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瞻2017:中國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2017-01-01 14:05:46) 下一個

2016走入曆史,世界迎來2017。中國雄心勃勃的“十三五”計劃完成了第一個年份。官方GDP前三季度增長6.7%,五年計劃的頭一年成功堅守6.5%的底線,在政治上無疑是個成就。但如果仔細盤點2016年的經濟數據,2016的經濟成績並沒有給2017奠定堅實基礎,也不是2017年可以再重複的樣板。2017年的中國經濟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為了實現6.5%以上經濟增長,2016年信貸擴張達到驚人的程度和速度。2016年1-11月新增貸款約12萬億元,新發債巻約34萬億元(見《中國債務:債券新發大大超過新增貸款》)。中國債務在GDP占比達到250%以上。“去杠杆”這一重要任務不但沒有完成,杠杆反而越來越大,既增加了係統金融風險,由於寅吃卯糧,也將拖累後期經濟發展。

另一方麵,備受期待的國企改革完全無疾而終。所謂國企改革不但沒有推動市場化,反而加大了國企壟斷性,政治上姓“黨”,經濟上要“做大做強”。這使“國進民退”進程更加深重。這一狀況與近年民間投資斷崖式下跌不無因果關係。

其次,中國外匯儲備2016年持續下跌,資金外流問題更加嚴重(見《中國外匯儲備11月縮水691億美元,降速加快》)。

中國經濟改革和騰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些成績得益於諸多因素,簡述如下:

  • 後發優勢,中國可以直接采用世界先進的科技和產品設計,跳過工業國家多年有機增長的緩慢過程。但後期發展需要科技突破,產品創新和品牌發展,均難度極大,沒有捷徑。
  • 低價勞力,早期低廉勞動力在全球極具競爭力,但隨著長期經濟增長,勞動力成本已經失去競爭優勢。
  • 人口紅利,在改革初期,龐大的人口基數和高比例的適齡勞動力人口結構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但由於一胎化政策,人口老齡化已經不可避免,將拖累經濟發展。
  • 世界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特別是911後國際焦點轉向反恐,推動了對中國的寬鬆政治環境。但特朗普等多種因素令國際環境今非昔比,不再太平。

同時由於多年粗狂式經濟發展,既造成了嚴重環境汙染,成為重要社會問題,也導致產能高度過剩。這些嚴重後果都令傳統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

上述問題並不是2016年的新問題,經濟轉型一直是近年來的重要議題。尋求新型可持續增長模式一度被提到很高的議事日程。但2016年不僅沒有改善結構性問題,為了維護經濟增長,2016年反而在傳統經濟模式上走得更遠(見《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惡化,轉型失敗》)。

因此2017年中國還將麵臨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並要做出艱難選擇。如果2017年重複2016年的經濟政策,債務,產能,汙染等諸多問題將更加惡化,為嚴重危機打下更多伏筆。也有跡象表明決策者將放棄6.5%增長底線,讓經濟換擋(見《中國或將放棄6.5%增速底線,經濟預期再下降》)。

在政治層麵上,2017年是換屆年,人事選擇將伴隨經濟決策,成為今年的重頭戲。

在國際環境上,由於中國近年政治轉向,徹底否定普世價值,國際形象受到拖累。同時周邊環境也日益動蕩,譬如與日本和韓國關係均出現退步。在諸多挑戰中,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當屬最大的新問題。盡管中美間很多問題都是日積月累,美國下屆總統都要麵對,但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空前強硬。因此中美衝突或將十分激烈(見《中國先聲奪人,中美衝突大戲帷幕拉開》)。衝突的嚴重程度和彼此的受傷程度都將有賴於決策者的選擇。

綜上,2017年將是十分重要的一年,中國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必須做出重要選擇,選擇結果或將影響未來數年的國運。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7年1月1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