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基督教拿著聖經來對佛教的批判

(2025-08-11 10:11:10) 下一個
 
基督教拿著聖經來對佛教的批判








佛教的佛主釋迦牟尼救得了有錢人有權人所犯的原罪嗎?基督教的耶穌救得了有錢人有權人所犯的原罪嗎?

看看基督教的中國大陸基督徒拿著聖經來對佛教的批判:

“佛”是“覺悟”的意思,後人把“佛”當作“神”是一種誤解。釋迦牟尼也隻是教導人“覺悟”,而不是教人成為“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中國人大肆發揮“創造力”,佛、道二教混雜,構建了一個錯綜複雜又漏洞百出的神話世界,添加了許多神明,天庭像王朝,玉帝像皇帝,天上和地上一樣烏煙瘴氣。神話中的“神”,都是半路冒出來的,不是永恒的神,也不是全能的神,不過是人們幻想的產物。

人造的“神”不過是人的作品,怎能指望它來保佑人呢?人造的“神”不是神,造人的神才是真神!神之為神,他不可能是被造的;神之為神,祂不可能是局限一方的;神之為神,也不可能是半途“變”成的。誠如聖經中神自己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神是自有的,不是被造的;神是永有的,不是半途冒出來的。可見,中國人常有的“神”的觀念與真正神的啟示有著巨大的差距!

佛教的核心教義是四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漏皆苦、涅槃寂靜。

 先說“諸行無常”。“諸行無常”,即“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佛教認為一切事物、概念都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賴於其他事物,並且因著依賴對象的變化而變化。類似希臘哲學“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舉例:你看見一個杯子,這依賴於杯子、光、眼睛等諸多因素;你所見的杯子並不等於杯子,隻是杯子的“觀念”而已;並且,杯子被你看見,與你發生關係,就不再是原來那個與你無關的杯子了。佛教認為一切事物變化不定,沒有獨立永存的事物,這等於否定了“永恒不變的神”的存在。因此,佛教實際上是一種無神論哲學(真正的佛教徒都承認佛教是無神論),把佛當作神來敬拜和祈禱毫無意義。

佛教否定了“神”的存在,就把一切事物解釋為一大堆相互作用的“因果關係”,而所有的因果關係之上,卻沒有一個總源頭,也沒有一個至高的主宰!這就意味著整個世界毫無次序,毫無目的,沒有源頭,沒有結局……但聖經第一句話就直截了當地宣布:“起初神創造天地。”(創1:1)又在另一處聖經說,“萬有都是本於祂,依靠祂,歸於祂。” (羅馬書11:36)。這就非常清楚、非常果斷、非常絕對地宣布出來:萬有都有一個總源頭,就是神!萬有都有一個總主宰,就是神!萬有都有一個總結局,歸於終極審判者,就是神!

其實“諸行無常”有點自相矛盾:假如諸行真的無常,那麽“諸行無常”這條教義是否“無常”呢?真理是絕對的, “變化無常”的理就不是真理。人往往把相對的理當作真理,而把真理當作相對的理,很可惜!這背後有魔鬼的詭計。聖經記載,神對亞當說:“…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作為魔鬼化身的蛇卻說:“你們不一定死…”(創3:4-5) 你看,這裏蛇就把神絕對的話當作相對的話來解釋。神說“必定死”,蛇說“不一定死”,讓人開始懷疑神,整個人類從此掉進罪的深淵,非常可怕!當今文化日趨多元化,好像每一元都對,你若照單全收,就會混亂不堪。人常說,“宗教都是勸人行善的,不都一樣的嘛?”—結果就把真理與謬論相提並論,非常危險!

絕對真理是絕對存在的。耶穌說:“我就是真理。”如此宣告空前絕後。耶穌不是說“我知道真理”,而是說“我就是真理”。耶穌不是教導真理的老師,而是真理的本體。這與釋迦牟尼僅僅自稱為“教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聖經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3:11)。可見神造萬物時已經把規律放在其中,一切規律之間相互和諧,因為所有規律有一個總源頭,就是真理的本體—獨一的真神!然而,按照佛教“諸行無常”的說法,萬物變幻莫測,沒有任何規律,這顯然是與事實不符的。我們仰望星空之浩瀚,俯看萬物之廣博,察驗生命之深奧,如此浩瀚廣博深奧卻又井然有序,豈能不想到必然有一位創造者呢?聖經指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我們隻要摸一摸自己的良心,就可以知道,神是存在的。

