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債市暴跌背後,好大一口黑鍋

(2016-12-20 10:12:30) 下一個

微倚 海鯨金融

        上周12月15日,國債期貨5年期、10年期攜手砰然跌停,此等情形還屬曆史上首次。一位供職於泰康資管的朋友感慨,這輩子見識過股指跌停、國債期貨跌停,也不枉此生啦。

        有的朋友認為債市暴跌的黑鍋應該交由美聯儲來背——誰讓你們加息來著,傷害世界人民感情。不過正如我在前文《乘著皮筏,還是不動如山?》中提到的,對於加息此等大概率事件市場早已有預期和充足準備price in了,不存在劇烈波動基礎,何況美聯儲過去也不是沒加過息,哪至於大驚小怪呢。美聯儲表示,這口大黑鍋我們最多隻背一小塊,其他部分還得你們自己想辦法分一分。

        事情過去了幾天,很多事情已浮出水麵,其中國海證券的“蘿卜章”事件無疑最大最勁爆,據最新消息:國海證券召開“假章門”事件會議,共有22家機構參會,包括信達證券、中信建投、民生證券、國融證券、西藏信托、國金證券、華福證券、聯訊證券、廣發證券、華創證券、浙商證券、南昌農商行、五礦證券、華林證券、聯儲證券、東吳證券、開源證券、新疆匯合銀行、東北證券、長春發展銀行、湘財證券、財富證券(來源:雪球網)。牽涉範圍不可謂不廣。

        那債市暴跌是否是國海證券攪動的一方風雲呢?竟有如此大的能量!其實把鍋都給國海也不全對,鍋還得全麵地分,“假章門”事件是一段時間內各種因素疊加最終引爆的縮影。吃瓜群眾們表示很好奇,筆者接下來試著分析一下這口鍋該如何分配。

        看待問題不能孤立地去看,還要考慮到曆史的進程。從曆史的角度來說,此次問題爆發的土壤在幾年前已悄悄鋪好:別光顧著羨慕美債走了35年的牛市,我國債市牛市也走了3年之久,不差的。而從去年年中開始,國內理財行業開始麵臨一個令人頭疼的境況:資產荒。貨幣投放量增加帶著市場流動性大增,但可投資的低風險高收益標的卻越來越少,原本隻在“錢荒”中發愁錢不夠用,現在卻是有錢沒處花,怎麽辦?恰逢利率那麽低,實體經濟不景氣,聰明的機構們開始通過代持,加久期,幾十倍的杠杆往身上套——30年國債也有作為交易品種的資質嘛!大量資金湧入債市,頗有誓將債券收益率買到零的氣勢,一時間債券交易賺得盆滿缽滿。

        再到近期,央行開始著力於督促市場去杠杆。一般到得年末,正是資金緊張時刻,按照慣例央行都會放放水,讓大夥兒能安心過年關——哪想今年央行態度似乎很是強硬不鬆口,一時間市場短期資金麵收緊,債券市場人心浮動。到得14日,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忽然“謠言”四起:《債市下跌引發華龍證券5億違約 國海證券一負責人失聯》。

        美聯儲加息、非銀行機構融資困難、再加上市場情緒恐慌和高杠杆,多家機構在大規模贖回壓力下擠入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贖回行列引發踩踏卻無人接盤,於是有了國債期貨跌停的一幕。

        但“謠言”並非謠言已被證實:華龍證券自查後完成部分債券交割消除負麵影響,但國海證券相關方就沒這麽好命——由其他機構代持的債券浮虧數億,國海拒絕履約,表示“業務合同是由已離職的員工私刻蘿卜章簽署的,我們不背鍋,虧損大家一起扛!”牽涉的眾機構被氣得半死。依國海方律師現在的口風,國海努力將自己往“受害者”的立場上靠,公安雖已立案調查,但估計最後還是要陷入“刑事加民事”的泥沼,損失多半不會由國海單獨接下。

        國海事件發生在這個節點影響十分惡劣。現代貨幣製度基於信用體係,機構間的代持業務合約更是私下簽訂,不會在銀行間係統上自動生成合同單並存檔,憑借的就是“信用”二字。國海證券拒不認賬,對市場衝擊極大,債券圈內一時間人人自危:這代持業務以後還做不做?做的話,對方不認賬怎麽辦?公章可能假的,簽名的可能是臨時工。可要是不做呢?停了代持,也難過券,年底考核卻來了,上頭發了話要嚴抓監管、完善體係,這日子還能不能過了?

        這個年關,說是債券圈子的嚴冬也不為過。 就在債圈眾人哭倒一片花叢之時,央行終於出手:15、16日,央行向市場實行有效注資1900億元。畢竟央行收緊流動性旨在去杠杆,卻絕不想誘發係統性風險。

        可即便央行釋放出市場維穩信號,短期未來債市情況依舊不樂觀。資金緊張狀況未完全緩解,1900億的資金還不足以扭轉市場的悲觀預期;年後新一年度購匯額度即將放開,換匯壓力較大;國海事件對市場影響惡劣導致表外業務收緊;大環境仍處於“去杠杆”主旋律,貨幣緊縮影響利率進而衝擊債市。綜上,市場短期內還將抱悲觀態度。

        此次暴跌和去年股災有近似之處,低利率環境中大量資金在監管不到位情況下湧入股、債市場,最終爆發。前車之鑒,央行此次也是痛下一刀,明年一季度銀行表外理財將正式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RA)廣義信貸指標,對影子銀行監管更全麵,加強風險控製。熬過這次寒冬,對未來的債券市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再往長遠了看,實在是不好說了。經濟通脹回落後利率是否會下行進而利好債市,還要看未來央行的決定;美聯儲明年加息步調究竟如何也是另一份不安定因素。

        作為小散,潮水退去後誰在裸泳卻不是我們最應當關心的,如何在市場亂象中捂住自己的小錢包才是頭等大事。若是此前資金沒有在債市當中,或可趁著年前這一波拋售進場撿點折價過頭的債券做做無風險套利,但對收益率就別有太高期望了,一頓飯錢或許還是可以。高額收益還需股市中拚搏,卻也不免股災血洗,平時被當韭菜收割,大盤漲個股不漲——惆悵嗎?沒辦法呀,國內市場現狀如此,至少目前為止資產荒還沒有同國內投資者們揮手作別,筆者同是心累得不想說話。俗話說要跟著政策走,可政策總是要從官方發言的字裏行間一字一句地往外摳著理解,政治覺悟不夠的筆者很是有心無力。

        債市不穩,股市低迷,本小散是應當抱緊流動性等待春天,還是抓緊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另謀出路? 好迷啊。

        PS:截至發稿時間,國海證券已同意承受此次債券損失,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居中協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