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他的哲學思想通觀一切洞明一切

(2025-11-18 08:56:47) 下一個

他的哲學思想通觀一切洞明一切

 

 

人們常說,這個世界沒有“通才”。其實,這種說法隻是指技術層麵的,而在更高級的思想層麵,毛主席就是一位“通才”,他用他的哲學思想,通觀一切,洞明一切,看得比任何領域的專家都更深、更遠、更明白。

1976年毛主席逝世後,美國的華人在紐約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楊振寧在追悼會上做了《人類曆史上的一位巨人》的演講。在演講的最後,楊振寧說道:“毛澤東主席對世界人民的思想意識的啟示,是史無前例的偉大的貢獻,他是人類曆史上的一位巨人!”

轉載:《人類曆史上的一位巨人》

——1976年楊振寧在紐約毛澤東追悼大會上的講話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層層壓榨之下暗無天日的社會。是一個農村整個破產,工業被帝國主義全盤控製的社會。用魯迅的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麵對著這些壓榨,中國人民作了數不盡的英勇反抗。

要了解那時候的曆史,讓我們來讀《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的敏銳的預言,那是毛主席於一九二七年初寫的:

“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麽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特衝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部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誌,都待在他們麵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後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麵反對他們呢?“年輕的毛澤東選擇了第一條道路。他挺身站在中國農民的前頭做革命的帶路人。

革命的道路是艱難的。一九三五年毛主席的詩這樣地描述了二萬五千裏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革命的犧牲是巨大的。毛主席自己的一家就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犧牲了六個親人:他的愛人楊開慧,弟弟毛澤民和毛澤覃,堂妹毛澤建,兒子毛岸英和侄子毛楚雄都為革命犧牲了性命。楊開慧是一九三零年被蔣介石的爪牙在長沙識字嶺處刑而死的。死的時候才二十九歲。二十七年以後毛主席寫了一首詞紀念她。毛主席的詞是這樣的: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右,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詞的第一句用“驕楊“而不用“嬌楊“,這是何等的氣概!“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這又是何等的幻想!這首《蝶戀花》沒有問題是世界文學史上感情最豐富的愛情詩篇。

革命的成果是輝煌的,把一個山窮水盡喪失了自尊心的國家變成今日的自足自信、有理想的、前途光明的新中國,這是怎樣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要描述這個變化,我們可以列舉今天中國年產三千萬噸鋼、八千萬噸石油的數據,可以列舉衛星上天、斷肢再植的科技發展,可以列舉中國人民的新精神麵貌,或者中國社會的種種有遠見的製度,可是我想最能道出中國的巨大變化的還是詩人的描述: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解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這是毛主席一九五八年寫的兩首《送瘟神》,他在這兩首詩的前麵寫了一個短序,說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報道江西餘江縣消滅了曆來危害農民的血吸蟲病,“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浮想聯翩所以有這樣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所以有這樣的描述“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這是何等力量,何等胸懷!

在艱難的道路上,帶路的是毛主席,在巨大的犧牲中,帶路的是毛主席,在取得輝煌的成果的每一個過程中,帶路的是毛主席,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他是中國的明燈,是中國的舵手。

什麽是毛主席的領導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毛主席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他於一九二一年在上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以後五十多年的時間中,通過他的著作,他的演講,通過他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文件,毛主席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有了決定性的影響。他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小的革命實踐。他提出了在生產資料基本上公有以後,階級仍然存在的論斷。

他創建了繼續革命的理論,他分析了現代修正主義的本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上說“毛澤東主席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我想這是絕大多數的世界人民都會同意的評價。這是曆史的事實。

毛澤東思想裏麵的一個基本觀念是群眾路線。這麽是群眾路線呢?據我的了解,簡單的說就是要站在被壓迫的群眾一邊,就是要堅信群眾的無比的龐大的力量,就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我們看毛主席自己怎樣講:“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後再告訴群眾(宣傳),並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

受了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在中國產生了新的精神麵貌,在第三世界產生了新的世界觀,在發達國家裏產生了對人的價值觀念的重新估定。

毛澤東主席對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的領導,他對世界人民的思想意識的啟示,是史無前例的偉大的貢獻!他是人類曆史上的一位巨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假如不為人民服務就沒有藝術!








