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過,未必不是無冕之王

(2018-03-05 15:39:33) 下一個

 

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The Shape of Water)海報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加裏·奧德曼(Gary Oldman)和他在《至暗時刻》裏飾演的丘吉爾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在電影《三塊廣告牌》中

 

3月4日,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獎揭開謎底。今年最佳男主角加裏·奧德曼(Gary Oldman)和最佳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還都算是眾望所歸。但最佳影片《水形物語》(The Shape of Water)的確讓太多人大跌眼鏡,遭到朋友圈許多網友吐槽。

如果換《三塊廣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或《逃出絕命鎮》(Get Out)獲獎,也許我就不寫這篇文章了,因為我覺得相比之下這兩部,甚至《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都絲毫不比今晚的獲獎影片遜色。但我今天要講的是另外一部奧斯卡提名電影《華盛頓郵報》(The Post)。

 

電影《華盛頓郵報》(The Post)海報

 

頒獎前許多媒體其實已經預測了《華盛頓郵報》雖然由大牌導演斯皮爾伯格、大牌男女主角湯姆·漢克斯和梅麗爾·斯特裏普撐場,但斯皮爾伯格中規中矩的學院派電影風格在當前電影業追求新奇和突破的氛圍下顯得過於穩重,以至於在奧斯卡頒獎前已經lost steam(失去了熱度)。然而,我認為這仍然不失為一部電影佳作,是我心目中的無冕之王。其實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更加精彩。


如果有人問你誰是美國史上最強悍的女強人?你的回答會是什麽?美國總統可以說是地球上最有權力的人,有這樣一位女性,她扳倒了美國總統,我們稱她為最強悍的女強人好像並不為過。在個人生活上,她的經曆也充滿了傳奇。他老公婚後出軌,本來內向、害羞的她居然奮起鬥敗小三、奪回產業,找小三的老公最後得躁鬱症而舉槍自盡。堪稱女強人裏楷模的她,就是《華盛頓郵報》前發行人 —— 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電影《華盛頓郵報》(The Post)講述的就是她的真人真事。

凱瑟琳和巴菲特是多年的好友,在《巴菲特傳》裏,她被描述為一個“沒有安全感、沒有意見、也做不了決定、時時刻刻都要問別人意見的人”。這好像和我們常人想象中的女強人有著天壤之別。

 

從害羞內向的女兒到相夫教子的主婦

 

1917年,凱瑟琳“含著銀湯匙出生”,她自小家境優裕,但母親Agnes Ernst對她非常嚴厲、消極和居高臨下,對凱瑟琳的自信心產生了負麵影響,造成她後來內向和缺乏自信的性格。凱瑟琳的父親Eugene Meyer是一位金融家,後來曾任美國聯儲局主席和第一任世界銀行行長。他於1933年以82.5萬美元買下了被破產拍賣的《華盛頓郵報》。

凱瑟琳在芝加哥大學上學期間就對勞工問題非常感興趣,心係底層人民的疾苦。大學畢業後,她在舊金山的一家報社工作了一段時間,從此開始了她作為新聞記者的職業生涯。她報道了當時的舊金山碼頭工人的大罷工。

1938年,她開始為父親的《華盛頓郵報》工作。這時候一個小夥子出現了,他叫菲利普·格雷厄姆(Philip Graham),是一個南方中產農場主的兒子。他曾是哈佛法學院報紙的主編,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後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Felix Frankfurter的助理,當過兵參加過二戰。小夥子25歲的時候迎娶了當時美聯儲主席的大女兒,才貌雙全的凱瑟琳。婚後的凱瑟琳偶爾為郵報寫寫專欄文章,大部分時間裏她是一位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
 

華盛頓交際圈的熱門人物

 

在父親是前美聯儲主席和第一任世界銀行行長的光環照耀下,格雷厄姆夫妻自然而然成為華盛頓交際圈的重要成員。他們除了和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名人是好朋友外,還與約翰·F·肯尼迪和傑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羅伯特·肯尼迪,林登·約翰遜,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亨利·基辛格,羅納德·裏根,南希·裏根等許許多多政治家都成為了朋友。

1960年林登·約翰遜成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就是由凱瑟琳老公在後麵牽線並促成的。格雷厄姆夫妻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長期友誼也聞名遐邇,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擁有大量“郵報”股權。
 

老公從事業蒸蒸日上到出軌、自殺

 

老丈人自然對這個才華橫溢、在政商界如魚得水的女婿分外賞識和器重,1946年,凱瑟琳的父親尤金·梅耶(Eugene Meyer)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任行長時,他把《華盛頓郵報》70%的股份給了女婿菲利普(老丈人出錢讓女婿買下70%股份),另外30%股份送給了女兒凱瑟琳。當時老丈人根本就沒有計劃讓女兒接班,而是全力輔佐女婿,到去世前梅耶一直是女婿的親密顧問。

