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一叟

時光隧道散記-人終有一日,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隻有經時間篩選的記憶,伴隨你走向天國
正文

尋根之旅 (之九):青樹同學會--記念穆、史兩烈士犧牲六十五周年

(2016-05-13 22:31:57) 下一個

青樹同學會雄風雜誌

——紀念穆漢祥﹑史霄雯烈士犧牲六十五週年

刊上海市檔案局《檔案春秋》2014年第5期

轉載:上海《新民晚報》2014年5月27, 28日

 

上海解放六十五年了﹐大地回暖﹐春風拂煦﹐六十五年前這個時刻﹐腥風血雨﹐前赴後繼﹐多少熱血青年﹐為了我們的今天﹐獻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

交大學生穆漢祥﹑史霄雯就是眾多烈士之一﹐他們壯懷激烈的生平事跡﹐已經有很多記載﹐筆者從我家人和他們交往的側麵﹐寄託對他們的緬懷。

「四·二六」大逮捕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勝利渡江﹐23日解放南京。京滬杭衛戍司令湯恩伯八個軍20餘萬人﹐陷於三野陳粟大軍的重重包圍﹐奉老蔣命作困獸猶鬥﹐垂死掙紮。湯恩伯發佈「十殺令」﹐軍警特務橫行﹐「飛行堡壘」呼嘯而過﹐上海一片白色恐怖。

4月26日半夜﹐國民黨軍警對全市17所大學進行大搜捕﹐用裝甲車撞開交大後門﹐包圍學生宿舍﹐按黑名單逐間搜捕。「四·二六」大逮捕後直到五月初﹐地下黨付出沉重代價﹐交大被列入「黑名單」的108個學生中﹐56名被捕﹐其中中共黨員7人﹐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成員10人。交大總支委員穆漢祥(當時已調任徐匯區區委)和化工係四年級學生、「新青聯」負責人史霄雯被捕﹐在上海解放前夕的5月20日, 兩人一起被害於閘北宋公園。

穆漢祥(1924-1949)﹐回族﹐天津人﹐中共黨員。1945年考入交通大學電信管理係。1945年考入交大電信管理係﹐先後擔任中共交大總支委員、徐匯區區委﹐負責交大學生自治會和黨的外圍組織「新青聯」。發動號召同學們“麵對敵人瘋狂的迫害,靈活、沉著、堅決地把鬥爭進行到底,準備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學生對國民黨鬥爭﹐迎接解放﹐犧牲時年僅25歲。

史霄雯(1926-1949)﹐常州人﹐三青團員﹐1945年入讀交大化學係。在歷次學生運史霄雯(1926~1949),江蘇常州1945年考入交通大學化動中一直走在最前列﹐1947年春他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被上海警備司令部列入黑名單第一名。他在犧牲前對穆漢祥說:“我史霄雯的血能夠和共產黨人,為祖國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而戰鬥的最堅定的戰士的血流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光榮。”充分表達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他在獄中對穆漢祥說:「我史霄雯的血能和共產黨人﹑為祖國解放事業戰鬥最堅定的戰士的血流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光榮。」被害時年僅23歲。

5月29日﹐上海解放第三天﹐1949年5月29日交大學生自治會找到了烈士的遺體。6月5日全校師生迎回兩烈士遺體﹐舉行追悼大會。1950年5月烈士犧牲一週年時﹐交大,根據學生會建議,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有訓寫信給陳毅市長,請他為史穆烈士墓碑題詞,陳毅市長欣然應允,第二天就複信並寄來題詞:“為人民利益而光榮就義是值得永遠紀念的”。校務委員會主任吳有訓寫信請陳毅市長為史穆兩烈士碑題詞﹐陳市長題詞:「為人民利益而光榮就義是值得永遠紀念的。」5月7日吳有訓題詞:「我們誓踏著你們的血跡前進﹐為建設新民主主義新中國而鬥爭。」

青樹學金青樹同學會

穆漢祥﹑史霄雯兩烈士就讀交大﹐都由我祖父創辦的「青樹助學金」全額資助﹐史霄雯在1947年更接辦了我父親創刊的《雄風》雜誌﹐辦成一本進步刊物。

我祖父章榮初(1901-1972)﹐浙江湖州人﹐1918年起在上海當學徒﹐1928年開設上海第一家華資印染廠﹐1938年開設榮豐紗廠﹐為上海棉紡業排名第六的大企業﹐抗戰勝利後在家鄉成立菱湖建設協會和青樹基金團﹐請同鄉人國民黨中常委﹑上海市參議長潘公展為理事長﹐致力農村建設﹐開辦多家工廠﹑農場﹑醫院和學校﹐成為浙江省首富。

早在1933年﹐他就在故鄉菱湖鎮創辦青樹小學﹐抗戰時被日寇焚毀﹐1946年重建﹐成為浙江省規模最齊全的中小學。同時在上海﹐請《新聞報》社長嚴諤聲【註1】出麵﹐設立了資助貧寒學生的教育基金「青樹助學金」。

