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庫爾德裔導演Hisham Zaman拍攝的挪威電影《飄雪之前》(Before Snowfall),在瑞典哥德堡電影節獲“最佳北歐電影”獎,在瑞典人看來這是一個完美的選擇。因為該影片涉及到一個令瑞典人極為頭疼的現象:發生在一些中東難民家庭的“榮譽謀殺”。
由於觸及當代最尖銳敏感的問題,這部影片極具挑戰性。一個叫賽亞爾的庫爾德族男孩千裏迢迢,從伊拉克冒險偷渡輾轉各國,為了完成一個神聖的使命:殺死他那與人私奔而使家族蒙羞的姐姐。
電影裏的優美音樂、庫爾德山區的美麗風景與挪威白雪覆蓋的丘巒,全都令人著迷。從東到西,我們跟隨賽亞爾那如同史詩般的旅行,得以正視古老民族殘留的傳統痼疾,認識那令所有人成為受害者的文化毒瘤。
最後,觀眾終於欣慰地看到,經曆了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衝突,在流浪途中初識愛情,少年賽亞爾的精神發生了變化——他放下了對準他姐姐的手槍。我們因此獲得這樣一種信念:人類的慈悲、愛與理解,具有超越民族的普遍性,是可以戰勝那可怕的傳統詛咒的。
從中東偷渡歐洲的危險之旅
賽亞爾躲在油罐車裏躲過了邊界檢查。
影片開始的一個鏡頭是:16歲的男孩賽亞爾被人用塑料布從頭到腳緊緊包裹,塞進一個滿載原油的油罐車裏,在石油中一路晃蕩,躲過了邊界檢查,從伊拉克進入了土耳其。由於導演本人曾是偷渡歐洲的庫爾德族難民,他采用的一些走私的細節,奇特到令北歐觀眾難以想象。
慢慢地,我們知道了事情的緣由。少年賽亞爾的父親不久前過世了,按照傳統,身為長子的賽亞爾必須肩負起家長的責任。當村子裏的富人帶著兒子前來,向賽亞爾那秀美的姐姐娜米求婚時,為了和鄰人搞好關係,賽亞爾天真地答應了姐姐的婚事。
然而,姐姐娜米早就有了自己心愛的人。她拒絕嫁給弟弟給她選定的丈夫,對弟弟說:“你太年輕,還不懂得愛情。”然後,娜米就在當天夜裏和她的男友私奔了。在庫爾德山村,這是絕對不可容忍的傷風敗俗。村裏的權威老人施加了壓力,賽亞爾不得不踏上艱難的旅程,去找回自己的姐姐並把她處死,以恢複家族的榮譽。
一個男孩要走多遠,才能恢複他的家庭的榮譽?這條路,就像古希臘英雄奧德賽所經曆的危險旅程。一路上,我們聽到庫爾德語、英語、德語、土耳其語和希臘語等各種語言交匯,看到在庫爾德族老人的指揮下,國際偷渡集團從陸地到海洋,一程接一程地協助賽亞爾,以驚人的方式跨越歐亞各國:伊拉克、土耳其、希臘,抵達德國和挪威。
這不是一部專門描寫難民生活的電影,但該片的導演和演員大都是庫爾德難民,劇中人的旅程也正是中東難民偷渡的真正路線。我們得以窺見,那些為追求更好生活的中東難民,所走過怎樣驚心動魄的偷渡之旅。
在伊斯坦堡多元文化裏萌生戀情
除了驚險的外在旅程,在到達伊斯坦堡之後,賽亞爾還經曆了一個令他心靈激蕩的內在旅行——他愛上了一個不屬於傳統模式的庫爾德族女孩。自此,他頭腦中的那些被家鄉老人強加給他的傳統觀念,開始出現裂縫。對生活與愛情,賽亞爾有了新的認識與發現。
伊斯坦堡是一個橫跨亞歐兩大洲的城市,那裏多元文化宗教並存,傳統與現代兼具。賽亞爾被安排住在庫爾德老鄉的小旅館,有庫爾德人幫他尋找躲藏在這個城市的姐姐,並給他準備了殺人的刀具。但賽亞爾第一次追殺姐姐未遂,驚恐的姐姐和情人立即逃往北歐挪威。
賽亞爾在伊斯坦堡第一次追殺姐姐。
在街上閑逛時,賽亞爾碰上了一個偽裝成男孩的女孩伊文。伊文是庫爾德族遊擊隊戰士的女兒,雖然流浪街頭以做小偷為生,但這女孩心裏充滿了夢想:她夢見愛情,還夢想去德國和音樂家父親一起生活。
少男少女最初的爭執導致了戀情的萌生。浪漫女孩伊文的出現,像陽光一樣融化了賽亞爾被冰凍的心。當賽亞爾說他沒有女朋友,必須等到結婚才能接觸女人,習慣於城市生活的伊文嘲笑了他。後來伊文主動親吻了賽亞爾,她在這個山區男孩身上找到了信任。
此後,互相愛慕的兩個年輕人結伴去歐洲,其時賽亞爾還沒有放棄謀殺姐姐的秘密任務。在偷渡途中發生了一些可怕的事情。例如,在被希臘警察抓捕時,為了不泄露伊文的女兒身,賽亞爾出賣了一個幫助他偷渡的蛇頭。到達德國後,伊文獲知,那位庫爾德族音樂家並不是她的父親,而隻是其母昔日的遊擊隊戰友。伊文大為失望,隻好跟著賽亞爾去挪威。
曾經迷茫的男孩那一刻放棄愚忠
離家越來越遠,賽亞爾與伊文的感情越來越深,家族老人交給他執行的榮譽謀殺使命,似乎不那麽神聖,更沒有什麽必要了。在賽亞爾成長的閉塞環境裏,那些被人篤信為天經地義的價值觀,在一種自由開放的文化環境裏,在賽亞爾擴大了的視野中,顯露出其野蠻與不可理喻。
