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動投資電掣前進,成為資產配置新寵

(2017-02-16 13:05:21) 下一個
股神巴菲特有個戒律,從不主動推薦任何股票或者基金。但他對被動投資中的指數基金卻情有獨鍾。早在1993年,巴菲特在給投資者的信件裏麵提到如下內容。“如果投資人對任何行業和企業都一無所知,但對美國整體經濟前景很有信心,願意長期投資,這種情況下這類投資人應該進行廣泛的分散投資。比如,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麽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在過去20年裏,被動投資行業一直在飛速發展,有跡象顯示該行業規模還將大幅擴大。S&P Global七月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被動投資規模在過去六年裏上漲了73%,被動型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從2009年資管市場占比的11%上升到了2015年的19%,其中主要增長來自於追蹤市場指數的投資組合,即交易所交易基金 (Exchange Traded Funds, ETFs)。而根據研究公司ETFG的數據顯示,到今年7月,全球投入到ETF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3.4萬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ETF資產規模將會超過7萬億,ETF注定成為投資者不得不關注的一支有生力量。
 
 
什麽是ETF?
 
ETF是一種跟蹤市場指數、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自由買賣的開放式股票基金。ETF將指數證券化,投資人不以傳統方式直接進行證券投資,是一種追蹤指數的組合。他們經常通過追蹤各大指數,例如標準普爾500指數,來幫助投資人實現一攬子股票投資。
 
簡單試想一下,現有六名投資人坐在一起研究準備投資哪些股票,每人各購買不同份額,試問如非專業人士誰有充足的時間和資源可以同時管理幾十甚至上百隻股票?那麽如果六個投資人把錢綁定在一起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打理,匯合到一起形成基金,每人隻需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證券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份份額價值多少。這組基金的追蹤對象可以涵蓋幾乎所有投資項目,從金價到商業資產甚至到比特幣,輻射麵極廣。且該種基金一旦建立,投資組合內部的轉變就較為機械,主要依據相關基準指數而定,不會受基金經理表現水平的不確定性等主觀因素給分析和預測帶來比較大的挑戰。
 
 
 
ETF與大家熟知的公募基金
有什麽區別?
 
涵蓋範圍:雖然傳統共同基金(Mutual Fund)的投資範圍同樣涵蓋各類資產,但它的交易方式相較於ETF 略有不同。共同基金公司的操作戰略更為複雜,他們通常旨在為投資者提供相較於ETF有更高的回報率,但對收益和風險的把控也有更高的要求的服務。與此同時,由於操作過程較為複雜,收費門檻自然也水漲船高。下圖中簡明扼要地對比了主動管理的Mutual Fund與被動投資ETF的區別。
 
市場定位:ETF針對整個大眾市場,低門檻。即使是小額資產的散戶都可以參與,理論上投資者可以將部分甚至全部的積蓄投入ETF。而傳統共同基金管理行業則是由共同基金以及那些追求所謂“活躍”戰略的專業投資者組成——他們總是想要戰勝指數。但事實上從2000年以來出現過兩次熊市,基金的收入都創曆史新低,總體來看,共同基金的現金流量也呈現整體下滑的姿態(見下圖)。
 
業績表現:多年的市場結果也佐證了指數基金投資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在成熟的美國市場,從2011年到2015年整整五年,所有大型公募基金裏每年隻有大約25%的基金跑贏了標準普爾指數,如再考慮到每年的25%裏的基金並不是相同的基金,累積的結果實際上是更差。 對衝基金,在過去5年扣掉所有費用後的累計淨收益是-6%,而期間指數的漲幅可是超過了80%。與此同時在這期間裏總收益超過指數的明星基金寥寥無幾,每個投資者又剛好能選擇到這些為數不多的明星投資管理人的概率可謂是微乎其微。再看中國市場,2015年雖然經過一次大股災,但中證500指數一年收益27%,即便那些牛氣哄哄的私募基金裏,也不超過15%的“專業人士”跑贏了這個收益率。
 
ETF相比之下的其他優點
 
首先,交易具有流動性。這裏的流動性是指交易者在交易時段內可以隨時進行買賣,如果市場崩潰,你可以在早上十點退出,無需像共同基金一樣等到當日交易結束。
 
其次,成本低廉。ETF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交易成本低廉。大部分時候,當你從基金公司直接購買基金時公司需要記錄處理各種文件,而ETF則省去了這個步驟,所有的相關工作都已由你的代理公司處理好相關事宜,少了繁瑣的程序工作自然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開銷。
 
第三,高透明度。ETF投資的標的商品與指數相同,持股相當透明化,投資人可以隨時上發行公司的網站觀看持股內容,因此投資人可以知道他們投資了了什麽,投資多少在哪裏,更容易了解投資組合特性並做出適當的預期。反觀共同基金每季度才公開一次,且有30天滯後期這中間的差距不言而喻。
 
智能投顧鏈接科技與ETF投資
 
自美國矽穀興起的智能投顧從2014年誕生以來取得了十分矚目的發展。Business Insider預計智能投顧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8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如上圖所示),可謂是處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大風口。智能投顧采取金融和科技相結合的方式,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為用戶提供理財服務,而其背後的資產配置便是形形色色的ETF基金。其業務主要模式是為具有不同投資目標的用戶進行分散化投資組合的推薦和管理,用戶隻需在最開始設定其投資目標和投資期限等要素即可獲得投資組合建議,並存入金額即可完成投資,通過這樣的組合配置模式,機器人投資顧問們每天通過組合中不同類別ETF的分布來實現投資組合最終在股票和債券資產配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