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紅圈兒,八月十五落杆兒”。大橋底下一樹棗兒,拿起竹竿兒去打棗兒,一個棗兒、兩個棗兒、三個棗兒……您看您看,大的、小的;尖的、圓的;酸的、甜的……北京的棗兒多了去了。七月十五了,小孩兒都瞧棗兒去了。瞧什麽呀?看果兒上有圈兒沒有。嗬,紅的,貼著梗兒,有盼頭兒了。但願。但願,鳥兒把它們忘後腦勺兒了。
“七月十五棗花兒紅。”其實,棗花兒多是米黃色的,花朵不大,清香淡淡的。可棗花兒花期很長,兩月開不敗。蜜蜂早盯上這肥缺兒了,一勁兒的往家裏倒騰,都不帶歇班兒的。棗花兒開,秋天又到了。
什麽時候打棗兒啊?“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今年栽的樹,當年就掛果兒。“八月打棗兒,十月獲稻。”八月份兒了,沒事兒別挨棗兒樹下坐著,小心砸著。早年間,老北京的院子裏幾乎都種棗樹。日子苦嘛,就給孩子備這點兒吃食了。
香山小白棗兒:我核兒小、果肉倍兒厚實。最奇怪的是,蟲兒不來我家搭窩。
郎家園兒小棗兒:我皮兒薄,紅的透亮兒,身材格外勻稱。我脆脆的,水份大,能榨鮮棗汁兒喝。
郎家園兒是封地,功臣封地。哪位大人啊?清初的戶部尚書,太子太保朗球,正黃旗。清軍入關後,朗大人追隨多羅貝勒轉戰江浙,遠征湖廣,為大清江山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一代英雄向人世間告別之後,也就安睡在自己曾經的家園裏了。朗球後人在他身邊兒種了一片棗林,結出的果子就是享譽全中國的郎家園兒小棗兒。
君遷子:我挺好養活,漫山遍野的都能落下腳兒。其實我掛樹上的時候是綠色,也不皺皺巴巴的。不知為什麽,下來就黑了。所以,我也叫黑棗兒,挺甜挺軟的。“不怕三紅,就怕一黑”,我就是那個黑。哪三紅啊?紅棗兒、柿子、山裏紅。我呢,開了五個月的花兒,見果兒就十月兒往後了。秋風涼,我落杆兒。唉呀,冬天這就來了。
“掛拉棗,酥又脆,大把抓的呱呱丟兒哎!”掛拉是什麽棗兒?掛拉棗沒核兒。對,捅出去了。然後使繩兒串成串兒,十個八個一掛不等。您看您看,挑在竹竿子上,小販兒走哪兒賣哪兒。核兒其實沒丟。哪兒去了?“呱呱丟兒”唄,粘著那刮不淨的肉。嘿,一個子兒繞您一大把,就拿這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