另一方麵,“諸行無常”講一切都是因緣,有果必有因,此因又有彼因,彼因又有他因……那麽照此推演,誰是“第一因”呢?佛教認為沒有“第一因”,因為如果有了“第一因”,就等於說“第一因”是恒常不變的,“第一因”是一切其他“果”的終極因,是最初的源動力。而這是佛教所不認同的,佛教認為“諸行無常”。所謂“忽然念起,緣起無明”。至於“無明”從何而來,就不得而知了!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因果關係既然存在,那麽因果之間的轉換有定律嗎?是誰掌管因果關係的定律呢?佛教也不認為因果之間存在定律,因為一旦認同存在這樣的定律,就不是“諸行無常”了!然而我們再問:假如因果轉化沒有定律,那麽佛教所謂的六道輪回又如何運轉的呢?是誰命定和掌管六道輪回呢?種種紕漏,不勝枚舉。其實聖經早已明確啟示我們,神自己就是萬有的總源頭,神就是第一因,而不是“忽然念起,緣起無明”!神就是一切事物的主宰,而並非諸行無常,隨機發生各種事件!

再說“諸漏皆苦”。“諸漏皆苦”,意思是“一切情緒都是痛苦的”。佛教認為真正的快樂不存在,喜怒哀樂皆為苦。人之所以有喜怒哀樂,是因為人有欲念。欲念滿足就歡喜,欲念不滿足就愁苦。而欲念的滿足隻是暫時的,隨著欲念的滿足,必生出新的欲念;這樣,最終還是因為不能滿足欲念而愁苦。這樣,佛教的結論就是欲念必然導致痛苦,要消除痛苦的唯一出路就是沒有欲念!因此佛教否定喜樂,因為一旦有喜樂的追求,就產生了欲念,隨之而來的就是欲念不能滿足的痛苦。

但問題來了,這樣豈不等於說,喜樂是苦,平安是苦,涅槃也是苦?又哪來的光明彼岸?這不過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罷了。反觀得著新生命的基督徒,都有真實的喜樂和滿足。聖經裏充滿了這樣詩歌:“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詩篇13:5-6)。快樂不是罪!欲望本身並不是惡的,也不是苦的。因為聖經說人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因而人就像神一樣有思想,有意誌,有欲望,這一切都是美善的,出於神美善的心意!令人產生罪的不是正常的欲望,乃是私欲、貪欲。比如你有吃飯的欲望,這是正常的需要,但你若貪愛美食,毫無節製,心被美食控製,就不健康,反受牽製了。所以聖經說:“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誘惑的。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各書1:14-15)

當一個基督徒由衷地感謝讚美神,他們的心因救恩降臨、罪得赦免、永生盼望而得著真實的平安和喜樂。這是任何宗教、科學、哲學所不能媲美的。很多宗教把身體當作靈魂的監牢,認為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身體對靈魂的限製,佛教更認為一切的痛苦來自人的欲念,因而主張苦待己身,主張消滅欲念,刻苦修行,這是違背人性的做法,結果往往越苦待己身卻越痛苦掙紮,越想消滅欲念卻越被私欲牽引,苦不堪言。哲學界也有“物質是惡的,靈是善的”的思想。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聖經啟示我們,神造了物質的世界,然後說“好”!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1:31)。可見物質本身是好的,物質的身體本身不是惡的,因為主耶穌就是道成肉身來作人,祂取了罪身的形狀,卻沒有犯罪。聖經也告訴我們,靈不一定是善的,因為有邪靈汙鬼的存在為證。聖經更進一步啟示我們,人脫離罪並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乃靠聖靈的重生(約翰福音3:3-8)。也不是靠自我修行和苦待己身,乃靠基督代替我們死,並賜給我們新生命,才使人能真正脫離罪,過全新的生活。並且,身體本身不是罪惡的,聖靈重生以後的人,其身體就作了聖靈的殿,是聖潔的,是被神所潔淨的。我們若順從聖靈活著,我們的思想、意念、欲望就都是良善的,聖潔的,健康的。“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6)

第三要說“諸法無我”。“諸法無我”,意思是“一切事物皆無自性”。這是一種“空”觀,所謂“四大皆空”是也。佛教認為一切事物、時間、空間皆為虛空,並非實際存在。你看到的東西不存在,你聽到的聲音不存在,一切不過是心中的“念想”。甚至“天堂”、“地獄”也不過是人的意念,連“我”也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我”隻是一個標簽。我的頭不能代表“我”,我的心不能代表“我”,我的身體也不能代表“我”,“我”隻是一個觀念。“諸法無我”的教義,要求人去除自我的意識,消滅自我的欲望,以達到涅槃的境界,因為“我”本來就不存在,何必受“我”的轄製呢?