在女婿菲利普領導下的郵報有了很快的發展和擴張,分別買下了電台、電視台和《新聞周刊》。而且在政界的台前幕後也長袖善舞,多次為肯尼迪總統、約翰遜副總統寫演講稿,促成多項內閣提名。菲利普1961年被肯尼迪總統委任組建公私合營的衛星通訊公司,即COMSAT,並擔任主席。

丈夫掌管著美國首都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有四個可愛的兒女,到此時我們似乎沒必要再繼續這個無聊的故事了。但烏雲已經開始籠罩在這個看似完美的家庭頭上。根據凱瑟琳的回憶錄《個人曆史》,她丈夫經常情緒不穩,時而會不由自主地激情四射,時而又陷入深深的沮喪和憂鬱。

1962年菲利普認識了《新聞周刊》的澳大利亞籍女記者羅賓·韋伯(Robin Webb)並發展成一段非常誇張的婚外情,兩人經常公開出雙入對,毫不顧忌外人和妻子。

1963年,和情人韋伯雙雙出現在亞利桑那一個報紙出版展會上的菲利普,突然像醉了一樣不可控製,抓著麥克風發表一係列瘋狂演說,包括揭露肯尼迪總統和女畫家瑪麗·平肖·梅耶(Mary Pinchot Meyer)有婚外情等等。他的助手不得不打電話給他的私人醫生,私人醫生和凱瑟琳乘私人飛機趕來,把他用緊身衣綁在飛機座位上飛回華盛頓。

在精神病院呆了5天以後,菲利普離開了妻子,徹底投向情人羅賓·韋伯,向他的朋友們宣布,他打算離婚,然後立即再婚,並表示他計劃買下《華盛頓郵報》餘下的30%股份,自己取得100%控製權。

6月份他再次發病,並和外遇也斷絕關係,回到了家中。這時他被正式確診為躁狂抑鬱症。8月份,在弗吉尼亞自家的農場裏,他將一把雙筒獵槍塞到自己嘴裏扳動了扳機。

菲利普自殺前不久修改了遺囑,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給了情人韋伯。對凱瑟琳來說,父親送給老公的70%股份被老公送給了小三,自己也麵臨著失去郵報的控製權。此時凱瑟琳陷入了人生的最低穀。父親已經去世,母親也年齡大了,而且從來也沒關心過她,她拉扯著四個孩子,開始了奪回郵報控製權的行動。要拍成電視劇的話,這個階段就是好幾集的戲份,最後凱瑟琳的代表律師以挑戰遺囑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贏得法官認可,判定菲利普簽最後版本遺囑時患有精神病,該遺囑無效。

在回憶錄裏凱瑟琳這樣說韋伯:“她此後沒有索要過這筆遺產,再也沒有出現在我的生活裏。我相信她是真的愛菲利普,她從來沒有接受過關於菲利普的任何采訪。我相信她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女人。”

就這樣,對老公,對小三沒有一句怨言,凱瑟琳走出了人生的最低穀,從一個悲催的寡婦,變成一個剛強的女人。凱瑟琳和四個孩子拿回了大部分華郵的股權,凱瑟琳成為《華盛頓郵報》的大老板,開創了在美國女性領導一家主流媒體的先例。

 

凱瑟琳·格雷厄姆和梅麗爾·斯特裏普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firenewsfeed.com截屏

 

《華盛頓郵報》這部電影就是講的凱瑟琳奪回華郵控製權之後的故事,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將改變華郵命運的事件——“五角大樓文件”泄密事件。曆史上這個事件有《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兩條主線,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華郵這邊的故事。
 

化危機為機遇,華郵一躍成為全國性媒體


“五角大樓文件”,即《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國防部的研究》,是美國國防部對1945-1967年間美國在越南政治軍事卷入評估的秘密報告。1967年6月,時任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啟動研究計劃,希望留下一份“越南戰爭的百科全書”,為此成立了一個“越戰曆史專題組”。到1969年6月,專題組的最終報告終於形成,分47卷,包括3000多頁曆史分析和4000多頁原始檔案,級別為“機密-敏感”(敏感指信息如果公開會使政府蒙羞),這就是後來被稱為“五角大樓文件”的越戰曆史文件。這套文件揭示了美國對越政策的起源和演變,及美國如何走上了戰爭升級的道路。

當時真正仔細讀過此文件的人聊聊無幾,除了一個人,那就是:丹尼爾·艾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五角大樓軍方分析師,“專題組”成員,受雇於蘭德公司。經過仔細閱讀和分析了五角大樓文件,艾爾斯伯格相信越戰期間美國政府和總統對人民編造了種種謊言,他越來越懷疑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合法性,深感自己有責任公布戰爭真相,於是他分批複印了文件。

