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老北京應時小吃香椿魚兒 榆錢糕 鍋塌子

(2016-07-24 20:25:54) 下一個

進入夏天,北京的許多養生專家在電視台專欄節目裏講養生,提出許多過去老北京普通百姓經常吃的東西,包括許多野菜如馬齡菜、苦麻菜等等。過去北京有一些應時小菜,現在許多的年輕人或中年人已經不會做了。大概有炸香椿魚兒、榆錢糕、鍋塌子目前是記憶最深的,而且現在有的時候還能吃上,但是很難得了。過去的大雜院裏,街坊大媽大嬸經常作一些便宜上口的小吃,院兒裏的孩子就能飽口福了。

北京傳統應時小食炸香椿魚兒。就是春季香椿樹嫩葉連根帶葉裹上稀麵糊炸著吃,形狀如小魚兒,顏色金黃,外酥裏嫩;沾上花椒鹽。真是香酥入口美不可言。在明朝《五雜俎》裏記載“燕齊人采椿芽食之以當蔬”的說法。《本草綱目》講春樹芽兒入藥曰:“椿葉香甘可茹”。清朝《帝京歲時紀勝》裏有“香椿芽拌麵筋,乃寒食佳品。”過去北京人吃香椿還有切末與雞蛋同炒法、切末拌過水炸醬麵等吃法等多種。其品氣味清香,無他味可比,實為春季嚐鮮之美品。明代宮廷亦有民間溫室專供此萊,《帝京景物略》“元旦進椿芽、黃瓜,一芽一瓜,幾半千錢。”

榆錢糕是最窮苦人吃的東西。榆錢就是榆樹的果實,因為嫩綠圓扁,形似錢幣而得名。用榆錢與麵蒸糕即為榆錢糕。此糕白綠相間或黃綠相間。這裏的麵不光是白麵,過去上哪找那麽多的白麵,大部分是用棒子麵也是玉米麵做。有的時候還要拌上許多其他的野菜雜貨菜,放到裏麵 。現在是好東西,人都吃肥了,油大了。用來減肥這東西是一個好食品。過去每年春季榆錢成熟,大戶人家以品嚐榆錢糕為一大樂事。一般平民則是吃一頓“新鮮飯”,常以玉米麵蒸榆錢窩頭,也圖個有榆(餘)錢的吉利。實際上是普通老百姓自娛自樂,解悶兒過苦日子的活法兒。但是做法比較複雜一些:把嫩嫩的榆錢用清水泡一下,就著濕氣,撒上玉米麵,和勻,稍微放點兒鹽,講究主兒可以放進糖。然後攤在籠屜裏,用大火蒸,不多會兒,滿屋都是榆錢和玉米的香味,掀開鍋,玉米麵黃澄澄,榆錢綠瑩瑩,相互映襯著,又好聞又好看。

鍋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種特色小吃,現在普遍還在吃;一些好一點兒的飯店,經常推出著到小吃,而且越來越講究。做起來省時、方便10來分鍾就能吃上。用西葫蘆半根,用擦板擦成細絲,加入兩個雞蛋攪散,撒入蔥花碎,加入適當麵粉,調入鹽調成粘稠糊狀,粘稠的程度以半流動半凝固為宜。平底鍋抹少許油,小火加熱,舀一大勺糊糊,用勺子均勻攤平攤圓,不要太厚大概3-4mm,待一麵金黃後翻麵烙至另一麵也金黃即可。吃的時候可以配上薑醋汁兒,直接吃也不錯,帶著淡淡的蔥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