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朗普再通脹還有希望嗎?

(2017-03-08 18:47:48) 下一個

筆者在《特朗普時代的通貨膨脹是不是好事?》一文分析了所謂特朗普通脹的幾大因素。目前貿易保護政策沒有什麽明確跡象,中美貿易應該是白宮最該關心的問題,但白宮火力基本集中在墨西哥,因此很難判斷白宮會如何擺平中美貿易,甚至無法確定白宮是否將來走個過場,不觸及問題實質。有關中美貿易問題見《防火牆是中美間最大貿易壁壘,指責“中國貨幣操縱”貽笑大方》。企業稅改中邊境稅調整計劃(border tax adjustment)有可能成真,但目前也阻力巨大,而且特朗普態度曖昧,很難說能否最終落地。特朗普的基建計劃可能不會通過聯邦財政實現,而是以某種減稅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實現,因此力度遭到質疑。

另一個特朗普通脹因素是個人所得稅改革。減低個人所得稅稅率符合共和黨原則,因此落實的可能性極大,盡管時間上可能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甚至更晚。減稅往往給人很大希望,認為能夠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但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未必準確。圖一可見,美聯儲自2008年資產量上升3.6萬億美元,這些資產是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收購。美聯儲收購資產的錢哪兒來的呢?美聯儲憑空創造的,也就是電腦上寫個數,填寫很多零。因此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印”了3.6萬億美元。這些錢進入金融係統,結果怎麽樣哪?事實證明美聯儲印錢沒有真正驅動通貨膨脹,而是推動了資產價格膨脹。為什麽哪?原因很簡單,勞工收入增長緩慢,中低收入的人群受惠很少,因此消費增長傳遞效應十分有限。而受惠最多的人群是高收入,特別是超高收入人群。但這一人群從來消費不差錢,因此消費傳導效應基本為零。量化寬鬆輸送了巨額資金給高淨值人口,這些新增資金最終流入資本市場。同時美國企業也十分受惠,因為借貸成本低廉。但企業並沒有像經濟學教科書描述的那樣擴大經營,投資建廠,新招工人,而是將資金投入股市,回購自家股票。因此美聯儲的超級貨幣寬鬆政策最終未能有效推動通脹,而是推動了金融資產泡沫。

作為類比,減稅政策如果沒有讓中低收入人群收益,或受益額度低於高收入人群,那麽減稅效果和貨幣寬鬆不會有太大區別,最終無法顯著增加消費,推動通脹。當然有人會指出最近通脹上升的事實,但這一現象是能源價格短效應,難以為繼(見《美國1月消費指數(CPI)增速加快,通脹是否來襲?》)

綜上,特朗普通脹可能會讓人失望,即使來臨也會姍姍來遲,而且力度有限。

 
圖一 美聯儲資產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7年3月6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