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老北京的盒子菜

(2016-11-30 21:55:31) 下一個

盒子菜,又稱“蘇盤”。中國民俗節日農曆二月二“龍抬頭”,老北京民俗傳統講究在這天買盒子菜,盒子裏分格碼放熏大肚、鬆仁小肚、爐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用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一起卷進一種叫“龍鱗”的春餅裏,所以也叫做“吃龍鱗”。  

盒子菜是老北京時傳統吃食,由熟肉鋪或豬肉杠子(豬肉鋪)製作出售。那時四九城裏最盛名的是西單天福號醬肉鋪、前門外糧食店的福雲樓等。將醬好的清醬肉、醬肘子、豬頭肉、豬肚、豬肝、醬口條等京味醬肉,分別放入雕漆食盤內,然後裝進有九個格子的食盒內,顧客訂購時,用帶手提梁的籠盒負責送至家中供食用,吃薄餅時抹些甜麵醬夾些大蔥絲一起服食。按民俗,這一天“吃龍鱗”的同時還要去理發店剃頭。

晉寶齋據說是北京最古老的醬肘子鋪了,他家的盒子菜,漆盒尺寸比一般盒子大而且高,式樣典雅,菜格九份,畫的都是邊塞風光,無垠大漠,調鷹縱犬,馳馬試箭,跟一般盒子上匭的龍紋風彩、福壽吉祥完全大異其趣。晉寶齋靠近煙袋斜街的寸園,寸園是張香濤的別墅,厚琬、厚瑰昆季抗戰之前,一直都住在寸園,每年正月他家有文酒之會,假如最後菜不夠吃,總是讓晉寶齋送個盒子菜來吃春餅。晉寶齋的東家叫伊克楞克,當然是蒙古人了。他家的盒子菜裏材料,全是牛羊肉,是北京城獨一份兒牛羊肉的盒子菜,後來人鄉隨俗,慢慢才改得跟一般盒子菜的花色差不多了。不過中間主格像虎皮鴿蛋,又像炸迷你蝦球,實際酥炸牛睾丸,是他們特有的拿手菜,遇有熟主顧叫盒子菜,偶或還露一手,另一方麵也是免得數典忘祖,表示永遠不忘本源的意思。熏雁翅(就是熏大排骨)本來是西單天福醬肘子鋪最拿手,晉寶齋的熏雁翅則別具一格,是內掌櫃的特製品,熏的火候味道鹹淡都恰到好處。他家賣的叫拆碎熏雁翅,不知是哪位前人留下的規矩,熏雁翅不能上盒子菜,所以他家熏雁翅,郡是用盤子裝好另上,後來索性變成他家的敬菜了。熏雁翅一上桌大家總是吃一半留一半,拿到廚房加豆嘴黃醬一炒,等吃完餅,當粥菜,就玉米糝粥來吃,翠豆紅絲,色鮮味美,堪稱粥品中一絕。

談到盒子菜東城以八麵槽的寶華齋最有名,連久居北京的歐美人士都會到寶華齋叫個盒子菜吃,西城以西單牌樓的泰和坊、天福最出色。老北京沒有不知道天福醬肘子特別爛而人味的,南城的便宜坊除了燒鴨子外,盒子菜也不錯,因為他家設有雅座可以宴客,當年官場中訪客,恐怕摺搖,則有不願在莊館酬賓,所以便宜坊就變成絕妙小酌的地方啦。

當年北平賣豬肉的叫豬肉杠,賣羊肉的叫羊肉床子,何以有杠床之分?現在已經沒有人說得出來龍去脈了。豬肉杠除了賣生肉、下水而外,有的還賣醬、熏、鹵、烤肉類熟食,有的還賣整隻烤鴨、燒豬、熏對蝦、熏雞子,又叫做醬肘子鋪。在北平住宅密集地區三幾條胡同,必定有家羊肉床子,距離不遠必定有個豬肉杠;還有一家菜魁外帶油鹽店。假如家裏來了不速之客,預備酒飯,一時措手不及,隻有叫個盒子菜,請客人吃薄餅,醬肘子鋪隨時都能供應。盒子菜花色最齊全,貨色最細膩,首推北城煙袋斜街的慶雲齋,據說是內務府一位姓毓的買賣。內務府的員司都經常照顧他,不但口味醇正,而且刀工精細,一揭盒蓋就令人覺得色香味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年北平內二區警察署長殷煥然,是道地北平土著,也是小吃名家。據他說:“我家從前就是開醬肘子鋪的,盒子菜是清朝定鼎中原才開始的。滿洲人在東北到了秋末冬初,都喜歡行圍射獵活動活動筋骨。為了獵狩方便,多半是烙幾張餅卷上一些熏鹵熟食,揣在懷裏走進深山挖參打獵了。自從清兵進關奠都北京,在飲食方麵,仍保留一些舊日習慣,幾經演變就成為現在的盒子菜了。”

醬小蛤蟆(裏脊肉核醬後,插上一隻雞腿骨),天福推第一;打磨廠芝蘭齋的醬小肚味醇質爛人口即溶,為別家所不及;舊鼓樓大街寶元齋素砂香腸爽口不膩,佐粥最妙;前外新辟路有一家六芳齋是南京人開的,有南京小肚、琵琶鴨子,盒子菜的菜樣增添到十七樣,有臉有脯,魚蝦並陳,酒飯兩宜,簡直是一桌南北交融的合菜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anla 回複 悄悄話 小時候常吃鬆仁小肚。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too old to hear about it
beijing1955 回複 悄悄話 最愛天福醬肘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