在中國(1976年時),戲劇、音樂,都正在進行革命。事實上,所有的藝術形式也在革命。基本的原則是:假如不為人民服務,就沒有藝術。《假如不為人民服務,就沒有藝術。》

你可以同意,亦可以不同意這種概念。

但我認為,在像中國這樣的社會中,正需要全國一致努力去建立一個既現代化而又生氣勃勃的社會。在這個方向上加以強調,是意料中事。現在,有幾個劇本及交響樂曲已編寫完畢,對中國的古老京劇、西方的芭蕾舞,也加以革命性及大膽的合並。

我看過幾個這樣的戲,覺得中國的新京劇是非常有趣味的。在創作過程中,人民是以下列方式參加的。所有這些一新戲劇都在集體的努力下不斷改進,而結果是,所有中國觀眾對每一出戲都極為熟悉,他們可以立刻指出什麽地方已有了改動。然後他們便在熱烈地討論為什麽要改動這個地方。那些改動可能是在內容方麵,也可能是在故事方麵,也可能是在某一個演員的動作方麵。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地熟悉劇本,這使我感到驚奇。也許這種驚奇是不需要的。因為假如你在北京扭開收音機,你就會聽到這些新戲劇的演唱。戲劇數目大約有十二至十五個。它們不斷地重複播放,你是一定會聽到的。


轉載:《楊振寧介紹他在中國所拍攝的幻燈片》

△這是早上六點鍾北京近郊的一條街道,有許多男女騎著自行車上班。有人告訴我,北京有一百五十萬架自行車。

△我的家鄉合肥街道的一個角落。我還記得這個角落——一個中世紀式的地方,有許多小鋪子。

△這是北京第三十一中學,我曾在這課室裏念第八班。

△這個女學生正在運用校辦工廠的小刨床。

△這一班正在上英文課。中國強調,沒有任何行動和任何讀物是不帶政治性的,因此我們看到他們的課本裏有很多政治性文章。

△這是我曾提過的那一家在合肥的紡紗廠,裏麵有工人一萬二千名。我還記得,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全市甚至連電力也沒有呢。

△北京的大街。左邊的是人民大會堂,不同地區及職業的代表在裏邊開人民代表大會。它能容納一萬名代表。

△上海黃浦江一景。

△在北京,一些男孩子用黏膠捕蟬。我問他們怎樣處理那些蟬,他們答不出來。(笑聲)

△這是北京的一間回教食物店,現在北京已沒有回教廟宇,但仍有人守著回教的齋戒。

△這是一所幼兒院。我對一個保姆說:“替小孩拍一張行嗎?”她說:“行!行!”孩子們爭著走過來對我說:“替我拍一張!”“替我拍一張。”(笑聲)

△這是大寨的一所小學。那裏的學生每天都要從事一小時勞動。這些女孩子挑著石塊,這些石塊是用來製石灰蓋房子的,背景的房子都是那四百個農民在冬天建的。

△中國軍隊招收青年男女,這是兩個在軍隊裏的女孩子。

△上海的一個女護士。

△背後是故宮,正宮後邊是煤山,三百年前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在這裏自殺。

△故宮後院是一個博物館。這博物館常常擠滿了人。我的向導告訴我,在星期天,通常有三萬人前來參觀。

△這是博物館的一角,自一九五八年,他們不斷地把它修建,你們可以看見有一邊已經改建了,另一邊則仍然保持原狀。

△外國謠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過激的紅衛兵破壞了很多古物及建築物。我猜中國政府為了要表示這種說法的不正確,很自豪地展示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的古物。

△這是一件很有價值的古物,名為金縷玉衣(譯注:楊氏用中文講這四個字,後又自己譯成英文),在很早的曆史上就有記載,但在兩年前才有人見過它。它是在離北京不遠的地方發現的。這件衣服是由金和玉編織成,包裹著公元前兩世紀的一個藩王和他的妻子。當時他們以為如果有了這些金縷玉衣,屍體就不會腐爛。但我們發覺他們已片體不存了。(笑聲)

