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計劃經濟》是僵化的嗎?
改革開放用虛假的認識建立了越來越多的虛假的價值關係,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價值關係矛盾。人們隻看到了用虛假的價值關係炒作出來的皇帝的新裝價值,看不到真實的價值關係正在被破壞,真實的價值正在被毀滅。在改革開放裏麵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叫做“計劃經濟是僵化的”,有人說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體製僵化、權力過於集中、抑製企業的活力和積極性,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為了 搞清楚這個問題,有人訪談了幾位經曆過毛澤東時代的老工人。
問:很多人都說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體製僵化、權力過於集中、抑製企業的活力和積極性,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市場經濟體製使經濟充滿活力、企業發展快。您親身經曆過計劃經濟時代和市場經濟時代,請您談談對這種觀點的看法。
徐師傅過去曾當過工會主席。徐師傅說:計劃經濟是這樣的,比如國家計劃十萬台,工廠生產一般都多一些,十二萬台,但不許自己賣--有配套,像俺這拖電廠,就給拖拉機廠配,國家省市各級都有計委,是從基層報上去的,國家根據總體匯集的材料再協調定奪。
老工人劉師傅:你叫那些教授下來看看就知道了,他們還敢這麽說?以前各工廠各單位,國家各級有計委,根據情況安排下達多少任務,大家討論看合不合適再返回上邊去。你生產的東西國家直接調運走,你就不用愁銷路了,這叫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時質量是第一位的,質檢部門道道把關。現在呢?是和資本家相互勾結,就為了節省成本,質量經得起檢查嗎?誰來管?可自由了!滑石粉做麵粉、造假藥--把老百姓都害死嘍!那麽多不治之症,啥原因?
老工人林師傅: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計劃經濟實際上追求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它不是 考慮你單個資本家的收入是多少。比如我們這個鋼廠,它實際上是個配套單位,每年都要財政補貼。為啥呢?因為開封化肥廠生產的硫酸裏頭含有鐵,如果倒掉都非 常可惜,而且周圍有煤礦,所以就投資建了鋼廠。雖然從這個成本來說,高於普通鋼廠的成本,為啥還要搞?是因為社會效益很好,煤礦用上了,然後這個硫酸裏的 鐵也不浪費--本來處理廢液都很困難,現在變廢為寶,這樣就考慮了周圍環境和整個社會效益。
計劃經濟時城市裏使用糧票菜票,那時候農業產量不高,化肥技術還沒有開發,困難是有一定 原因的。經濟發展是一個過程啊,就像你二十歲總比十歲時候個子高啊。但那時候就是比現在合理得多,工資基本上是按照經濟增長的比例調整的,你按那時候的比 例擱現在算一算?現在工資調整別說跟經濟增長比,就是通貨膨脹速度也趕不上。
現在搞市場經濟、資本主義,隻為了賺錢,所以哪些東西好賺錢就上。你看現在挖煤礦,各挖各的,浪費了大量資源,一百年後就沒有煤了,害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咱年輕的時候,這個惠濟河可以釣魚,現在臭死你。連這小河流都治不了,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結果。
老工人淩師傅:市場經濟一定會產生過剩,因為你能賺錢你就造啊,你知道美國那時候倒牛奶、中國八十年代亂上彩電,我們都是經曆過的,太浪費了! 資本家投資是為誰服務的? 是為他們自己。
林師傅:我認為計劃經濟並不是都很完善,其中有不少是朝蘇聯學的,有很多需要改革,所以 就有馬賓搞鞍鋼憲法,這些都是很好的改革。但是把病人直接殺掉和治病是兩回事啊,我想曆史一定會證明計劃經濟的正確的。人類的穩定是從物質開始的,你如果 想延續人類曆史,那必須合理利用資源啊,計劃經濟恰恰是解決這個問題呀,就是解決資源配備的。你每年有多少條件、上多少項目,需要多少鋼材就上多少鐵煉 鋼,滿足需要、稍有富餘,計劃繁雜但是非常行之有效。這是戰略的眼光。中國和蘇聯的經濟哪是停滯了?什麽一搞計劃經濟就不行?你看胡耀邦那開始,“大礦大 開,小礦小開,有水快流”,毀了多少煤礦,又暴富了多少礦老板,這怎麽行呀。煉鐵廠想搞鉬酸銨,我到欒川去,那裏有世界第二大鉬礦、僅次於美國的馬科斯鉬 礦。原來那裏是國營的一個大公司,現在一千多個小礦廠開在那裏,亂挖一氣,然後很簡單處理就賣出口了。那個我認識的國營公司的老總,他提起來就要哭。美國 現在關掉自己的鉬礦,專門來你這投資、挖你的鉬礦。你說這樣對中國後代、對中國經濟延續有啥好處?就是現在發點財。還有河南的大河鋅礦,當地農民搞了很多 簡單提純的小鋅廠,技術處理不了的礦都給扔掉,很浪費啊。似乎當地的經濟很好,其實都是敗家子。還有稀土、山西家家戶戶開煤礦,大家都知道的……能源問題 是根本的問題啊,所以市場經濟根本就不是戰略眼光、從長遠的來看經濟發展,短時間的暴富,加速人類滅亡! 一個國家搞40年了成這樣,怎麽對呢? 有些資本主 義國家還在反思這些問題呢。
倒說現在市場經濟好、以前計劃經濟咋不中咋不中。到90年以後,原來的國企都不行了,全國也差不多,把問題全歸到計劃經濟上去,實際上從83年開始有很多都不是社會主義的東西了。
朱容積的國企私有化, 賤賣了很多國有資產, 成就了很多富豪。 朱館材好像信誓淡淡, 最後棺材也沒送出去.也是成了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