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老北京的攤糊餅

(2017-04-12 19:00:23) 下一個

請朋友們注意,做“糊餅”不能說“做”或者“烙”字,按老北京人叫法兒,叫“攤‘糊餅’”。

“糊餅”,是玉米麵兒做的一種普通食物,據說起源於北京郊區,傳人城市後,成了老北京普通人家的一種主食。我從小愛吃糊餅,按那時候人們的飲食結構貧富標準的劃分和當時玉米麵兒的“地位”,老北京人管愛吃玉米麵兒的人叫做“窮命”。這當然是錯誤的看法兒。攤“糊餅”,就是把和好的玉米麵兒麵糊在均勻地抹好油的餅鐺上攤成圓餅狀,在上麵均勻地撒放一層“韭菜餡”,在餅鐺煎熟後,就可以吃了。熟後的玉米麵兒焦黃色的皮兒酥脆噴香、韭菜餡兒飄散著韭香味兒,入口後的口感是酥脆夾雜著鮮嫩鬆軟的韭菜餡兒,越吃越香。

攤糊餅的菜料兒,我最愛吃鮮嫩的韭菜摻蝦米皮,韭菜切成末兒,與蝦米皮混合在一起,放進適量的細鹽,就是很好的菜料兒。也有不少人喜歡放其他菜料兒,如鮮菠菜、大白菜、野菜等,都是切成碎末兒加鹽攪拌後均勻撒放在攤好的玉米麵兒上。不過這些菜料兒攤的糊餅是否好吃,各有所好,諸位感興趣可以試試,但我覺得哪種菜料兒也沒有韭菜加蝦米皮的香!這是老北京人的吃法兒,所以老北京人又普遍稱“糊餅”為“韭菜攤糊餅”。

糊餅的菜料兒,決定糊餅的滋味兒,而油煎玉米麵兒的焦脆程度,決定糊餅的口感,若使人吃了滿意,二者必須俱佳。我母親和鄰居攤糊餅,我都愛吃,特別是在糧食定量供應、粗糧(玉米麵兒)占定量很大比例的年代,吃糊餅可謂“粗糧細做”,成為老北京人的美食。如今時過境遷,玉米麵兒成了“大爺”,突然身價百倍,卻很少有人攤糊餅吃了,年輕人甚至根本不愛吃,寧可在街頭小攤兒吃那些燒烤、油炸食物。有的經營老北京風味兒菜的飯館,也賣糊餅,但是那糊餅入口像嚼“鍋巴”;那菜料兒或鹹或淡、口感也不好,好像那裏賣糊餅就為湊合著對付客人。這決不是胡說,不信朋友們可以去嚐嚐。

攤糊餅時,一是那麵糊要和得適度,二是餅鐺上的油要抹勻和適量,三是要掌握好火候,這樣煎熟的糊餅才容易用鏟子鏟下來,那糊餅的玉米麵兒部分才焦黃酥脆。單純使用玉米麵兒,那糊餅熟時用鏟子鏟有時候容易碎,有時候酥脆程度也差,怎麽樣才能使糊餅入口又酥又脆,那您也要動腦筋變換花樣兒,在這方麵我太太真是做飯高手,她攤糊餅有自己的“訣竅”,我可以告訴諸位用料情況,但是在配製、火候、鹹淡把握上,那就看個人水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