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民黨宋慶齡是如何評價毛澤東

(2025-11-04 10:44:30) 下一個

國民黨宋慶齡是如何評價毛澤東





自從1976年毛澤東逝世以來,全世界各國政要和學者都對毛澤東的評價不斷,特別是在近代特色中國走資派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流行的一些評價,如評價毛澤東為“巨人中的巨人”、“人類思想的一座燈塔”、“二十世紀各國最偉大的領導人物之一”、“我們時代的一位傑出人物”、“最偉大的中國人、世界性的偉大人物”等。

中國的國民黨創建者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先生尊稱毛澤東為“舉世無雙的領袖”。這是宋慶齡先生在毛澤東逝世不久,便以其享有的獨特曆史地位,最公正、最客觀、最全麵透徹的立場,用孫中山先生傳承下來的貫通中西方的學識,在同自己身邊最敬佩的偉人即孫中山先生之生平事跡的對比中,宋慶齡先生將自己數十年來對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所她擔任付主席時對毛澤東的近距離了解後,總結成“毛主席是舉世無雙的領袖”一文,發表在當時的《人民日報》上,對毛澤東一生作了最科學的評價。

作為近距離一起工作過的又最了解毛澤東的人,宋慶齡是最有資格和條件對毛澤東作出最正確的最科學的評價。因此,宋慶齡的這一評價是最值得信賴的。

學習宋慶齡的這個評價,宋慶齡尊稱毛澤東為“舉世無雙的領袖”,從廣度上看,是就全世界而言;從深度上看,是就世界曆史而言。這就是說:毛澤東不僅在二十世紀的全世界,而且在全世界的整個曆史長河中,都是對人類貢獻最大的領袖。這就把上述那些客觀評價都統統概括起來了,因而,宋慶齡先生對毛澤東的評價比那些政要學者名人的評價要更全麵、深刻、準確、完整和精辟得多!

各國政要和學者對毛澤東的客觀評價中,不少把毛澤東同世界曆史上各民族最傑出的人物相比較,都顯出其無與倫比的立言、立德和立功的才幹和業績。

如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報道:“中國的其它領袖人物,每一個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會曆史上的人物相提並論,但無人能夠比得上毛澤東。”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R·特裏爾論證:“毛的經曆,足以使他成為馬克思、列寧、斯大林合為一體的中國革命的化身。”。“毛澤東對外部世界所知甚多。他不間斷地讀書。本世紀中沒有其它一位世界領導人──甚至戴高樂都不例外──像毛澤東那樣讀那麽多書,寫過那麽多東西。”

美國前國防部長助理菲利普·戴維遜論證:“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哪個領袖能像他這樣在這麽多不同類型的衝突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美國學者邁·哈特論證:“曆史人物的排行中,毛澤東的威望高於華盛頓,因為毛給國家帶來的變化,比華盛頓使國內發生的變化更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侖、亞曆山大等人要高很多,因為他對世界將來的影響可能比這些人要大得多”。

美國軍事作家約本·海默評論:“是誰能夠把一個如此貧窮的國家在短短的時間裏,迅速崛起於世界強國的行列?是毛澤東。他領導了他的人民,在貧困、饑餓和外部的壓力下,取得了遠遠超越華盛頓的偉大成就”。

《華盛頓郵報》評價:“他不僅改變了中國,而且教導了人類,其數量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領袖”。

美國學者莫裏斯·邁斯納論證:“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是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

終生實地蹲點考察中國農村的美國專家韓丁結論:“毛的一生,特別是他的晚年,因為正是在他的晚年,毛做出最有創造性貢獻,他看得最遠,對於人類和社會辨證的發展探索得最深。”...

將所有這些論證綜合起來,評價毛為舉世無雙的領袖,確實能將所有這些比較研究的結果統統概括起來。這就從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中,以全麵而係統的證據來證明,這一評價最科學,從而也最可靠,最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

宋慶齡先生尊稱毛澤東主席為“舉世無雙的領袖”,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

宋慶齡對毛澤東的敬仰是發自內心的,她曾說:“毛主席是一位目光遠大,舉世無雙的領袖和導師,他是偉大的事業的引路人。”

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永恒的紀念》一文中寫道:

宋慶齡一向敬佩毛主席。她在北京和上海住所的客廳裏,一直懸掛著她親自選擇的孫中山先生和毛澤東同誌的像片。毛澤東同誌的像片都是生活照,顯得十分親切……

時代對毛主席的呼喚,確實需要人們應用新方法來深化和升華毛主席研究。而對宋慶齡這個評價的體會還要展開,即把毛主席的曆史地位,隻放到才有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來考察還不夠深刻,還要進一步放到人類進化史中來認識。

