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一叟

時光隧道散記-人終有一日,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隻有經時間篩選的記憶,伴隨你走向天國
正文

尋根之旅 (之三):三四十年代軼事---1936年上海商會選舉內幕

(2016-05-11 21:55:29) 下一個

1936年上海商會選舉內幕

刊《檔案春秋》2012年第4期

抗戰之前﹐上海華界﹑租界分治﹐國民政府的上海市政府管治權限於市區北部﹐主要商業區都在租界以內﹐商會地位舉足輕重。

上海總商會1911年成立﹐1927年「四一二」事變﹐蔣介石上台﹐上海總商會發表《對時局的宣言》表態支持﹐但國民黨還是對商人自發組成的商會不放心﹐1928年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組成商民協會﹐取代上海總商會。

法國學者安克強 (Christian Henriot) 在談到當時國民黨和上海商會爭執時指出﹕

在國民黨以黨治國政策下,市黨部極力擴張黨權,一切納入黨的意識形態,運用軍事的﹑政治的和思想的手段幹預經濟活動,這是工商界和市黨部頻起紛爭的根本原因。

        (《1927-1937年上海的政權和現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1930年新的上海市商會成立﹐1934年第三屆市商會由國民黨人俞佐廷為主席﹐1936年又到換屆選舉的時候﹐對於第四屆執行委員會人選的爭鬥浮出水麵。

上海現代史研究者﹐澳洲學者布賴恩?馬丁記載:

1936年,王曉籟和他的主要對手——上海國民黨部的主要成員王延鬆,為了爭奪控製上海商會,有一場複雜的政治衝突,在這場衝突中,杜月笙給王曉籟以重要的支持。杜月笙反對王延鬆,還有他自己的利益。

王延鬆在1931年的一次抵製日貨運動中敲榨了的杜月笙一個得意門生﹑恆社成員章榮初。章榮初一案,被利用做羞辱王延鬆的手段,使他在南京被短暫關押了起來,衝突的結局是王曉籟被選了商會會長,杜月笙則首次被選入五人常委會,現在,王曉籟和杜月笙控製商會,這使他們可以向上海資產階級發號施令了。

         (《上海青幫》上海三聯書店 2004)

我祖父章榮初 (1901-1972) 在1963年應上海政協文史資料館之約所寫的回憶錄﹐保存了很多第一手資料。當時他在上海開設印染廠﹐1931年王延鬆﹑駱清華敲榨章榮初時﹐章榮初還沒有拜杜月笙為師﹐所以白白被敲了六萬元﹐1933年章榮初投入杜門﹐1934年成為「恆社」【註1】九名常務理事之一﹐1936年王延鬆﹑駱清華再來敲詐時﹐章榮初已經有了杜月笙這靠山﹐恰恰這時杜正在為怎樣使親近者王曉籟掌控商會而傷神。

章榮初的回憶錄《我在舊社會的三十五年》 (1963年手稿未出版) 寫道﹕

上海市商會來了個職員叫鄭澄清﹐手裡拿一張會長俞佐庭簽名的文件﹐說是派他到我廠調查染料有無日本貨。當時正值抵製日貨﹐果然被他查出小部份是日貨﹐他拿到我的證據﹐就敲詐說﹕「這件事情要想得到解決﹐可以和王延鬆﹑駱清華去商量。」此時﹐商會實權在王﹑駱兩人手中﹐他們都是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的人。

俞佐庭 (1888-1951)﹐浙江鎮海人﹐曾任上海錢業公會委員﹐1934年當選上海市商會主任委員﹐1947年任上海四明銀行總經理﹐1951年逝世於香港。

王延鬆 (1900-1976)﹐浙江上虞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監察委員﹐上海綢業銀行董事長,1950年去台,1976年逝世。

駱清華 (1902-1955)﹐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幹事﹐綢緞業同業公會主任委員﹐商報董事長。

當時我發覺鄭澄清神色緊張﹐就把這個文件塞在口袋﹐想不到他竟對我跪下來﹐說﹕「這件事情好商量﹐你把文件還給我吧。」我肯定了其中有花頭。                                

我馬上到杜月笙家裡﹐萬墨林說杜在漁市場開會,我又趕到漁市場,把一切情況告訴他。杜月笙立即打電話給俞佐庭﹐俞一口否認﹐說這張文件是假的﹐後來俞佐庭向法院起訴鄭澄清﹐鄭吃了兩個月官司。杜月笙問過俞佐庭以後﹐向我說道﹕「好極了﹐這件事交給我。」

