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勞動》不計定額不要報酬
《義務勞動》指不計定額,不要報酬, 出自自己的自由意誌而進行的勞動 。不計定額,不要報酬,自覺自願地為社會勞動。列寧曾把十月革命勝利後在俄國工人中產生的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稱之為“偉大的創舉”。是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具體表現。
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會議上關於星期六義務勞動的報告[20]
(1919年12月20日)
同誌們,代表會議的組織者通知我說,你們要我作一個關於星期六義務勞動問題的報告,並且為了能夠充分討論這個問題的最主要方麵,要我把報告分兩部分來談:第一,莫斯科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情況和效果;第二,關於如何進一步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的一些具體結論。我隻想談談一般原則,談談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我們黨的建設和蘇維埃建設中的新事物——使我產生的一些看法。因此,關於具體問題,我隻非常簡略地談一下。
剛開始組織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時候,還很難判斷這樣的事能受到人們多大的注意,它能否變成一件大事。我記得,報道這件事的消息第一次在黨的報刊上發表時,那些同工會建設工作和勞動人民委員部關係比較密切的同誌的最初反應,如果不說是悲觀的,至少也是格外審慎的。在他們看來,沒有任何根據把星期六義務勞動看成了不起的大事。從那以後,星期六義務勞動有了非常廣泛的發展,現在誰也不能否認它在我國建設中的重要性了。
的確,我們經常使用“共產主義”這個詞,甚至把它用於我們黨的名稱。但是仔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你就會想到,這裏除產生了好的一麵外,可能還給我們造成了某種危險。我們不得不更改黨的名稱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盡可能明確地同占統治地位的第二國際的社會主義劃清界限。自從社會主義運動中絕大多數正式的黨在帝國主義戰爭期間通過自己的領袖倒向本國資產階級方麵或本國政府方麵以後,我們已經很清楚,舊的社會主義已遭到極其嚴重的危機和破產。為了最明確表示我們不能把那些在帝國主義戰爭期間跟著本國政府走的人看作社會主義者,為了指明舊的社會主義已經腐朽、已經死亡,為了這一點,主要是為了這一點,當時才產生了更改我們黨的名稱的想法。況且,從純粹理論的觀點來看,“社會民主黨”這個名稱早已不正確了。早在40年代,當這個名稱在法國剛開始在政治上廣泛使用的時候,它就是小資產階級社會改良主義政黨的名稱,而不是革命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由此可見,更改我們黨的名稱(它已成了新國際的名稱)的主要動機和原因,是要同舊的社會主義堅決劃清界限。
如果我們問一下自己,共產主義同社會主義的區別是什麽,那麽我們應當說,社會主義是直接從資本主義生長出來的社會,是新社會的初級形式。共產主義則是更高的社會形式,隻有在社會主義完全鞏固的時候才能得到發展。社會主義的前提是在沒有資本家幫助的情況下進行工作,是在勞動者的有組織的先鋒隊即先進部分施行最嚴格的計算、監督和監察下進行社會勞動;同時還應該規定勞動量和勞動報酬。這種規定所以必要,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給我們留下了諸如分散的勞動、對公共經濟的不信任、小業主的各種舊習慣這樣一些遺跡和習慣,這些在所有農民國家中都是最常見的。這一切都是同真正共產主義經濟背道而馳的。所謂共產主義,是指這樣一種製度,在這種製度下,人們習慣於履行社會義務而不需要特殊的強製機構,不拿報酬地為公共利益工作成為普遍現象。自然,在那些為徹底戰勝資本主義正在采取最初步驟的人看來,“共產主義”的概念是很遙遠的。因此,盡管我們改變黨的名稱的做法非常正確,盡管這樣做好處很大,盡管我們已經完成的事業規模巨大,十分宏偉(現在共產黨遍於全世界,共產國際[21]成立雖然還不到一年,但從工人運動的角度來看,它比垂死的老朽的第二國際要強大得多),但如果把“共產黨”這個名稱解釋為似乎現在就實現共產主義製度,那就是極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亂吹噓,會帶來實際的害處。
正因為這樣,對待“共產主義”這個詞要十分審慎。也正因為這樣,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見之於實踐後就有了特殊的價值,因為就在這種極小的事情中開始出現了某種共產主義的東西。我們在剝奪了地主和資本家以後,隻獲得了建立社會主義那些最初級形式的可能,但是這裏還絲毫沒有共產主義的東西。拿我國目前的經濟來看,我們就能看出,這裏社會主義的幼芽還很嫩弱,舊的經濟形式還占很大的支配地位,這表現在小規模經營占優勢,還表現在最厲害最猖獗的投機倒把活動上。可是,當我們的敵人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即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反駁我們時說:你們粉碎了大資本主義,而從你們所有的毛孔中冒出來的卻是最惡劣的投機性的高利貸性的資本主義,那我們就回答他們:如果你們以為我們能從大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那你們就不是革命者,而是改良主義者或空想主義者。
大資本主義在各個地方,甚至在那些還沒有采取任何走向社會主義的步驟的國家中,都遭到了根本的破壞。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敵人對我們提出的所有這些批評和反駁都是無足輕重的。大資本主義被粉碎以後,當然會開始出現新的、投機性的小資本主義的萌芽來取代它。我們現在正同大資本主義的殘餘作激烈的鬥爭,它轉入了各種小投機倒把活動,那就更難抓住它,並且它采取的是最惡劣的最沒有組織的商業形式。
在戰爭環境中變得激烈得多的鬥爭,引起了最瘋狂的投機倒把活動,在資本主義規模較大的地方尤其如此。所以把革命過渡設想成另一個樣子是完全不正確的。從現時的經濟來看,情況就是這樣。如果要問蘇維埃俄國現時的經濟製度是什麽,那就應當說,它是在大生產中為社會主義奠定基礎,是在資本主義以千百萬種形式進行最頑強的反抗的情況下改造資本主義舊經濟。和我們遭到同樣戰爭災害的西歐國家,例如奧地利,與我們的唯一區別就是那裏資本主義瓦解得更厲害,投機倒把活動更猖獗,卻沒有社會主義建設的萌芽,沒有反擊資本主義的東西。但是,在我們經濟製度中暫時還沒有什麽共產主義的東西。“共產主義的東西”隻是在出現星期六義務勞動時,即出現個人為社會進行的大規模的、無報酬的、沒有任何權力機關和任何國家規定定額的勞動時,才開始產生。這不是農村中曆來就有的鄰舍間的幫忙,而是為了全國需要進行的、大規模組織起來的、無報酬的勞動。因此,把“共產主義”這個詞不僅用於黨的名稱,而且用來專指我們生活中真正實現著共產主義的那些經濟現象,這樣做就更正確。如果說在俄國現在的製度中也有某種共產主義的東西,那就是星期六義務勞動,其他都不過是為鞏固社會主義而對資本主義進行的鬥爭。在社會主義完全取得勝利以後,從社會主義中必然會生長出共產主義來,生長出我們從星期六義務勞動中看到的那種不是書本上的而是活生生的現實當中的共產主義來。