章榮初1963年作的回憶錄《我在舊社會的三十五年》(手稿未出版)中寫道﹕

抗戰勝利後,我在菱湖重建青樹學校,此時上海各大學重新開學,那時讀大學學費很高,很多成績很好的清貧學生交不起學費,所以我委託我的朋友﹑新聞報社長嚴諤聲辦了「青樹助學金」。

我定了幾條原則:助學金對象是考上大學的學生,成績優良,品行端正,家境困難。每年名額一百名,給予全部學費、書雜費和生活費用。一切事務請新聞報辦理,報館先發佈消息,由學生提出申請,報館請了黎照寰、王蘧常等幾個教授【註2】,對學生進行考查,評出受助對象,報館派人進行家庭訪問,最後定出受助名單,就可以領取連續四五年的全額學費書雜費和生活費,並對成績特別優越的學生發給額外獎金。

幾年來,受助學生從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共有四百多人,他們發起一個「青樹同學會」,我在我的辦公大樓騰出兩個房間,供同學們聚會。另外還在新聞報館辦了一個有八間房間的實驗室,供高中學生使用,這些事情都由嚴諤聲總負責,我負擔一切費用。「青樹助學金」一直辦到1948年底,「青樹同學會」也到解放後結束了。

穆漢祥﹑史霄雯都是「青樹助學金」第一屆受助學生。

章榮初長子章誌鴻的回憶錄《我在新中國的四十年》(手稿未出版)記敘:

1945年夏季的茶話會上,第一屆「青樹助學金」受助學生﹑交大學生自治會主席周壽昌和交大學生史霄雯﹑復旦大學學生朱佐才及錢皋韻、顧素娟、何亮家﹐倡議成立「青樹同學會」﹐同學們當場決定由周壽昌﹑史霄雯﹑朱佐才三人負責﹐並請我為會長。

我父親很贊成,起先在天津路豐業大樓﹐後來在順昌路租了一個裏弄房子做會址,有圖書閱覽室和活動室,買了圖書報刊、乒乓桌和樂器等,各校同學們都經常在這裡聚會。後來這裡成為中共地下黨的活動地點之一。

中國共產黨在大城市的勝利﹐很大程度得力於文化界﹑青年學生和上層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持﹐人心所向﹐勢不可擋﹐中共在大學的進步組織為上海解放所作的努力是舉足輕重的。

     榮豐紗廠雄風雜誌

1946年﹐章榮初有意扶植長子章誌鴻接班﹐安排他出任榮豐紗廠企劃部主任,他的幾個聖約翰大學同學,淩子鈞、陳德華、餘益年,和榮豐紗廠一批年青工程師黃景園、金繩武﹑張蘭彬等,誌同道合,磨拳擦掌要做一番實業。

他們辦了一個雜誌,以「榮豐」諧音取名《雄風》,1946年6月1日創刊,聘無錫國立專修學院教務長王蘧常教授為主編。從四十名特約撰稿人名單可看出其雄心,有聖約翰大學教授王欣夫,中央大學教授朱東潤,復旦大學教授周穀城、趙景深,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滬江大學教授俞慶棠,中華書局編輯所長舒新城,無錫國立專修學院教授朱大可,申報主筆儲玉坤等。

章誌鴻《我在新中國的四十年》說﹕

我當時在我父的榮豐紡織印染廠任企劃部主任,經王蘧常教授介紹,我請了育才中學校長潘伯棠擔任我的文書 

助手,請大同大學統計學教授陸宗蔚,負責全廠統計工作,另一位教授陶壽康負責計劃工作。我負責的企劃科,文人氣息重,陶壽康建議我辦一份公司內部月刊,定名《雄風》(「榮豐」諧音),以介紹國外企業管理知識為主,並報導公司內部計劃和規章製度。

1946年8月我赴美留學時,青樹同學會的史霄雯向我提出,47年起由他來接辦,改為科學普及月刊,對社會發行,經費仍由公司支持,我同意了。這份月刊很成功﹐曾發行到新疆,頗受各地學生歡迎。1950年9月我回國後,得知同學會和月刊已在上海解放後結束,並知道周壽昌已是全國青聯副主席。

史霄雯是三青團員,在1949年4月國民黨大逮捕中,交大學生多人被捕,其中有史霄雯和另一個青樹同學穆漢祥。穆漢祥是交大共產黨地下支部書記。解放前夕史﹑穆等被國民黨殺害,埋在普善山莊。解放後從墓地掘出,史

的屍體已腐爛,他衣袋中還藏有紅領巾,交大開了追悼會,在校園建立史、穆兩烈士紀念碑,我回國後特去交大拜祭。

章榮初次子章誌鳴在1949年6月6日寫信給在美國的兄長章誌鴻說﹕

上海已於廿五日清晨解放﹐史霄雯同學已於解放前被反動派捕殺﹐同學公憤之極﹐昨日開追悼會於交大﹐青樹亦參加並送二輓對及銀元三十元 (詳見所附剪報)。

當時交大進步學生出版兩本雜誌﹐《激怒的鐵流》由學生自治會主辦﹐《雄風》成為新青聯的刊物﹐1947年起由史霄雯主持﹐刊登進步思想的文章如介紹馬克思主義等﹐並大力宣揚中國共產黨主張的新民主主義。

