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個人觀察評論以及轉貼一些比較又價值的文章。
正文

華人何以如此反感“不勞而獲”?

(2016-10-25 10:52:25) 下一個

中國人為什麽這麽反感“不勞而獲”?我想一個主要原因是共產黨的教育。至少在1990年代以前,共產黨給兒童的教育總是強調勤勞,實踐,動手,勞動創造人類,幸福的生活靠雙手創造,等等等等。這是它的“唯物史觀”決定的。與此同時,共產黨最愛說剝削階級“不勞而獲”,大陸背景的人都是聽著這套說辭長大的,一提到不勞而獲,就有一種本能的,道德上的厭惡。但一改革開放,慢慢就發現這不對,因為剝削也是一種勞動,是高級的腦力勞動,涉及投資,技術,管理,風險,不是任何人想剝削別人就可以剝削別人的。於是,資本家不勞而獲這個命題無形中失效了。他們不僅勞動,還可以加入無產階級的先鋒隊。

按照過去的觀點,地主收地租,房東收房租,也算不勞而獲。但華人房東好像從不認為自己不勞而獲,有的還連草都懶得割。

因為這種“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哲學,中國強迫婦女走出家門,承擔體力勞動。其實女人不在外麵工作,在家裏料理家務也是一種合乎天性的勞動,至少可以是一種選擇。但在這種光輝思想指引下,女人必須離家工作才叫解放和獨立,否則就被歧視為“吃閑飯”,“靠男人養活”。其實,女人就算靠男人養活也不是彌天大罪。還因為這種“不勞動者不得食”的思想,中國曾經強製大量城市居民遷往農村幹活,理由是“不在城裏吃閑飯。”

這樣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到了西方以後,開始本能地反感和排斥“不勞而獲”的當地人,不顧福利國家的製度文化。請問世界上哪一個發達國家不同時是福利國家?一個理想的社會允許一個聰明勤奮努力的人有機會而且不設上限地發揮才幹,創造和積累財富,同時也能讓不聰明不努力的人有安全網托底,不至於餓死,這裏還包括有種種疾病和殘障的人。如果隻有安全網沒有激勵,是毛式大鍋飯,隻有奮鬥沒有安全網,那是叢林法則。兩者的平衡,並不容易。

更進一步說,毛式大鍋飯製度的最大弱點,不在於保底——保障弱和懶,在於封頂——勤奮聰明,有創造力的人得不到激勵和回報。把對社會主義大鍋飯的反感轉移到資本主義福利製度上,混淆了兩者的區別。

能發揮才幹的人不必去和靠福利養活的人計較。因為人和人的區別並不完全在於你“勞動”吃飯而我“不勞動”也吃飯——否則又退回到共產黨邏輯裏去了。人和人之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能不能通過追求事業獲得自己內心的滿足和社會的認可。一個有能力養活自己的人“不勞而獲”,雖然得到了活命的錢,但在這種混吃等死的人生中是沒有多少自身的價值感和尊嚴的,隻能獲得憐憫,但很難獲得尊重。人通過工作所得到的,並不僅僅是金錢的回報。

即使從物質層麵看,“吃福利”的人也不過消耗一些低質量的垃圾食品,生活品質無論如何不可能和有穩定職業的專業人士相比。前者吃得並不好,又沒有閑錢去鍛煉,最後很可能淪為一群目光呆滯自暴自棄的死胖子。鼴鼠飲河,不過滿腹,他們不會“獲得”多少。而後者雖不說大富大貴,但飲食講究,勞逸結合,體態健美,精神充實,兒女茁壯,房前房後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尚餘些許散碎銀子,可用來旅遊,發展業餘愛好,任性起來可以租飛機玩political particiaption. 兩者的綜合生活質量,精神狀態不啻雲泥之別啊。

不知道那些總是詛咒“不勞而獲”和“吃福利”的,“崇尚個人奮鬥”的人在生活中見過幾個靠吃福利而能比你自己過得更好的人。既是人生贏家,何必成天撥拉著算盤珠子哀歎:“又虧了!”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Mathew Desmond在2016年3月剛剛出版的一本研究城市貧困的專著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中,以嚴謹的研究揭示了美國下層貧民是如何把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甚至百分之七十用來支付房租,如何因無法負擔房租被強製驅離,如何因為交不起存儲費用而遭全部沒收家產的案例。你可以說這些貧民不努力,不聰明,但非要說他們過得比中產階級還要好,好到讓你難受的地步,肯定不是事實。

因此,我每次或開車或走路經過downtown,看見那些被福利養活的人,沒有反感,沒有不平衡,沒有不服氣。因為我知道,你我想要的和他們想要的,終究是不同的。我們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僅此而已。

再說,誰知道呢,喪鍾為人人而鳴,福利為人人而設。人的命,天注定,沒有人敢說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吃福利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