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有梁山花果山近有韶山井岡山
老百姓熟知《逼上梁山》的故事。老百姓更喜歡《花果山孫悟空大鬧天空》的故事。老百姓傳頌《韶山衝人》的故事。老百姓也傳頌《井岡山中國工農紅軍革命》的故事。
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井岡山上鐫刻著15744位烈士的名字,另外還有3萬多名無名烈士。井岡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畏難,不怕死,不愛錢,為主義而犧牲。”老百姓至上,“俯首甘為孺子牛”。
1929年1月,敵人攻占井岡山小井村,紅軍醫院的130多名重傷病員和醫護人員來不及轉移,被敵人重重包圍。手無寸鐵的他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落入敵手。敵人逼他們說出紅軍撤退的方向,但他們寧死不屈,最後犧牲在喪心病狂的敵人的機槍下。
毛澤東在井岡山給黨中央的報告中寫著,“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每天除糧食外的五分錢夥食費都感到缺乏,營養不足,病的甚多,醫院傷兵,其苦更甚”。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井岡山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1965年5月25日來到井岡山賓館,毛澤東若有所指地說:“路線對頭,也會出現打敗仗的時候,有時候是敵人太強大,有時候是我們的判斷出現錯誤。不能簡單的以一兩次失敗挫折來判斷路線問題。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我們就會變得比較聰明起來,當年在井岡山,開始不會打仗,後來是十六字口訣越用越活。
戰爭時期,檢驗路線正確不正確,比較容易,王明說自己的路線正確,根據地是整片整片失去嘛! 張國燾說自己路線正確,八萬人過了兩次草地,大隊伍被打得七零八落。
和平時期檢驗路線正確不正確,要難得多。這個勝仗和敗仗,不光看有哪些成績和錯誤,還要看舉什麽旗幟。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張國燾的路線不對,在一定的時間內,比我們的勢力還要大,但長久地看,就不行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也可能會是這樣。黨內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充分認識。我們反複說,中國還存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危險性。蘇聯已經是修正主義當道了嘛。“
當時在毛主席身邊的王卓超回憶,那天毛主席反複強調這些,那個年代報紙上也比較注意宣傳“反修防修”的問題。毛澤東還問他們,認真讀過“第九評”(《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曆史上的教訓》)沒有? 這篇文章中有段講“蘇聯特權階層”的話是他加寫的,對蘇聯修正主義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你們下山後,找一找,看一看,就了解中國為什麽要反修防修了。毛主席說的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
毛澤東講的是這麽一段:“經過這一係列的變動,蘇聯特權階層控製蘇聯黨政和其他重要部門。“
“這個特權階層,把為人民服務的職權變為統治人民群眾的特權,利用他們支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權力來謀取自己小集團的私利。“
“這個特權階層,侵吞蘇聯人民的勞動成果,占有遠比蘇聯一般工人和農民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他們不僅通過高工資、高獎金、高稿酬以及花樣繁多的個人附加津貼,得到高額收入,而且利用他們的特權地位,營私舞弊,貪汙受賄,化公為私。他們在生活上完全脫離了蘇聯勞動人民,過著寄生的腐爛的資產階級生活。“
“這個特權階層,思想上已經完全蛻化,完全背離了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傳統,拋棄了蘇聯工人階級的遠大理想。他們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社會主義。他們自己背叛革命,還不準別人革命。他們唯一的考慮,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政治統治。”
文字很尖銳、很透徹。當時我們幾個都感到蘇聯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國家、離中國共產黨很遠,記得5月25日那天下午,汪東興慷慨激昂地說,我們國家誰走資本主義道路,全黨全國都不會答應。
毛澤東此時抽上第五根煙,緩緩地說,事情不是那麽簡單,人家資本主義製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製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曆史長,地域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隻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許多方麵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麽可能讓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初心、宗旨和井岡山的追求。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險得很。印度不是分裂了嗎?
毛澤東說,我們要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避免走資本主義道路,防止修正主義,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的一些好製度、好作風。
在座的幾人頻頻點頭。
毛澤東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肩膀,又坐下。問:井岡山的好製度、好作風是什麽?
