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黨派黨領不同執政理念差異
《逢共必反》者總是將中國共產黨100多年的曆史混為一談。隻要講到中國共產黨就將其標簽化。
事實上,全世界全人類的各種黨派黨領不同執政理念差異。
例如:美國共和黨。
川普的美國共和黨,和拜登的美國共和黨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又例如:加拿大自由黨。
老土豆的加拿大自由黨,和小土豆的加拿大自由黨執政理念一樣嗎?
這恐怕不用多講,現代人都深有體會。
當然任何政黨隻有在所擁有的一塊土地上及居住的人群中擁執政地位時為基礎。如果沒有執政是不作數的。
例如:中華民國國民黨。
孫中山的中華民國國民黨,和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國民黨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之後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國民黨逃亡到台灣時,應該稱台灣國民黨。
蔣介石的台灣國民黨,和蔣經國的台灣國民黨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蔣經國的台灣國民黨,和李登輝的蔣經國的台灣國民黨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之後,馬英九的台灣國民黨,又能和之前的任何一位黨領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假如要擁護或反對《國民黨》,籠通地如何說得通。
這裏隻反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國民黨,簡稱《蔣介石國民黨》。
又例如: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前還沒有全中國性地執政過。所以,不作數。真正開始是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正式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新中國。執政黨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黨領是:毛澤東。
毛澤東的新中國,和走資派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走資派將其分為“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
“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有學者還稱為: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
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就說鄧小平時代,鄧小平活著時沒當過中國共產黨的黨領,但全世界都認可鄧小平牢牢掌握著政權。鄧小平扶起來的胡躍邦死之後,又扶一個趙紫陽當黨領,六四後又將其拿下。如今的走資派特色中國又將如何敘述這段曆史和黨領是誰?這樣的混亂黑白貓摸石頭隻為個人猙錢做少數先富之人,如何談執政理念?鄧小平理論就是謠言謊言瘋子理論?何談執政理念?
走資派江澤民執政,在鄧小平死前還必須垂廉聽政。鄧死後,江澤民全家悶聲發大財,何談執政理念?
江澤民後的胡錦濤執政,和習近平執政的執政理念一樣嗎?
他們都是舉著“中國共產黨“的牌子在執政。因為新中國是毛澤東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用命和流血武裝奪來的。這些走資派如果放棄“中國共產黨“的牌子,就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所以走資派是不會放棄“中國共產黨“的這塊牌子的。打著“中國共產黨“的這塊牌子,幹著蔣介石國民黨做的事情。
《反共的華人》連這些都看不清,實在是太低級太無能了,隻會是動物思維。《反共的華人》逢中必反,逢共必反實在是太可笑了。走資派改革開放以來,對台灣的國民黨人當作祖宗一樣的供著,供出了多少世界級的大富毫大資本家。招商引資政策優惠不就是為台灣的國民黨人而特設的嗎。這些《反共的華人》真是不識走資派之心。
社會實踐是鑒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隻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真理的標準隻能是社會的實踐。
而非走資派鄧小平胡躍邦之流所說的“實踐是鑒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按走資派鄧小平胡躍邦之流所說的,也隻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之後就再也不提了,《改革開放》這40多年來是經不起實踐鑒驗的,因為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尤其是文革時期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而《改革開放》是複辟資本主義道理的。
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麽?這是早被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解決了的問題。但是走資派鄧小平複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40多年來,由於在走資派控製下的輿論工具大量的歪曲宣傳,把這個問題搞得混亂不堪。搞得連最基本的事實都扭曲了,思想理論上的混亂一定會引起社會實踐領域的混亂、失敗甚至偏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用實踐,內涵和外延十分寬泛,這裏的“實踐”的主體是誰?用誰的實踐來檢驗真理?這一問題不搞清楚,反而引起思想混亂,魚龍混雜,搞亂人心。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實踐的主理應是勞動人民群眾,也就是勞動人民群眾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問題,實際上早就被領袖毛主席成功地解決而且也被革命實踐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所檢驗了的真理。