毛主席獨辟“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之蹊徑,以史無前例的深度和廣度對東西方文化“去其糟粕,吸取精華”,集東西方文化精華之大成,率先在哲學、軍事科學、社會科學和文藝創作等領域攀登世界新高峰,為人類抵抗形形色色的反動腐朽思想的侵蝕,實現科技和文明的跨躍式發展,促進東西方文明的逐漸融合和多元文化的共同繁榮,開拓出東西方思維方式相結合進行自主創新的全新思維方式,並領導四分之一的人類在長期的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對這種方式的思維導致認識和實踐飛躍的無比威力,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進行了反複驗證和改進,從而開啟了東西方人類精神進化由分道揚鑣向協同進化轉變的新紀元。這是數百萬年來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根本性大轉折,啟動並指導這樣一次大轉折的毛主席思想,在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的地位之崇高,其起點裏程碑意義之重大,令迄今人類思想史上的任何燈塔都無法與之相媲美。

毛主席不僅以其無與倫比的立言、立德、立功的才幹和業績,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直到最危險的時候都絕沒有全部退化;而且以空前的理論和實踐貢獻,組織和集中全民族的力量, 扭轉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近二千年來、特別是鴉片戰爭以降的退化趨勢,將四分之一的人類從亡國滅種的厄運中挽救出來,並領導他們走上中華複興之道。自古籍記載伏羲為中華文化之祖、炎黃為華夏種族之祖以來,近二千年的中國史和世界史已見證:毛主席是中華民族獨立於世界之祖。

毛主席畢生全心全意地戰鬥在人類解放鬥爭的最前線,為占人類絕大多數的受壓迫民族和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繼“造反有理”之學,興“造反成功”之道,並針對其“得而複失”的危險開創繼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為他們提供戰無不勝的理論武器和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來反抗形形色色的反動勢力為一小撮壟斷寡頭貪婪無厭地剝奪本屬全人類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勞動成果,而迫使人類往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退化,所采取的種種倒行逆施,從而導致毛主席為人類導師之無可替代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毛主席何以能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成長為舉世無雙的領袖?何以能比曆史上業已視為神奇的這些偉人還能累建奇功?如按常規法隻是將他同曆史上的這些偉人相比較,就會難以思議而陷於天才論或神秘化的困境。正是為了從此困境中解脫出來,我們把研究毛主席的視野,由常規視野的曆史時期擴展到整個人類的進化史、特別是人類精神進化史,從對人類精神進化的曆史規律和邏輯順序的考察中,來理解毛主席舉世無雙之領袖地位形成的曆史和邏輯必然性。

目前國內外研究毛主席,對其成功的奧秘大都歸結為:他“有豐富的古今中外曆史知識和對社會的深刻了解,簡直罕有其比;極高的領悟力,善於總結經驗,集中群眾智慧”;“他的過人之處還在於,他的許多思想理論既源於他讀過的書本,又高於他讀過的書本”;“他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集大成者。在中國這樣一個崇尚智慧的國度,他賴以征服其追隨者的絕密武器,並不單單是人格魅力、人生誌向,更重要的,或許是其常人難以企及的偉大智慧。孫臏、諸葛亮、劉伯溫等人中龍鳳是在中國人心目中是有絕對地位的,但在他麵前,他們的智慧顯然境界不夠,遠未爐火純青”。

毛主席之所以有極高的領悟力,之所以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偉大智慧,一句話,之所以有這些獨特優勢,靠的不隻是集中華智能之大成,而隻能是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靠的是“把人類有史以來的優秀文化遺產都繼承下來,加以發揚光大”,即他提出並終生實行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從人類實踐與認識協同進化之曆史和邏輯一致的順序來看,當人類實踐與認識進化的東西分野達到相當程度而需要東西結合來取得雜交優勢以實現大飛躍的形勢下,毛主席適應了人類進化的這一曆史的和邏輯的需要,以超過常人的毅力和勤奮堅持在同工農群眾的結合中不斷的學習、調查和實踐,把東西方人類有史以來的文化精華都繼承下來,加以有機結合,達到了迄今東西方思維方式相結合的最高境界,才造就出他的這些獨特優勢。

近三百多年是人類實踐和認識進化史上空前大躍進的時期。同世界上近三百多年來所有的這些大科學、大思想家對人類精神進化的貢獻相比,顯然,毛主席的貢獻最大。

這是數百萬年來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根本性大轉折,啟動並指導這樣一次大轉折的毛主席思想,在人類精神進化史上的地位之崇高,其起點裏程碑意義之重大,令迄今人類思想史上的任何燈塔都無法與之相媲美。

