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的智利Latam Airline起飛時已近半夜,喝了點水就睡下,請空乘晚飯和早飯都不要打擾。當睡眼惺忪地睜開眼時太陽剛剛升起,飛機很快穩穩地落地利馬。 出了機場預先約好的司機已經舉著我的名字在等候了。 一路上看窗外的光景,利馬顯得有些破舊,直到車子駛入了風景如畫的Miraflores區就知道是進入海邊了富人區了,道路兩旁很多精致的小庭院,海邊高樓大廈林立。
頭一次來南美秘魯就成了我的首選,因為這片土地可謂是南美洲文明的心髒。12世紀生活在秘魯高原的印第安人的一支印加人在庫斯科建立了王國,創立了獨特燦爛的“印加文化”,他們信仰太陽神並稱自己為“太陽子孫”。 印加人建立了雄偉的殿堂廟宇,細密的灌溉係統,有著高超的冶煉鑄造技術和豐富的數學和天文知識。
庫斯科王國逐漸強大並在1438年由 Pachacútec Inca 發展為印加帝國,其後的近一百年間帝國運用了武力征服和平同化等方法開始了大規模擴張,成功地將其版圖擴大到地跨當今的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等地,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西部。強盛的印加帝國亦還不斷鋪設道路、建造吊橋,把山脈間偏遠的部落連接起來,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印加路網,也使得印加文明得以廣泛地傳播。
16世紀早期的印加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然而天花隨著西班牙人的到來在中南美洲蔓延開來,當時的印加國王Huayna Capac 就因感染天花突然去世,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發動血腥內戰, Atahualpa打敗了他的兄弟登上了王位,這場內戰使得印加帝國的實力被大大地削弱了。可 Atahualpa 的好運並未持續多久,他即位後不久西班牙入侵者就來了,使得他淪落為印加帝國的末代皇帝。 然而印加帝國的滅亡的悲催的經過實屬曆史上及其罕見的以極少勝多的一場“戰役”,八千印加士兵被不到二百人的西班牙軍人打得落花流水,這就是著名的 Battle of Cajamarca (卡哈馬卡戰役)。
1529年,西班牙冒險家 Francisco Pizazrro 授令於西班牙國王查理開始籌劃重返南美意在征服印加帝國,在此之前Pizazrro曾在巴拿馬定居過,早就聽說南方有個黃金之國,他在南下航行時發現了印加帝國,這真是塊非常富裕的地方。1532年11月這個狡猾又大膽的亡命賭徒帶領一個隻有106名步兵和62名騎兵的微型軍隊來到印加帝國的腹地,他曾經在中南美和印第安人打過大大小小的仗多次,在這方麵還是頗有經驗。 印加國王Atahualpa 那時剛打敗自己的兄弟,身經百戰,手裏有8萬人的軍隊,根本沒把Pizazrro這幾人放在眼裏,同意於11月16日那天在Cajamarca 和 Pizazrro見麵。
頭天晚上Pizazrro把他的軍隊在鎮上的廣場進行了部署,他有一個大膽的計劃想活捉印加國王。 次日Atahualpa率領他的大軍到達城外紮營,傍晚他身穿錦服坐在由貴族抬著的八抬大轎入場,隨從的八千名士兵身著節日服裝,頭頂金盤銀盤,灑水清道,載歌載舞,除了作秀的小戰斧外他們未帶任何武器,意在在向西班牙人顯示他們的榮耀和不屑。 這個架勢著實讓許多西班牙士兵嚇得尿了褲子。 這時一位西班牙主教拿著十字架和聖經走向印加國王,要求Atahualpa信奉基督教並臣服於西班牙國王,Atahualpa大怒,我信奉的是太陽神! 他把聖經扔在了地上,並大喝要殺死這些對他不敬的西班牙人。一聲令下,西班牙人發起了進攻,他們身著鐵甲手持長矛和火槍衝了過來,印加人士兵被迎麵奔來的高頭大馬和火槍大炮齊鳴嚇傻,封閉在自己文化中的印加人隻見過羊駝,哪裏見過這些妖魔鬼怪,一下子被衝得四處逃散。 擒賊先擒王,Pizazrro帶人衝向印加國王,砍傷給國王抬轎的人們的手臂,把Atahualpa從轎子上拖了下來。那場戰爭中上千的印加士兵被殺死,而西班牙在先進的武器和鐵甲的保護下人幾乎零傷亡。 在國王被活捉後老實的印加人想要用黃金白銀來贖回自己的國王,人們把都城庫斯科的廟宇和皇宮的黃金白銀都揭下來堆滿了牢房,可Pizazrro 背信棄義還是把Atahualpa給處決了,還占有了Atahualpa的妻子作為自己的情婦。
印加帝國滅亡後的幾十年裏印加人仍然跟西班牙人做著不懈的抗爭,曾奪回庫斯科城,但最終失守,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人放棄了在高原上交通不便的庫斯科而在海岸邊建立了新的首都——“國王之城”利馬,秘魯成為西班牙最富庶的殖民地和美洲殖民地的行政中心。