毛主席說:“真理隻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隻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
“真理的標準隻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
這裏毛主席堅定地指出,真理是誰發現的,檢驗真理的尺度是什麽?”千百萬勞動人民的革命實踐“是真理的發現者,是實踐的主體;”隻有“......”才“表明檢驗真理的唯一尺度就是——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社會實踐的一部分。
毛主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於為爾後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實踐論》)在這裏毛主席再次說明,是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檢驗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這兩方麵的實踐都是社會實踐的一部分。
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一文中。毛主席開篇就正聾發聵般地指出: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裏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隻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人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鬥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
也就是說,從毛主席關於實踐檢驗真理問題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堅持的是: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這句原話也有著清晰的曆史出處和記錄。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毛主席審閱“五評”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時,加寫了“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句(手稿如下):
“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的侵略和戰爭行為,正在教育世界人民逐步覺悟起來。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些在戰爭與和平問題的認識上有錯誤觀點的人,在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反麵教育之下,我們相信,有很多人會改變過來。對此,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S卷)的記述是:
“十八日,審閱《五評》的定稿,加寫‘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句,並批示康生:‘在最後一頁上有一點小的修改,請酌定。’這篇文章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一九六三年第二十二期發表。”
因此,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毫無疑問的,也是經過社會實踐檢驗是真理。
這裏的社會實踐限製了,實踐的主體是無產階級的(勞動人民群眾)的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這就可以避免引起尺度寬泛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亂,也可以避免資本主義和反動勢力利用尺度寬泛大做文章,夾帶私貨,謀取利益,引起思想領域混亂,進而導致社會實踐領域的失敗乃至偏向。
所以,毛主席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大家,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大家,作為人民群眾中產生的領袖,作為社會實踐大家,作為鬥爭哲學大家,作為語言學和邏輯學大家,在核心概念的使用上一定是慎之又慎,而且極其準確的,這點是誰也不可懷疑和否認的。
實踐的主體界定,也說明真理不是一成不變的,真理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必須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檢驗和發展真理。而實踐,是一個靜態的,平麵的、寬泛(看似開放實則封閉)的概念。這樣就無法有效去檢驗真理,尤其是無產階級人民群眾的真理。社會實踐,是一個動態的、立體的、具體的(開放)概念,就是人民群眾的實踐,用其檢驗資產階級的真理或者無產階級的真理都沒有問題,資產階級真理對於資產階級可能是真理,但是放到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可能是錯誤的、倒退的、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也可能資產階級的真理經過人民群眾的實踐檢驗的可以為我們所借鑒運用的。人民群眾的真理經過社會實踐檢驗,就可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因此,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本身就是個真理。不但能夠解放思想還能夠統一思想,不但能夠檢驗真理還能夠修正錯誤,不但能夠識別階級,還能堅持階級分析和鬥爭。
