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hington Post: 巴菲特70年代購買Washington Post股票的時候,整個公司的市值隻有80million. 可是你要是把公司的資產分開看的話,它擁有若幹個電視台,若幹個報紙,林地,造紙廠,等等。每個資產的市場價格是不難查到的,如果把這些資產加起來,價格至少是400million,是市值的5倍。買這樣的股票可以說是高回報而且幾乎無風險。
Disney: 巴菲特60年代買Disney股票的時候,迪斯尼樂園剛剛建成加勒比海盜遊藝項目,花費了17million, 可是整個公司的市值才80million。Disney的電影Mary Poppins在那一年的利潤是30million。 想想看,迪斯尼樂園裏一個遊藝項目就值17million,一部電影一年的利潤就是30million,可是整個公司的市值才80million,這種情況下並不需要什麽天才就能看出來企業的價值被低估了。
American Express: 在60年代American Express遭遇了salad oil scandal, 公司估計的損失相當於全部的working capital, 股價因此暴跌50%以上。巴菲特卻認為,這個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來源於它在信用卡和旅行支票市場上的地位,此次損失隻是一次性的,對信用卡和旅行支票業務並無影響。據說他還專門到當地的餐館和銀行蹲點兒,確認消費者還在繼續使用American Express的信用卡和旅行支票。當然最後的結果出人意料,比預想的還要好,這是後話不提。
Sanborn Map: 巴菲特在50年代購買Sanborn Map股票的時候,股價是每股45元,可是這個公司擁有的投資組合的市場價折合每股65元,同時它的地圖業務也有很好的盈利。也就是說,如果你把整個公司買下來,把地圖業務白送出去,然後把公司的投資組合以市場價賣掉,盈利也接近50%。
其它的著名案例還有諸如 GEICO, 可口可樂,PetroChina 等等,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說了。從以上幾個案例,可以看出有時候市場的非有效性是十分明顯的,一個人不需要有多聰明也能看出某個企業的價值是被低估了。
下一篇文章,談談幾個具體行業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