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能否等強大了再去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已經半個多世紀了,這是當時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是處於絕對劣勢的一方,即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取得了勝利;處於絕對優勢的一方,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簽訂了停戰協定。回顧這段曆史,依然能夠給今天的中國人民帶來許多思考。
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世界對新中國的認識
翻開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冊,人們就可以看到自1840年以來的二百多年來,在1949年之前的舊中國先後遭遇過30多次西方列強的大規模入侵,幾乎所有的西方帝國主義都侵略過舊中國。
1840年,英國派遣16艘軍艦、4000人的英國兵,在舊中國東南沿海登陸,接連打敗了十幾萬中國軍隊,就像進入無人之境。最後,一股2000多人的英軍,從上海沿長江一直打到南京,迫使中國簽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並割讓香港島,使得英國米字旗在香港上空飄揚了157年。
緊接著,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舊中國軍隊更是屢戰屢敗,敵我最高傷亡比例為1:600。以至於英國人公開宣稱:隻要有一個團的兵力,就可以攻占中國的任何目標!這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百年沉淪。
1950年6月,朝鮮半島內戰爆發,美國作了兩個決定,一是派遣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目的就是一個:牽製中國,迫使中國首尾不能相顧。一是派遣軍隊立即侵入朝鮮半島。
當時,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美軍有著巨大的裝備與技術優勢。就當時的國力情況看,美國的GDP占世界的一半,而新中國連它的零頭都不夠;美軍還糾集了英、法、澳等其他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擁有絕對製空權、製海權和技術裝備優勢,誌願軍可以說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當時西方評論家甚至是美國政客都感到,無法想象中國軍隊如何與“聯合國軍”交手?
麵對強勢的美軍,麵對這些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誌願軍以非凡的勇氣和戰略戰術打贏了戰場戰爭。
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先後發起5次戰役,一舉收複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此後又發起了多次進攻戰役,沉重打擊侵略者,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其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戰爭結果的本身,它不僅結束了西方列強依仗武力在東方任意霸占一個國家的曆史,而且改變了世界對新中國的認識,使新中國60多年來成功地避免了大規模侵略戰爭的風險,維護了國家的和平與穩定,譜寫了固國強軍的新篇章。
據說,周恩來總理一生,唯一喝醉酒的一次,是在歡迎歸國誌願軍代表團的宴會上。他說:我們今天所以如此高興,這決不是偶然的。這是抗美援朝的精神鼓舞了我們!
抗美援朝戰爭過程中,美軍的“六個沒想到”:
美軍的第一個沒有想到,是不相信中國會出兵。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糾集 “聯合國軍”,迅速向北朝鮮縱深進犯。當時,敵我雙方實力太懸殊。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在朝鮮橫衝直撞,根本就沒有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而且當時美軍兵鋒已直抵鴨綠江邊,美國認為中國即使想出兵,最佳時機也錯過了,他們認為勝負已定,這種情況下,中國絕不可能出兵了,或者說不可能大規模出兵。美軍甚至宣稱 “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
然而,事實正相反。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首批出國部隊25萬人,從安東、長甸河口、輯安三個口岸跨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戰場,但美軍沒有任何反應。直到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第一次戰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創美軍和南朝鮮兩個師時,美軍仍然認為中國“隻是象征性的出兵”。緊接著,誌願軍又發起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又被殲滅2.4萬人,被打回三八線,這時美軍才開始相信中國真的出兵參戰了。
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作戰,不僅出乎美軍的意料,而且還敢與美軍直接交手作戰,首戰即勝,首先就在戰鬥意誌和勇氣上勝敵一籌。一支處於劣勢裝備的軍隊敢於與強敵交手作戰,必然是一支在戰鬥意誌和犧牲精神上不可小看的軍隊。
美軍的第二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誌願軍的戰鬥力有如此的堅忍不拔。