所有這一切﹐都取決於中華民族能否真正永遠高舉毛主席思想旗幟, 堅定不移地用毛主席思想武裝我們人民的頭腦,堅定不移地用毛主席式的思維方式來教養我們民族的世世代代, 讓世世代代沿著他率先示範和開辟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道路前進, 堅定不移地學習、應用、研究和發展毛式思維方式。隻有真地這樣做,中華民族才會毛式人才輩出,來響應時代對毛主席的呼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講點民生就被轟為共產主義者了







講點民生就被轟為共產主義者了。看來民生,民權,民主的真正來源自《共產主義》。因為隻有《共產主義》理想的人才為人類中大多數的勞動人民,也被資產階級稱之為弱勢群體,低層人群,普如大眾,以及勞力者,打工仔,傭人,奴隸,下等人等發聲。而要說真正的三民主義來自於中國的孫中山先生。而真正實踐並成功做到了的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信仰的是馬列至主義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

《民生》是什麽?這裏的《民生》是指: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切基本利益,例如每一個活著的成年人都需要就業工作、需要免費醫療、需要免費教育、需要免費住房等。每一個活著的成年人都需要養得起自己生的孩子,供得起讓孩子們接受基本教育,每一個活著的人生病了都能得到及時的醫治,每一個活著的人等到老了都能得到安心養老,每一個人都有住的房子。也是指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如食品、醫藥、日常所需的物品等。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即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而孫文給民生主義下的定義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民眾的生命。”,“民生主義,就是要人人有平等的地位去謀生活。人人有了平等的地位去謀生活,然後中國四萬萬人才可以享幸福。”《平均地權》《節製資本》《利用外資》《生產分配社會化》

孫中山說:“所謂要實行民生主義,緣因於貧富不均。”

“民生主義的事實,最要緊的是均貧富。”

“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

“俾全國之人無一貧者,同享安樂之幸福,則仆之素誌也。”

孫中山批評“英國財富多於前代不止數千倍,人民的貧窮甚於前代,也不止數千倍。並且富者極少,貧者極多。”,“善果被富人享盡,貧民反食惡果。”“貧富不均竟到這地步,平等二字已成口頭話了。”

孫又說:“我們革命之後要實行民生主義,就是用國家的大力量,買很多的機器,去開采重要礦產……把全國大礦業、大工業、大商業、大交通都由國家經營。國家辦理那些大實業,發了財之後,所得的利益讓全國人民都可以均分。”

並由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實現普遍的社會福利:“我們實行民生主義,國家發了大財,將來不但是要那一般平民能夠讀書,並且要那一般平民有養活。壯年沒有工做的,國家便多辦工廠,要人人都有事業。老年不能做工的,又沒有子女親戚養活的,所謂鰥寡孤獨四種無告的人民,國家便有養老費。國家的大作用,就是設官分治,替人民謀幸福。”

有人說過孫中山是《共產主義者》嗎?沒有。因為中國人懂得什麽樣的黨和個人是《共產主義者》。

而在美國,當年奧巴馬當美國總統時,比如要推出“奧巴馬醫改”,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總統的所作所為相似。立馬有人轟奧巴馬是《共產主義者》。

這次紐約選市長,一個年輕人提出了:

《主打民生議題的政綱》:

《凍結租金管製公寓的租金增長》

《降低生活成本》

《讓紐約市的公共巴士免費及改善服務》

《提供全民免費託兒服務》

包括美國現任總統在內的一些患有《共產主義恐懼症》政客們就轟這個年輕人:即佐赫蘭·馬姆達尼是一位《共產主義者》。

佐赫蘭·馬姆達尼是一位共產主義者嗎?

《今年33歲的佐赫蘭·馬姆達尼在紐約市民主黨初選中遙遙領先,他自稱是一名民主社會主義者。但一些政客和社交媒體帖子錯誤地將他貼上了共產主義者的標簽。

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25日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發布的帖子中,將馬姆達尼稱為“十足的共產主義瘋子”。》

而正是這些《共產主義恐懼症》的政客們幫了忙,讓這個年輕人還真被選上了市長寶座。

真是這些患有《共產主義恐懼症》的保守派播客主持人尼克·索特爾6月23日在X平台上寫道:“佐赫蘭·馬姆達尼甚至不是社會主義者。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共產主義者。”他分享了一段馬姆達尼呼籲建立市屬雜貨店網絡的視頻片段,並表示:“他甚至比伯尼·桑德斯還要左。他想要政府經營的雜貨店。”

保守派網站“The Daily Wire”的聯合創始人本·夏皮羅在其播客中表示:“今天的重磅新聞:一位共產主義者很可能成為紐約市的下一任市長。”

眾議員埃莉斯·斯特凡尼克也在X平台上撰文稱,馬姆達尼是一名“共產主義者”。

而佐赫蘭·馬姆達尼是一位共產主義者嗎?