△這是一幅頤和園的美麗風景。

△這裏的一個女病人左右腿上各紮著三根針,你們還可以看到那些電極。我也買了一些這樣的針,但收拾行李時忘記了帶,我已請母親給我寄來。

△這是施手術時的情形,他們用一張布屏遮著,使病人看不見手術的進行。

△如果你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你會看到這樣的北京填鴨館子。他們是把菜單掛出來的。附帶說一句,賴斯頓被施手術時所住的醫院,離這館子很近。(笑聲)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七億人口,而這七億人口中有百分之七十是農民。我最感滿足的就是給這位農民拍了這樣一張照片。在他的臉上,我們可以想象得出他有無窮的工作能力,毫無苦楚的表情,活躍,沉實,剛毅,就是這些質素造成一個永恒的中國。謝謝大家!(熱烈的掌聲)

楊振寧回答聽眾的提問:

問:在中國,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是怎樣?女人是不是和男人做同樣的工作?假如你曾注意到的話,那麽在家庭裏工作的分配情形如何?

答:問題是問我所觀察到在中國的男女地位是怎樣,尤其是有關於他們怎樣參加工作方麵。我個人認為,與其他社會比較,這裏(美國)婦女解放運動提出的所有要求,中國現在的社會已差不多全部實現了。(笑聲)但是,男女仍不是完全平等的。例如:在公社裏,每一個社員都會得到起碼的口糧,除此以外,每人還可得到一些錢。公社向政府出售餘糧及生產品,得到的錢,除留下一部分基金作建設農村之用外,餘下的便分給社員們。每人所應得的數目是由以下方法解決的:每人先自己提出工作的所值是多少,最後的數目則由大眾評議所決定,這個製度稱為“自報公議”。(譯注:這裏楊氏講中文)根據這個製度,男性比女性收入多。(笑聲)但是根據我所讀過的《毛主席對斯諾的談話》,其中有說及毛主席認為這不是一個公正的製度,他相信最後一定會采取對婦女有利的適當行動,好使婦女的平均收入可以比得上男子。

問:在那四個星期裏麵,你對文化的水平所得到的印象是怎樣?

答:我相信你所說的“文化”是指藝術、音樂、戲劇等。你是不是這個意思呢?……在中國,戲劇、音樂,都正在進行革命。事實上,所有的藝術形式也在革命。基本的原則是:假如不為人民服務,就沒有藝術。你可以同意,亦可以不同意這種概念。但我認為,在像中國這樣的社會中,正需要全國一致努力去建立一個既現代化而又生氣勃勃的社會。在這個方向上加以強調,是意料中事。現在,有幾個劇本及交響樂曲已編寫完畢,對中國的古老京劇、西方的芭蕾舞,也加以革命性及大膽的合並。我看過幾個這樣的戲,覺得中國的新京劇是非常有趣味的。在創作過程中,人民是以下列方式參加的。所有這些一新戲劇都在集體的努力下不斷改進,而結果是,所有中國觀眾對每一出戲都極為熟悉,他們可以立刻指出什麽地方已有了改動。然後他們便在熱烈地討論為什麽要改動這個地方。那些改動可能是在內容方麵,也可能是在故事方麵,也可能是在某一個演員的動作方麵。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地熟悉劇本,這使我感到驚奇。也許這種驚奇是不需要的。因為假如你在北京扭開收音機,你就會聽到這些新戲劇的演唱。戲劇數目大約有十二至十五個。它們不斷地重複播放,你是一定會聽到的。

也許另外一個回答你所提問題的方法是這樣:在一個早上,我曾很小心地寫下,處於上海市中心,在我母親的家裏,我可以聽到一些什麽其他的聲音呢?時間是早上八點,據記憶所及,我的記錄是這樣的:有一組老人、婦女及小孩子來到附近,他們攜帶了擴音機說道:“就在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使中國再也沒有蒼蠅存在了。”(笑聲)這一組人走後,四周環境最突出的聲音似乎是一種撞擊聲,我並不清楚這是什麽聲音。(笑聲)這可能是人們在建造防空洞。因為在中國,這是十分重視的工作。也可能是其他聲音,我沒法分辨出來。然後,我感到有點驚奇,我連續地聽到以下的聲音:我聽到一個青年在練習小提琴。說不定他不是一個青年,但我認為是青年的可能性會較大。(笑聲)然後我聽到一個女孩子在練習京劇的聲音,跟著又不斷地聽到有人在練習鋼琴。也許這是因為我母親的房子距離上海的一間音樂學院並不太遠的關係。(笑聲)但是,我也曾看到青年男女騎自行車時帶著他們的小提琴。

問:在你去中國訪問以前,許多年來你都一直支持台灣,可是,你在今天的演講中,對中國毫無非議之處,你能否告訴我們這種態度的轉變?還有從你跟周恩來等人的談話中,有沒有任何跡象,毛主席已經逝世?