在這裏,有幾個大家熟悉的故事。
一是首殲美軍騎一師第八團。
麵對美軍的強勢,誌願軍計劃在戰爭的初期,以防禦作戰為主。沒有想到美軍依仗絕對的優勢,不僅一路向北殺來,而且發展到孤軍深入、以團或營為單位分頭冒進,美軍犯了兵家大忌。誌願軍立即改變計劃,發揮運動戰的長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圍殲。誌願軍計劃首戰在雲山圍殲南朝鮮第一師,麥克阿瑟發現誌願軍的計劃,急調美軍騎一師馳援。沒有想到衝在前麵的美軍騎一師第八團自己一下就撞進了口袋,更沒有想到與中國交鋒的第一戰就會遇到誌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三十九軍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是中國東北四野的主力。人們戲稱“馬頭軍”遇到了“東北虎”。首戰,南朝鮮第一師美軍騎一師遭到重創,被殲滅15000餘人, 其中美軍騎一師第八團大部被殲。這一仗,粉碎了聯合國軍“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
騎兵第一師是華盛頓開國時組建的精銳部隊。一百多年來,騎一師功勳卓著,從無敗績,享有‘開國元勳師’、‘常勝師’的美譽。”為了保持曆史榮譽,至今仍延用以往的番號,士兵的臂章上始終保留著一個馬頭符號,這是他們榮耀的象征。
首殲美軍騎一師第八團,在美國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在世界也引起了熱議。
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在《哈裏·杜魯門》一書中寫道:“在朝鮮開始發生了驚人事件,第八騎兵團幾乎潰不成軍。”
美軍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在回憶錄中談到雲山戰鬥時,感慨地寫到:“作為喬治·巴頓將軍的部屬,霍巴特·蓋伊懷著沉重的心情,咽下了一杯苦酒。”
三十九軍戰史有一段記錄: “雲山戰鬥中,美軍運屍體的8輛‘道奇’大汽車被我們截住,車上每層10具屍體,頭腳顛倒放置,一共裝了5層,共計50具,8車共400具,每具都穿一套全新的白線衣褲。以此來推算,美軍在我師正麵上傷亡即在1200至1600人以上,而這個數字隻是按其收容的數字計算的。實際情況還有許多死傷者被遺棄在戰場上。因此,實際傷亡人數將大大超過1400人。因美軍傷亡主要是被我輕武器所致,故傷的比例較大。”
日本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編著的《作戰理論入門》,將雲山戰例編入該書,不得不承認三十九軍與美軍初次交戰,戰術運用得當,對孤立的美軍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進行包圍,並積極勇敢地實施了夜戰、白刃戰,取得了圓滿的勝利。
二是鬆骨峰爭奪戰。
在第二次戰役中,為切斷美軍逃跑的退路,誌願軍第38軍的兩個師打阻擊,使突圍和北援之敵雖相隔不到一公裏,卻可望不可及。其中,第112師第335團第3連在搶占鬆骨峰一個高地後,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集團衝鋒,最後隻剩下6名輕傷的戰士,仍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打掃戰場時,在幾百具美軍屍體中層疊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士,有的緊緊抓住敵人的機槍,有的手握手榴彈,彈體上沾滿敵人的腦漿,有的牙齒和指甲嵌入到敵人的皮肉裏,情景極為壯烈。戰役結束後,彭德懷親自起草嘉獎令,並特意加上:“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38軍萬歲!”“萬歲軍”的美名由此傳遍大江南北,“萬歲軍”更展現了一種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
三是誌願軍英雄輩出。
誌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第3連連長楊根思,帶領一個排堅守一個高地,連續打退了敵人的九次進攻,最後,僅剩下楊根思一個人,麵對蜂擁而來的敵人,他毅然抱起一個炸藥包,衝向敵群,同敵人同歸於盡。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當部隊進攻受到敵人機槍火力壓製時,他毫不猶豫地撲到碉堡的射擊口,以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在敵人的前沿潛伏時,被燃燒彈擊中,為保證部隊不被敵人發現,任憑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忍受燃燒彈的燃燒,直到壯烈犧牲。
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誌願軍湧現的英雄模範和功臣30多萬人。他們驚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說明在戰場上士氣和鬥誌是第一位的,而誌願軍勝過美軍的正是這種犧牲精神和鬥誌。據說,美軍還專門找當年侵華日軍的將領了解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這些日本將領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沒有想到,一交手,美軍才發現被誤導了,才明白誌願軍太厲害。一句話,就是誌願軍視死如歸、英勇善戰又勝美軍一籌。
第三個美軍還有一個沒想到就是誌願軍的保障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曾成功切斷日軍的運輸線,在朝鮮戰爭這場無前後方之分的現代化立體戰爭,美軍依仗其空中優勢,企圖切斷扼殺誌願軍的後勤供應線。美軍發動了“空中絞殺戰”,“窒息戰”,每天出動幾千架次飛機狂轟濫炸, 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在美軍實施“絞殺戰”最瘋狂的一年多時間裏,敵機轟炸量增加了7倍,誌願軍物資運輸量卻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兩倍以上。奇跡般地在朝鮮戰場上建立起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就連美軍朝鮮戰場最高司令範佛裏特也感歎“共產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送到前線,創造了驚人奇跡。”