毛主席說:“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毛澤東選集》第S卷第297頁)因此,關於這一問題,我們不僅隻停留在理論層麵、頭腦層麵去爭論,而應回到社會實踐領域去檢驗。
光吵,能吵個幾百、上千年。吵,可不是社會實踐。
實際上關於檢驗真理標準問題這個問題早就被毛主席成功檢驗了,是真理性的。但由於當時批毛主席始於真理標準的討論,長時期來,左翼批真理標準的討論,相當多的一些人直接否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主流也不再提了,結果混混沌沌,是非難辨,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永遠吵不清楚。而右翼勢力又不斷地堅持這就是真理,造成思想混亂,陷入混亂爭吵。忘記了社會實踐檢驗真理這個唯一尺度。
因此,除了社會實踐,沒有什麽權威可以證明領導人的話是真理;即使是已經被實踐檢驗過是真理的真理,也要在新的實踐中再檢驗,因為絕大多數真理,是相對的,隻反映一定的客觀實際。
大多數的勞動人民需要自己的文化和毛澤東思想。尤其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毛澤東思想。中國封建主義沒有孔孟的“禮樂”文化,不可能延續兩千多年等級社會製度。資本主義沒有資本“利潤最大化”的私文化,資產階級穩定不了資本主義製度。社會主義沒有“無產階級必須首先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的公文化,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不起來,搞的“社會主義”也是隻能供奉在廟堂裏的沒有靈魂泥塑木雕。
實際上,關於真理標準問題還是要回歸社會實踐領域,而要回歸社會實踐領域,就需要鬥爭哲學,需要毛主席的鬥爭哲學,要鬥爭,就會有犧牲。要“準備跌得粉碎的”!如果沒有這種勇氣和魄力,這一問題還會繼續引起理論的混亂和社會實踐的失敗乃至偏向。
毛主席高瞻遠矚,毛澤東思想經過社會實踐證明,時間越久越正確。用王震將軍的話:“比我們早看了50年!”我們不能以我們狹隘的思想和實踐,去揣度領袖的理論和社會實踐,表現出不理解,甚至反對,總是要到碰壁後,那條路走不下去了,才考慮回到毛澤東思想上來,回到毛主席的社會主義道路上來。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實踐論》中,毛澤東說:“社會的發展到了今天的時代,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責任,已經曆史地落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這種根據科學認識而定下來的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在世界、在中國均已到達了一個曆史的時節——自有曆史以來未曾有過的重大時節,這就是整個兒地推翻世界和中國的黑暗麵,把它們轉變過來成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
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係。
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也都正在或將要通過這樣的改造過程。所謂被改造的客觀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對改造的人們,他們的被改造,須要通過強迫的階段,然後才能進入自覺的階段。
世界到了全人類都自覺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時候,那就是世界的共產主義時代。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佛教的佛主釋迦牟尼救得了有錢人有權人所犯的原罪嗎?基督教的耶穌救得了有錢人有權人所犯的原罪嗎?
看看基督教的中國大陸基督徒拿著聖經來對佛教的批判:
“佛”是“覺悟”的意思,後人把“佛”當作“神”是一種誤解。釋迦牟尼也隻是教導人“覺悟”,而不是教人成為“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中國人大肆發揮“創造力”,佛、道二教混雜,構建了一個錯綜複雜又漏洞百出的神話世界,添加了許多神明,天庭像王朝,玉帝像皇帝,天上和地上一樣烏煙瘴氣。神話中的“神”,都是半路冒出來的,不是永恒的神,也不是全能的神,不過是人們幻想的產物。
人造的“神”不過是人的作品,怎能指望它來保佑人呢?人造的“神”不是神,造人的神才是真神!神之為神,他不可能是被造的;神之為神,祂不可能是局限一方的;神之為神,也不可能是半途“變”成的。誠如聖經中神自己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神是自有的,不是被造的;神是永有的,不是半途冒出來的。可見,中國人常有的“神”的觀念與真正神的啟示有著巨大的差距!
佛教的核心教義是四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漏皆苦、涅槃寂靜。
先說“諸行無常”。“諸行無常”,即“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佛教認為一切事物、概念都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賴於其他事物,並且因著依賴對象的變化而變化。類似希臘哲學“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舉例:你看見一個杯子,這依賴於杯子、光、眼睛等諸多因素;你所見的杯子並不等於杯子,隻是杯子的“觀念”而已;並且,杯子被你看見,與你發生關係,就不再是原來那個與你無關的杯子了。佛教認為一切事物變化不定,沒有獨立永存的事物,這等於否定了“永恒不變的神”的存在。因此,佛教實際上是一種無神論哲學(真正的佛教徒都承認佛教是無神論),把佛當作神來敬拜和祈禱毫無意義。
佛教否定了“神”的存在,就把一切事物解釋為一大堆相互作用的“因果關係”,而所有的因果關係之上,卻沒有一個總源頭,也沒有一個至高的主宰!這就意味著整個世界毫無次序,毫無目的,沒有源頭,沒有結局……但聖經第一句話就直截了當地宣布:“起初神創造天地。”(創1:1)又在另一處聖經說,“萬有都是本於祂,依靠祂,歸於祂。” (羅馬書11:36)。這就非常清楚、非常果斷、非常絕對地宣布出來:萬有都有一個總源頭,就是神!萬有都有一個總主宰,就是神!萬有都有一個總結局,歸於終極審判者,就是神!
