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
迪拜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大約要七個小時的時間,這已經是第二次我們來馬來西亞了。 一年前我們去過首都吉隆坡,住在雙子塔附近,印象相當之好,沒想到吉隆坡是這樣一個國際化的現代大都市。 早知道檳城是個華裔為主的地方,華裔占了70%,最近幾年檳城在華人圈裏很熱門,不少海內外華人都移民至此,旅居和養老,油管上有不少介紹在檳城生活的視頻。 上次時間太緊,沒去成檳城,這次就來一趟檳城環島自駕之旅,住上幾個社區,全方位地考察一下檳城。
下了飛機在機場一家當地的一家租車行裏租了車,很便宜,一個禮拜就一百多美金,要現金。 當然便宜也沒啥好貨,車子都開了十幾萬公裏了,有些破舊,不過能開就好,我對車子要求不高。 從機場一路開過去,感覺檳城有些像個小縣城,路上很多摩托車,亂哄哄。直到開到我們的住處附近的社區才開始開闊起來。 這次我們住了三個不同的區,丹絨道光 Tanjung Tokong,峇東丁宜(Batu Ferringhi)和喬治城(George Town)南部。 這些是檳城沿海相對高檔的社區,很多華人居住於此。不得不說馬來西亞的公寓樓建得水平蠻高的,公寓裏的配套和屋內格局設計都挺好的,樓下還有門衛。 但是這幾個公寓基本上下了樓就是大街了,沒有像國內那樣可以在小區裏散步鍛煉的地方。
檳城旅遊資源並不是很豐富,兩個小時就能繞島一圈。 在峇東丁宜海灘邊的公寓住了三個晚上,這是檳城最受歡迎的海灘之一,但是人很多,亂哄哄的,印象不是很好。海灘上很多國內來的遊客(大多小年輕)在那裏坐著喝飲料看海,不知有啥好看的,說實話,那裏的海還真不如俺的家鄉大連的海好看呢。 後山還有點好玩,去了榴蓮園吃了剛從樹上掉下來的榴蓮,我吃的是葫蘆,很好吃,還便宜,38塊一公斤,感覺不比貓山王差到哪去。 還去了油管上的網紅金寶寶他們家常去的漁村華人店吃了一頓海鮮蒸汽鍋,還不錯。
說一下對檳城的感受哈,檳城是一個挺悠閑的地方,但是離我的預期還是有一定的落差,因為網上那些視頻宣傳得太好了,我的期待還是蠻高的。 這次來檳城想來看看這裏是不是個冬天可以避寒的地方,但是還是覺得馬來西亞的冬天還是太熱了,一出門就一身汗,屋裏要開空調才行,而總開空調也挺難受的。
雖然聽網上說馬來西亞的各民族基本能夠融合相處,但這幾天下來感覺民族的隔閡還是有的。 雖說檳城華裔占主體,但一路上看到的華裔並不是很多,相反,買東西的時候發現商店裏幾乎都是馬來人。 還想說一個在超市買菜經曆哈。 我們去過一個大型lotus連鎖超市lotus買菜, 我想買燕麥片但找了半天也找不到, 就去問一個年輕的女店員,是個包頭巾的馬來人,結果一問三不知,又去問另外一個中年女店員,她很不耐煩說沒有,我說怎麽可能沒有呢,她便扭頭不理我,還摔摔嗒嗒的,態度蠻差的,和美國橫了吧唧的黑人大媽有一拚。感覺馬來人在這裏更有當家作主的牛氣哄哄勁兒,挺得瑟。馬來西亞的華人雖然隻占23%但卻貢獻著70%的GDP,可是馬來西亞政府從政策上扶持馬來人,壓製華人,華人的地位還是差些,再有錢還是二等公民。人口多少是決定因素嗎?想想猶太人在美國的人口也占極少數,可還不是能夠把控國家的命脈和話語權,這世界上能做到這點也就猶太人了。
還有一點就是這裏每天每幾個小時就有大喇叭禱告的呼喚聲,這種宗教上的侵入感也讓我難以忍受。 本還以為華人占絕大多數的檳城華人文化能占主導呢,但感覺這裏還是馬來人的宗教和政治是主導。
這次去的時候臨近春節,看到華人商家都在為過年張燈結彩做準備,看到馬來西亞的華人能夠在異鄉堅守並傳承著自己的文化,內心充滿敬意。其它東南亞的華人如泰國和印尼基本都和當地同化了,沒有幾個人還說漢語的了。而馬來西亞有著相對完整的所華語教育體係,很多華語學校都是靠華人自己的資金辦的, 保持了很多原汁原味的華人傳統習俗。 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馬來西亞的華人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獲得應有的公平待遇,爭取到更高的政治地位與話語權,安定而平和地生活下去。
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感受,每個人的經曆和期待不同,感受也自然不同。
上次你提到的耳石病會不會跟胃有關。我現在的胃也弱了,一旦吃到不好的或不適應的東西,暈得天旋地轉的。
我喜歡大連和青島,幹淨,清爽,姑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