馬姆達尼的政綱呼籲降低交通、住房和食品雜貨的價格,但這些《共產主義恐懼症》的政客們根本不懂什麽是《共產主義者》。馬姆達尼並沒有擁護共產主義的關鍵信條,例如讓政府接管工業和私有財產。

“馬姆達尼不是共產主義者。共產主義是一種中央計劃經濟,沒有市場力量。價格和數量由中央政府機構決定。沒有民主的政治競爭,而是一個政黨統治著整個國家。馬姆達尼並沒有呼籲任何這些內容。”又是一個根本不懂《共產主義者》的胡亂解讀,誤導群眾。不過算是資本主義內部人否定了馬姆達尼不是共產主義者。

沒有人能斷定馬姆達尼是一位共產主義者。“認為馬姆達尼是共產主義者的說法非常荒謬”。馬姆達尼並不尋求廢除私有財產,也不主張政府接管任何行業。相反,馬姆達尼建議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幹預措施,以解決紐約市的高生活成本問題。恰恰說明了西方社會中的這些患有嚴重的《共產主義恐懼症》的政客們,平常的《反共產黨反反社會主義反共產主義》是盲目的,以反對而反對的跟風,根本就不懂的胡亂反對而己。

而相反,馬姆達尼的許多方案在其他西方國家早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許多西方國家如從法國歐州多國到北美的加拿大,都己實行了免費醫療或高額補貼的兒童保育和公共交通等政策。而這些國家是《共產主義者》執政的國家嗎?又是《共產主義者》的國家嗎?顯然不是。

有趣的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特色中國政府最常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兩個詞的人,實際上並不理解這些東西是什麽,也不理解它們如何適用於中國的今天。

然而,由於美國和共產主義的前蘇聯之間的長期敵對關係,任何與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有關的事情都與那些記得那些日子的老一輩人有著非常強烈的負麵情感聯係,這使得西方國家的這些《反共》人們成為操縱如今年輕人情緒的有用流行語。爭取年輕人的選票而己。

《反共》人們稱奧巴馬為共產主義者,因為多年來對全球熱核戰爭的恐懼已經讓許多人形成了“共產主義壞,美國萬歲!”的自動本能反應,這種反應很容易激怒人們,然後可以將其導向選票或其他目標。

《共產主義者》和有《共產主義思想》又是兩碼事。 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是讓每個美國人都能獲得相同的醫療保健。 如果說他是個共產主義者,那他會提出更多的共產主義思想。其實沒有其他的想法,隻是借用共產黨的民主做法為美國大多數人做些善事而己。這在之前就有了,各國資本主義社會製度下的《八小時工作製》《工會》《勞動法》《罷工》等都借用於共產黨的理念。而這些國家能說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嗎?

如今特色中國都不敢大聲說是社會主義國家,還要在前麵加上特色兩字。資本家權貴階級己形成,貪富差距己然存在。一個紐約新任市長能在任期四年內將紐約市和平演變成共產主義?做夢吧!或許做中國夢可行。如今世界上沒有政治家,隻為任期四年的政客。都是一些投機分子機會主義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更沒有共產主義者。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古今中外少有的讀書奇人該是誰






縱觀在古今中外曆史上許多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澤東這樣酷愛讀書、讀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非常罕見。讀書是毛澤東精神存在和思想升華的必要方式,是一種基本的生活常態。據說,毛澤東早年有個外號叫毛奇。一說是因為毛澤東崇拜當時的德國元帥毛奇,一說是毛澤東常講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奇男子。按後一種說法,毛澤東是把讀奇書當作成為奇男子的第一個條件。

毛澤東習慣把不同甚至是相反觀點的書以及不同版本的書對照起來讀,他曾對領導幹部講,我們有些共產黨員、共產黨知識分子的缺點,恰恰是對於反麵的東西知道得太少。

毛澤東既閱讀傳統的文史典籍,又閱讀近代以來介紹西方的著作,閱讀這些書使毛澤東能夠跳出中國傳統思維來看世界。

延安時期,毛澤東以異乎尋常的熱情和精力讀書並提倡讀書。一個重要原因是,總結曆史、分析現實迫切需要理論,但黨內理論素養準備不足。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學習。正是在延安窯洞裏,他完成了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從政治領袖到理論權威這兩大跨越。