關於“空”觀,有個著名的故事:三僧侶看見旌旗隨風飄動。第一個說“旌旗在動”,第二個說“不是旗動,乃是風在動”,第三個說“不是旗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也”。意思是說,你看見的不是那件東西本身,不過是一種感覺,一個“觀念”而已。而且原來那件東西也因為跟你發生了關係而已經變化成為另外一件東西了,一切不過是因緣際和而已!這因果之中沒有任何定律,沒有幕後的主宰,當然也沒有任何目的和意義可言。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唯心主義思想,一種尋求自我解脫的心理學。沉浸在虛構的意念當中,卻把真實世界當作虛幻。佛乃“覺悟”、“智慧”之意,佛教就把這種自我幻想的一套理論當作智慧而陶醉其中,否定了神所創造的真實世界,更否定了創造世界的神。這不是真智慧,這不是真知識。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1:7)離開上帝,就不可能產生真知識。我的頭不能代表“我”,我的心不能代表“我”,我的身體也不能代表“我”,那麽“我”在哪裏?佛教把“我”當作是一個虛幻的意念,其實是錯誤的自我認知,也會把人帶到不知所措,自我迷失的地步!這樣的認知是非常消極、非常不健康的,往往令人萬念俱灰,產生輕生的念頭。

聖經啟示給我們的卻是另一種情形,一種非常清晰的自我定位。創世記記載,“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2:7)可見,神造人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身體,一部分是靈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叫人活著的乃是靈,代表我的乃是我的靈魂,不是我的頭,不是我的手腳,不是我的心髒,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的靈魂。當我說“我”的時候,我就是指我的靈魂。“你不要侮辱我的人格!”這句話指的是不要侮辱我的靈魂。

聖經這樣記載神是如何造人的。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麵,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1:26-28) 當知道“我”是至高神所造的,並且是按照“神自己的形象”造的,又讓“我”管理全地,我就清楚地知道我是有尊貴地位的,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這樣,我的自我認知是非常健康的,我對自我的定位是清楚的,我對自我的認知和肯定就與永恒的上帝發生關係,人生的意義就能夠真正發揮出來了!

佛教主張“自救”。佛教教人通過自我修行、自我覺悟,以達到涅槃寂靜、脫離苦海的目的,其實就是自己救自己。自救,好比一個失足落水的人想抓住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提上岸一般。人類自始祖亞當犯罪以後,人性受到罪的玷汙和轄製。聖經說,“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人無法靠自我的力量勝過罪惡,擺脫罪的轄製而過聖潔的生活,所以想行的善行不出來,不想做的惡反倒做出來了。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人本來有神所賜的榮耀,並且因此榮耀神。但是人卻把這榮耀虧損了,汙穢了,因為人犯了罪。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死後且有審判”!這樣,誰能逃脫神的忿怒呢?誰能逃避神的審判呢?因為審判全地的主是全然公義的!(創18:25)

沒有人不犯罪,也沒有人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罪,行善積德也不可以將功補過。罪的工價乃是死,人根本無法自己救自己!那麽,人類的出路在哪裏呢?人類的前途在哪裏呢?聖經啟示我們,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界(約1:14),取了罪身的形狀,生活在罪人之中,受過各樣試探,卻沒有犯罪,以無罪之身擔當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埋葬了,第三天複活。凡信耶穌,接受耶穌做他個人救主的人,他的罪就被耶穌擔當了,並且得著永遠的新生命(約3:15)。這一切都是因為:上帝愛我們!聖經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3:17)我們不能自救,唯有神的兒子耶穌能夠救我們脫離罪和死亡,得享永遠與神同在的永生。

 第四談“涅槃寂靜”。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最終可以通過覺悟達到涅槃的境界。通過諸般法門,尋求光明彼岸,這個過程乃是從“求佛”到“無求”,到“無無求”……的不斷延伸。然而,無論這一過程延續多久,“無無無無……求”仍是有求。有佛教人士打比方說,你手中最後的一根刺,挑斷另一根刺,最後兩根刺同時銷毀,就不再有刺在手中,一切問題就解決了。然而我卻看見,最後手中還是有一根刺,一根名為“無刺”的刺,永遠達不到無刺的境界。

 綜觀佛教核心教義“四法印”,無一不是錯漏百出,疑團重重。佛經多如牛毛,並且多半晦澀難懂,又故意說得玄乎又玄,讓人搞不清楚真相,隻好糊裏糊塗地信!許多人還說“信則有,不信則無。”神的存在怎麽可能是你信就變成有,你不信就變成無呢?這豈不等於說,你比神還厲害?