其實“諸行無常”有點自相矛盾:假如諸行真的無常,那麽“諸行無常”這條教義是否“無常”呢?真理是絕對的, “變化無常”的理就不是真理。人往往把相對的理當作真理,而把真理當作相對的理,很可惜!這背後有魔鬼的詭計。聖經記載,神對亞當說:“…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作為魔鬼化身的蛇卻說:“你們不一定死…”(創3:4-5) 你看,這裏蛇就把神絕對的話當作相對的話來解釋。神說“必定死”,蛇說“不一定死”,讓人開始懷疑神,整個人類從此掉進罪的深淵,非常可怕!當今文化日趨多元化,好像每一元都對,你若照單全收,就會混亂不堪。人常說,“宗教都是勸人行善的,不都一樣的嘛?”—結果就把真理與謬論相提並論,非常危險!
絕對真理是絕對存在的。耶穌說:“我就是真理。”如此宣告空前絕後。耶穌不是說“我知道真理”,而是說“我就是真理”。耶穌不是教導真理的老師,而是真理的本體。這與釋迦牟尼僅僅自稱為“教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聖經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3:11)。可見神造萬物時已經把規律放在其中,一切規律之間相互和諧,因為所有規律有一個總源頭,就是真理的本體—獨一的真神!然而,按照佛教“諸行無常”的說法,萬物變幻莫測,沒有任何規律,這顯然是與事實不符的。我們仰望星空之浩瀚,俯看萬物之廣博,察驗生命之深奧,如此浩瀚廣博深奧卻又井然有序,豈能不想到必然有一位創造者呢?聖經指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我們隻要摸一摸自己的良心,就可以知道,神是存在的。
另一方麵,“諸行無常”講一切都是因緣,有果必有因,此因又有彼因,彼因又有他因……那麽照此推演,誰是“第一因”呢?佛教認為沒有“第一因”,因為如果有了“第一因”,就等於說“第一因”是恒常不變的,“第一因”是一切其他“果”的終極因,是最初的源動力。而這是佛教所不認同的,佛教認為“諸行無常”。所謂“忽然念起,緣起無明”。至於“無明”從何而來,就不得而知了!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因果關係既然存在,那麽因果之間的轉換有定律嗎?是誰掌管因果關係的定律呢?佛教也不認為因果之間存在定律,因為一旦認同存在這樣的定律,就不是“諸行無常”了!然而我們再問:假如因果轉化沒有定律,那麽佛教所謂的六道輪回又如何運轉的呢?是誰命定和掌管六道輪回呢?種種紕漏,不勝枚舉。其實聖經早已明確啟示我們,神自己就是萬有的總源頭,神就是第一因,而不是“忽然念起,緣起無明”!神就是一切事物的主宰,而並非諸行無常,隨機發生各種事件!