美軍的第四個想不到,是沒想到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會在戰爭的當年踏上一條不歸路。
沃克是二戰名將,與巴頓將軍一起,歐洲戰場打得德軍丟盔卸甲,也是美軍曆史上亡於戰場的最高級將領之一。關於沃克身亡原因的說法很多,美軍也忌諱,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他是在誌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的攻擊中車毀人亡的。據說,身亡前,杜魯門總統已向國會提議授予沃克四星上將軍銜。可惜他還沒有來得及從總統手中接受這四顆星的軍銜。沃克的身亡是一個偶然因素,但它說明了一個必然性,這就是驕兵必敗。
美軍的第五個想不到,是沒想到自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第一次出現了成建製主動投降的美軍整編連隊。
美軍戰史上自稱有一個恥辱,就是朝鮮戰爭期間,一個美軍的整編連在誌願軍的政治瓦解下,集體投降。這支隊伍就是美軍第25步兵師第24團C連。24團是美軍曆史悠久的王牌部隊,其曆史可以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該團就自稱首先攻入北京。美軍稱,這是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第一支向外國軍隊投降的美軍整編連隊。消息傳出,舉世震驚,美國防部立即宣布:解散步兵24團。一個整編連隊的投降說明這支軍隊對這場戰爭的前途和意義已經失去了信心和熱情,這就是敗軍的前奏。
美軍的第六個想不到,是沒想到在朝鮮戰場簽署了曆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條約。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的陸軍司令官。事後,這位美軍司令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讓人羨慕的榮譽,就是在美國曆史上第一份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克拉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這就說明誌願軍在血與火的較量中,終於以鋼鐵般的意誌戰勝了美軍。
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全世界特別是美國對新中國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陳毅外長也說過:誌願軍的勝利告訴人們,假如世界上有一個美國不好惹,那麽,也有一個中國同樣不好惹!
此外,我這裏還摘錄美國陸軍官方戰史的總結,也讓我們有了更明確的結論:
美國陸軍官方戰史寫到:“從中國人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所展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沃爾特·G·赫姆斯:《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停戰談判的帳篷和戰鬥前線》)
正是基於朝鮮戰場上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深刻認識,戰後幾十年來,美國始終對於中國的警告不敢再掉以輕心。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政府曾警告美國,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國。對此,美國總統約翰遜說,他相信中國說的話,始終不敢派美國地麵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這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力量。
自從1976年毛澤東逝世以來,全世界各國政要和學者都對毛澤東的評價不斷,特別是在近代特色中國走資派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流行的一些評價,如評價毛澤東為“巨人中的巨人”、“人類思想的一座燈塔”、“二十世紀各國最偉大的領導人物之一”、“我們時代的一位傑出人物”、“最偉大的中國人、世界性的偉大人物”等。
中國的國民黨創建者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先生尊稱毛澤東為“舉世無雙的領袖”。這是宋慶齡先生在毛澤東逝世不久,便以其享有的獨特曆史地位,最公正、最客觀、最全麵透徹的立場,用孫中山先生傳承下來的貫通中西方的學識,在同自己身邊最敬佩的偉人即孫中山先生之生平事跡的對比中,宋慶齡先生將自己數十年來對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所她擔任付主席時對毛澤東的近距離了解後,總結成“毛主席是舉世無雙的領袖”一文,發表在當時的《人民日報》上,對毛澤東一生作了最科學的評價。
作為近距離一起工作過的又最了解毛澤東的人,宋慶齡是最有資格和條件對毛澤東作出最正確的最科學的評價。因此,宋慶齡的這一評價是最值得信賴的。
學習宋慶齡的這個評價,宋慶齡尊稱毛澤東為“舉世無雙的領袖”,從廣度上看,是就全世界而言;從深度上看,是就世界曆史而言。這就是說:毛澤東不僅在二十世紀的全世界,而且在全世界的整個曆史長河中,都是對人類貢獻最大的領袖。這就把上述那些客觀評價都統統概括起來了,因而,宋慶齡先生對毛澤東的評價比那些政要學者名人的評價要更全麵、深刻、準確、完整和精辟得多!
