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老北京的“燙麵餃”

(2017-04-14 06:37:22) 下一個

過去老北京城裏流傳的一句吆喝:“燙麵餃兒、鹵煮雞……”意思就是說,過去老北京人把吃燙麵餃兒看成一大美事兒。

燙麵餃兒是老北京人喜食的食品。大概自上世紀40年代起,老北京城裏就沒有賣燙麵餃兒的了。

   截至上世紀30年代,老北京城裏經常有挑著擔子或推著小推車,走街串巷賣燙麵餃兒的。挑的擔子一頭是個小火爐,另一頭是製做台;推小車的,車上也有製做台和小火爐。有買燙麵餃兒的,小販現做現賣,要幾籠就賣幾籠,隻需20分鍾就蒸熟。據說賣燙麵餃兒的蒸籠,比現在賣小籠包子的籠稍大一些。燙麵餃兒的餡兒,是以肉為主,稍夾雜一些菜,當然也有蝦仁兒餡兒和三鮮餡兒等,反正買主有很大挑選餘地。燙麵餃兒個兒不大,皮兒薄餡足,一般人兩口一個就吃完。聽老人講,街上賣的燙麵餃兒味道鮮美異常,那燙麵兒特有嚼勁兒。白天可以買來當午飯或晚飯吃,晚上還可以買來當夜宵,因為早晚都有賣燙麵餃兒的。

那些賣燙麵餃兒的個個做得都好吃,因為這是那些小販的“飯碗”。所以在質量、數量上,他們非常在意,一點不會得罪買主。僅從燙麵兒來講,雖然都是用開水燙麵,可是自己家裏做的燙麵餃兒,如果吃不了下頓再次回鍋蒸,熱後那邊兒有些硬;而買的燙麵餃兒,如果再次回鍋蒸後,那邊兒依然是軟的。所以在燙麵兒這道工序上,小販大概有自己的招兒。

小小的燙麵餃兒,看似做法簡單,但是能在北京一些老人心中流傳至今,足見其誘人之處。

食材:麵粉、鮮豬肉、大蔥、生薑、韭黃、白菜心、食鹽、白糖、味精、料酒、醬油、五香粉、小磨油

製作方法

1,選料嚴格,製作精細,麵皮為精白麵粉,用開水燙後和成塊,後將麵切開放涼,再重新揉勻,切成臍後,擀成圓片。,

2,其餡以鮮豬肉為料,選擇前胛後臀,肥瘦搭配,細剁成丁,放入肉湯原汁攪拌,然後配上大蔥、生薑、韭黃、白菜心,佐以食鹽、白糖、味精、料酒、醬油、五香粉、小磨油等,打拌而成。

3,包成麵餃,狀為新月,食口處內側光滑,外側皺迭八折,形成花邊,起脊園平。餃肚內凹外凸,造形別郅,線條優美,每兩幹麵可包餃五個,上籠清蒸,十分鍾即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山韭菜 回複 悄悄話 感學分享!
龍灣故事會 回複 悄悄話 太饞人啦!
eRandom 回複 悄悄話 地道。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