星期六義務勞動的原則意義就是如此,它表明這裏正在形成和開始產生一種嶄新的、與一切舊有的資本主義準則相反的東西,一種比戰勝了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社會更高的東西,即大規模組織起來以滿足全國需要的無報酬的勞動。因此,當今年黨中央委員會發出支援國家的號召[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6卷第263—266頁。——編者注],忍受著極度饑餓極度困苦的莫斯科—喀山鐵路員工首先起來響應的時候,當某些跡象表明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已不是個別現象,已經開始推廣並得到群眾支持的時候,那就可以說,這裏已經發生了一件極其重要的有原則意義的事情,我們確實應該在各方麵支持這件事,如果我們不願意做一個僅僅從反對資本主義這個原則意義說夠格的共產黨員。從實際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角度來看,這還是不夠的。應當說,這種運動其實是可以大規模開展的。我們是否已經證實了這一點,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準備回答,因為關於我們稱之為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的那一運動有多大規模,還沒有總的綜合材料。我隻知道一些零碎的情況,在黨的報刊上看到星期六義務勞動在許多城市正獲得愈來愈廣泛的發展。彼得格勒的同誌說,星期六義務勞動在彼得格勒開展得比莫斯科廣泛得多。至於說到外省,許多實際了解這個運動的同誌對我說,他們正在收集有關這種新的社會勞動形式的大量材料。但是,隻有在各種報刊和各城市黨代表會議反複討論這個問題以後,我們才能得到綜合的材料來說明星期六義務勞動是否已真正成為普遍現象,說明我們在這方麵是否已真正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不管我們是否能很快得到這種完整而又經過核實的材料,但是毫無疑問,從原則上來看,除星期六義務勞動以外,我們再沒有其他的事可以表明,我們不僅稱作共產黨員,不僅想做共產黨員,而且真正在實現某種共產主義的東西,不隻是社會主義的東西。因此,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願意忠實於共產主義原則的人,都應該拿出全部精力來幫助解釋這件事並實際地加以運用。這就是星期六義務勞動的原則意義。因此,每一個黨代表會議都必須經常不斷地提出這個問題,並且既從理論方麵也從實踐方麵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不應該隻從理論方麵、原則方麵來看這件事。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對我們具有巨大價值,不僅是因為它在實踐中實現共產主義。除此以外,星期六義務勞動對我們還有雙重意義:從國家的角度看,它是對國家真正實際的支援;從黨的角度看(我們這些做黨員的不應該忽視這一點),它對清除混到黨內來的分子和抵製腐朽資本主義環境對黨的影響是有意義的。從經濟方麵來說,星期六義務勞動是必要的,它能使蘇維埃共和國擺脫經濟破壞並開始實現社會主義。對問題的這第二個方麵,我想再稍微詳細地談談……[注:速記稿到此中斷。——俄文版編者注]
載於1927年10月26日《真理報》第245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40卷第32—38頁
注釋:
[20]這是列寧在1919年12月20—21日舉行的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會議上就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意義問題所作的報告。星期六義務勞動是這次代表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之一。會議通過的決議強調指出星期六義務勞動是走向實際實現共產主義的最初步驟,同時也指出它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緩解運輸、燃料、糧食等危機方麵有巨大作用,要求全體黨員必須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代表會議還聽取了有關星期六義務勞動的組織工作的報告並批準了有關的工作細則。隨後,俄共(布)莫斯科委員會製定並批準了《星期六義務勞動條例》(載於1919年12月27日《真理報》),並成立了負責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的專門機構。
這次代表會議還討論了關於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關於燃料、關於流行病斑疹傷寒及其防治措施、關於莫斯科的糧食情況、關於普遍軍訓和特種任務部隊等問題。——[35]。
[21]共產國際是在1919年3月2—6日於莫斯科舉行的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成立的。參加這次大會的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代表52名。列寧主持了大會。他在3月4日的會議上宣讀了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並在自己的報告中論證了提綱的最後兩點。代表大會一致讚同列寧的提綱,決定交執行局向世界各國廣為傳播。代表大會通過了《共產國際的行動綱領》,指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已經開始,無產階級要團結所有力量同機會主義決裂,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而鬥爭。代表大會在《關於對各“社會主義”派別和伯爾尼代表會議的態度的決議》中譴責了恢複第二國際的企圖。代表大會還通過了題為《告全世界無產者》的宣言,宣稱共產國際是《共產黨宣言》宣布的事業的繼承者和實踐者,號召全世界無產者在工人蘇維埃的旗幟下、在奪取政權和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鬥爭的旗幟下、在共產國際的旗幟下聯合起來。——[37]。
《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萬年以後還會是這樣。為什麽不合情況?劃分了,使群眾有一個觀察人們的方向,便於爭取中間,孤立右派。》
首先要強調一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凡是批判“左”傾路線錯誤的,或者“左”傾思想錯誤的,這種“左”字都是帶引號的。中國共產黨在近代社會思想譜係中,本就是以《左派政黨》的存在。在人類社會哲學譜係中,就是以《左派思想》作為根本性指導思想的人團結起來而成立的共產黨派組織。
所以,如果在共產黨內的黨員思想中對於《左》持有一種反對思維,那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於中國共產黨的背叛。
那麽《左》具體是指什麽呢?
