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複雜,咱得掰開了揉碎了細說,這裏頭可深了。
1.北京
假如您在廣州向北京人打聽,“頤和園在北京嗎?”年輕人會告訴您“頤和園就在北京!”而老年人則說“頤和園不在北京,在海澱。”
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過去北京有城牆,城牆上有城門,城門洞裏有兩扇大門,還有一道千斤閘。城門白天打開晚上關上,有兵荒馬亂還得落下千斤閘,於是城牆就成了城鄉的分界線。城牆以裏是“北京”,歸順天府管,城牆以外是“鄉下”,歸直隸管。
您聽明白了吧?過去的“北京”,是地理概念,是“北京城”的簡稱;現在的“北京”,是行政概念,是“北京市”的簡稱。
革文期間修地鐵,城牆拆了,改成了二環路,城鄉的界限就模糊了。
2.北京人
兩個陌生的北京老頭相遇,越聊越投機,突然甲問“您家是哪兒的人啊?”乙說“我就是北京人。您呢?”甲答道“我們家是山西人,不過我是在北京生的。”乙說“我老家是山東的,不過我們家來得早,我爺爺那輩就生在北京了。”北京是個移民的城市,都是從外地遷來住下,延續幾代之後變成了北京人。
這裏所說的“北京人”,是指1980年以前,上三代出生在北京,祖祖輩輩住在胡同裏的人,他們雖然不足北京人口的十分之一,但他們才是北京文化的代表。因為經過幾代人的交融與熏陶,他們已經完全丟掉了故鄉的文化,傳承著北京的文化。
解放以後,部隊、機關、企事業單位都在郊區建了家屬大院,於是形成了一群“大院北京人”,由於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隻在大院裏互相融合,很少與胡同裏的北京人接觸,對北京的傳統文化不甚了解,所以他們不能代表“北京人”。
3.京罵的特點一:不帶髒字,不帶父母
天子腳下是一個大官場,大小官員多如牛毛,官場習氣隨處可見。官員圍著皇上轉,百姓圍著官員轉,符合官場要求的就發展,不符合官場需求的就敗落,這是在北京這個小宇宙生存的不二法門。
官員也罵人,但官員不說髒話。如果那個仆人說老爺罵他了,可以肯定老爺罵的不會是髒話,也不會帶媽媽娘,也許隻是一個“滾”字。老爺不說髒話,仆人豈敢說髒話?怕受傳染就連說髒話的人都不敢接觸,說髒話的人都找不著“事由”(工作)。因此,“罵人不帶髒字”,是京罵的第一大特點,北京人所說的罵人,也包括訓斥、貶損、挖苦、怒喝……之類。
北京的孩子說話不帶髒字,罵人不帶“老家兒(父母)”,哪個外地孩子要是說了髒話,北京孩子就不跟他玩了。他不僅要賠禮道歉、保證永不再犯,還要送點玻璃球、洋畫或者是香煙盒之類的小禮物,這才能取得人家的原諒。
4.京罵的特點二:拐著彎的罵人
北京人從來不直接罵人,而是拐一個彎,從另一個角度說。例如“看你們家窩頭熟了沒有!”或者是“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呢,走!走!走!”,從字麵上分析,這樣的話無論如何算不上是罵人,可如果加上厭煩的表情,再加上揮揮手讓他“滾”的動作,就知道這是在罵他家是暗娼。因為來了嫖客,大人就會借故把孩子打發出來玩,他回家看看就會撞上。
再如“你快到菜市口了!”,即是“你離死不遠啦!”因為清朝的刑場是在菜市口。對方往往反唇相擊“你該去西安市場了”——那兒是明朝的刑場,都是殺人的地方。如果說“你該上大紅門了”,那可就是該宰的豬了,因為北京的屠宰場在大紅門。
5.京罵的特點三:半句話罵人
俗話說“話到嘴邊留半句”,罵人的話當然就更不能全說,這種斷尾巴蜻蜓就讓人猜不透玄機了。
“你大爺!”是北京最嚴重的罵人話,而且往往是動手打架的前奏曲,話音未落大巴掌就煽上去了。一個退休前的治安警察,跟小偷流氓打了一輩子交道,對罵人話門清。他說“你大爺”就是“我是你大爺”,算不算罵人?兩說著。
比方說,幾個老街坊,或者是幾個老同事坐在一塊聊天,來了個欠揍的小子調皮搗蛋,惹得大家都討厭他,這時就會有一位老頭站出來,拍著老腔教訓他“你爸爸也不好好管管你這小子,我是你大爺,今兒就替你爸爸管管你。”當然不會真打,也就是嚇唬嚇唬。他就是鄰居家的大爺,他說“我是你大爺”怎麽能算是罵人呢?
後來,年輕人學話說,同齡人之間也說“我是你大爺”就有些找便宜了,再加上真打,那就是罵人了。連打罵帶,說話必然簡潔,最後就簡化成三個字“你大爺!”
6.結語
北京人的罵人,往往和開玩笑沒有明顯的區別,許多話都在“算不算罵人”的兩可之間。判斷是否罵人,一要看環境,在朋友聚會推杯換盞的飯局上,一般是不會罵人的,對陌生人和新結識的朋友也不會罵人;二是看語境,在敘事而不是吵架,就不會罵人,即使是破口大罵也與在座諸位無關,不一定是在罵誰呢;三是看態度,隻要不是怒目金剛的發火,就不會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