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從前有種零嘴兒,叫爛和蠶豆,是把大個的幹蠶豆用清水泡出芽來,之後加進花椒、大料、小茴香、丁香、桂皮等調料放進大砂鍋用開水糗爛,直糗到豆子快沒了魂,才加進鹽去,晾涼了撈出來盛在筐裏,蓋上塊潮布,就可以走街串巷吆喝著賣了。
爛和蠶豆的顏色不是青綠而是棕紅,一顆顆煮得開了花,吃起來濃香綿軟,入口酥軟,連皮都能一起嚼嚼咽了。
這種豆子通常並不作為下酒菜,而隻是老人孩子們吃著玩兒的零嘴兒。小販見到有孩子來買爛和蠶豆的,就用小鏟子鏟在一張荷葉裏,包上一大包遞過來,孩子們會嬉笑打鬧著邊走邊吃。
過去賣爛和蠶豆的小販很多,各家的味道並不相同,有的是直接煮的,有的是炒了後再煮的,還有的是加了蔥、蒜煮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南池子瓷器庫一帶曾經有位笑眯眯的老爺子賣的爛和蠶豆相當有名,誰也不知道他的大號怎麽稱呼,但街坊四鄰們不分老少都稱他為“五舅”。
據說按輩分論,他確實是某位貝勒的舅舅,後來家族衰敗,淪落到以賣自己愛吃的爛和蠶豆為生。“五舅”的蠶豆燜得就是地道,爛而有形,爛而不糜,以至於周圍幾條街的街坊都特意跑過來買他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