 來自網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時代工農《文革新文化》







什麽是《文革新文化》?《文革新文化》就是指在毛澤東時代大多數的中國人民,也就是國營和集體工廠裏的工人階級以及農村人民公社裏的社員們特別是貧下中農們五保戶們,都能追求穩定、和諧與安全。這體現在個人層麵的內心平靜,家庭層麵的和睦相處,社會層麵的秩序井然,以及國家層麵的長治久安。

在行為模式上強調遵守規則、尊重傳統文化中的優良的破除醜陋的舊文化發揚《文革新文化》、注重一夫一妻的家族傳統觀念。反映了《文革新文化》中對勞動人民的安全和穩定的追求。比如慶祝新產品的誕生農業大豐收、以及紀念為中國革命犧牲的英雄人物等。這些都來自於古今中外前所末有的勞動人民第一次做了國家的主人,以及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當家作主的社會實踐產生的新文化。

《文革新文化》在社會中起到增強社會凝聚力、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尤其是在處理衝突、調解糾紛方麵。《文革新文化》經曆了不斷的傳承和演變,既保留了古代智慧,也融入了現代理念。這種《文革新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圖譜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這是否定不了的事實。盡管中國人民中的走資派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磚家叫獸妖魔鬼怪《反共華人》等狂犬著“動亂“,“崩潰“等,但這是少數。毛澤東時代大多數的中國人民是創造《文革新文化》的主人。

《文革新文化》特別強調社會主義社會的穩定和個人的安全感。在社會主義層麵,這體現為對社會主義的新秩序、新法治和公平正義的追求。在個人層麵,則表現為對個人內心平靜和對社會主義生活安定的向往。這種對社會主義社會穩定性的重視,使《文革新文化》成為維係社會主義社會能夠安寧的重要力量。這具體地體現在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而在工人階級中的每一個工人拿著鐵飯碗,享受著社會主義的高福利,免費醫療,免責教育,免費住房,免費養老,免費托兒以及公共食堂,公共浴室,公共圖書館,免費看電影等。而農村人民公社的社員們組織起來,參加集體勞動,興修水利,社辦各種工廠,社辦農機廠,社辦種子站,社辦農科站,有民兵營,婦女團體,共青團,辦中學,辦小學,辦社區食堂,社辦商店,紅醫站農村合作醫療,五保戶等,將農民組識起來了,一人有事,人人幫忙,互相幫助,至相關心,互相愛護。絕對沒有《農民工》怪象。

《文革新文化》強調即在任何事情上都追求適度,避免極端。無論是物質享受、情感表達還是權利行使,都應該保持在合理的範圍內,以防過度導致的失衡和不穩定。幹部都在群眾監督之下,幹部共產黨員們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不可多吃多占,男女平等。

《文革新文化》強調家庭和社區關係中占有重要地位,強調家庭和睦、鄰裏互助。這種社區群體意識不僅限於血緣關係,還包括了廣泛的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的聯係,體現了集體主義精神和對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各種關係的重視和尊重。

《文革新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倡導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這種敬畏之心促使人們在利用自然資源時采取可持續的方式,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這同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後絕然不同。

《文革新文化》重視曆史的連續性和文化的傳承,認為穩定的社會和文化需要世代相傳的智慧和經驗。這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對未來的規劃,使《文革新文化》能夠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演進,同時保持其核心價值不變,即毛澤東思想中的繼續革命理論的再實踐。再次文革。

《文革新文化》鼓勵個人進行內省,通過鬥私批修,狠鬥私字一閃念來達到內心的平和與智慧的增長。這種內在的精神追求被視為實現社會主義人人之間的和諧與個人幸福的基礎。

通過這些人類都需要的價值觀,《文革新文化》不僅塑造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社會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民的思維方式,也對全世界人類範圍內尋求和諧、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人們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如何傳承安《文革新文化》?在現代全世界都是資本主義的社會之中,傳承《文革新文化》困難重重。將來後代子孫們一旦以共產黨掌權後,必須要進行《教育普及》要將《文革新文化》的理念融入各類大中小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對《文革新文化》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興趣。通過曆史課、國學課、藝術課等形式,讓學生們了解《文革新文化》的曆史淵源、其中的哲學思想和進行藝術形式的表現,增強對《文革新文化》了解。

要利用電視、網絡、社交媒體和出版物等媒介,廣泛傳播《文革新文化》的故事、典故、詩詞、書畫等內容,提高公眾對《文革新文化》的認知度和興趣。

組織社區內的文化節慶活動,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慶祝,以及書法、國畫、茶藝、武術等傳統文化體驗活動,促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文化交流,加強對《文革新文化》的認識。

對《文革新文化》相關的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修複,如曆史建築、古籍文獻、傳統技藝等,確保這些毛澤東時代尤其是文革時期的各種優秀文化財富得以保存並傳給後代。

鼓勵高校和研究機構對《文革新文化》進行深入研究,舉辦學術研討會、出版專業著作,同時也與其他國家的文化機構進行比較交流,促進跨文化理解與合作。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文革新文化》元素融入設計、影視、遊戲、旅遊等行業,創造出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和服務。

如共產黨掌權,政府出台相關政策,提供資金、場地、稅收減免等支持,鼓勵《文革新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如設立專項基金資助《文革新文化》項目,建立《文革新文化》文化保護區等。