《左》《右》劃分的來源,一般都認為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支持革命的一方坐在左邊,而那些對於革命采取保守態度,對於鬥爭采取妥協態度坐在右邊,這就是《左》與《右》劃分的曆史由來。
關於《左》與《右》在中國近代政治中的走向與目標很鮮明,一般早期說來,《左派》的社會理想就是追求社會公平,同情社會底層的勞動者,認為勞動者應該成為社會的政治主體,對於社會中一切不公平或者是影響公平的製度都采取一種積極變革的態度。
而《右派》,則與《左派》相反,他們對於社會變革采取敵視態度,以各種手段阻止發動變革。
從這裏,大家就很容易推導出,《右派》在社會經濟地位層麵,絕大多數都是既得利益者,他們害怕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就是擔心自己在社會變革中利益受損,所以才會阻止變革。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左》從來就是代表著社會的進步思想的。《左派》,是社會中推動社會前進的人群。《左派》的著眼點在推動社會公正,在致力推動反抗社會的剝削和壓迫,在維護勞動者的地位公平權益, 對於社會中出現人上人群體的社會現象深惡痛絕。《左派》呼喚社會道德,同時要求真正做到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左派》讚頌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是平等互愛的,而對於社會中出現的腐敗行為大加鞭撻,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以金錢的多寡轉換為社會政治權利的大小必欲消除而後快。總之,隻要是一個真正的《左派》。而不是那些賭徒和投機者利己主義者機會主義自私自利的人,因為個人的利益而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人,讓少數人自家人親朋好友先富的人,總是會以社會中絕大多數勞動者的福祉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先富為目標的。
從上麵對於《左派》的定義來說,是人類近代社會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共識。當然,在今天西方資本主義思維下的所謂“白左”與社會主義思維下的《左派》,是政治追求截然不同的群體,萬萬不可同日而語。
一般來說,如果以上對於《左派》的簡單定義,也符合如內心對於一個社會主義製度應有之模樣的追求的話,那就是一個《左派》。《左派》意識的養成,根植於內心的道德觀,對於大多數低層勞動者具有無限的同情,當然大多數本身就是社會基層的勞動者,要不是有一句話說“一切有著革命和進步追求的群眾都是天然的左派“呢。
懂得了以上《左派》的政治追求和社會理想,那麽再來看看那些動不動罵別人“極左”“左棍”的都是些什麽東西呢?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的是,對於《左派》反感的人,絕不會和底層勞動者共情的。在這些罵人的眼裏,從來把自己自視為高人一等。這裏必須要強調,這種自視為高人一等,或者本身活著就是把當人上人作為目標的人,即便有些在客觀現實中的地位本身也是一個最最基層勞動者,但思想中卻從來沒有與勞動者或者說無產階級共情過,這是先天道德感缺失,也是被西方資本主義叢林社會法則洗腦的典型。
因為隻有與勞動者共情的人,才會致力於追求社會公平,致力於把創造了社會全部財富的勞動者提升到國家主人的地位,這是人類社會最科學的形態,而毛主席就是這樣一個為了勞動者當家作主奉獻了一生的人。是有人類曆史以來最偉大最純粹的革命者。
那些仇視《左派》的人,汙蔑《左派》的人。他們要麽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員,對於《左派》追求的社會公平和正當權利報以敵視態度。因為這意味著他們那些依靠剝削和欺壓得來的利益會受損,要麽就是既得利益集團豢養的文人以及被那些文人徹底洗腦的人。那些被既得利益集團豢養的文人,還能從既得利益集團那裏得到幾塊骨頭。而那些被洗腦的人本身身為普通勞動者,卻總是在維護既得利益集團,這不能不說是生而為人最可悲的一件事。
有的人因為文人和媒體對於中國近代史的抹黑和汙蔑,對於近代中國革命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後,一些“左”的政策和製度報以批判態度,這裏必須提醒這些人,在革命過程中,要對社會進行徹底的革命,必然會對於既得利益集團重新格式化,這是不可避免的革命過程。
而作為一些具體政策有錯誤的現象,甚至造成了對於革命過程極大的破壞,大家記住,這不是《左派》的革命方向的錯誤,或者說不是左派政治理想和追求的錯誤,而是具體的執行人或者是急於求成。沒有真正研究客觀實際,強行執行造成了錯誤。或者就是具體的執行者本身就是混進左派隊伍中的投機者。這些混進共產黨內或是同路的人們采用了一種過猶不及的手段去推行政策,其本身的目的就是在故意製造對革命進程的損害。
如果把執行層麵的各種錯誤算到左派政治理想和追求的錯誤上,這種思維就是徹底的機械僵化的思維。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你的理想是要登頂泰山,在這過程中,因為走錯路導致你疲憊不堪,甚至因為在前往泰山的過程中發生了與路人剮蹭事件,哪一個正常人會認為自己的理想是錯誤的呢? 正確的做法都是會更加仔細地規劃道路,爭取下次順利登頂。
從這裏得知,那些因為在《左派》在實現自己的政治追求和理想中走了彎路,而質疑《左派》政治理想的進步性的人,是多麽的膚淺。
而更有一些誹謗《左派》的人,不僅僅是膚淺可以開脫,就是一種惡,是想奴役欺壓剝削他人的惡人,是這個社會最應該提升人格高度和社會認知的人!