在挪威,又有庫爾德人交給賽亞爾一支手槍和他姐姐的地址。同行的伊文原來不知道賽亞爾旅行的真正目的,後來猜到了一點,表示了不讚成的態度。賽亞爾在路上拋下伊文,獨自去尋找姐姐娜米。
在北歐那鋪滿白雪的山坡,拿著手槍的賽亞爾一步步逼近姐姐娜米。我們跟著他一路旅行的觀眾,心都吊起來了。突然,賽亞爾對無處可逃的姐姐說:“你快走,不要讓我再看見你!”然後他放下了手槍。
那一刻,一個曾經迷茫的男孩成長一個為善良成熟的男人。他在關鍵時刻放棄了對傳統陋習的愚忠,以自由的意誌做出了人性化的選擇。但是,就在我們剛鬆口氣的時候,一個大胡子中東人迎著賽亞爾走來,用尖刀向他的心髒刺去。賽亞爾曾為保護伊文而出賣走私蛇頭,這是他付出的代價。
令人心碎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擁有自己獨特視角的庫爾德族導演,在描述當代極端複雜的問題時,並不帶任何主觀的判斷。他隻是用鏡頭讓我們知道,那個曾篤信榮譽謀殺神聖性並決心執行的男孩,並不是一個怪物,而是一個很好的人。這個好男孩隻能在走出那個封閉的山村,經曆愛的情感體驗,才獲得勇敢改變自己的力量。
文化毒瘤在開放環境中治愈
就像一個寓言,這個電影喻示人們:一種文化的沉屙痼疾,有可能在另一開放的文化氛圍環境中得以治愈。
其實,榮譽是很普遍的東西,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經曆過為榮譽殺人的愚蠢階段。在美國電影《The Searchers》中,白人老兵愛德華茲在其侄女黛比被印第安人掠走之後,就曾有過瘋狂的念頭,要殺死已被印第安人同化的侄女。
在傳統中國,以“捍衛家族榮譽”為由殺死女性,也曾長期被視為天經地義。例如,中國的族長有權把不貞的女性抓到祠堂裏,處以 “沉潭”、“活埋”等殘酷刑罰。這才是發生在幾十年前的事情。在歐洲,中世紀教會燒死女巫,女巫被指控為“撒旦的情人和妻子”。直到18世紀,由於理性主義的弘揚,啟蒙哲學的傳播,這種瘋狂的“獵巫運動”才完全結束。
近20年來,瑞典人驚恐地發現,隨著難民的到來,針對女性的“榮譽謀殺”這一文化毒瘤在北歐又冒出來。自1994年起,瑞典法院判決了多起榮譽殺人案,犯案者主要是來自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庫爾德人。
如同這部挪威電影所展示的,在仍然保留傳統陋習的庫爾德族村莊,年輕人缺乏新的文化視野去和強大的傳統陋習對抗。但一旦他們走出狹隘的環境,他們就可能獲得重新思考的能力,成為質疑、反抗傳統惡習的自由戰士,從而結束暴力的循環。
法蒂瑪,瑞典反榮譽謀殺之象征
在瑞典,法蒂瑪(Fadime Sahindal)被視為庫爾德族女孩追求自由的象征。2002年1月,26歲的法蒂瑪被其父謀殺了,她的命運震動了整個瑞典,
法蒂瑪——瑞典反榮譽謀殺之象征。
法蒂瑪一家是在八十年代初,從土耳其的庫爾德地區來到瑞典。從小接受瑞典的教育,法蒂瑪學習成績出色,長成一個美麗而又開朗的大姑娘。
在日托中心工作,法蒂瑪犯下的過錯是:她愛上了一個有瑞典和伊朗兩種血統的男孩帕特裏克。這是不被家庭允許的愛情,法蒂瑪的父親命令女兒與他選擇的庫爾德人結婚,那是在土耳其的一個表弟。當家裏發現了法蒂瑪與瑞典男孩的戀情,憤怒的父親和弟弟威脅了她。
1998年,法蒂瑪向瑞典警察報案,她的父親被判罰款,其弟因虐待被判五個月監禁。法蒂瑪本人受到警方的保護,和男友一起搬到外地隱居。當男友因車禍去世,法蒂瑪恢複與家庭的聯係,而她的父親打電話告訴他,說她逃不了被殺死的命運。
勇敢的法蒂瑪走向媒體,向瑞典政治家呼籲:“請幫助受到榮譽暴力威脅的年輕女性!”從此她參加各種活動,發表演說,談移民女孩所遭遇的困境。2002年,法蒂瑪的父親在她姐姐的公寓裏,向她開了兩槍。
這位父親因謀殺女兒被判處無期徒刑。瑞典社會這才認識到,榮譽暴力問題在移民家庭有多麽嚴重。此後,政府撥出專款,采取一攬子保護移民女性的配套措施。15年來,瑞典人一直在懷念這位為自由獻出生命的姑娘,並在烏普薩拉公園設立了紀念法蒂瑪的雕像。
毫無疑問,禁止榮譽謀殺這一瘋狂殘忍的犯罪行為,是現代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挪威的這位庫爾德族導演以他的電影《飄雪之前》,讓我們相信,藝術可以讓地平線變得容易理解,這給我們增添了根除古老文化毒瘤的希望。
(本文為作者“歐洲難民故事”係列之八。)
作者:茉莉
本文作者授權發表於“美國華人”微信公眾號(ID: ChineseAmeric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