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記之五,東北暑假興城之大茬子粥(下)
有一次早晨匆忙要趕路,沒在家吃早餐,就隻好看路邊攤檔有什麽好吃;仔細一看,有紅黃兩色的大茬子芸豆粥!還配著一碟子最愛吃的芥菜疙瘩燜黃豆,油汪汪的,都是我的最愛啊-----豆漿油條麻花豆腐腦都不管了,就來這個一大碗,坐在車上,腳翹得高高的二郎腿,一路一口粥一口鹹菜地細嚼慢咽,這個品滋味,這個滿足啊-----新修的高速公路寬敞通暢,一路上的海景山景心情舒暢,別提多美了!
別看鹹菜稀飯不起眼,平時在南方要吃到這些地道正宗的東西幾乎是不可能的!---後來有個著名的東北人餐廳在很多地方都開了分店,生意很好,東西也算地道好吃的;但是,要和老家的比起來,仍然是太難為他們了----餐廳做的大茬子粥究竟和老家做的,會有哪些不同呢?
記得中考之後,分數還是比較理想的發揮的,於是回了一次老家去見同學和親戚---說起來可能沒有人信,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仍然是想念老家的同學們,不大能融入新的班級和學校—雖然新學校的老師對我都很好,我也參加了各種活動,但是那種思鄉之情就從來沒有化開過!--老家的同學很多都是一起讀完小學又上初中的,大家互相熟悉了解得說話不需思考的,他們又都很謙讓,覺得我年齡小,理應受到一些特殊的優待,有什麽事情都幫我想著,替我想在前頭了,大家也從不爭奪什麽榮譽或者利益的,尤其是,那是一個特別純真的年代,很多同學都是鐵路職工的家屬後代,為人樸實仗義,很有江湖義氣的,那種情義是非常特殊的,感覺在南方和國外基本上是非常稀有難遇的奢侈品了。。。
我見了同學,特別親切,互敘別離之情------記得送我走時,全班五十多名同學都走上了站台,火車開動的那一刻,同學們都哭了,我也哭了,而且都哭得很厲害,感覺就像生離死別!之後我們也一直都有通信,尤其是我們的老師張老師,雖然他也參加過紅衛兵的大串聯去過北京,他有時候也和我們聊天講起那時候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檢閱的往事,他說起來很平靜,說,反正都過去了,你們再也沒有機會體會那種感受了,---他沒有說太多價值觀判斷,隻是說讓我們都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他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也非常講情義的人,每天早上給我們安排一個小時的早自習時間,一天讀英語,一天讀語文。他也把我寫給全班的信在全班讀給同學們聽,我們就這樣一直保留著書信往來,直到現在的微信。
但是 畢竟那時候的年紀是小的,十三四歲的樣子,所以很多故事都記不得了,還是別人講述細節給我聽---我有時有的事是很留心的,但也有的時候完全粗線條記不得。這個故事是春雨講給我聽的---我去了春雨家裏,她家我以前也常去;她媽媽問我中午想吃什麽,我說想吃“朝鮮冷麵”;結果一般人家,又不是朝鮮族又不是飯店,哪裏會有什麽朝鮮冷麵可以吃呢,然後她媽媽據說就做了手擀麵,結果,據說,我說的是“這是啥朝鮮冷麵呀,不是這樣做的”!這些 細節我完全沒有印象了,可是,春雨也不是遍故事的人,那就隻能說明:我一向是一個說話不大注意別人感受的人吧---此外就是,那時候也真不懂事----我質疑春雨說:我怎麽會那麽說話呢,那多沒禮貌啊!春雨說,你就是那麽說的,你也沒把自己當外人!
見完同學就是小時候一起玩耍長大的親戚家的孩子們了---玉芳陪著我到處串門走動,還陪我下了鄉----具體是怎麽去的我記不清了,但去到四娘家,到外麵各處走累了逛好了,還是同樣的問題,四娘問我們想吃什麽?“包餃子吧,好不好?“她說。呢包餃子就是過年一樣的最高禮遇了,可是我和玉芳使了一個眼色,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吃餃子,我們就想吃大茬子芸豆粥!
鄉下人家包括我家,都有一口巨大的鐵鍋,底下是燒柴草的;我家的就很少用,而有另外一個小爐灶是燒煤的;但農村那時沒有煤炭,隻有柴草----燒柴草的大鍋要是煮粥就別提多好喝了!--因為柴草是很軟的小火,和高壓鍋或者一般炭火瓦斯煤氣的性質是不同 的,再加上農家新鮮的玉米碴子和大紅芸豆,各項最好的選擇聚集在一起,無任何添加劑,就成為最為誘人的純正五穀雜糧的香味兒,屬於可遇而不可求!
那麽興城這個療養小鎮,海邊古城,周邊除了莊稼地,就是海邊;這樣得天獨厚,糧食也屬於一年一季生長期很長的寒溫帶,每一粒玉米,每一粒芸豆,都是結結實實的黑土地和在四季輪回裏汲取的日光月華,經早起的辛勤勞作的雙手,和花費時間煎熬而成的新鮮粥品,以很低的價格送到食客的手中,無論是上班的,還是趕路的,都帶著熱粥進肚的溫暖,帶著一臉的滿足,開始了平凡,又是永不會重來,隻可追憶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