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喝茶,老北京人都要講究喝出“味兒”來,這“味兒”,可就看出人享受的“品味”和“品位”啦!
說老北京人講究,但不是“窮講究”,就是說那講究夠“檔次”。達官貴人、豪門商賈等在飯莊飲宴,什麽檔次的“菜”,就配什麽相應檔次的“酒”。飲得有“味兒”,飲得有“品位”。就是那老北京的平民百姓在小酒館飲酒或在家裏自斟自飲,酒菜的搭配一點不含糊。因為本文不是談飲酒,所以飲酒篇幅到此打住。我今天談的,就是恐怕現在的年輕人不用說吃過,連見都不一定見過的一個下酒小菜兒,即老北京的“炸蝦米團兒”。
不能說看菜喝酒多麽有檔次,但是什麽檔次的酒,配什麽檔次的菜,還是應當注意搭配的。那酒若是“竹葉青”、“茅台”、“汾酒”、“花雕”等,所配菜肴那是絕對不同。就是小酒館那些燒酒和一般的“二鍋頭”酒,再貧困的飲酒者,也要配“炸咯餷盒”、“開花豆”、“五香花生米”、“涼拌白菜心”、“拌豆腐絲”等,一兩個時令酒菜。
炸蝦米團兒下酒,真是別有風味。這是否完全算老北京小菜不知道,但是過去胡同裏有小販吆喝“活蝦米喲”。從沿街叫賣的小販的桶裏,連水帶蝦米買一兩碗,就能炸一大盤兒“炸蝦米團兒”。也有的老北京人在夏秋之季,去郊外小河溝或水田溝渠中等,用細紗編成的網,也能撈不少活蝦米。所買所撈,都是那一兩厘米長的活蝦米,不少在桶裏仍在歡蹦亂跳。
一些小酒館賣的炸蝦米團兒,進酒館的門兒就能聞到鮮香味兒。吃起來那滋味兒像“五香味”又像“鹹香味”;那口感酥脆鮮香,還略帶鮮魚腥味。酒館一盤炸蝦米團兒,畢竟在當時看來價格很貴,起碼在一般酒菜中,價格顯貴。所以不少家庭都是買活蝦米或到郊外河溝撈活蝦米自己炸。要是院子裏有位大叔喜歡釣魚,那他不僅釣來鮮魚,而且捎帶一大桶活蝦米。因為那時候北京城城區的麵積不大,出了城門就叫郊外,就是鄉野景色。找個河溝釣魚和撈蝦米,對人們是一種樂趣。那時候的人們大多為人厚道,彼此相處親密,院子裏那位大叔回來都一定會把蝦米分給鄰居,到了全院晚飯時,幾乎家家的男主人都要就著炸蝦米團兒喝幾口小酒。
一般家庭在買來或撈回蝦米後,都首先用清水洗幹淨,然後把蝦米撈放在一盆“水”裏。那“水”可不是清水,裏麵有薑、蔥、醋、醬油等,蝦米在裏麵不一會兒就基本都死啦。把死蝦米控水後撈在一個盆兒或大碗裏,用雞蛋和澱粉攪拌(生活困難的家庭就直接用澱粉攪拌啦),也有的家庭直接用麵粉加少許清水攪拌,再稍稍放點兒細鹽麵兒。攪拌成稠糊狀的蝦米,用大銅勺團成一個個“丸子”,放進油鍋炸,那油不能太熱,那樣容易把蝦米炸糊;把火弄小,讓油鍋裏的熱油微熱時,炸的蝦米團兒口感最好。出鍋的“炸蝦米團兒”趁熱下酒最好吃,鹹香嫩鮮、焦酥香脆,炸蝦米團由於鮮蝦浸放了醬油、鹽等調料的“水”,本身就有鹹味;如果口重的人,也可以蘸花椒鹽或少許細鹽麵兒吃,那就看個人的口感啦。途經鄉村野外,那些路邊的小飯館賣的“炸蝦米團兒”,似乎更鮮更香。這不僅是難得的美味下酒菜,而且是人們,尤其是孩子們解饞的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