再說“諸漏皆苦”。“諸漏皆苦”,意思是“一切情緒都是痛苦的”。佛教認為真正的快樂不存在,喜怒哀樂皆為苦。人之所以有喜怒哀樂,是因為人有欲念。欲念滿足就歡喜,欲念不滿足就愁苦。而欲念的滿足隻是暫時的,隨著欲念的滿足,必生出新的欲念;這樣,最終還是因為不能滿足欲念而愁苦。這樣,佛教的結論就是欲念必然導致痛苦,要消除痛苦的唯一出路就是沒有欲念!因此佛教否定喜樂,因為一旦有喜樂的追求,就產生了欲念,隨之而來的就是欲念不能滿足的痛苦。
但問題來了,這樣豈不等於說,喜樂是苦,平安是苦,涅槃也是苦?又哪來的光明彼岸?這不過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罷了。反觀得著新生命的基督徒,都有真實的喜樂和滿足。聖經裏充滿了這樣詩歌:“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詩篇13:5-6)。快樂不是罪!欲望本身並不是惡的,也不是苦的。因為聖經說人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因而人就像神一樣有思想,有意誌,有欲望,這一切都是美善的,出於神美善的心意!令人產生罪的不是正常的欲望,乃是私欲、貪欲。比如你有吃飯的欲望,這是正常的需要,但你若貪愛美食,毫無節製,心被美食控製,就不健康,反受牽製了。所以聖經說:“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誘惑的。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各書1:14-15)
當一個基督徒由衷地感謝讚美神,他們的心因救恩降臨、罪得赦免、永生盼望而得著真實的平安和喜樂。這是任何宗教、科學、哲學所不能媲美的。很多宗教把身體當作靈魂的監牢,認為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身體對靈魂的限製,佛教更認為一切的痛苦來自人的欲念,因而主張苦待己身,主張消滅欲念,刻苦修行,這是違背人性的做法,結果往往越苦待己身卻越痛苦掙紮,越想消滅欲念卻越被私欲牽引,苦不堪言。哲學界也有“物質是惡的,靈是善的”的思想。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聖經啟示我們,神造了物質的世界,然後說“好”!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1:31)。可見物質本身是好的,物質的身體本身不是惡的,因為主耶穌就是道成肉身來作人,祂取了罪身的形狀,卻沒有犯罪。聖經也告訴我們,靈不一定是善的,因為有邪靈汙鬼的存在為證。聖經更進一步啟示我們,人脫離罪並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乃靠聖靈的重生(約翰福音3:3-8)。也不是靠自我修行和苦待己身,乃靠基督代替我們死,並賜給我們新生命,才使人能真正脫離罪,過全新的生活。並且,身體本身不是罪惡的,聖靈重生以後的人,其身體就作了聖靈的殿,是聖潔的,是被神所潔淨的。我們若順從聖靈活著,我們的思想、意念、欲望就都是良善的,聖潔的,健康的。“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6)
第三要說“諸法無我”。“諸法無我”,意思是“一切事物皆無自性”。這是一種“空”觀,所謂“四大皆空”是也。佛教認為一切事物、時間、空間皆為虛空,並非實際存在。你看到的東西不存在,你聽到的聲音不存在,一切不過是心中的“念想”。甚至“天堂”、“地獄”也不過是人的意念,連“我”也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我”隻是一個標簽。我的頭不能代表“我”,我的心不能代表“我”,我的身體也不能代表“我”,“我”隻是一個觀念。“諸法無我”的教義,要求人去除自我的意識,消滅自我的欲望,以達到涅槃的境界,因為“我”本來就不存在,何必受“我”的轄製呢?