幾個人異口同聲地說:艱苦奮鬥。
毛澤東笑了,慈愛又無奈地笑了。王卓超說,毛澤東那笑容就像老師聽到學生回答,感到文不切題。他叫我們再想想,說艱苦奮鬥隻是一個方麵,隻是一點,還差兩點,叫從製度方麵想。汪東興一拍前額,說:“支部建在連上。”
毛主席點點頭,繼續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製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鬥,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製度,一種有效的方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失敗後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這裏,毛澤東、朱德等領導湘贛邊界軍民,建立紅色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創建黨領導的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頑強的鬥爭,並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戰術,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得以發展並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對接下來其他地方的農村根據地和之後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堅定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革命的危急時刻,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在實際鬥爭中逐步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有些人對中國革命前途悲觀失望之際,毛澤東和其他黨員幹部憑借著對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心,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深遠的戰略眼光,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的道路。
井岡山鬥爭時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畏難,不怕死,不愛錢,為主義而犧牲。”這體現了革命先烈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精神。那時,井岡山的紅軍將士脖頸上都係個紅帶子。這不是一般的帶子,而是有名的“犧牲帶”,宣誓“為主義而犧牲”!1929年1月,敵人攻占井岡山小井村,紅軍醫院的130多名重傷病員和醫護人員來不及轉移,被敵人重重包圍。手無寸鐵的他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落入敵手。敵人逼他們說出紅軍撤退的方向,但他們寧死不屈,最後犧牲在喪心病狂的敵人的機槍下。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瞻仰大廳裏,鐫刻著15744位烈士的名字,另外還有3萬多名無名烈士。從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2年零4個月的井岡山鬥爭中,平均每天有近60人獻出生命。明明知道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他們卻義無反顧地向前奔跑。這就是革命者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作出的無怨無悔的選擇。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最終為中國革命點燃了燎原星火,指引著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勇闖新路,“越是艱險越向前”
大革命失敗後,全國各地按照俄國模式舉行的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暴動紛紛失利。這些挫折和失敗使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簡單套用和照搬俄國經驗是不可取的,不能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立足中國革命具體實際,探索出中國獨特的革命道路。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從中國國情出發,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堅持攻打大城市,無異於以卵擊石。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多數同誌同意毛澤東的意見,決定停止攻打長沙,部隊向農村轉移,以保存革命力量。9月20日,秋收起義部隊從文家市出發,於10月27日到達茨坪。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經常利用打仗間隙深入到寧岡、永新等地進行農村社會調查。通過大量的社會調查,毛澤東深刻地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走與俄國十月革命不同的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黨”“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建黨、建軍思想。通過土地革命、武裝鬥爭、根據地建設等方麵的成功實踐,最終在井岡山闖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殊的革命道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井岡山前委給中央的報告》等就是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獨立地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實踐總結。
艱苦奮鬥,“敢教日月換新天”
井岡山鬥爭時期,生存條件異常艱苦,毛澤東在給黨中央的報告中寫著,“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每天除糧食外的五分錢夥食費都感到缺乏,營養不足,病的甚多,醫院傷兵,其苦更甚”。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井岡山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井岡山鬥爭時期,部隊有一個規定:各級機關晚上辦公時,隻能用1盞油燈,油燈上可以點3根燈芯;連部晚上值班,可以留1盞油燈,但隻準點1根燈芯。按照這個規定,毛澤東當時可以點3根燈芯,但他為了節約用油,每天晚上辦公都堅持點1根燈芯。戰士們見他經常工作到深夜,便把繳獲的馬燈送給他,可是他怕馬燈太費油,平時都不舍得用,隻有在晚上外出或者開會的時候才拿出來用,其他時候還是隻點1根燈芯。就是在這微弱的燈光下,他撰寫出多部重要著作。毛澤東以身作則,根據地官兵平等,大家團結一致、艱苦奮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打破了敵人的封鎖:缺少藥品,就自己動手上山采草藥;缺少槍支彈藥,就創辦軍械處,維修損壞的武器,製造新武器;缺少食鹽,就熬製硝鹽代替食鹽;缺少衣物,就創辦被服廠,自己動手解決軍被、軍服供應問題。
人民至上,“俯首甘為孺子牛”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井岡山是我黨開展群眾工作的早期實踐地之一。正是因為共產黨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幸福,人民群眾也以自己的生命保衛黨和紅色政權。正是因為有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和人民軍隊才多次創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跡。
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在荊竹山的一個小山村裏召集秋收起義的部隊講話。他站在一塊大石頭上說,我們就要上井岡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眾搞好關係,做好群眾工作。沒有群眾的支持,我們的根據地是建不起來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接下來毛澤東給大家宣布了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第三,打土豪要歸公。1928年初,工農革命軍攻占遂川縣城後,毛澤東到鄉下搞調查,有老鄉反映說:“工農革命軍借了門板去搭鋪睡覺,後來還是還了,但是有時候還的不是原來那塊,上不回去,我自己還得挨家挨戶去找。”根據老鄉們反映的情況,1928年1月25日,毛澤東向部隊宣布了“六項注意”:還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拉伕、請來伕子要給錢,不打人不罵人。這體現了工農革命軍是完全徹底、全心全意依靠群眾的人民子弟兵。在井岡山鬥爭時期,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願望,中國共產黨在湘贛邊界先後建立了茶陵、遂川、寧岡、永新、酃縣(今炎陵縣)、蓮花6個縣級工農兵政府,選舉工人、農民代表擔任工農兵政府主席。為了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中國共產黨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製,解決了幾千年來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土地問題,使廣大貧苦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