答:對於你問題的最後部分,答案是否定的。請你重複前一部分問題,我沒完全聽懂你問題的意義。

問:在你去中國訪問以前,許多年來你都一直支持台灣!!

答:我不知道這話是哪裏聽來的。

問:他要問的是:“你現在是否相信社會主義?”

答:我的態度是以事實為主。我到過這個國家,而發覺這是使人十分興奮的,事實上,我對你講出我所見到的是什麽。無可懷疑,在中國,在物質上,很多方麵仍然有著很大的需求。但我發覺到最令人感動的是在精神方麵。回過頭來看看美國這個國家,我懷疑是否因為過分注重物質享受,因而使到這個國家失去那份使她有今日成就的精神了呢?(掌聲)

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死了多少中國人?你有沒有一個數字?

答:我並沒有具體的數字。但是他們告訴我,而我也相信他們,這個數字是非常少的。正如我曾告訴你們,在清華大學,有五個工人在我所描述的情形下身亡。在此之前,當學生分成兩派打鬥的期間,大約有十五個學生死亡。這個數字已占了全北京死亡人數的很大部分。他們告訴我,在內燃機廠,發生過一件很著名的事,就是這個工廠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發生大打鬥,有一人死亡。

問:你剛才提到過你會多講一些關於解放軍的情形,可是你沒有再講。

答:對不起,我忘記說了,中國的少年們差不多全都喜歡參加解放軍。我當然是感到驚奇的。但後來我了解到,中國軍隊在全中國人民當中是被認為最有組織、最有紀律和具有最佳裝備的一群。在軍隊日常所幹的工作中(軍隊包括海軍及空軍),大部分是農村的實際生產工作,或在軍辦農場、軍辦工廠中幹活。當然也有為了鞏固國防而受的訓練。但是,大部分時間是花在生產工作中的。例如:很多農業方麵的發展是由軍隊開始的。當參觀農村時,他們告訴我,將稻草變成飼料喂豬的新方法便是由一個解放軍戰士所發明的。他們又曾經告訴我說:“建築北京的地下火車。有一半工作是由解放軍承擔的,而另一半則由工人負責。”

問:由你對紅衛兵的分派以及跟工人衝突的描述,我有一種感覺,好像在那邊政治組織的形成是相當自由的,是否這樣呢?

答:我並不認為我會肯定答複這問題。文化大革命,尤其是對城市的居民來說,是一個動蕩的經驗。在那裏,市民們是最受影響的。他們承認,在城市和大學中,曾經非常的混亂。事實上,所有大學都有大約四年時間停了課,直到一九七〇年,部分大學才再開始招收新生。中學也很受影響,但程度較輕,它們平均停課約一年。至於小學,則停了幾個月。在農村中,除了一些特殊地方外,生活基本上跟平常差不多。可是,在城市中,毫無疑問,人們是感到混亂的。人們並不真正知道正在發生什麽事,而學生們,在極其熱心的情況下,每人都采取某一些自己的立場。所以我曾問過幾個我所遇到的大學人員:“假如是這樣的混亂,為什麽整個製度不會垮下來呢?”對這個問題,我並沒有得到一致的回答。而我也並不期望會有一致的答案。

但是將所有的答案歸納起來,我得到以下的結論:事實在顯示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混亂發展到最高峰是因為人們不知道主要政策的方向是怎麽樣,經過了一段時間,毛主席便會指出哪一派的方向是正確。對中國人來說,他有曆史的根源,有魄力,有威望,於是大部分的中國人便會跟隨他所講的政策走。我個人認為,文化大革命所以不會導致不幸的局麵,這也許是最主要的因素。我可能估計錯誤,但這是我的結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