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確實有一些別的社會沒有的特色。
以前看非誠勿擾的時候,就納悶,這個樂嘉,一個中專生,一聽就是地攤水平的“性格色彩學”,他有什麽資格在電視上誇誇其談,指導婚戀?
其實,中國還不是個嚴格重視專業性和資質的社會,所以,隻要能侃,就能侃出一片天地,隻要不出人命就行。
樂嘉這樣的人可以到處培訓別人,成為偶像,擁有粉絲,因為培訓和被培訓,是當下中國的一種生活方式。
培訓機構和個人,在當下中國起到了幾個作用:
1,教育。中國的大學不像美國,不管多大年齡,隻要你想回到大學校園,本地的州大大學校區,社區學院,是很容易進去的,研究生也不難去上。至少上幾門課程沒有問題。中國的大學基本上隻是為高中生準備的,成人還想提升自己,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賴形形色色的培訓機構了。比起以前的電大,夜大等等,培訓機構的學術性基本為零,但是特別適合混時間,交朋友,學一些可以聊以做談資的東西。否則,各種聚會的時候,人家說起這個什麽什麽,你不懂,難免尷尬。
2,心理谘詢。現代人心理問題一定都很多。美國人靠吃藥,尋求心理谘詢,而中國人對心理谘詢還是有點忌諱,怕別人知道了覺得自己精神有問題,自己也覺得過於嚴重,但有些培訓機構事實上承擔了準心理谘詢的功能。比如,談談 論語,王陽明,把片言隻語摘出來,量身定做,撫慰你迷茫的內心。這個過程部分起到了心理疏導作用,但又在教育,哲學的名義下,顯得很高端。有這樣的社會需求存在,就不難理解於丹那類人為什麽走紅了。
2,集體生活。人總是需要集體的。工作以後的白領,經理,參加一個王陽明思想,佛學之類培訓,一些裝神弄鬼的大師,其實在業餘時間起到了一種類似教會的組織功能。那些大師,也就相當於基督教的牧師,但是這種形式又更有中國特色和中國人熟悉的內容和語言。
總之,中國是個非常有意思,非常不同於西方的社會,在精神生活的滿足上和人際交往上,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