今天講毛澤東作為“讀書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澤東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的曆史定位,而是說,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澤東這樣酷愛讀書、讀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確實非常罕見。

對毛澤東來說,讀書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不是簡單靠興趣支配的選擇,甚至也不僅是為了工作需要,而是他的一種精神存在和思想升華的必要方式,是一種基本的生活常態,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

毛澤東治黨、治國、治軍的實踐是那樣精彩,在內政、外交、國防等各方麵的活動是那樣豐富,行動能力是那樣突出,但他讀的書,卻並不一定比一些終生治學的人少,甚至比一些學問家還要多。對此,我接觸到的不少朋友都很難理解,但這卻是事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了解這個事實。

菊香書屋9萬存書,見證一代偉人酷愛讀書

毛澤東住在中南海頤年堂裏麵的一個院子,叫菊香書屋。他逝世後,保存在菊香書屋的書,有9萬多冊。不能說所有的藏書他都讀過,但這些書是他進城後逐步積累起來的,用得上的,其中有不少書籍上留下他的批注和圈畫。而毛澤東讀而未藏的書籍,或讀過藏過但後來丟失的書籍,就更不知幾何了。總的來說,毛澤東的閱讀範圍,可以概括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曆史、文學、書法、報紙雜誌、叢書工具書,共11大類。

以上指的是毛澤東讀書之廣博。毛澤東讀書還很偏深,除了常用的馬列經典和文史哲方麵有代表性的著述外,還有興趣讀一些在特定環境中流傳不廣的書,並注意其中一些細瑣的觀點。例如,長征剛到陝北,他就同斯諾談到了英國科幻作家威爾斯(H.G.Wells)的作品,後者寫有《星際大戰》、《月球上的第一批人》。他曾經細讀過蘇聯威廉斯的《土壤學》,多次在一些會議上談論書中的一些觀點。讀《徐霞客遊記》,他注意到書中提出長江的發源,是“金沙江導江”,而不是傳統說的“岷山導江”。讀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他細細圈畫其中關於“胭脂米”的一段考證文字。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編輯和整理毛澤東的著作和談話時,對一些引文做注釋,需要查很多書,有的就很難查到出處。

例如,編《毛澤東文藝論集》時,對毛澤東提到徐誌摩說“詩要如銀針之響於幽穀”這句話,就沒有查到原始出處。毛澤東經常講拿破侖說過一支筆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還寫進了給丁玲的詩:“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誌問了許多專家,都沒有弄清楚出處。還有一個例子,1972年發生九一三事件,林彪乘飛機外逃,有關人員問毛澤東怎麽辦,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句話肯定是一個俗語,但這個俗語出自哪裏,一直找不到。近年才知道,出自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叫張南莊的人寫的一本講鬼故事的滑稽章回小說,叫《何典》。

毛澤東最晚是在1941年就讀了《何典》,那時他曾托人為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從中國帶去一些書,其中就有《何典》。毛澤東晚年在一次會議上講過:“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是說吃藥隻能醫那些不會死的病,注定要死的病,藥是治不了的。他用這句話比喻腦子像花崗岩一樣的人,怎麽做思想工作都是做不通的,這句話也是來自《何典》。

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如果再過10年我就死了,那麽我就一定要學習9年零359天。”講這個話是希望領導幹部們抓緊時間讀書學習,毛澤東自己確實做到了這一點。1975年他82歲了,眼睛不好,還專門請一位大學老師給他讀書。我們知道,他是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逝世的,根據當時的記錄,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滿了管子,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清醒過來就看書、看文件,共11次,2小時50分鍾。這當中,他已說不出話來,敲了三下木製床頭,工作人員開始不知道他要看什麽,有人想到,當時日本正在大選,毛澤東或許是要看自民黨總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材料,就用手托著三木的材料給他看。最後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時37分,此後再也沒有醒過來,7個多小時後便逝世了。這樣的情況很感人,可以說已經不是活到老,讀到老,而是讀到死。

經典和重要書反複讀,同題不同觀點對照讀

毛澤東讀書,是發自內心的對知識、對真理的一種渴望。有這種渴望,才可能用心用腦去真讀、真學、真思考。什麽叫真讀真學?具體表現在這麽幾個方麵:

