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華盛頓

有緣在美國生活幾年,發現一個與過路遊客不一樣的美國。
正文

《北京折疊》裏的人情冷暖

(2016-08-29 06:02:06) 下一個

原先的同事前幾日說起和其他組員聊天,很是想念我曾和她們一起工作生活的時光。擠出其中些許恭維的水分,確然應是其內心實話,源於作為資深北漂的我,當然理解努力在北京打拚的白領底層姑娘們的艱辛,於是乎在日常團隊管理中略略多了些體諒和人性。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姑娘們習慣了整日嘻嘻哈哈說說笑笑卻有擔當好溝通富人情味的放養式管理,當時尚未覺應好好珍惜,經曆幾番對照,終於開始懷念起來。
彼時正在聖路易斯一個豪宅區的表姐家裏,後院遊泳池裏碧藍的水晃動已近傍晚卻仍熱烈的陽光,晃得我的頭開始暈眩。坐在池邊,邊看孩子們在水中歡嬉,邊和表姐聊天,聽她講一家人在美國的艱難奮鬥史,以及現如今作為中產的他們,為女兒選擇高昂學費的私立小學的緣由,除了接受良好教育,更重要的是從小建立人脈,以便將來有機會進入上流社會。

正是《北京折疊》

因獲雨果獎而迅速火起來的時候,這部科幻小說除了北京可以被人為折疊的科幻創意,儼然是一部階級劃分森嚴的現實小說。

小說裏的生活在第一空間的依言喜歡第二空間的秦天,卻離不開老公吳剛提供的優越生活,隻能以謊言來拖延時間;第二空間的張顯願意去第三空間體驗生活,卻隻為以後能升入第一空間;第三空間的老刀不想幫依言撒謊,卻難以抵禦巨額的封口費;第一空間的老葛對第三空間父母無盡思念,卻難以相見。


底層、中產和精英

不同的階級很誇張地被人為創造的空間相隔開,除了一些特殊權力的人物享受的特殊通道,即便骨肉至親,亦幾乎老死不能隨意往來。 現實的世界裏又何嚐不是如此,在每一個充滿欲望的都市裏,人們看似有交集,實際各個階層基本都是生活在各自的圈子裏,上層的人們在談著GDP、通脹、投資、公益和各種峰會等高大上的詞匯,中產階級忙於送子女去好的學校接受良好教育以便將來躋身於上流社會,下層的人們則如小雞啄米般每天努力工作以維持溫飽,更有人不能求得工作機會,隻能靠救濟生活。就在這華麗麗的美國首府裏,走上街頭,也常能看到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舉著"Homeless"的牌子,拿著蹦跳著幾個鋼蹦的罐子,向著來往的車輛和行人四處張望和祈求。


在老刀的眼裏,第一空間裏的景和人都美得不像話,是他無法企及的生活。然而這個他所羨慕的世界裏,各人亦自有其煩惱,甚至比第三空間的生活更操蛋,因為隻有宴席過後、曲終離散的狼藉才是其唯一真實的片刻。而第二空間更是在撕裂中前行,一方麵如張顯、秦天一樣削尖腦袋要擠進第一空間,大部分卻隻能固定在原地,另一方麵卻也有人時時有可能重新墜入第三空間。

小說冷冰冰的現實裏,尚存的些許溫情,來自於老葛對於老刀的多次保護,源於他們曾來自同一世界且年齡相仿,撇開努力和運氣的偏差,老葛原本也隻是老刀,老刀或者也能成為老葛。而老葛的身上還留有的些許人情味,使得對於和其父母同樣還生活在底層的老刀富有天然的同情心,這一同情心和老刀對於撿來的閨女糖糖的摯愛,在那個冷冰冰的世界裏,尚能給人留一點點希望和曙光。

現實總而未至於如此絕望,人性總還有暖的一麵。記得很多年前,在錢還比較值錢的年代,聽小姑聊起其鄰居過來借錢,已近中年的男人,微微駝背,吶言罕語,麵帶羞慚。小姑五歲喪母,十歲喪父,嚐盡人間冷暖,本該憤世嫉俗,卻天性悲天憫人,俠義心腸。來借五十,剛剛略有富餘的小姑隨手給了他一百,並告訴他不用歸還。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歡迎轉發,轉載請注明作者

吳語

和微信公眾號

生活在華盛頓

下期:俺家老爺子是個開心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