關於“空”觀,有個著名的故事:三僧侶看見旌旗隨風飄動。第一個說“旌旗在動”,第二個說“不是旗動,乃是風在動”,第三個說“不是旗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也”。意思是說,你看見的不是那件東西本身,不過是一種感覺,一個“觀念”而已。而且原來那件東西也因為跟你發生了關係而已經變化成為另外一件東西了,一切不過是因緣際和而已!這因果之中沒有任何定律,沒有幕後的主宰,當然也沒有任何目的和意義可言。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唯心主義思想,一種尋求自我解脫的心理學。沉浸在虛構的意念當中,卻把真實世界當作虛幻。佛乃“覺悟”、“智慧”之意,佛教就把這種自我幻想的一套理論當作智慧而陶醉其中,否定了神所創造的真實世界,更否定了創造世界的神。這不是真智慧,這不是真知識。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1:7)離開上帝,就不可能產生真知識。我的頭不能代表“我”,我的心不能代表“我”,我的身體也不能代表“我”,那麽“我”在哪裏?佛教把“我”當作是一個虛幻的意念,其實是錯誤的自我認知,也會把人帶到不知所措,自我迷失的地步!這樣的認知是非常消極、非常不健康的,往往令人萬念俱灰,產生輕生的念頭。
聖經啟示給我們的卻是另一種情形,一種非常清晰的自我定位。創世記記載,“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2:7)可見,神造人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身體,一部分是靈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叫人活著的乃是靈,代表我的乃是我的靈魂,不是我的頭,不是我的手腳,不是我的心髒,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的靈魂。當我說“我”的時候,我就是指我的靈魂。“你不要侮辱我的人格!”這句話指的是不要侮辱我的靈魂。
聖經這樣記載神是如何造人的。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麵,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1:26-28) 當知道“我”是至高神所造的,並且是按照“神自己的形象”造的,又讓“我”管理全地,我就清楚地知道我是有尊貴地位的,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這樣,我的自我認知是非常健康的,我對自我的定位是清楚的,我對自我的認知和肯定就與永恒的上帝發生關係,人生的意義就能夠真正發揮出來了!
佛教主張“自救”。佛教教人通過自我修行、自我覺悟,以達到涅槃寂靜、脫離苦海的目的,其實就是自己救自己。自救,好比一個失足落水的人想抓住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提上岸一般。人類自始祖亞當犯罪以後,人性受到罪的玷汙和轄製。聖經說,“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人無法靠自我的力量勝過罪惡,擺脫罪的轄製而過聖潔的生活,所以想行的善行不出來,不想做的惡反倒做出來了。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人本來有神所賜的榮耀,並且因此榮耀神。但是人卻把這榮耀虧損了,汙穢了,因為人犯了罪。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死後且有審判”!這樣,誰能逃脫神的忿怒呢?誰能逃避神的審判呢?因為審判全地的主是全然公義的!(創18:25)
沒有人不犯罪,也沒有人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罪,行善積德也不可以將功補過。罪的工價乃是死,人根本無法自己救自己!那麽,人類的出路在哪裏呢?人類的前途在哪裏呢?聖經啟示我們,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界(約1:14),取了罪身的形狀,生活在罪人之中,受過各樣試探,卻沒有犯罪,以無罪之身擔當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埋葬了,第三天複活。凡信耶穌,接受耶穌做他個人救主的人,他的罪就被耶穌擔當了,並且得著永遠的新生命(約3:15)。這一切都是因為:上帝愛我們!聖經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3:17)我們不能自救,唯有神的兒子耶穌能夠救我們脫離罪和死亡,得享永遠與神同在的永生。
第四談“涅槃寂靜”。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最終可以通過覺悟達到涅槃的境界。通過諸般法門,尋求光明彼岸,這個過程乃是從“求佛”到“無求”,到“無無求”……的不斷延伸。然而,無論這一過程延續多久,“無無無無……求”仍是有求。有佛教人士打比方說,你手中最後的一根刺,挑斷另一根刺,最後兩根刺同時銷毀,就不再有刺在手中,一切問題就解決了。然而我卻看見,最後手中還是有一根刺,一根名為“無刺”的刺,永遠達不到無刺的境界。
綜觀佛教核心教義“四法印”,無一不是錯漏百出,疑團重重。佛經多如牛毛,並且多半晦澀難懂,又故意說得玄乎又玄,讓人搞不清楚真相,隻好糊裏糊塗地信!許多人還說“信則有,不信則無。”神的存在怎麽可能是你信就變成有,你不信就變成無呢?這豈不等於說,你比神還厲害?
來自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