經典和重要的書反複讀。毛澤東曾對人說,他在寫《新民主主義論》的時候,讀了十幾遍《共產黨宣言》,為了學英文,他找來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對照起來讀,在一本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裏還留有他的批注。列寧的《國家與革命》是他經常閱讀的。《資本論》很難讀,但毛澤東讀《資本論》留下的批畫有四個時間,說明他起碼在四個時間段裏讀過《資本論》,當然不一定是全讀。在50年代初,毛澤東對人說,《紅樓夢》他已經至少讀了5遍,此後他也讀過,還讓人從北京圖書館手抄過一部胡適收藏的《石頭記》。

相同的題材對照著讀。毛澤東習慣把不同的甚至是觀點相反的版本對照起來讀。例如,他讀美國曆史,就讓人到北京圖書館、北大圖書館去借,還專門寫條子說,不光要馬克思主義學者寫的,也要有資產階級學者寫的。關於《拿破侖傳》、《楚辭》,他都找來不同人寫的和不同人注釋的版本來讀,《楚辭》曾經要了十幾種版本對照起來讀。1957年,他對領導幹部講:要讀蔣介石書裏的這些反麵的東西,我們有些共產黨員、共產黨的知識分子的缺點,恰恰是對於反麵的東西知道得太少。讀了幾本馬克思的書,就那麽照著講,比較單調,講話,寫文章,缺乏說服力。

除了寫讀書批注外,毛澤東還注重討論式地閱讀。他不光是自己悶頭讀,讀完以後常常和別人討論,有時是邊讀邊議。比如,延安時他專門組織了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讀書小組,每天晚上讀10多頁,然後各自談看法。1959年底還組織讀書小組專門到杭州研讀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讀了兩個月,議出了許多好的思想。把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曆史階段,就是毛澤東在這次閱讀中提出來的,這是我們上世紀80年代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概念的認識源頭。參加這個讀書小組的同誌後來根據毛澤東的談話記錄,印了兩卷本的《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

從“儲能”到尋“大本大源”到找“主義”

毛澤東早年有個外號叫毛奇。關於這個外號的來曆,一說是因為他崇拜當時的德國元帥毛奇,一說是他常講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奇男子。按後一種說法,毛澤東是把讀奇書當作成為奇男子的第一個條件。

早年毛澤東讀書的目的,先是說為了“修學儲能”,然後說要尋求“大本大源”,最後是要找“主義”。概括起來,對他影響比較大的書有四類。

第一類是傳統的文史典籍。他深厚的國學功底就是靠讀這類書打下的。在傳統的文史典籍中,他偏好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代表的明清實學和晚清湖湘學派的著述,諸如顧炎武的《日知錄》、曾國藩的《經史百家雜鈔》以及他的老師楊昌濟的《論語類鈔》等等。這類書在立誌、修身、處世方麵很有用。第二類是近代以來介紹西方的著作,比如鄭觀應的《盛世危言》、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的《群學(社會學)肆言》以及盧梭、亞當?斯密等人的著作。閱讀這些書使毛澤東能夠跳出中國傳統思維來看世界。第三類書是新文化運動開始後,國內學者傳播新思潮方麵的書,特別是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的著述。第四類是《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書籍。

五四時期,一批知識分子首先傳播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建黨的人都是一色的知識分子。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為代表的五四運動的精神產兒也是知識分子,換句話說都是讀書人。他們對各種理論思潮做了認真的比較,最後選擇和確立了自己的信仰,信仰一經確立,就為它獻身,一直幹到底。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從中也可看出那一代人真讀真學,追求真理的精神風尚。

確立“兩個根本方法”和“一個根本主張”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作為宣傳家和實踐家,感到精神非常“饑渴”,其讀書主要是為了實踐的需要。特別是大革命失敗後,主要在偏遠農村開辟根據地,領兵打仗,環境變了,常常是無書可讀,很苦悶。這與青年時代“讀書”,建黨前後辦文化書社“賣書”,大革命時期“編書”,形成強烈反差。於是,他給當時上海的黨中央寫信說,無論如何給他搞一些書,還開了一批書單,說“我知識饑荒到十分”,“我們望得書報如饑如渴,務請勿以小事棄置。”可惜毛澤東開的書單沒有保存下來,他當時想讀哪些書不得而知。不過,在一封信中他曾經點名要斯大林的《列寧主義概論》和瞿秋白的《俄國革命運動史》。1932年,他帶領紅軍打下福建漳州時搞了一批書,其中有列寧的《兩種策略》和《“左派”幼稚病》。讀完第一本推薦給彭德懷看,寫信說此書要在大革命時候讀著了,就不會犯錯誤。讀完第二本毛澤東又推薦給彭德懷看,寫信說,“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在艱苦的環境中,為了做到思想上的清醒,毛澤東是多麽渴望讀到有用的書,讀書的用意非常明確。

