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耶倫困惑五大經濟問題,但傾向“高壓經濟”促增長》一文介紹了美聯儲主席耶倫最新經濟思考。耶倫傾向通過“高壓經濟”,即維持旺盛需求和高度就業,以便修複損失的總供給增長。耶倫從對傳統經濟學發問開始,最後在傳統經濟學泥潭越陷越深。
首先如果耶倫的重要疑點成真,即大衰退造成的總需求不足永久性地改變了總供給的增長,那麽這種永久性的傷害豈能修複?修複永久性傷害邏輯上就是個矛盾。
其次經濟學家怎麽知道總供給增長該是多少?現在到底低多少?長期經濟增長受多個因素影響,其中技術進步是最重要因素。由於技術進步,美國農業生產效率持續提高,農業就業人口持續下降,現在不足總就業人數的10%。技術性革新是非連續性的,也是無法預測和計劃的。基於此,經濟體的產出,或總供給,該是多少是個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耶倫斷定目前總供給過低,需要“高壓經濟”來修複,儼然像個上帝,實在是個騙局。
再次,經濟學家認為可以通過貨幣政策調控經濟恢複到“正常”總供給,或讓總消費回複到“正常”總供給,也是癡人說夢。如果貨幣政策有怎麽大的神力,可以把經濟提高到理想規模,那這個妙方在幾百年前會怎麽樣哪?答案是非常明確的,一點兒用都沒有。人類的經濟高增長是工業化革命造就的,和利率政策沒有任何關係。工業化革命之前,就是負利率也無法提高總供給。曆史長河清楚證明長期經濟增長和利率政策沒有什麽關係,和經濟學家也沒有什麽關係。貨幣政策能夠做到的隻是平滑經濟周期,避免暴漲暴跌,但美聯儲這個作業也不太及格。(格林斯潘對此還有自知之明,知道利率政策隻是讓需求在時間上騰挪一下,不會改變長期需求增長。)
事實上,貨幣刺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小,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得到普遍共識(見《貨幣寬鬆政策已是窮途末路》)。耶倫在對經濟學的檢討中對此完全忽略,也是難能可貴!
耶倫注意到金融行業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希望更好監管金融業以便減少未來危機的嚴重性。但耶倫完全沒有提及企業利用低利率舉債回購股票等十分有害的金融活動(見《股票自回購的盛宴還能持續多久?》)。同時耶倫也沒有提及低利率對退休金造成的嚴重傷害。無疑央行控製的低利率是一種強製性財富轉移,儲蓄者利益受損。這實際是一種隱形稅收,但比較隱蔽,沒有引起選民注意,但其危害性恐怕超過兩黨政治帶來的影響。美聯儲的經濟政策直接推動了負利率理論的興起,後果十分可怕(見《經濟學家要取締紙幣,你銀行的存款也要越來越少》)。
盡管耶倫對傳統經濟學提出五大問題,但她的政策傾向是在傳統經濟學泥潭越陷越深。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6年10月15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