各國政要和學者對毛澤東的客觀評價中,不少把毛澤東同世界曆史上各民族最傑出的人物相比較,都顯出其無與倫比的立言、立德和立功的才幹和業績。
如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報道:“中國的其它領袖人物,每一個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會曆史上的人物相提並論,但無人能夠比得上毛澤東。”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R·特裏爾論證:“毛的經曆,足以使他成為馬克思、列寧、斯大林合為一體的中國革命的化身。”。“毛澤東對外部世界所知甚多。他不間斷地讀書。本世紀中沒有其它一位世界領導人──甚至戴高樂都不例外──像毛澤東那樣讀那麽多書,寫過那麽多東西。”
美國前國防部長助理菲利普·戴維遜論證:“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哪個領袖能像他這樣在這麽多不同類型的衝突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美國學者邁·哈特論證:“曆史人物的排行中,毛澤東的威望高於華盛頓,因為毛給國家帶來的變化,比華盛頓使國內發生的變化更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侖、亞曆山大等人要高很多,因為他對世界將來的影響可能比這些人要大得多”。
美國軍事作家約本·海默評論:“是誰能夠把一個如此貧窮的國家在短短的時間裏,迅速崛起於世界強國的行列?是毛澤東。他領導了他的人民,在貧困、饑餓和外部的壓力下,取得了遠遠超越華盛頓的偉大成就”。
《華盛頓郵報》評價:“他不僅改變了中國,而且教導了人類,其數量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領袖”。
美國學者莫裏斯·邁斯納論證:“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是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
終生實地蹲點考察中國農村的美國專家韓丁結論:“毛的一生,特別是他的晚年,因為正是在他的晚年,毛做出最有創造性貢獻,他看得最遠,對於人類和社會辨證的發展探索得最深。”...
將所有這些論證綜合起來,評價毛為舉世無雙的領袖,確實能將所有這些比較研究的結果統統概括起來。這就從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中,以全麵而係統的證據來證明,這一評價最科學,從而也最可靠,最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
宋慶齡先生尊稱毛澤東主席為“舉世無雙的領袖”,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
宋慶齡對毛澤東的敬仰是發自內心的,她曾說:“毛主席是一位目光遠大,舉世無雙的領袖和導師,他是偉大的事業的引路人。”
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永恒的紀念》一文中寫道:
宋慶齡一向敬佩毛主席。她在北京和上海住所的客廳裏,一直懸掛著她親自選擇的孫中山先生和毛澤東同誌的像片。毛澤東同誌的像片都是生活照,顯得十分親切……
時代對毛主席的呼喚,確實需要人們應用新方法來深化和升華毛主席研究。而對宋慶齡這個評價的體會還要展開,即把毛主席的曆史地位,隻放到才有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來考察還不夠深刻,還要進一步放到人類進化史中來認識。
毛主席獨辟“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之蹊徑,以史無前例的深度和廣度對東西方文化“去其糟粕,吸取精華”,集東西方文化精華之大成,率先在哲學、軍事科學、社會科學和文藝創作等領域攀登世界新高峰,為人類抵抗形形色色的反動腐朽思想的侵蝕,實現科技和文明的跨躍式發展,促進東西方文明的逐漸融合和多元文化的共同繁榮,開拓出東西方思維方式相結合進行自主創新的全新思維方式,並領導四分之一的人類在長期的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對這種方式的思維導致認識和實踐飛躍的無比威力,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進行了反複驗證和改進,從而開啟了東西方人類精神進化由分道揚鑣向協同進化轉變的新紀元。這是數百萬年來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根本性大轉折,啟動並指導這樣一次大轉折的毛主席思想,在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的地位之崇高,其起點裏程碑意義之重大,令迄今人類思想史上的任何燈塔都無法與之相媲美。