延安時期,是毛澤東讀書的一個高峰期。他以異乎尋常的熱情和精力來讀書並提倡讀書。他以前沒有時間寫日記,到了延安以後才開始寫日記,為什麽寫日記?日記的開頭說:“20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起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點學問。”他的日記事實上是讀書日記,記錄了哪天讀了哪本書,讀了多少頁。從這個日記看,1938年2、3月間他讀了李達的850多頁的《社會學大綱》,還有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和潘梓年的《邏輯與邏輯學》等等。梁漱溟訪問延安時,毛澤東讀了他的《鄉村運動理論》,寫了不少批注,還花好幾個晚上同他討論。

毛澤東當時為什麽特別提倡在黨內要形成讀書學習的風氣?一個重要原因是,總結曆史、分析現實迫切需要理論,但黨內理論素養準備不足,這是亟待克服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學習。從思想方法角度講,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閱讀和理論創造,確立了毛澤東此後看待實踐、分析問題的兩個最根本的方法和一個根本主張。所謂“兩個根本方法”,一個是實事求是,一個是對立統一;“一個根本主張”,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毛澤東一生從完成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理論權威的跨越。

中國共產黨曆來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要被全黨接受成為領袖,光會打仗不行,還要有理論創造。

土地革命時期,王明、博古這些人在黨內占據領導位置,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理論方麵說得一套一套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掌握得比較多,但他們脫離中國革命的實際。中國革命的實際迫切需要上升到理論上的創造,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是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在豐富的實踐基礎上,通過真讀真學,在哲學上寫出《矛盾論》、《實踐論》,軍事上寫出《論持久戰》等,政治上寫出《新民主主義論》,文化上還有《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些理論創造,全黨上下都服氣。正是在延安的窯洞裏,他完成了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從政治領袖到理論權威這兩大跨越。

陳雲1941年在中央書記處工作會上說:“過去我認為毛澤東在軍事上很行。毛澤東寫出《論持久戰》以後,我了解到毛澤東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任弼時1943年在中央高級學習組上說,1931年他到中央蘇區,認為毛澤東“有獨特見解、有才幹”,但“在思想上‘存在著狹隘經驗論,沒有馬列主義理論’”,“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認識到他的一貫正確是由於堅定的立場和正確的思想方法。”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讀書更多更雜。這裏隻講講他晚年讀文史古籍的情況。從1972年開始,他先後開列了86篇作品,讓人印成大字本,供中央一些領導人讀,他自己當然是細讀圈畫了。這些作品涉及史傳、政論、詩詞曲賦。按時間劃分:從1972年到1973年7月,讀的主要是曆史傳記;1973年8月到1974年7月,讀的主要是曆史上的法家著作,包括韓非子、柳宗元、王安石等人的著作;1974年8月到1975年6月,主要是讀一些詩詞曲賦。這些,都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與毛澤東晚年的複雜心態有關。讀詩詞曲賦的時候,政治、社會,理想、現實,壯誌、暮年,往往能在他的感情世界掀起巨大的波瀾,從中尋求心誌的勉勵和撫慰。他晚年反複讀庾信的《枯樹賦》,還考證一些詞句的意思,比較各種注解,讀到“樹尤如此,人何以堪”這樣一些句子時,年逾80歲的一代偉人禁不住淚水縱橫。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紐約市民在乎誰當選紐約市長嗎







《誰》當選紐約市長《不重要》。《重要》的是:

有評論認為,曼達尼的強勢崛起與其主打民生議題的政綱有密切關係;他提倡凍結租金管製公寓的租金增長及降低生活成本,主張讓紐約市的公共巴士免費及改善服務,又建議提供全民免費託兒服務等政策皆獲得外界好評。曼達尼的團隊同時擅於利用社交平台傳播其政策和理念,都為這位數月前仍寂寂無名的紐約州議員迅速贏得大量支持者。

《主打民生議題的政綱》:

《凍結租金管製公寓的租金增長》

《降低生活成本》

《讓紐約市的公共巴士免費及改善服務》

《提供全民免費託兒服務》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3日報道,川普當日社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將自稱為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曼達尼形容為“共產主義者”,並批評後者倘當選將使紐約市徹底陷入經濟和社會災難。“

而如今恰恰是川普在當美國總統:“使紐約市徹底陷入經濟和社會災難。“

那麽紐約市民想請這位“共產主義者”來試試。但在資本主義大環境下的一些“免費“的小改良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就是這樣喊喊口號,也能爭取選票,說明大多數普通勞動者是希望讓資本主義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野蠻製度讓位於新的“共產主義者”來試試了。