回到華格臬路杜家,杜月笙打電話叫來了任矜蘋,吩咐他寫文章攻擊王延鬆﹑駱清華﹐當天晚上﹐我們在東亞旅館開了房間寫文章,第二天一早讀給杜月笙廳,他改了幾個字,馬上送到報館﹐文章的題目是「章榮初受敲詐﹐敬告各界」。     

不料下一天沒在報上登出來﹐聽說是王延鬆做了手腳﹐把稿子壓了下來。

杜月笙的筆桿子任矜蘋是中國早期電影界一位重要人物﹐1922年與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鄭鷓鴣四人創辦明星影片公司,被稱為「明星五虎上將」。曾拍過《女性的吶喊》﹑《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名片的明星公司﹐1937年毀於「八一三」戰火。任矜蘋、張石川、鄭正秋等都是杜月笙學生和恆社成員。

我知道王﹑駱兩人都是國民黨部的人﹐和他們作對﹐怕自己吃不消。下一天任矜蘋把我的顧慮告訴了杜月笙﹐杜又叫我去﹐我到了杜家,見杜月笙和上海市社會局長吳開先在客廳旁邊的密室裡談話,他們見我來到,都壯我膽﹐對我說﹕「你儘管放心﹐一切我們負責。」

那時候﹐俞佐庭的商會會長就要下台了﹐王延鬆和王曉籟兩人都在爭取接替做會長﹐王延鬆有陳果夫撐腰﹐王曉籟背後是杜月笙﹐兩派勢力勾心鬥角﹐你爭我奪﹐我這件事來得正是時候﹐成了杜月笙﹑王曉籟攻擊王延鬆的利器。

第二天報紙並沒把文章登出來﹐潘公展卻來看我了﹐他是我的同鄉老朋友,他問我能否收回這份稿子﹐我告訴潘公展﹐此事我作不了主﹐要和杜月笙商量﹐潘走後一個鐘頭﹐杜月笙來電話叫我去。

我一到那裡﹐見潘公展在座﹐杜問我﹕「潘先生來說﹐叫你把那份稿子收回來﹐你有什麼意見﹖」我瞠目結舌。

杜又說﹕「以前王延鬆敲過你多少竹槓﹖」我說約六萬多元﹐杜轉身來對潘公展說﹕「這樣吧﹐你叫王延鬆拿出六萬元還給榮初。」我馬上說﹕「我不要﹐這變成我也敲竹槓了。」

這時潘公展說﹕「你在菱湖不是辦了個青樹學校嗎﹖叫王延鬆捐助學校六萬元吧。」我認為這樣也好﹐不料潘公展與王延鬆談過後﹐王延鬆不肯接受﹐潘公展也就退出了調解。

到了第三天﹐報館不能不賣杜月笙的帳﹐稿子壓不住了﹐終於登了出來。

王曉籟 (1887—1967),浙江省嵊縣人。1907年參加光復會﹐創辦閘北商團﹐在上海政界商界地位顯赫﹐廣收門生﹐成為「海上聞人」。1927年率閘北保衛團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任上海臨時市政委員會主席?。抗戰中和杜月笙一起組織上海市各界抗日後援會﹐抗戰後任全國商會聯合會理事長﹑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國大代表等﹐是杜月笙最密切的合作者。

吳開先 (1899-1990)鬆江人﹐北伐時參加共青團,1925年加入中共,1926年和陳雲等在上海成立中共地下組織,參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四一二事變後轉為國民黨員﹐成為CC係主要骨幹﹐歷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務委員、社會局長﹐抗戰時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組織部副部長﹐抗戰後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書記﹐1950年杜月笙在香港逝世﹐吳是杜的六位遺囑執行人(錢新之﹑吳開先﹑徐采丞﹑陸京士﹑金廷蓀﹑顧嘉棠)之一。

潘公展(1894-1975)﹐同盟會員﹐五四運動時是全國學聯報主編﹐歷任申報社長﹑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執行委員﹑教育局長。他和章榮初是浙江湖州菱湖鎮同鄉﹐又是章榮初辦的菱湖青樹學校的校董。抗戰期間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宣傳部長﹐抗戰後任上海市參議長﹐是國民黨內親近宋美齡的「夫人派」。1949年後定居美國,1975年逝於紐約。

報紙登出來的這天﹐蔣介石剛巧到上海﹐閱後大發雷霆﹐因此王延鬆又托潘公展來表示願意接受賠償六萬元的條件﹐要求停止登報。

但是大報停登了﹐各種小報自動補登起來﹐陸陸續續又登了十多天﹐顯然是小報也在向王延鬆伸手。隔了幾天﹐王延鬆被逮捕送去南京﹐後來被陳果夫保出來﹐住在陳家幾個月才恢復自由。