通過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藝術展覽、文化節、學術論壇等,向世界展示《文革新文化》的魅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革新文化》理解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文革新文化》的價值觀,如家庭中的尊老愛幼、社區中的互幫互助,以及工作中的誠信經營、公平競爭,讓《文革新文化》成為人們行為準則的一部分。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創新《文革新文化》傳播的形式和渠道,使傳統文化中的《文革新文化》以更生動、更互動的方式呈現給年輕一代。

通過上述方法,《文革新文化》可以在現代社會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也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因為《文革新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文革新文化》也是工人農民自己創立的新文化,《文革新文化》更是人類積極向上的新文化,《文革新文化》最終一定會成為全人類的新文化。

此外,要將《文革新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傳授給孩子關於安全、健康以及傳統文化的知識和價值觀,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和內化這些理念。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教導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比如交通安全規則、防火防盜知識、網絡信息安全、個人健康衛生習慣等。定期進行安全演練,比如家庭火災逃生演練、地震避險訓練,增強孩子在緊急情況下的應對能力。

傳統節日與習俗:慶祝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中秋等,通過製作傳統食品、講述節日故事和曆史背景,讓孩子感受節日氣氛,了解其《文革新文化》文化意義。實踐男女平等,互幫互學,尊老愛幼、大公無私等,這些都是《文革新文化》的一部分。

分享經曆過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社會的曆史和每個家庭先輩們經曆過的故事,讓孩子了解社會主義時期家族的價值觀和傳統,增強家族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講述曆史故事或民間傳說,讓孩子學習社會主義的集體智慧和道德準則,如忠誠、勇敢、誠實等。

結合現代生活,鼓勵孩子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通過實際行動學習社會安全、環境保護等概念。與孩子一起關注新聞,討論社會事件中的安全問題,提升他們的社會認知和批判性思維。

通過這些方式,家庭教育可以成為傳承和弘揚安《文革新文化》的重要途徑,讓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同時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偉大的人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毛澤東,這位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引路人,更是新中國《新文化》的象征者,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新中國《新文化》,強調人民生活的安定、社會的和諧有序。毛澤東自投身革命事業起,便將《新文化》的理念深深融入到實踐之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土地問題是關係農民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毛澤東領導了土地改革運動,讓廣大農民獲得了土地這一安身立命的根本。“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如同春雷般喚醒了沉睡的大地。農民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有了保障,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這不僅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更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歸屬感和安全感,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土地改革的成功,是毛澤東對《新文化》傳承的生動體現,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麵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毛澤東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遠見,提出了全麵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毛澤東深知,隻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抵禦外敵的入侵,保衛國家的安寧。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積極宣傳抗日主張,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新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和團結精神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充分的傳播和弘揚。無論是在廣袤的農村,還是在繁華的城市,無數中華兒女紛紛投身到抗戰的洪流中。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寧、民族的尊嚴,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毛澤東通過傳播《新文化》,將分散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強大的洪流,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不僅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讓“安文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中。在國內,他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通過實施一係列的政策和措施,國家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時,他還注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的人才,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國際上,毛澤東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他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毛澤東以非凡的勇氣和決心,領導中國人民誌願軍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安全,也讓世界看到了新中國的實力和決心。毛澤東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文化》,讓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贏得了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毛澤東所代表的《新文化》精神,最後以毛澤東親自發動的《文化大革命》進行全國性地社會實踐。事實證明毛澤東所代表的《新文化》依然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共產黨人要繼承和發揚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以及“繼續革命“的宗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毛澤東作為中國《文革新文化》的象征者,毛澤東的思想和精神以及社會實踐是共產黨組織的寶貴的財富。毛澤東以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文革新文化》的內涵,毛澤東自稱一生隻做了二件大事中的第二件大事。這二件大事都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無神論說沒真神泛神論說人是神





世界上各國各民族各地區人群中有著這麽多不同的宗教,又信仰著不同的各自為是神的象征,到底哪一位是全人類要尋找的真神?有沒有全人類統領的神和上帝?全人類的所有人能否認可?

目前已知的是基督教的信徒們號稱耶穌基督是真神是上帝,基督教認為物質世界以及萬事萬物都是耶穌基督是真神即上帝創造的。而那些小規模的、分散的原始宗教能否升華為更高級的宗教如基督教?基督教徒們己超越了國家和民族,一躍成為了人類心靈的導師。他們所提出的具備高尚道德情操的、幸福而美好的生活方式隻是人們夢中的情人而己,盡管基督教徒們如何來實現具備高尚道德情操的、幸福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有問題,因為人們無法否認每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而基督教能讓人類得到實現嗎?