因為《左派》的基本政治追求前麵已經講過,隻要是一個具有同情勞動者思維,追求社會公平的人,都會支持的!
在社交平台中,有太多的人對於《左派》的政治追求不知其所以然,簡單的人雲亦雲。
毛主席說過:“你們把人們劃分為左。中、右,未免不合情況吧?”
《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萬年以後還會是這樣。為什麽不合情況?劃分了,使群眾有一個觀察人們的方向,便於爭取中間,孤立右派。》
從毛主席這段話的語氣中,很清楚的表明了毛主席對於左派的態度,那就是左派是代表著社會中具有進步死亡的那一群人的,這種觀點我已經多次結合曆史論證了,不再贅述。
所以,如果你是真正追求社會進步的人,是追求社會公平的人,是認為勞動者就應該成為國家主人的人,是熱愛毛主席的人,那麽你就是先進的左派,是一個有著深厚的社會認識和道德良知的人,別再表現得談左色變,別和那些‘乏走狗“一個德性。
特朗普:“我會廢除(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將把這一切工作回歸各所屬州,各州可以進行個性化教育,帶著對孩子們的愛去做教育工作。”
說完此話,台下爆發出熱烈掌聲,在享受了支持者們的片刻歡呼後,特朗普接著說:“謝謝,想想看吧,我們每個學生花的錢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學生都更多。”
中國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它的目標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改革拔尖人才教育的訓練和培養模式,培養世界級的科學家。
今年是“拔尖計劃”實施15周年。從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創建第一個“少年班”,到2020年“強基計劃”的提出,我國探索改革高校學術英才培養已有46年。近兩個月來,武漢大學“雷軍班”、清華“巔班”和複旦“相輝學堂”等招生計劃陸續引起熱議,也讓人們開始關注各個高校的“創新班”“尖子班”。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這些班級的選拔和培養模式也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反複迭代。
當優中選優的“尖子生”進入“姚班”後,也麵對的是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而準備的前沿課程。首席教授姚期智帶領團隊為學生製定了“深耕精耕”的培養方案,融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的計算機教育先進方法,核心專業課程采取全英文授課。
《核心專業課程采取全英文授課。》
首席教授姚期智簡曆:姚期智是湖北孝感人,1946年12月24日出生於上海,幼年隨父母跟著蔣介石國民黨移居台灣,後在台灣長大、受教育。1967年,姚期智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深造。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獲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之後,1975年9月至1976年8月任麻省理工學院數學係助理教授,1976年9月至1981年8月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係助理教授。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教授。1982年10月至1986年6月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係教授。
1986年7月至2004年6月任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係工程與應用科學教授。2004年9月至今任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5年1月至今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領導成立了北京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2007年12月6日,姚期智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應聘擔任榮譽講座。2010年12月30日領導成立了北京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2011年1月出任院長。2024年4月27日領導成立了北京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出任院長。
“姚班”的神話吸引著一批最優秀的中國學生慕名而來。.
“姚班”的神話 為《誰》謀利?
轉載《特朗普放話:若勝選將廢除美國教育部!》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6/24/125631941.html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一個基督教保守派團體集會上發表演講。演講中,談及美國教育部目前所持政治立場等問題時,他表現得十分不滿,並放話,如果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中獲勝,將廢除教育部。
據《福布斯》雜誌在YouTube上發布的當天演講視頻,特朗普表示,如果自己勝選,其政府將組建一個工作小組,以確保全美各地的中小學都會教授正確的英語和數學課程。
“我會廢除(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將把這一切工作回歸各所屬州,各州可以進行個性化教育,帶著對孩子們的愛去做教育工作。”
說完此話,台下爆發出熱烈掌聲,在享受了支持者們的片刻歡呼後,特朗普接著說:“謝謝,想想看吧,我們每個學生花的錢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學生都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特朗普首次在其第二度競選總統期間拋出“廢除教育部”的論調。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實際上特朗普從2016年首度競選總統以來,就一直考慮、且多次放話要廢除教育部。
報道稱,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其政府曾提議將教育部和勞工部合並為一個聯邦機構,以作為重組政府部門計劃的一部分。據悉,該提議必須經由美國國會批準,但從未真正實施。此外,特朗普在任內還曾試圖削減教育部的數十億美元預算款項。
自美國教育部於1980年作為內閣級政府機構成立以來,不少共和黨人一直呼籲廢除該部門。與此同時,教育議題一直是今年總統大選的一個關鍵議題,特朗普以及其他共和黨總統參選者此前也試圖利用許多家長對某些涉及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美國奴隸製、不平等和種族主義的憤怒情緒,大做文章。
《拔尖計劃15年,清華"姚班"的天才們去了哪兒?》摘錄部分內容: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6/24/125631959.html
2009年,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它的目標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改革拔尖人才教育的訓練和培養模式,培養世界級的科學家。
今年是“拔尖計劃”實施15周年。從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創建第一個“少年班”,到2020年“強基計劃”的提出,我國探索改革高校學術英才培養已有46年。近兩個月來,武漢大學“雷軍班”、清華“巔班”和複旦“相輝學堂”等招生計劃陸續引起熱議,也讓人們開始關注各個高校的“創新班”“尖子班”。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這些班級的選拔和培養模式也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反複迭代。
當優中選優的“尖子生”進入“姚班”後,也麵對的是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而準備的前沿課程。首席教授姚期智帶領團隊為學生製定了“深耕精耕”的培養方案,融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的計算機教育先進方法,核心專業課程采取全英文授課。
《核心專業課程采取全英文授課。》
“我們班裏隻有我一個人有興趣做學術。”