經過這一場風波﹐王延鬆原想爭奪上海商會會長的企圖﹐已經化為泡影﹐王曉籟平平穩穩當上了總商會會長。

我當時雖拿了六萬元﹐可並不安逸﹐事情結束後一個月內﹐潘公展的《晨報》要我捐兩萬元﹐我沒法拒絕。不久﹐杜月笙對我說﹕「社會局長吳開先為你工廠幫了很大忙﹐你送他兩萬元吧。」我又花去兩萬﹐後來申報老闆史量才的民生紗廠要復業﹐杜月笙叫我投資5% 兩萬五千元。

這件事我表麵上拿進六萬元﹐實際卻拿出六萬五千。後來一想讓他們早點把錢分光就太平了﹐所以我把潘公展要我兩萬元告訴杜月笙﹐把杜月笙要我四萬五千元告訴潘公展﹐這樣他們心中都有了數﹐才皆大歡喜。

這場風波以後﹐駱清華向杜月笙投了帖﹐做了杜的門生﹐後來他仰仗杜的勢力﹐在商界政界一帆風順﹐紅得很﹐1945年做了通商銀行【註2】經理。

駱清華投靠杜月笙後極受器重﹐1947年駱清華當選立法委員﹐兼全國工商聯秘書長。1948年駱清華秘密加入中共﹐1949年被派往香港﹐在中共華南局統戰部領導下﹐參與策動兩航和招商局起義【註3】﹐破壞了國民黨將香港的飛機輪船遣往台灣的計劃﹐1955年逝於香港。

王曉籟1948年退避香港﹐經駱清華勸導﹐在1950年返回上海﹐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接見﹐被指派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代表。1954年當選為上海市人大代表﹐1958年起任上海市政協委員﹐1967年病逝於滬。

中國經濟史上至關重要的上海商會﹐在1936年王曉籟再次取得控製權後不久﹐抗戰爆發﹐日軍佔領上海後﹐市商會被解散﹐汪偽上海特別市商會成立,袁履登任理事長,聞蘭亭任監事長。1946年上海市商會復會﹐徐寄廎任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1948年上海市工業會成立﹐杜月笙當選理事長,吳蘊初、劉鴻生為常務理事。

1949年5月11日杜月笙及部分理事離開上海。5月27日上海市商會、工業會成立「臨時工作聯合小組」,推定劉鴻生、金潤庠等17人為委員。同日上海解放。

6月2日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邀集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談﹐盛丕華、胡厥文、榮毅仁、劉靖基、經叔平等90多人參加,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饒漱石、市長陳毅等出席並講話。會後上海市商會﹑工業會向毛澤東、朱德發出致敬電。

8月26日上海市工商聯成立,盛丕華任主任委員,盧緒章、胡厥文、榮毅仁任副主任委員。盛丕華﹑盧緒章是以資本家身份潛伏在上海的中共地下黨員。1949年9月1日,上海市商會和上海市工業會由市工商聯接管,正如美國學者費正清在《劍橋中國史》中所說:

在中國這部歷史長劇中,商人階層隻是一個配角,也許曾有過幾句台詞,但最終聽命於帝王將相、宣傳家和黨魁的擺布。

                                                                                        

【註1】杜月笙出身流氓﹐四一二事變後投靠蔣介石﹐為改變形像﹐在幫會之外成立合法社團「恆社」﹐參加者以商界為主﹐核心為19人理事會﹐其中9人為常務理事﹐杜自任理事長。

【註2】中國通商銀行﹐中國第一家銀行,由清政府督辦全國鐵路大臣盛宣懷創立於1897年5月27日,總行設在上海(現中山東一路6號)。1932年6月,通商銀行改組董事會﹐杜月笙任常務董事。1935年上海發生白銀風潮﹐通商銀行出現擠兌﹐在孔祥熙支持下﹐杜月笙出任董事長總經理﹐平息風潮﹐從此該行被宋孔家庭控製。

【註3】1948年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運輸公司95架飛機從上海轉移到香港﹐1949年11月9日兩航宣佈起義﹐12架飛機從香港飛回大陸。1949年3月,招商局向台灣和香港撤退﹐9月19日「海遼」輪起義回到大連﹐毛主席通電祝賀。1950年1月5日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留在香港的招商局13艘海輪﹐在中共地下組織推動下,1月15日宣佈起義﹐將輪船駕回上海。「海遼」號起義後改名「東方1號」,1953年人民幣改製後的五分紙幣上印的就是這艘功勛輪船。

  杜月笙像-徐悲鴻作 (1924年)

前排左起:蔡元培,虞洽卿,黃曉籟。後排左二:黃金榮,右一:杜月笙

 

左:吳開先,右:潘公展

  任矜萍

王延鬆與胡蝶

駱清華(右)與洪蘭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