”這次市長初選期間,曼達尼多次提到他參與發起的一項城市免費公共巴士計劃。該先導計劃維持了一年,其後並未獲得延續。儘管如此,不少曼達尼在州議會的同事表示,他的想法讓議會的意識形態中心轉向左翼。"

“提倡加富人稅 凍結租金增長和提供免費託兒服務

《紐約時報》的評論認為,曼達尼的成功,部份要歸功於他能夠將選民麵對的複雜經濟困境,轉化成精闢的政策解決方案。曼達尼大膽地將自己定義為一位民主社會主義者。

曼達尼在競選期間,主張推動多項福利政策,包括凍結租金增長、免費向公眾提供更快捷的公共巴士服務,並向紐約民眾提供免費的托兒服務。他承諾,將向紐約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約785萬港元)的市民加稅,已負擔他想推出的措施。上述政策都對近年飽受通脹之苦的年輕人大有吸引力。

《紐約時報》指,上述想法看似簡單,卻掩蓋了實施起來的困難。儘管如此,它們依然引起不少紐約人的共鳴,他們渴望選出一位真正理解被迫住在狹窄公寓裏,深明需搭地鐵長途通勤是什麽滋味的政客。“

“在很多選民對曼達尼仍相對陌生的時候,他已懂得善用社交平台,宣揚個人政綱。他曾跳入冰冷的大西洋,宣傳他有關凍結(freezing,同時有被凍僵和凍結的意思)數百萬紐約人房租的提議。

曼達尼還主動走入紐約的不同社區,與選民麵對麵互動,與他們親切地握手、擁抱和對話,更與他們自拍。曼達尼“貼地”的形象絕對為其加分。

《紐約時報》認為,曼達尼的競選團隊巧妙地利用社交媒體,提升其知名度和籌款規模。他分享的影片簡單易懂、內容真實,並與紐約及其他地區的數百萬人產生聯繫。這些貼文突顯曼達尼與其主要對手、67歲的前州長科莫之間明顯的代溝。科莫的競選活動似乎缺乏與一般紐約民眾互動的真誠時刻。“

“猛烈抨擊以色列在加沙的屠殺 同時與另一猶太候選人結盟

在過去一段時間,曼達尼一直嚴厲批評以色列政府殘酷對待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

儘管如此,曼達尼亦多次強調,紐約市不會容忍反猶太主義,並補充說,如果他當選,他將增加打擊仇恨犯罪的補款。他堅持將反猶太複國主義(Anti-Zionism)與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區分開。

信奉穆斯林的曼達尼與猶太裔候選人蘭德結盟 展示團結的力量

曼達尼上周與另一名進步派候選人,屬猶太人的紐約市審計長蘭德(Brad Lander)結盟,蘭德在初選中以11.4%的得票率位居第三。曼達尼與蘭德在選前皆向支持者呼籲,投票時除投自己一票,亦應將第二選擇投給對方,並確保不要投票給科莫。“

“2025年6月25日,美國紐約市,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 (Zohran Mamdani,左) 與紐約市審計長兼市長候選人蘭德 (Brad Lander,右)一起觀看點票結果。曼達尼勝出初選,將代表民主黨在11月角逐紐約市長。(Reuters)

上述背景都是曼達尼勝選的原因,他在演說中感謝蘭德,並告訴支持者:“我們共同展現了未來的政治力量:建立夥伴關係與真誠的力量。

獲亞裔及華人選民支持 勢成紐約市首位穆斯林市長?

如果曼達尼在11月4日成功當選,他將成為紐約的首位穆斯林市長。他的競選活動讓全市約100萬名穆斯林激動不已。曼達尼經常前往清真寺,並將自己的信仰作為競選的核心。“

“此外,有報道指曼達尼獲得不少東亞、南亞和穆斯林選民。有紐約市議員哈尼夫(Shahana Hanif)表示:“南亞社區肯定支持曼達尼。”她與曼達尼一起出現在社交平台的影片中,兩人都講孟加拉語。“

“2025年6月25日,美國紐約市,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民主黨市長初選中勝出;他將代表民主黨角逐今年11月舉行的紐約市長選舉。(Reuters)

哈尼夫表揚曼達尼:“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運用了新的競選策略,包括製作這些影片來接觸新一代選民、更年輕的選民群體,以及那些可能對民主黨感到失望的選民群體。”

據Politico6月25日的報道,曼達尼亦在法拉盛(Flushing)和布魯克林(Brooklyn)贏得不少華裔選民的支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