實際上,在過去的十幾年裏,“錢班”培養方案在師生共建下經曆了幾輪迭代。他們建立了導師製,實行小班教學,構建了幾十名著名專家教授講授的講座課程,讓學生出國研修,更關鍵的,是對課程大刀闊斧地改革,隻留下了高強度、高挑戰度的知識學習和實踐研究課程,教授最核心的關鍵概念和科學技術方法論。
然而,精心設計的課程和培養模式,也無法保證每個進入的學生都能保持“領跑”。
拔尖人才的優秀,並不一定意味著創新素養的突出,識別並選拔出具有創新潛質的人才,可能是更為關鍵的挑戰。在多年的探索中,“錢班”也在選拔方式上,有過多種嚐試。他們曾在高考前,從全國上千名高三和少數高二學生中選拔出幾十人舉辦錢學森創新挑戰營,從內生動力、開放性、堅毅力、智慧、領導力五個維度對他們進行測評,再結合高考成績錄取部分學生。
拔尖創新人才究竟該如何選拔、培養,在探索路上的也不僅僅是這些先行的班級。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發布,“拔尖計劃”升級為“拔尖計劃2.0”,學科領域得到拓展,包括文科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也受到了重視。
2020年,教育部啟動“強基計劃”,提出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為試點,選拔有誌於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拔尖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人才,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學校校測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等進行綜合評價招生錄取,在入學之初就明確了本碩博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近幾年“強基計劃”最重要的調整是,從開始的36所高校增加到39所高校,除此之外,2024年,部分學校在招生中明確數學或是學校指定科目成績達到一定分數,可直接破格入圍或放寬入圍倍數或滿足第一誌願入圍等相關政策,為某個學科領域優異的學生提供入圍的機會。
“我不屬於前麵一小撮顛覆性的創新人才,我不適合做科研,也不想做。就算做了也不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隻會成為很一般的科研工作者,給基礎學科研究做出有限的貢獻”。
無論是“拔尖計劃”,還是“強基計劃”,都在探索實施動態進出的評價機製,讓難以適應這種培養模式的學生退出回到普通班級,同時也讓普通班級的學生能夠有機會進入相關的實驗班級。她覺得,這種動態進出機製是保障優質資源使用效率、拔尖人才培養質量的方式,也是探索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方案。
站在本科畢業的十字路口,劉皓與“姚班”的同學們和同齡人一樣“焦慮”。他考慮的問題也越來越現實,“博士畢業後是留在學術界還是去工業界?放棄高薪工作當教授能真正地推動科技發展嗎?會不會既沒有實現生活幸福,也沒有實現理想?”
在互聯網上,頻頻能看到人們對於“姚班”畢業生最終去向的發問。自 2005 年創立至今,“姚班”的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後都仍然活躍在全球計算機科學的舞台。他們中有人執教於國內外一流名校,有的創立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毛澤東
讀6月30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血吸蟲病》在中國流行了2000多年,對中國人民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中央非常重視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後就派出100多名醫務人員進駐重疫區餘江縣除滅血吸蟲病,治好千餘人。
1956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強調“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並且把消滅血吸蟲病寫進了《農業發展綱要40條》。
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派出大批醫療隊到疫區進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疫區餘江縣人們提出了“半年準備,一年戰鬥,半年掃尾”的口號,發揮衝天幹勁,與瘟神作戰,並大力興修水利,填平溝壑,根絕血吸蟲的滋生地,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根絕了血吸蟲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報道了這個消息,刊載了通訊《第一麵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
毛澤東讀後十分欣慰,徹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寫了這兩首詩,並在詩題下用一段優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詩時的喜悅心情。
這兩首詩最早發表於《詩刊》1958年10月號和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同日《人民日報》第八版發表毛澤東這兩首詩手稿。發表時,題為《送瘟神二首》。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詩詞》時,改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這兩首詩是聯章體,通過血吸蟲病在舊社會長期流行,危害嚴重和新社會迅速被消滅的鮮明對比,揭露了舊社會給勞動人們造成的沉重災難,歌頌了社會主義製度及勞動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煥發出來的衝天幹勁和改造山河的英雄業績。
第一首詩是寫曆史,描寫解放前舊中國血吸蟲病長期肆虐,廣大農村淒涼蕭條的景象和勞動人民悲慘的處境,深刻揭露批判了舊社會。
首聯“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其中“綠水青山”表明江南山清水秀,用山水的“枉自多”來暗示人民之稀少,揭示了血吸蟲病危害之嚴重。
像華佗那樣想救死扶傷的名醫對血吸蟲也毫無辦法,以此說明長期以來人民深受血吸蟲病之害。
這寫出了疫區勞動人民的無限辛酸,也寄托著作者的無限感慨。
頷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兩句形象地勾畫出了廣大江南農村遭受血吸蟲病危害的悲慘圖景:荒草叢生,穢汙遍野,人們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蕭條冷落,人們能聽到的似乎隻有鬼的哀歌。
頸聯“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兩句是作者對時間過得飛快的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歲月的流逝。
尾聯“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兩句是緊承頸聯而生發出來的。
作者的思緒因“巡天遙看一千河”,又想到天河邊的牛郎。
牛郎可說是天上諸神中出身於勞動人民的代表,自然對民間的疾苦尤為關心,所以當牛郎問起人間瘟神肆虐之事,毛澤東便回答說,昔日血吸蟲給人民帶來的悲哀痛苦,如今已如東流去的水波一去不返了。
這是第一首詩意的結束,也是第二首詩的起點。
第二首詩是寫現實,描寫新中國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製度下,精神振奮,鬥誌昂揚,戰勝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國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首聯“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描繪出新時代新中國的畫麵,以明快的語言勾畫出當前春光明媚的景象表達了對中國六億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熱情讚揚和高度評價。
頷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緊承首聯“春風”句的境界,進一步開拓新中國欣欣向榮的爛漫風光。
“紅雨”,“青山”突出了美麗明豔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其中,“紅雨”句雖是化用唐代詩人李賀《將進酒》中的詩句,但與李賀詩句的情調不同。
在李賀詩中,“紅雨”觸發了詩人的暮春傷感;而在毛澤東筆下,“紅雨”卻成為明麗的景象:花雨隨心灑落,翻作紅色的波浪。
“青山”也不再是“綠水青山枉自多”了,而是比舊時更明媚,更新豔,更富有生機了,它也不再是交通的阻礙,而是被人民所征服,成為溝通天塹的橋梁。
