。加上這些走資派特色黨內鬥把薄熙來搞的那麽臭。使全中國勞動人民覺得走資派特色黨內沒有一個好人。這麽一個腐敗的走資派特色黨的特色政府的官員們,以後說話,還有誰要聽呢?
文革後期,這些走資派官員從中央到地方都恢複了官位,到毛澤東逝世後就全麵接管了各級政府各行各業的執政權,走資派官員上台後就迫不及待地爭先富撈錢,以及安排自己的子女到各級崗位上工作。有了權就有光發財的機會。這一大批走資派的子孫後代有一個統一的稱號就是:紅二代。之後又有紅三代等。而走資派自稱紅一代。這是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後的專用語。
《紅一代》就是走資派鄧小平胡躍邦趙紫陽等那一代。真正的名稱應該叫走資派一代,他們自己認為不好聽。所以就開始自稱為自己是“紅一代“。而他們的兒女輩叫“紅二代“。之後的孫子輩叫“紅三代“。
自走資派江澤民朱裕基之後,包括走資派胡錦濤溫家寶這二任都稱之為:官一代。他們還沾不上“紅“字。他們的子孫後代稱為:官二代,官三代等。
到了習近平這任應該稱為皇一代。子孫應為皇二代皇三代了。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為革命的一代。他們的子孫稱為革命的後代。包括幾千萬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將士們,都是革命的一代。他們的子孫都是革命的後代。
後代們是不是繼承了祖父輩等的信仰和意誌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紅二代中大多數是先富了,繼續了走資派先富的意誌。
紅二代不是隨意給人扣上的,得先搞搞清楚。
毛澤東的昔日的戰友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等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己。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等不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了,隻想自己先富了,所以才有了文革。
張春橋在法庭上唯一的一次講話:
按照這個世界的規則,我早就想好了有這麽一天。
我的發言並不是打算在一個即將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政權機器前為自己辯護。但既然今天你們還打算維係一個偽善的辯護程序,我不介意在這裏和你們安排的旁聽者聊幾句。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純潔無暇的聖人。這個社會有100條或更多的理由指控我有罪,但正如我預料的,你們指控我的罪名在這100條之外,而且製造的罪名非常不專業。比如說與林彪集團合作。那些為我炮製罪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次曾和林彪集團一起密謀殺光所謂的“文人集團”,也就是無產階級繼續革命派。或許幾十年以後,你們會給自己曾經的同謀翻案,同時繼續稱我為罪人——我會很高興你們這樣做,因為我恥於讓另一個懦弱的反革命集團分享我被走資派打擊的光榮……
……你們現在麵臨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毛主席。你們試圖繼承他的權威,你們試圖繼續尊他為領袖,你們試圖宣稱自己和毛澤東的革命路線一脈相承,你們知道甚至不能和逝去的偉人對抗……但你們絕對不同意毛主席建國以來的革命路線,本能地要保護自己官僚機構的特權……
因此我們被推上這個審判台來為毛主席的“錯誤”負責,我對此既感到光榮,又感到惶恐……我作為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具體執行者之一,斷然不敢獨占這一理論成果的發明權;但我很樂意看到,我因為這一路線而被審判,這是一個光榮的職責!
我知道,我們其中有人會認罪,會痛哭流涕地懺悔,會聲淚俱下地揭發自己和林彪集團的合作……這同樣在意料之內……曆史總會在恰當的時候甩下一些人,因為他們本來就不配曆史賦予他們的責任,更加當不起這份光榮。當然,你們不會因此饒恕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的能力限於汙辱自己……
就在我被審判、被指責的時候。人民公社正在被解散,獨立的工業體係正在瓦解,成千上萬的人正在以各種罪名被正式或非正式的法庭判罪、私刑處死。那些聯動分子正在迅速的被提升,千百萬重新獲得權力的大小官僚正快活地讓子女聯姻,為利益集團補充新的血液……這絕不意外。
而且由於你們竊取了人民幾十年積累的工業財富,你們有能力在短期內收買人心……讓被蒙蔽的人民一起聲討我們革命派的罪行……
這種小伎倆混得了一時,能混一世嗎?慎重的說,或許能吧;如果這“一世”指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話。
我還不老,在我有生之年,未必能看到你們的滅亡,但我可以看到你們的墮落,看到你們的子孫走向瘋狂!看到你們鎮壓群眾,看到你們在群眾中埋下另一次革命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