耶穌基督是真神即上帝就算是唯一的真神,而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東正教,摩門教等等又該誰說了算?基督教與佛教又有著許多區別,而這些宗教都是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政治上的、思想上、文化上密不可分的。

基督教的價值觀在於通過《神》的力量來平衡而達到公平和正義,認為公平和正義本身就是美德。因此強大的《神》的正義力量一直是基督徒所崇尚的。實現《神》的價值的方法就是《神》的手中必須掌握正義之劍,向邪惡開戰。對於人類原罪的救贖,實現的方法是懺悔和禱告,生命的本質來源於上帝,是有靈的活人,身體可以朽壞,但靈魂是要回到上帝永恒的國度。然而幾千年以來人類得到了嗎?

佛教信眾的價值觀在於普度眾生,不承認物質世界的真實性,認為那些都是虛妄的東西,其本質是空無的,他們要讓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超脫六道輪回而進入涅槃,不再受輪回之苦。其實現的方法是離家棄財,完全進入修行的境界。然而同樣是幾千年以來人類得到了嗎?

基督教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隻有上帝或者神是完美的。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以及人們周圍的世界就是由完美的上帝創造出來的,而物質世界的一切東西都是不完美的,當然也不可能存在象神一樣完美的人。這樣有助於人們在意識上的平等和原罪觀念,社會的理性,使得每個人都能認識到其他人的缺點是客觀存在的,是正常的,這增強了社會的包容性。既然是上帝創造的為何不造個完美的人?而使人間所有人不完美,造成了多少人間痛苦。這是什麽神?

佛教相信世界上存在高度完美的人,隻要通過修煉就可以達到。這種意識使得信眾無法麵對並不完美的現實世界,無法做到冷靜和理性,他們總是以崇高而美好的道德標準去評價現實社會中的個人,無法容忍人的缺點,把人的缺點看做是人的罪惡。

基督教的理論很少,他們幾乎沒有係統而全麵的理論,他們都是用曆史上的真實事件,或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故事作為道德評判的依據的,也就是說基督教的教義----聖經是來自“上帝“的啟示,也就是由不同作者受感動寫出來的,是一部記錄個人曆史事實或者個別人故事的一部書,聖經的重點放在曆史事件和故事上,讀聖經有一種讀曆史的感覺。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的,舊約是古人記錄的,新約是近代人記錄的。舊約難懂,新約讀來順口。大都記錄日常事。

佛教的理論非常繁雜,經書也非常多,欲望說、輪回說、緣分說、因果說等等,佛經也是有許多小故事組成的,但是這些小故事多數都是一些高僧說法的事情,比如《金剛經》就是一部釋迦牟尼說法的故事。但佛教的經典的重點不在對於曆史事件或者故事的評判上,在於高僧的講話內容上,而那些高僧所講的內容多數都是用一個不存在的證據去證明一個結論的存在。

佛教中的許多概念令人哭笑不得,人們無法證明佛教的一些概念或者理論是正確的,因為沒有一些普遍的現象或者案例來證明這些學說的正確性,當然,人們也無法用真實的案例和普遍的現象去證明這些理論肯定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人們既無法證偽也無法證實。例如:佛的境界到底是一種什麽境界?六道是否存在?等等。佛教理論是人類自由思想的一種體現或者成果,但這種成果是否就是真理,有待商榷,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其背後一定包含了創始人的價值觀。

基督教崇尚上帝造物的偉大力量,在整個聖經中對於力量的崇拜比比皆是,他們推崇邪惡大戰,崇拜那些為了免於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勇氣和正義的力量,他們承認魔鬼的存在,也承認神的存在,由於信靠真神,他們不懼怕魔鬼的力量,崇拜正義之神的力量。聖經中說到有人打你右臉,你將左臉也給他打。聖經中又說到一定要複仇,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不可後退。就看人們如何應用。

佛教崇尚清淨、淨心,從而消除欲望,認為那些神鬼的力量都是虛妄的東西,是不長久的,對於自身貧窮富裕、卑賤高貴的現狀,認為那是因果報應,是業力所致。這導致了貧窮卑賤者認為自己上輩子做了孽,今世就是來還債的,為他們的安貧樂道提供了理論依據;而富裕高貴者認為自己前世修了福報,今生就是來享受的,為他們的傲慢和掠奪提供了理論依據。