毛主席不僅以其無與倫比的立言、立德、立功的才幹和業績,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直到最危險的時候都絕沒有全部退化;而且以空前的理論和實踐貢獻,組織和集中全民族的力量, 扭轉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近二千年來、特別是鴉片戰爭以降的退化趨勢,將四分之一的人類從亡國滅種的厄運中挽救出來,並領導他們走上中華複興之道。自古籍記載伏羲為中華文化之祖、炎黃為華夏種族之祖以來,近二千年的中國史和世界史已見證:毛主席是中華民族獨立於世界之祖。
毛主席畢生全心全意地戰鬥在人類解放鬥爭的最前線,為占人類絕大多數的受壓迫民族和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繼“造反有理”之學,興“造反成功”之道,並針對其“得而複失”的危險開創繼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為他們提供戰無不勝的理論武器和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來反抗形形色色的反動勢力為一小撮壟斷寡頭貪婪無厭地剝奪本屬全人類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勞動成果,而迫使人類往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退化,所采取的種種倒行逆施,從而導致毛主席為人類導師之無可替代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毛主席何以能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成長為舉世無雙的領袖?何以能比曆史上業已視為神奇的這些偉人還能累建奇功?如按常規法隻是將他同曆史上的這些偉人相比較,就會難以思議而陷於天才論或神秘化的困境。正是為了從此困境中解脫出來,我們把研究毛主席的視野,由常規視野的曆史時期擴展到整個人類的進化史、特別是人類精神進化史,從對人類精神進化的曆史規律和邏輯順序的考察中,來理解毛主席舉世無雙之領袖地位形成的曆史和邏輯必然性。
目前國內外研究毛主席,對其成功的奧秘大都歸結為:他“有豐富的古今中外曆史知識和對社會的深刻了解,簡直罕有其比;極高的領悟力,善於總結經驗,集中群眾智慧”;“他的過人之處還在於,他的許多思想理論既源於他讀過的書本,又高於他讀過的書本”;“他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集大成者。在中國這樣一個崇尚智慧的國度,他賴以征服其追隨者的絕密武器,並不單單是人格魅力、人生誌向,更重要的,或許是其常人難以企及的偉大智慧。孫臏、諸葛亮、劉伯溫等人中龍鳳是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有絕對地位的,但在他麵前,他們的智慧顯然境界不夠,遠未爐火純青”。
毛主席之所以有極高的領悟力,之所以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偉大智慧,一句話,之所以有這些獨特優勢,靠的不隻是集中華智能之大成,而隻能是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靠的是“把人類有史以來的優秀文化遺產都繼承下來,加以發揚光大”,即他提出並終生實行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從人類實踐與認識協同進化之曆史和邏輯一致的順序來看,當人類實踐與認識進化的東西分野達到相當程度而需要東西結合來取得雜交優勢以實現大飛躍的形勢下,毛主席適應了人類進化的這一曆史的和邏輯的需要,以超過常人的毅力和勤奮堅持在同工農群眾的結合中不斷的學習、調查和實踐,把東西方人類有史以來的文化精華都繼承下來,加以有機結合,達到了迄今東西方思維方式相結合的最高境界,才造就出他的這些獨特優勢。
近三百多年是人類實踐和認識進化史上空前大躍進的時期。同世界上近三百多年來所有的這些大科學、大思想家對人類精神進化的貢獻相比,顯然,毛主席的貢獻最大。
這是數百萬年來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根本性大轉折,啟動並指導這樣一次大轉折的毛主席思想,在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的地位之崇高,其起點裏程碑意義之重大,令迄今人類思想史上的任何燈塔都無法與之相媲美。
所有這一切﹐都取決於中華民族能否真正永遠高舉毛主席思想旗幟, 堅定不移地用毛主席思想武裝我們人民的頭腦,堅定不移地用毛主席式的思維方式來教養我們民族的世世代代, 讓世世代代沿著他率先示範和開辟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道路前進, 堅定不移地學習、應用、研究和發展毛式思維方式。隻有真地這樣做,中華民族才會毛式人才輩出,來響應時代對毛主席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