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係沒有京菜。那麽,什麽菜品是真正的京味兒菜呢?一說宮廷菜,如“仿膳”,但那是薈萃了天下風味而成的,且當年民間吃不著;一說炮、烤、涮、燒、燎、白煮,如“砂鍋居”、“東來順”、“烤肉宛”,但這些應屬於滿族菜;一說二葷鋪的菜,但實際是由魯西、冀中廚師帶來的風味兒,並非舊京土生土長。真正的京味兒菜應該是“口子”菜。
說口子菜是真正的京味兒,原因有二:一是早年的口子老師傅親口說過“我們祖輩是明朝初年跟著永樂爺從安徽來的”,二是滿族入關前沒有婚喪宴賓的習俗,所以口子菜不是滿族帶來的,而是明朝北京已有的。滿族入關後逐漸融合漢俗,才在婚喪時辦宴席。據考證,口子師傅是明初大移民時從安徽、南京等地進入北京的。他們所烹飪的菜肴開始是寧、皖風味兒,與舊京原有的幽燕風味兒融合,形成明代北京味兒。滿族入關後,又融入遼東風味兒,形成清代北京味兒。在清中期,口子師傅又學習了禦膳房的一些烹飪技藝,最終形成了清末民初的口子菜。
口子的興盛,一是滿族入關後也學習漢俗辦紅白喜事,需要更多的口子廚師,二是口子辦席物美價廉,比去飯莊合算的多,因為口子廚師能在低成本的前提下作出令人滿意的菜肴,其原因又是原料經銷商交情深厚,甚至是把兄弟或親戚,加上使用徒弟多且夥計工資低,還沒有租用店麵的費用,所以平均一席菜的開支少。但是口子的消亡也是與行規有關,自己搭棚辦紅白喜事的人家越來越少了,新式婚禮都去飯店了,白事去殯儀館搞個儀式就齊了,很少請客了,又不許口子廚師去飯館行藝,逐漸口子就後繼無人了。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北京東安市場潤明樓的廚師是口子上人,“賽螃蟹”是其名菜,褡褳火燒自那裏從禦膳房進入民間。是為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