1971年,美國已經陷入越戰泥潭達6年之久,陣亡士兵高達5萬9千人,美國公眾的反戰情緒高漲。艾爾斯伯格把文件先是泄露給《紐約時報》,後又泄露給了《華盛頓郵報》和全國多家媒體。

 

郵報主編本·布拉德利和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hollywoodreporter.com截屏)

 

後來的故事就和電影差不多了,時報登出文件後,郵報的主編本·布拉德利(湯姆·漢克斯飾演)也坐不住了,他們比時報慢了好多拍,正如熱鍋上螞蟻時,文件從天而降。郵報記者從波士頓拿到文件連夜趕回華盛頓,到布拉德利家裏著手開始閱讀研究和寫稿。

郵報內部意見也不統一,當時恰逢郵報股票剛剛上市,凱瑟琳在董事會裏還沒有樹立威信,在好多前朝老臣眼裏,她隻是一個擺設而已,董事會開會的時候,她幾乎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當時《紐約時報》已經收到法庭禁令禁止他們繼續刊登文件,郵報再刊登無疑是同樣的結果,此時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導致郵報的覆滅。但看似懦弱的凱瑟琳,在一群大男人反對的聲音中,作出了堅定的抉擇:刊發。

後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司法部的官司從聯邦法庭打到上訴法庭,最終兩案並在一起到達最高法院,最高法院6比3裁決媒體勝利。

最高法院Hugo Black大法官寫下一段榮耀史冊的判決詞:

 

In the First Amendment the Founding Fathers gave the free press the protection it must have to fulfill its essential role in our democracy. 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 (在第一修正案中,開國先賢們向新聞自由提供了其角色必須具備的保護,以使其在我們的民主製度中履行重要職責。新聞是為被管理者服務,而不是管理者。

 

有人說:“五角大樓文件”應該拍時報而不是郵報。當然這有一定道理,時報的故事也許可以拍出一部更加驚心動魄的電影。最高法院的判決開啟了美國媒體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最成功的媒體當屬《華盛頓郵報》,斯皮爾伯格的這部電影抓到了這個曆史轉折點:

第一,刊發“五角大樓文件”使《華盛頓郵報》從一份華盛頓地方性報紙躍升到全國性的大報。
第二,凱瑟琳·格雷厄姆從一個內向害羞、外表有點懦弱的女子轉身為一個叱吒風雲女強人,後來領導郵報這個報界巨頭幾十年,影響了無數媒體人。
第三,“五角大樓文件”事件實際上是《華盛頓郵報》報道尼克鬆“水門事件”的前奏。

 

《總統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的開場第一個鏡頭——水門大廈

 

電影《華盛頓郵報》的最後一個鏡頭,是水門大廈的保安意外發現竊賊而報警。這正好是另外一部1976年的好萊塢電影——《總統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的開場第一個鏡頭。可以說關於“水門事件”的1976年電影《總統班底》是這部2017年的《華盛頓郵報》的續集。
 

“水門事件”追蹤報道,掀翻總統,改變美國曆史


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得到來自“深喉”的匿名消息,揭開了白宮的醜聞。當時凱瑟琳也麵臨一個報與不報的抉擇,也受到來自各個方麵的壓力。這次她更是頂住壓力,大力支持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對“水門事件”堅持不懈地調查,後來其他各大媒體都跟進窮追猛打。可以這樣說:沒有《華盛頓郵報》對“水門事件”調查和報道,就沒有後來尼克鬆總統的下台。

 

“水門事件”時期凱瑟琳和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在一起討論(截屏自《華盛頓郵報》)


尼克鬆總統更是視新聞媒體為敵人,在後來公布的錄音中,他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說:“The press is your enemy(新聞媒體是你的敵人)”, “Enemies. Understand that? … Because they’re trying to stick the knife right in our groin.(敵人。明白? ......因為他們試圖把刀子放在我們的腹股溝裏。)”

諾拉·埃弗倫(Nora Ephron)在回顧“紐約時報書評”的暢銷回憶錄時寫道:“格雷厄姆夫人的故事,從女兒到妻子,到寡婦到女人的旅程與本世紀女性曆史驚人地相似。”  2017年開始可以說是女權主義運動在美國走向一個曆史的新高潮。《華盛頓郵報》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是把曆史呈現給觀眾,並引起觀眾對現實的共鳴。

另外一方麵,在美國,新聞媒體被比喻成第四種公權力,更有“無冕之王”的說法。當今美國又在重演當年尼克鬆視新聞媒體為敵人的時代,新聞媒體是否還能保住無冕之王的桂冠,值得所有人關注。

關於這部電影,“美國華人”公眾號有另外一篇從另外一個角度介紹背後精彩故事的文章《逆天了!The Post 讓幕後英雄情何以堪!》,推薦一讀。

作者:薄霧

本文首發於“美國華人”公眾號(ID: ChineseAmerican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anre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