然而古老燦爛的印加文化卻遭到了洗劫式的破壞,天花、傷寒、流感等一次次的瘟疫的流行奪去了印第安人的生命,六百萬的印加人銳減至百萬不到。 在這場現代文明對古代文明的屠殺中西班牙人帶來的政治、宗教、文化藝術與印加文化以一種並不平等的方式融合到了一起。印加人的廟宇被拆除,在此之上建起了基督教教堂,他們被強迫改信基督教,太陽神被一點點地淡忘,印加人慢慢地走入了上帝之門。
如今近90%的秘魯人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利馬大教堂裏聖歌悠揚,美妙的旋律和天籟般的聲音引得我駐足聆聽
出了教堂忽聞廣場上傳來歡快的樂曲聲,循著聲音望去原來是慶祝節日的載歌載舞的人們,小孩子們都跳得像模像樣,讓我們這些幸運兒一飽眼福。
十九世紀初,獨立戰爭在南美洲各地暴發,可秘魯統治者仍堅定地保持對西班牙王室的效忠,使得秘魯成為西班牙在南美的最後一個堡壘。 領導阿根廷的獨立運動的將軍 San Martin 翻越安第斯山,先幫助智利打敗西班牙殖民軍取得獨立,之後在來自北方委內瑞拉的Simon Bolivar 的幫助下攻克利馬。
武器廣場,一派節日的祥和的氣氛。1821年聖馬丁將軍在此宣布秘魯獨立,人民軍隊活捉了西班牙秘魯總督,最終結束了西班牙殖民統治。
至於說南美獨立戰爭正義性隻能嗬嗬了,南美的獨立戰爭無非是在殖民地出生的殖民者的後代與歐洲宗國之間為爭奪南美資源所進行的對抗,隨著這些冒險家和他們的後代漸漸成為南美這塊土地的主人,他們不再想和歐洲宗國共享南美豐富的資源,也不願再被出身高貴的歐洲宮廷貴族所歧視,趁著拿破侖在歐洲橫掃日落西山的西班牙對殖民地無暇顧及抓住時機鬧起了獨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法國是他們獨立的大功臣啊。秘魯獨立後當地印第安人的境遇並未因此改善,仍處在社會的底層。南美洲甚至整個美洲的獨立從來沒實現過原著民的獨立,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從來都是曆史進程中的悲哀的常態。
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San Francisco Monastery)在廣場的不遠處,修道院裏有個著名的的圖書館,藏有兩萬五千本古老的書卷。然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它的地下墓穴,據估計最多時埋藏了近兩萬五千具信徒的屍骨。 還從來沒見過這麽多人骨堆放在一起,好在隨著導遊和一群人一起參觀,並未覺得陰森。(裏麵不讓拍照)。
人們留步利馬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的美食,世界排名前50名的餐館那裏就有3家,可惜聖誕期間那三家米其林飯店全部關門。 於是去了人們推薦的 La Mar,果然拍著長長的隊,饑腸轆轆地等了四十分鍾才坐下,說實話有些失望,花了一百多美金也沒覺得怎麽個好法,不過他們家的 pisco sour 雞尾酒 和 chicha 紫玉米汁兒卻是我這一路喝到的最正宗的。
Travel Tips:
1. 利馬接機送機我用的是這家 https://taxidatum.com/online-taxi-reservation/, 20 美金一趟,司機很準點。
2. 酒店一般都是下午才能入住,如果提早到達可以要求 early check in, 需要交半天的房費。 不過我在利馬訂的兩居室的房間一晚不到一百美金,提早入住後還可以去吃他們的早餐,也不錯。
3. 秘魯的出租車基本上是不打表的,我一般是以Uber的要價來付出租司機。 利馬和庫斯科都有Uber,有時要等的時間久一點。
哦,我把印加和瑪雅搞混了呀!謝謝糾正。哥倫布帶來的人也把那裏的土著給殺得嚇人。那個法國大鼻子演的哥倫布電影,也是我不敢看的 :)
那個Apocalypto 講的是瑪雅時代的事,印加文化是很後麵的了。 我也是害怕看恐怖電影,有時看廣告看到這樣的鏡頭都趕緊躲開。 不過啊,要說血腥,歐洲人征服美洲也是個很血腥的過程。
這篇印加遊記很美,體現了濃厚的西班牙天主教文化的影響。說實話,我對印加本土文化有點害怕和退縮,那種血腥讓我受不了。我們這裏的自然博物館有印加樓層,我每次都要繞開。特別是十幾年前看了那部電影Apocalypto,更是心裏罵Mel Gibson變態一千遍,為什麽拍這麽恐怖的電影。絕對給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這個文化再偉大,我都有陰影 LOL
我為了多看你幾眼,評論寫好了故意不馬上發,哈哈哈!
謝謝大美人,我破涕為笑,眼腫消失了,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我比你貪心,是又重色又重才 :)
=========
其實昨天夏導導沒有看到小邊美人的照片,我也很為你可惜的,後悔當時沒有把美照拍下來快遞給你。
但是讀了小邊同誌給你的回話,我現在支持她,我們大家都想看九月的媚眼!