關於史霄雯是三青團員這點﹐過去一直被忽略。中國的繁榮富強﹑社會民主﹐是國共兩黨正義之士的共同目標﹐上海解放前夕被湯恩伯﹑毛人鳳殺害的烈士中﹐不但有共產黨人﹐也有不少國民黨人﹑三青團員。在兩岸重新攜手﹑兩黨再度合作的今天﹐指出這點是有意義的。

 青樹精神長存

 在穆漢祥﹑史霄雯的引導下﹐青樹同學會逐漸成為共產黨外圍組織﹐「四·二六」大逮捕後﹐湯恩伯發現被國民黨當局列入黑名單的三百多名進步學生中﹐竟有七十多人屬於青樹同學會﹐因此下令逮捕章榮初。

章榮初《我在舊社會的三十五年》說﹕

蔣匪幫大勢已去,反動當局垂死掙紮,瘋狂捉人,飛行堡壘在馬路上橫衝直撞,上海成了恐怖世界。

1949年四月份,忽然消息傳來,警備司令部要捉我,那時是湯恩伯在上海統治,為的是我多年前委託新聞報館辦過「青樹助學金」,受助的同學有幾百人,他們組織了一個「青樹同學會」。同學推舉我長子章誌鴻為會長,這時他早已去了美國,這個「青樹同學會」的很多同學都是進步學生。

警備司令部的「黑名單」裡有七十幾人都是「青樹同學會」的同學,交通大學為革命犧牲的兩烈士也是「青樹同學會」同學之一,湯恩伯查出「青樹助學金」和「青樹同學會」是我辦的,因此要來捉我。

幸虧章榮初的「先生」杜月笙和同鄉老朋友潘公展等出麵疏通﹐說明「青樹助學金」和「青樹同學會」隻是慈善事業﹐與政治無關﹐章榮初才得倖免。

逃過了國民黨末日瘋狂大逮捕﹐5月1日章榮初去杜府致謝﹐杜月笙正打點行裝﹐急匆匆登上荷蘭輪船公司最後一班「寶樹雲號」離開上海﹐這是章榮初和杜月笙最後一次見麵。

「青樹助學金」受惠者達四百五六十人﹐他們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大學畢業﹐很多人成為五六十年代的中高級科技和領導人才。

前述「青樹同學會」創議者﹐周壽昌1943年入讀交大化學係﹐1946年加入中共﹐解放後任共青團中央學生部副部長﹐1952年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兼辦公室主任﹐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4年英年早逝﹐1979年獲平反。顧素娟1949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歷任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副主任。何亮家﹐外科專家﹐上海中山醫院外科主任。錢皋韻﹐原核工業部副總工程師、中國核學會理事長、工程院院士﹐他說:「我1946年讀交大沒錢﹐四年學費全部是章榮初先生的獎學金負擔的﹐我一直想報答他。」

2006年﹐菱湖中學——即章榮初創辦的青樹中學——慶祝建校六十週年時﹐青樹老校友傚法章榮初﹐成立「青樹教育基金」。

青樹中學老校友、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主席倪煜將軍即席賦詩:「十年樹木彈指間﹐百年樹人莫等閑;千載唯逢機遇好﹐萬古長青唱和諧。」

如今﹐六十五年過去了﹐但當年烈士們為之獻身的理想不會過去﹐今天我們回眸穆漢祥﹑史霄雯走向刑場的堅毅身影﹐更加堅定改革開放﹑實現中國夢的步伐。

(《雄風》雜誌影印本﹐由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羅蘇文研究員提供﹐特此銘謝)

                                                                                                                                              【註1】嚴諤聲(1897-1969)﹐上海大同大學﹑商科大學教授﹑上海市商會秘書長﹐《立報》總編輯﹑《新聞報》社長﹐大力宣傳抗日。解放後歷任市財委副秘書長﹑市工商局副局長﹑政協常委,文革中受迫害致死。

【註2】黎照寰(1898-1968)﹐同盟會員。留美經濟學、政治學碩士﹐回國後曾任聖約翰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等。解放後任上海市一至四屆政協副主席。

王蘧常(1900-1989),無錫國立專修學院教務長﹐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書法家。

 

穆漢祥,史霄雯

軍警包圍交大

上海 “解放” 第三日,交大師生,迎回烈士遺體。

交大校園之列士記念碑

雄風雜誌創刊號和張大千所作封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錢塘一叟 回複 悄悄話 我寫到上海 “解放” 用了一句 “這是時代的選擇”,編輯在發表時改為 “這是人民的選擇”,我當時就反對,當然反對無效。

其實改成“人民的選擇”是有風險的,因為“人民”會問,那麽我們現在可否再作一次選擇呢?是否我爺爺作了選擇,就一次性的永久放棄了選擇權呢?

事實上,1949年我爺爺作了從香港返回上海等待“解放”的選擇,四十年後不但我全家又用腳作了離開中國的選擇,幾乎所有中共高官子女都作了摒棄中共的選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