這兩句詩既是寫景,又是抒情,“隨心”“著意”兩詞,景中寓情,把景色的美好與作者的內心喜悅之情很自然地融在一起。
頸聯“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緊承“六億”句,進步開拓詩境,描繪了人民群眾劈山治水、改造河山的雄偉壯闊的勞動場麵,從而體現了“六億神州盡舜堯”的具體內涵。
尾聯“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是對兩首詩的總括,點明送瘟神的主題。
送走瘟神,原本是民間祛災病、禳不祥、驅瘟神、除惡鬼的習俗,作者用這兩句詩表明中國人民消滅血吸蟲、送走瘟神的決心。
“紙船明燭”一經燒起,瘟神無處可藏,還欲何往,隻好逃之夭夭。
稱瘟神為君,用尊稱,極富調侃,包含著對瘟神的嘲笑意味,給人一種戰勝瘟神的幽默感,表現了作者積極豪邁的樂觀之情。
總起來說,這兩首詩既獨立成章,又有機聯係,前首寫舊社會之悲,後首寫新時代之喜,成為一個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統一整體。
毛澤東還為這兩首詩專門寫了一段《後記》:“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餘江縣基本消滅了血吸蟲,十二省、市滅疫大有希望。我寫了兩首宣傳詩,略等於近來的招貼畫,聊為一臂之助。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於過去打過我們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除開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華佗們在早幾年大多數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幹勁漸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模發動起來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隻好走路了。”
同日,毛澤東還致信胡喬木,信中寫道:“睡不著覺,寫了兩首宣傳詩,為滅血吸蟲而作。……滅血吸蟲是一場惡戰。詩中坐地、巡天、紅雨、三河之類,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過一會,或須作點解釋。”
第一首詩寫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慘景象,舊中國血吸蟲病長期流行,廣大農村淒涼蕭條,表達了對勞動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舊社會的強烈憤恨。
“綠水青山枉自多”,中國南方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可一個小小的血吸蟲竟使大好河山蕭殺黯淡,根本不可能成為百姓的福地。舊中國社會腐敗、黑暗,即便華佗這樣的神醫也無法根治血吸蟲病這樣的頑症。
“千村薜荔人遺矢”,薜荔是一種蔓生的野草,指人居住的村落不見莊稼,到處雜草叢生。五代詩人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風萬裏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人遺矢”用廉頗故事寫出人體弱多病的狀態。“矢”同“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萬戶蕭疏鬼唱歌”,千家萬戶人丁稀少,隻有鬼在唱歌。李賀《秋來》詩雲:“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毛澤東從視覺和聽覺寫出血吸蟲病的流行之廣和為害之深,飽含著詩人對深重苦難下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時也是對黑暗的舊社會的強烈控訴。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由於蟲害長期肆虐,人們隻好坐在地球上,隨著地球的公轉茫然地巡遊太空。毛澤東表現出一種非凡的時空意識,對人民的關切之情隨著想象飛到天外,遨遊廣闊宇宙長河之中。然而,年年歲歲慘況依然,苦難依舊,人們到哪裏去尋求幫助他們解脫疾病、消滅瘟君的救星呢?
“牛郎欲問瘟神事”,在中國古代創造的眾多神裏,隻有牛郎織女是勞動者。作為是勞動人民的化身神,牛郎十分關注瘟神肆虐之“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如何回答牛郎的發問呢?詩人的答詞是:一切悲歡離合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成為過去了。這樣寫,人間天上渾然一體,極大地開拓了詩詞包容的時空領域和思想蘊含,寫出了舊中國帶給人民的災禍,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難容。
第二首詩寫新時代新社會人民當家作主、改天換地的壯舉和人民幸福安康、瘟神被逐的情景,濃情歌頌了偉大的時代和英雄的人民,情緒熱烈、語調高亢,與第一首感情抑鬱、語義哽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詩人的思緒陡然由天上轉回人間,描繪出一幅意氣飛揚的畫麵:春風蕩漾,楊柳輕拂,萬物複蘇,生機盎然。六億中國人民在翻身解放之後,發揮出前所未有的聰明才智和滿腔熱情,個個像古代聖賢堯舜一樣奮發有為。在優越的社會主義製度下,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戮力同心,什麽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景物完全化為了情思,自然景物變得通人心、隨人意,人與美景交融一體。暮春的落花飄入水中,隨人的心意翻著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連接,就像專為人們搭起的淩波之橋,“綠水青山”煥發青春,大地日新月異。毛澤東是在盛夏時節寫這首詩的,然而詩人卻沉浸在浪漫的春天世界裏。隨心翻浪,著意化橋,正說明如今的中國人民正如聖賢那樣能夠主宰命運,已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五嶺,指大庾、騎田、萌渚、都龐、越城等五嶺,綿延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之間,泛指山脈。三河,指黃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這兩個地名,代表了整個中國。“銀鋤落”“鐵臂搖”,寫農民大力興修水利。詩人隻用兩句話,就概括了當時社會主義建設的雄偉場麵,滲透了“力拔山兮”的偉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進取意識。作者寫“送瘟神”,並沒有具體寫打針、吃藥以及消滅血吸蟲的過程,而是將其放到全國人民改天換地的偉大實踐中去,從而使詩作具有更深廣的思想意義。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瘟君”是對瘟神的謔稱。試問瘟神,你要到哪裏去呢?人們已焚化紙船,點燃蠟燭,火光照耀天際,送走瘟神。作者“送瘟神”,卻不見瘟神的影子,隻是在最後一句才點出它的去向。瘟神逃脫不了滅亡的下場,最終會被送上西天。這與第一首中的“華佗無奈小蟲何”遙相呼應,表達了對瘟神的蔑視和嘲笑,表現了勝利者的自豪和喜悅,而且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送瘟神》是革命浪漫主義的傑作。其一描寫舊社會,色澤暗淡,人悲鬼歡;其二反映新社會,色彩熱烈,一片春意。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舊社會的黑暗與罪惡,熱情歌頌了新社會的優越與輝煌。《送瘟神》想象豐富,對比鮮明,語言生動,情致高昂。詩人的內心世界隨著神奇的想象、多變的畫麵得到了多方麵的展示。既有理想,又有現實;既有科學,又有神話;既有對舊時代人民苦難生活的歎息,又有為新時代人民壯舉的喝彩。兩首詩渾然一體,以始終如一的愛民思想和超凡脫俗的藝術魅力,給後人以戰勝瘟神,戰勝邪惡,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無窮力量。
文革中的1972年7月14日晚,中國總理周恩來接見了任之恭等組成的美籍中國學者參觀團及“保釣”運動代表並發表了講話。
時值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以後,中美科學界開始學術交流,以美籍華人學者為先鋒。
周恩來主要介紹了中蘇關係的發展和演變,並向他們宣布了林彪事件。 當然他們實際上已經知道此事。
在接見這個代表團之前,周恩來還和一些參與接見的科學家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員談了一些話,涉及高等學校招生事宜。
下麵是其中的一段,取自當時的傳達筆記:
周恩來(對周培源):北大應招一些條件好的學員,給科學院培養。 (對物理所、數學所的人)你們是見證,今天說了。 (對楊德中)新學員水平問題怎樣?