夏導導,你一個人私藏,這太不夠朋友了吧 :)
非常願意以後和邊邊在大連做鄰居。願意常看到你那靚麗的身影,非凡的氣質和自信的目光(對了還有”媚眼”)。哈哈哈。:)
印加人以前是按照自己的習俗埋葬的,西班牙人來利馬後就改成把信徒葬在教堂裏了,聽導遊說還要是地位高給錢多的人才能葬在那裏,直到後來利馬市政府在郊外建了墓地後才停止。
謝謝你對玻利瓦爾的補充,他當時和聖馬丁共同“解放”了秘魯,有“秘魯之父”的美譽,但聖馬丁後來不知為何急流勇退,讓出秘魯最高首腦一職給玻利瓦爾,自己則去隱居起來。
“你這篇慘了,沒人有心思讀博文了,都是美照惹的禍”, 哈哈,可不是嘛,我這篇可是下了功夫寫的,結果被閃照給攪了。 不過啊想想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啊,別人一上照我內容先略過,“直奔主題”
說得是,無論個人還是種族國家都要認命。
再說了,你上次帶壞頭當標題黨,我們都被晃進去了想看美人照,結果啥也沒有啊。 盡管如此俺們也要做到上梁不正下梁不歪,等下次我上照一定等親愛的圓導視察過了再撤哈。
哎,你們這麽一起哄我都不敢放聲了 :) 我的遊記時常會放點照片的,下集就會上一張我十分喜歡的一張照,到時敬請圍觀 :)
“秘魯獨立後當地印第安人的境遇並因此改善,仍處在社會的底層。”————“沒有”兩個字漏掉了,因為對文章的內容比較重要,所以提一下。:-)
印加文明遠低於比其早一千年的,但突然滅亡的瑪雅文明,這是至今的迷。人們如今破譯了瑪雅文字,但仍舊無法解釋在同一塊大陸上晚了一千年的印加文明竟然如此落後,不合邏輯。
南美解放之父是玻利瓦爾,他在秘魯登陸開始了擊敗西班牙解放整個南美的過程,利馬外麵幾十裏外的海灘上有登陸紀念碑記述這個曆史事件。他成功後回到老家,國名定為玻利維亞。後來在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也想學玻利瓦爾解放南美,也去了玻利維亞,但在那裏失敗。
邊邊對印加曆史的描述引人入勝。拿著聖經去征服,除了讓人歎息,好像實在也評不出個是非曲直來。隻能說,民族與個人差不多,都是一個字:命。
博主關於秘魯的曆史言簡意賅,寫得真不錯,看來功課做的不少。
弗朗西斯科畢沙羅這個西班牙放豬娃,15歲上軍校,24歲留學意大利,後腋夾一本聖經,帶著一股英氣,才三十多歲,用兩百多的兵力,橫掃印加四萬精兵,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夥。他改寫了秘魯的曆史,我們管他叫征服者(美名)而不是侵略者(惡名)。
1992年西班牙還給這個家夥,出了紙幣頭像,千元西幣那款。如此一來更氣壞了秘魯保守派,但誰也不跟錢過不去,好歹千元西幣還值六個歐元左右。
有些秘魯牛人和土耳其人一樣都緬懷當年的帝國身影,當然也不乏哀歎之聲,最後還是認命,世界輪流轉。
小夏啊,這也可太可惜了吧。錯過這麽驚豔的美女照簡直是太遺憾了。我本來今天下午和晚上都特別忙,沒有時間上文學城的,但卻幸運地看到了邊邊美女的最新美照。這都是緣分啊。明天再回來仔細讀文章。:)
美人,你必須悄悄傳給我,不然的話,豆豆的豪宅扣下了!
讚曆史旅遊強帖,學習了!
回抱豆豆!
你說的秘魯那些個地方我隻去過第一個,你要是都去了估計十天半個月都不夠,有的還有坐上飛機從高處看,不過有個秘魯mm陪著自然好了,可以帶你去體驗更多的原汁原味的秘魯。
喜歡你,邊仙兒!抱抱!
下麵暖冬,禾兒,一講,你們怎麽這麽壞呀,把我想說的話都給搶著說了,我抗議!:))
Cuzco (Machu Picchu), Lineas de Nazca, Arequipa city, Iquitos (Jungle),Mancora, Ballestas Island and Puno
中國人中少有的筆挺的高鼻梁,鵝蛋臉,含情脈脈的眸子,秀發卷曲披肩,那小蠻腰的身材就更加有目共睹了,皮膚的光澤讓我都要戴上太陽眼鏡了 :)) color see(⊙﹏⊙)
我一直對人說,文城的女性都大大方方,儀態萬方。而男人個個都是“自稱的美男子”,也難怪事實也的確如此,所以隻能在網上來自慰來了,哎,有什麽辦法呢
再次跟美女套近乎吧:大連是好地方啊,大連出美女。我每次回中國都去大連的,因為我嶽父母和小姨子一家都在大連生活。10多年前,小姨子的丈夫被調到大連的一所高校當副校長(現在是校長)。我以後回中國也可能去大連安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