基督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其神學思想受到了古希臘哲學文明的極大影響,古希臘哲學是人類最偉大的文明之一,狹小的歐洲大陸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統一過,一個國家無法壟斷整個歐洲的言論和思想;堅守哲學思辨的人無法被各個政教合一的政府根除,哲學思想中自由的思辨和論證、嚴謹的邏輯推理、重視實證精神對基督教教規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基督教的分裂與哲學文明的衝擊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基督教與哲學的對抗下,科學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科學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對抗基督教政教合一的政治製度有著緊密的聯係。但最終的結果是宗教改革,政教分離,新教從天主教分離,適逢美洲大陸發現,新教信徒-清教徒紛紛離開歐洲,帶著宗教夢想開拓了美洲試驗田,美國誕生,成為世人矚目的“山巔之城”。這就是宗教和國家政治的關係。一切都是人為的,何來什麽《神》?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佛教在中原的傳播是依附於道教而生存的,道教被鎮壓之後,道教便一蹶不振。佛教因此從道教的蔭蔽下獨立出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門派。但佛教的發展並沒有一帆風順,他受到儒教中許多人的極力反對,大詩人韓愈就是其中之一。因為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皇權專製國家,儒教中的人沒有自由的發言權,加上佛教理論能夠使百姓安貧樂道,當佛教信眾的利益受到皇權的侵害時不會抗爭,他們隻是怨恨自己上輩子做了孽,認為是自己的一種報應。因此官方並沒有因為儒教的反對而阻止佛教的發展。也就是說佛教在中國因為迎合了統治者的意誌而沒有被封殺,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皇權專製的統一國家,儒家沒有決定權。

因此,佛教因為皇權的認可而沒有受到儒教全麵的、大規模的抵抗,反而走向了儒家佛教化,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也就是說目前的佛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教了,而儒家也不是原來的儒家了,道家也不是原來的道家了。他們最終都被皇權馴服而成為他們的統治工具,成為了皇權教的教中教。於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成了儒釋道文化,而本土的易學文化則淪落為相麵看風水的工具,這都是孔子、老子對易學偏頗解讀的結果。

佛教發展到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變化,反而在發展過程之中與中國的儒家和道家一起加強和鞏固了中國皇權專製。進一步束縛和愚化了人民的言行和思想,使得中國人的自信、勇氣、基礎價值觀喪失殆盡,假大空遍地、機偽巧詐橫行,社會沉悶、浮躁且生產力低下。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根據皇權的需要不斷地修改著自己的法典和教授內容,已經完全失去了正心、修身的意義。

這就有了無神論的出現,以及到後麵的泛神論認識。

佛教講忍受,前世今生的因果,真正被欺騙的是那些單純善良的老百姓。那些利用手中權力貪汙腐化的人,那些欺行霸市、為非作歹的人不需要去忍受什麽。而基督教的在上帝麵前人人平等,特別是對老弱病殘弱勢群體聖經一再強調要得到照顧和憐憫,不使一人沉淪,因為大家同為上帝的兒女,這就讓窮苦人有機會尋求平等富裕、政府官員更是責無旁貸,沒有理由置若罔聞,不管不顧。然而做得嗎?

而佛教沒有原則,隻要給捐錢,不管是信不信仰就是積德就保佑。否則那麽多腐敗分子去捐款信仰嗎?基督教則是,大家都知道不信仰、不悔改不認罪的人,捐錢也沒用,積德行善根本不能完成生命的救贖,但基督信仰對金錢的看法是:財富是屬於上帝的,人隻是財富的管家,財富的使用一定是用來榮耀上帝的。

佛教寺廟是不擇手段地斂財,大肚金佛一個個紅光滿麵,金光閃閃,讓人聯想的是富貴榮華;人們看到這一景觀帶來的念頭就是:不用勞動、隻需騙人錢財、奢侈享樂,這才是成佛了。而且那些修行水平高的人往往以大師、大大師自居,似乎法力無邊,成為普通信眾頂禮膜拜的偶像,銀行卡給你開個光就財運亨通,一個金手指就點石成金,又淪落到世俗主義,以上這些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事實。

基督教傳福音,人人靈魂得救,不讓一人沉淪是上帝賦予的大使命,每個信徒都以積極傳福音為己任,投入極大的熱忱,憑著信心和熱心深入窮鄉僻壤,陌生國度,不懼怕環境的險惡,甚至殉道做出犧牲,走到哪裏把上帝的愛帶到哪裏,建教堂,辦醫院,興學校,做慈善,傳福音,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傳教士的腳蹤。然而幾千年來一直在進行中沒改變過。流浪者吸毒者滿街都是。

佛教雖然也講普度眾生,但實際上大多強調個人修行得救,把自己修煉成神,這種修煉隻是少數人玩的遊戲而且是絕對不可能真的,而普通世俗大眾僅僅拜一拜能脫離六道輪回嗎?那最終還是沒有任何人得救,隻是寄希望來世不要變成貓狗,成為富貴通達的人,說來說去,還是把人引到世俗主義,與上帝永恒的生命國度隔絕。隱居山林,遠離情親,與世隔絕,所以更有自私的一麵,為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不上學、不工作、不成家不生子,卻鑽到深山廟宇修行成佛,會是怎樣的心情?如今雖然回歸世界,但更有斂財墮落之舉,江湖騙子居多,亂象叢生,行賄賂,施法力,給好處,迷惑眾人。