周培源:新學員水平有困難。
秦力生:科學院從山西招了一百多學員,交各大學培養,都是縣委書記的子弟,水平不夠。
周恩來(很生氣):都給我退回去!
秦力生:也不都是縣委書記子弟,反正都是幹部子弟。
周恩來:我也知道不都是縣委書記子弟。 都退了,名單給我。
秦力生:我和嶽誌堅同誌商量過,覺得這事不好辦。
周恩來:你們沒一點文化大革命後的樣子。 隻在旁邊說,不敢負責,沒一點文化大革命後的樣子。 主席講了,有些地方就是不辦。 以後這樣就得搬開。
其中秦力生是中國科學院的一位負責人,嶽誌堅是國務院科教組一位負責人。 關於這一問題的談話就此結束,因為要接見的代表團就要進來了。
對於這一走後門事件,秦力生必須向周恩來匯報,他自己承擔不了這個責任。 但是他知道,即使依靠周的權威,這件事也解決不了。
周恩來雖然講的話很憤激,但顯得底氣不足,批評了一頓,事情也沒堅持辦下去而推給了“以後”。
看到一國總理居然連這點小事都辦不了,他說的話跟老百姓發牢騷差不多,我們的心情極其失望,因為看樣子這批走後門的學員不可能退回。
我們的預料不錯。 1976年,這批工農兵學員經曆了四年“上大學管大學改大學”以後,畢業分配到我們所裏了。
也許是毛澤東說的對,走後門的也有好人,也許是秦力生說的太絕,這批人裏也有不走後門的,也許是其中有些不屬於這批人,我們無從查對,總之其中有個別學員 還是很努力的,經文革後進一步培養修成了正果,成了骨幹。
但大多數人基礎太差,不能勝任任何工作,在院裏專門給他們開設的補習班裏補習一些知識後,一些人員才在不同崗位上得到安置,大多數人最後離開我院,特別是在 後來的經濟大潮中下了海。
但是分配到我們研究室的兩位山西籍學員肯定屬於秦力生說的那批。 其中一位思想嚴重極左,來所後正逢反擊右傾翻案風。 他如魚得水,推波助瀾,進入了所裏的政工組,為大眾所側目,不得人心,文革後很快離所了。
另一位不很關心政治,隻顧經營自己的事情,但業務一竅不通,且品質極差,甚至小偷小摸,顯得很猥瑣,為人所不齒,後來調回家鄉,居然在一個市裏擔任了局長, 說明其確為地方幹部子女。
沒有什麽比我們眼前發生的事實更能說明周恩來提到的文化大革命的破產了。 特權在文革前也有,但是以一種曖昧、隱晦的形態出現,如今卻變得明目張膽、厚顏無恥、肆無忌憚,連總理都管不了。 文化大革命所宣揚的所謂防修反修目標不但沒有實現,反而越離越遠。
在當時,這件事對某院業務工作的實際損害遠不及對大家思想上的衝擊。 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光環已逐漸褪色,大家開始以“中南海二老”來稱呼他們,並在算計他們身後的日子。 報紙上那些仍然瘋狂的語句被看作陳詞濫調,不屑一顧。
仍然活躍在台上的一些積極分子被看做毫無原則的投機者,不代表任何群眾。 無論是前造反派、保守派,都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群眾之間的裂痕開始消彌,思想開始趨同。 這些思想變化為幾年後的四五事件準備了條件。
即使到現在,為什麽連周恩來也退不掉山西的走後門學生仍然模糊不清。 據我們了解,他們確實隻是縣委一級幹部子女,沒什麽特別顯赫的背景。 所以問題可能在於省委一級堅持不退。
周恩來在文革中權傾一時,特別是在林彪事件發生後,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有人說周恩來在文革中“身不由己”。 這是問題的一方麵。 我們看到另一種身不由己。 不但周恩來,而且毛澤東在走後門這個問題上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主席講了,有些地方就是不辦”,估計不是一打三反、抓五一六之類。 這樣的事,不但要辦,而且雷厲風行,層層加碼。 不辦的事,隻能是精兵簡政、不許走後門之類。 “
林彪說,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看是什麽話了。 和自己利益抵觸的話,說不辦就不辦。周恩來、毛澤東隻能聽之任之,特別到了文革後期更是如此。 有一股比“無產階級司令部”的權威更厲害的無形的力量,即走資派的資產階級司令部在左右著一切。 周恩來、毛澤東他們不得不顧及這個政權所依靠的基礎,即各級幹部階層的利益。
毛澤東詩詞欣賞
念奴嬌 昆侖(1935.10)
作者:毛澤東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也同此涼熱。
【原注】
前人(編按:指宋張元,見《詩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謂"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裏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寶時歌女。
昆侖:是我國最大的山脈之一,西起帕米爾高原,沿著新疆西藏邊界向東延伸。東端分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裏山,是長江上遊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頭。南支東延為青海境內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崍山處,是一片海拔六千米的雪原,毛澤東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侖山的這片餘脈。
倚天抽寶劍: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獵賦》,"於是擢倚天之劍"。
遺:贈送之意。
【作法】
連著三個"一截",隻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作者原注:
前人(編者按:指宋代張元,見《詩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謂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裏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
【賞讀】
《念奴嬌·昆侖》是一首十分複雜的詞,其主題的豐富性可能會使細心的讀者應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毛澤東的胸懷在這首詞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其氣魄之大堪稱窮盡八荒,涵蓋寰宇。那麽,它的主題到底是什麽?作者在1958年12月21日為這首詞的批注中曾向我們揭開了謎底:“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接著作者繼續批注道, “改一句, ‘一截留中國’,改為 ‘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民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
