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絲瓜和梅梅豆角豆角

(2016-08-22 23:11:01) 下一個

 早晨逛早市,買了兩種看著就特別親的菜。之所以覺得親,是因為兩種菜早年間並不在市場上賣,而是自家院子裏種的:一種是絲瓜,另一種叫大扁兒。特別在這個月份,它就是四合院的精氣神。

  烈日炎炎的院子裏,濃綠的藤架上盛開著黃燦燦的絲瓜花,待到黃花凋落,果實結成,條條懸垂的細嫩絲瓜洋溢著田園詩般的氣息,也給藤架下的餐桌上添了一道難得的美味。

  吃絲瓜圖個鮮,經典的做法是用羊肉汆。摘比大拇指稍粗些的嫩絲瓜洗淨切片,把羊肉片掛漿,用開水略微一汆撈在湯盆裏,再用蔥薑水把絲瓜片焯熟澆在上麵。別看做法簡單,卻最大限度體現了羊肉和絲瓜的本味。

  滑潤的羊肉,清嫩的絲瓜,融合在清可見底的鮮湯裏,完好地保持了羊肉和絲瓜的自然之鮮,盡顯清淨之味。人們坐在絲瓜架下悠閑地品著這滑爽清鮮的湯,任清風拂過,汗出涔涔,鬆弛了肺腑,也鬆弛了勞頓的心緒,怎不讓人迷醉於四合院素樸悠閑的境界中。

  院子裏房前屋後還會出產一種看上去像豬耳朵的豆子,這種豆子學名應該叫梅豆,北京人管它叫大扁兒。

  大扁兒很皮實。隻要順著牆拉上幾根線繩,那藤蔓就能盤繞著爬上房頂,綠瑩瑩的葉子間淡藍的碎花成串的開著,一場雨水,密實的葉子縫隙裏就能冒出無數串小豆角。要不了多久,就能長成一根手指頭長短,中間很扁,四周鑲嵌著紫色花邊,略微有些厚實的大扁兒了。

  大扁兒分批成長,層出不窮、好像總也摘不完,可以從夏末一直吃到深秋。摘一小盆大扁兒下來切成斜絲和豬肉絲一起爆炒,吃在嘴裏會有一種非常別致的紮紮的、絨絨的感覺,而且有一種獨特的清氣味兒。

  大扁兒講究的吃法是炸大扁兒盒。把瘦豬肉末加上蔥薑末、胡椒粉再點上幾滴香油和成餡兒。大扁兒去了筋漂洗幹淨,從一邊撕開,裏麵先粘上一層幹棒子麵再填足了香噴噴的餡兒,用兩層大扁兒皮輕輕一夾,外麵均勻的裹上用雞蛋和棒子麵和的糊,一個胖乎乎的大扁兒盒坯子就算做成了。

  一次做上二十來個,下到溫油裏炸成金黃色的小餃子,控淨了油裝盤上桌。吃的時候蘸上些花椒鹽,咬上一口,香酥裏包裹著清香,清香裏蘊藏著肥嫩。這難得的鮮味兒管保誰吃了都喜歡,而且餐廳裏從沒見賣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