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ETF被動投資,加點主動會更好

(2017-02-22 08:51:11) 下一個

對投資者來說,是不是簡單買個指數ETF就能一勞永逸了?如果能多做些功課,在被動投資的基礎上加上一點主動的成分,效果可能會更好。

第一,市場上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在ETF產品設計中引進新的理念,通過對指數成分股的不同配比,構建成一種叫做”Smart Beta”的ETF。這些產品的意義是在保持小於指數波動性的基礎上還能取得比指數更好的收益。目前這類ETF產品的規模已經達6000億美元,獨霸20%的ETF市場,深為機構投資者青睞。常見的Smart Beta ETF有高股息組合ETF低波動率比組合ETF價值組合ETF等等。以Guggenheim S&P 500 Equal Weight ETF (代碼RSP)為例,RSP把標普500的成分股等比配置,並不按照市值大小分配,在過去10年中相比指數取得了24%的超額收益。

RSP VS. 標普500ETF

另外在美股市場中還存在一些十分特別的ETF產品。譬如美國上市公司多存在剝離資產單獨上市的情況,被剝離的上市公司由於市值不大,或者不能分紅而被傳統投資基金放棄,中間反而產生了套利機會。 Bloomberg就有這樣一個指數來追蹤公司Spinoff發生時的投資機會,過去10年發現,投資於這樣指數的ETF累計戰勝指數90%(下圖),實在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投資領域。

彭博Spinoff Index VS. 標普500指數

 

第二,選擇被動投資還應該講求資產分配(Allocation)的資產分散(Diversification)。下圖展示了過去10年中標普500指數各行業的年度表現,往往一年中表現最好和表現最壞的行業收益可以相差50%以上。如果投資者能根據適當的宏觀分析和基本麵分析做到行業間的不同配比,總體上戰勝指數應該是十分可行的。當然,市場中就有專門通過行業輪動來達到跑贏指數目的ETF組合,需要投資者去挖掘出來。

Diversification經常被投資者忽視,但對於長期投資來說,分散投資具備十分重大的意義。全球知名的橋水資本全天候投資策略在不同宏觀條件下通過配置相關性低的投資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實現了和股票指數一樣的漲幅(9.3%,見下圖),而整體策略承擔的風險-通常所說的波動率-僅僅是市場的三分之一

再舉個例子,美國高收益債市場(High Yield)在過去10年中年化收益比標普500指數好0.8%左右,但年度波動性隻有指數的一半。在百年一遇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刻,高收益債下跌16%,也比標普500指數38%好出一大截. “聰明的投資人” 應該去基金尋找類似的投資機會。

SPX VS. High Yield 的過去10年對比

 

最後,ETF被動投資也不是簡單的持有不動,擇時在投資中具備較大意義。長期來看,筆者整理過去50年的統計投資組合業績表現中發現,市場中常見的60% 股票/40%債券的投資組合大約占據有效市場前沿的頂端,算是一個比較優秀的組合配置。不過,這隻是一個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裏麵,這種組合都不是最好的投資組合。所以投資者必須要根據當前宏觀的情況來確定配置比例,擇時配置股票和債券,或者其他投資品種,以實現收益風險的最優化。(往往市場上常見組合配置的做法存在類似的弊端。)

微觀來看,在組合形成後,一些主動的管理也十分必要。一個經典的分析是,按照下圖展示,考察過去50年的股市表現,如果投資者每年都避開了表現最差的5天,1美元的初始投資會增長5300倍;而如果他每年都“成功避開”了表現最好的5天,他的投資將會損失97%。所有人都知道擇時是可遇不可求的做法,但還是應該努力去做些事情。

有理由相信 ETF被動投資,加點主動真的會更好。當然開始探索一個新的投資領域的時候,麵對浩瀚的數據,無盡的產品以及紛擾的渠道消息時投資者們該如何冷靜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呢?或許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也不失為一種更有效的途徑。

 

海鯨金融(wx: WhaleFinance,web: www.whale8.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