無神論或泛神論不講神的創造、宇宙的起源和人類生命和崇高的智慧、靈性來源,不講修煉成佛,信仰馬列主義的公義、正義、博愛和平等思想,是資本主義專製統治思想的天然敵人,所以資本統治者不喜歡,而更願意接受輪回轉世的佛教思想便於弱化麻醉民眾,但所帶來的後果是國家的現代文明進程裹足不前、國民素質難以提高,國家慈善事業落後,民眾最終承受苦難,隻有少數權貴享受幸福並且這種幸福希望代代相傳!所以,中國有走資派的紅二代、資本家的富二代、富三代、當官的官二代、官三代之說。

無神論:不信上帝,信民眾。

泛神論:人就是神。

是人就有神!每一個人是有三部分組成的:

一,神明。具體的就是大腦。精神智慧靈氣。

二,魂魄。活的生命體,具體的就是心髒和肺。以及五髒六腑。

三,肉體。整個人的一堆肉體如軀體和四肢。

必須具備以上三要素,才能稱其為人。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動物沒有神明。

人的神明產生於後天,是隨著人逐漸長大,不斷學習中取得。學習可以是從書本上學習,也可以從社會實踐中學習,人傳人知識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潛移默化不斷累積使人不斷擁有更多的神明。這裏的神明是中性的。但具體到人間善惡對錯之分是人類自己規定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信佛的教徒中窮人肯定比富人多






《其實信佛的窮人更多,隻是你視而不見!》前半句認同。後半句就是有點如同《積極發揮想象口無遮攔,不是好事。》的味道。

信佛的教徒中窮人肯定比富人多!是人皆知。

不但是信佛的教徒中窮人肯定比富人多,而是所有宗教的信徒中都是窮人肯定比富人多。這是人人皆知的普通現象,也是事實。

那麽,為什麽窮人肯定比富人多?

人類自分化為階級之後,就是窮人比富人多。

宗教不是富人俱樂部,隻準富人參加的會費製。

而宗教都是打著《神救世人》或《普渡眾生》等的人類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信仰來吸引信眾的。

為什麽要吸引眾多的信眾?

一個宗教組織,一開始就如同一個初創公司,需要尋找資金,沒有資金,這個宗教組織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如何能夠尋找到資金?用資本社會中行話就是:眾籌和傳統融資。

當然宗教的尋找資金與當今社會中的眾籌與傳統的融資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屬捐出,沒有金錢上的回報的。

例如,基督教會的每周星期日做禮拜開始前第一件事就是,捐獻現金或支票,一個小藍子從每一個信徒前經過,名曰自願,實質教規。

接著牧師宣講,開場就是,聖經說,信神的必須要將自己收入的10%交給神來保管。錢財放在家中會被賊偷走,而由天堂裏的神保管就不會被偷走。神愛你們就象愛自己的獨生子一樣。你們不要擔心自己的食品不夠,神會給你們安排的。就如天上飛的鳥一樣,神為它們預備好食物的。

佛教的廟堂裏,捐獻箱子大得很,一排好幾個。燒香的香火錢等就是一個生意商業鏈。相比較其他宗教,佛教的信徒中的窮人更多,知道是為什麽嗎?

因為,佛教中還有一個《財神》。

許多窮人做夢都想發財,都想成為下一個富人,所以就來求《財神》幫助。靈不靈無可謂。或是阿Q精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再加上某種宗教的媒體作些成功發財的案例宣傳,廟裏的香火旺得很,廟裏的大和尚靈得很。

還有宗教的興旺要人多,人多才能好辦事。如十字軍東征需要多少的戰士。富人出點錢,窮人出點力,就能辦成大事。

但宗教需要的窮人,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流浪漢叫花子要飯的妓女層是不要的。最需要的是能管自己溫飽的中間這群人,但忙於打工的這群人沒有多大興趣參加教會活動的。隻是當一些人遇到了難題,病痛和冤屈悲傷等無法解脫時,來尋求教會幫忙。例如,中國來的很多難民要讓教會收留並開證明移民等。

宗教當然需要富人,一個富人不可能捐他們收入的10%的錢,但即使隨使捐一點也比窮人多。所以,宗教會用各種待遇優惠富人。例如富人給教會捐錢,可開征明可作每年的抵稅用。富人可以少交稅來獲利又可獲得捐助者的美稱。當然,人性世俗的眼光也隻關注富人們的一言一行,各路媒體也是隻關注富人們的一言一行,來宣傳報導。所以人們見到的聽到的都是富人們的有權者的消息而己。

所以隻見:《為什麽中國有錢人有權人都信佛》而不見《信佛的窮人更多》的報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