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曉

生活是可以緩緩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費時間,我情願在慢慢裏被時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氣。
正文

我是朗讀者(請勿置頂轉載)

(2024-06-29 11:18:11) 下一個

 

2018年辭去全職,第一時間訂機票想去的城市是巴黎,住的小旅館離莎士比亞書店才隔兩三條街。感覺好幸福,早早地經過它家,晚晚地說再見。

今夏Basil夠吃了。我先種的不好,想一下原因,改進。我把它們一根根分開了種,種在一個原來市府給的回收塑料桶。桶裏的土很營養,來自去年秋天一層院子裏的土,一層落葉與蔬果皮。雞蛋殼先讓它在空餘處倒置,曬過太陽後碾碎。我不是綠拇指,隻是慢慢小結的經驗。

讀書也一樣,一頁是一葉。用超市買一把的價種出一個夏天的量,節儉。而讀書也一樣,節儉。

電影《朗讀者》我看過兩遍。今天,我是讀出聲音讀完莎士比亞的《King John》,即刻想到這部電影,於是起了這個名字。

有意思的是,月初參加我城長老會團契聚會,水長老給功課是朗讀《十架苦路》。我很認真抄寫在紙上,在家裏排練幾十遍,至少。後來反映很不錯,連我朗讀之後,鋼琴與大提琴合作的鋼琴老師說,她的情緒被帶動起來,彈得時候投入了。沒有自我表揚的意思,這是做過老師的基本功。廚師長說,以前也沒有看見過我上講台怎樣,終於看到了。後來朋友打電話給我,說那日她的一個老同事也在場,告訴她了,誇我有才。朋友說,隻知道我會寫,還不知道我會朗誦。答,很平常。心裏想到小學一年級時參加過比賽,朗誦了《驕傲的大公雞》,得了第一名。

人生道路上怎麽能夠驕傲呢?我拿的出手的有什麽呀?至今吃我家食堂,幸虧司務長心地善良,我都不用掏出付綁在橡皮筋裏的菜票糧票。

不過,之前廚師長做過我彩排觀眾時,他也想表現一番。但是,他朗讀時,上海普通話用力過度,“苦路”變味了,聽眾要被帶進溝渠裏。

人總有自己的軟肋,也有自己的短處,好在可以練習。

我們常常在新年的時候,有計劃有目標,卻又在日子滑落指尖溜走時,發現目標完不成。

讀到此時,親愛的讀者,2024年過去一半!早上我們友鄰小聚時,素請客,她也提及了半年過去了。

為什麽要在年底小結?我的“七年之癢”小小“fit”,發作。(“七年之癢”指我做過老師的經曆)

時間從來不等人。我的一位友鄰說,如果她再選擇,不想出國移民,中國很好,現在的中國很好。我想,如果她在文學城說這句,一定是鐵杆的“大外宣”了。問她原因,她說這邊壓力大。但是我也記得她以前說過這裏的好。我們友鄰小聚之所以能夠和諧,因為我們會包容各種想法。

再次選擇,仍然覺得加拿大好。即便做靜安區的教育局局長(我的老同事做著)又怎樣?隻有在現在,我能夠成為沒有壓力的朗讀者。不相信在上海,有這樣平靜的心態,端起書本。

我的讀書單是我的至高無上的排行榜,其中沒有寫上每天閱讀的聖經英文中文雙語版一章。去年還有網上教育我應該去找本地教會學習聖經。閱讀是不值得炫耀的,要說的是堅持。有天忘記閱讀,去鄰居家加個晚班,臨睡再補。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閱讀是一部厚書,始於一頁。

疫情第一年,媽媽問我要寄什麽,我答一套朱生豪的《莎士比亞全集》。可是她托我哥哥買了不寄,大概嫌寄費貴。去年廚師長帶回五本,的確沉重,今年我說不用帶,因為還在讀。去年,我讀完朱生豪莎集的第一本,今年開讀第二本,半年讀了四部劇。

事實上,二月讀到《約翰王》停滯不前了。因為,我不單單讀中文版,是讀一遍中文,再對照,讀一遍英文原版。那本英文版全集是人民出版社中文版的原著,太厚重了。我攤開在廚房小桌,半壁江山。更有原因,《約翰王》涉及的英國曆史,我完全陌生。

好在,我想,就當是爬山,愚公精神要有的,一行一行讀。在六月見底時,我硬著頭皮也要讀下來。昨晚還在太陽房挑燈夜戰,好像逼走了法國侵略軍。

今天上午,小聚之後,到家繼續讀,讀完了,鬆口氣碼字。想分享一下,因為以前有朋友說,等我怎麽怎麽,再來讀書。讀書怎麽是要等到心靜下來呢。文字的魅力在讀的過程裏,它自然散發。

跟讀我的老讀者知道廚師長對我很好。其實早幾年廚師長對我讀書的看法不友好的,實用主義至上,認為我讀書沒有用,又不是讀一個與找工作有關的書。現在呢?我讀書廚師長做飯是常態了,還要端飯菜到我書本邊,廚袖添香。而且,他把“崇拜”我掛在嘴邊。

(請鄙視我們,我早說過,廚師長詞語貧乏,他不知道“崇拜”不能用在我這個小人物身上,我沒有任何光環。)

Coco也以外婆我讀書是正常的,她常常跳上小桌,依偎在書本。而外公廚師長讀書,她會湊上去咬書頁。

六年前,我在巴黎左岸莎士比亞書店門口,其實心虛,沒有讀過一本莎劇。現在至少讀過十部(有三部是疫情時讀,圖書館梁實秋中譯加原著)。除了這本英文全集,還收了其它版本的舊書,包括單行本有插圖的《哈姆雷特》。

接下來,我要在七月讀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夢》。記得電影《死亡詩社》裏,男生參加的莎劇是這一部。加拿大高中生必須選讀莎劇。以前推六年級女兒讀莎劇,是早了。現在推自己讀莎劇,是晚了,但不晚。比起八十歲,現在我年輕。

再回想一下,讀莎劇的一個原動力是博主舒嘯寫的《鋼琴家》電影鏡頭之一,在去死亡集中營等候火車時,廣場上兄弟倆並排坐,愛讀書的哥哥手裏拿著的大概是他最後一本書,竟然是《威尼斯商人》,他說的台詞是出自於此。那段台詞印象深,這是以前語文課本上我沒有留意過的(我不知道有沒有選用)。

讀到《約翰王》的一段台詞,也是震動了,怎麽像遊擊戰的來源。

閱讀紙書是可以寫下眉月,這套中文版留下足夠空白。

所有的戰爭都可以用莎士比亞這段來解釋根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