當讀者在讀到 “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時,也許一定會問,毛主席為什麽要把昆侖一分為三贈予英、美、日呢?根據作者的解釋是反對帝國主義,我們循著這一思路向前,就會豁然開朗了。
縱觀毛澤東的一生,從來都是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不屑於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輸得起也贏得起。他胸懷世界的抱負,是從青年時代就開始的,且隨著歲月的流逝沒有絲毫減退,反而越來越高漲,一浪高過一浪。終於在1935年10月,借昆侖山為著眼點或壯誌之出發點,一舉表達了他對於全世界的義務、責任及抱負,這一切都是很具體的,說到底就是要把世界範圍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而且要鋪開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形成燎原之勢,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毛澤東對於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體係露出了最初的光芒,從這一天開始,直到後來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學說,在最大範圍內團結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誌,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為此,“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即是把中國革命的經驗以及毛澤東思想傳送給他們,而不是真的把昆侖砍成三段送給他們———以上也可說是此詩的思想境界之美。
再談此詞的藝術之美。對於如此複雜的主題本身,要表達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藝術相結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 (即昆侖)出來幫忙了,作者 “橫空出世”般的勝任了。
詞之上闋寫昆侖山之壯麗,從冬天一直寫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禍,功過是非,誰曾評說。作者在此以昆侖象征祖國,高屋建瓴地評說祖國幾千年曆史的功過是非。氣勢流暢,有一瀉千裏之感,從大象入手,又有細節描繪,“飛起玉龍三百萬”化用前人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兩句,正如作者所說借此一句來形容雪山。此句用得靈妙自然、恰切精當。再有 “人或為魚鱉”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現實主義詩歌中的奇異比喻,指夏日從此昆侖橫流下來的江河湖水已泛濫成災,加害於人,同時又暗指中國舊社會的黑暗之雲。
關於 “飛起玉龍三百萬”,作者有兩次自注。第一次在1957年年初,注中雲:“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這則注特地點出孫行者征服火焰山的民間傳說,是有深意的。它表明作者非常敬佩孫行者,而且其與 《昆侖》詞所蘊含的要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作者寫昆侖山的 “過”時,則化用 “微禹,吾其魚乎”的典故,直接地道出昆侖山的積雪使 “江河橫溢”,為虐成災,殃及蒼生,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感。昆侖山的形象,經過 “橫空”“出世”“莽” “閱盡” “飛起” “攪得” “橫溢”,層層鋪敘之後,使讀者的心靈為之震撼。至此,詩人奇拔的意象卻突然一頓,然後破空鬥膽一句提問:“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幾千年來,昆侖山作為古老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對於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繁衍有功也有過。可是,有誰從國計民生的高度對昆侖山做過公正的評價呢?隻有放眼乾坤、縱觀古今的曆史巨人,才會發出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的慨歎。這樣,就把昆侖山的自然運動與人類的興盛衰敗聯係了起來。
下闋,作者挺身而出,直麵昆侖,用力於 “而今”,直抒己意。“而今我謂昆侖”,作者直接向昆侖山發難了。“我”是指包括作者在內的革命力量。上闋寫昆侖,它的形象夠高大了,它的力量夠雄偉了;而在下闋中, “我”卻要抽出耿介的倚天之劍,把這麽 “高”、這麽“多雪”的宇宙奇觀裁為三截,分贈三家!經過如此奇特的暢想,經過高大雄偉的昆侖山的反襯,使讀者不由得不深信, “我”實是古今無雙、寰宇無匹的偉人!李白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是抒發自己的抱負,與作者引用倚天劍典以抒發裁昆侖山為三截的抱負無法相比,此詞中“我”之所以偉大,根本原因在於“我”胸懷改造全世界、造福全人類的偉大理想:“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樣,就把昆侖山這個客體與 “我”這個主體連接起來。
1935年夏,日本帝國主義者製造 “華北事變”,迫使國民黨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 《何梅協定》,此協定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共中央醞釀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毛澤東於當年10月填這首詞,也許是受時局的激發。作者認為,隻有打倒帝國主義,才能實現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 “太平世界”,昆侖山之類 “有罪”的大山也就可以化虐為利了,環球就可以 “同此涼熱”了。作者的這種共產主義理想和國際主義精神,全寄寓於對昆侖山的新穎立意和瑰麗設想之中。
最後兩句帶有預言性質,在未來的和平世界裏,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宜的氣候,這是字麵之意。但它的潛在之意是,作者堅信他所捍衛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於全人類。這理想是世界革命進行到最後勝利,徹底埋葬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