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父母出行不便,先生照常加班,於是我帶著寒假裏的孩子來陪父母度新年。與父母在一起總要嘮嘮陳年舊事,孩子們聽見我談到奶奶,就搶著告訴了外婆一則笑話,結果外婆笑出淚了!
當年我在醫院生大寶時,奶奶正在一街之遙的另一家大醫院度過她生命的最後幾天。大寶十天大的時候,奶奶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後來常常遺憾地對大寶小寶說:"可惜你們沒有見過太太!" 海外的下一代裏唯一見過奶奶並留下珍貴合影的隻有妹妹的大女兒。妹妹在紀念奶奶的文章裏也寫道: 有一天我要給孩子們講盡太太的故事...我們自然而然地把great grandma叫成太太教給孩子,覺得天經地義般簡單。
話說幾周前,孩子們吵著要狗狗,先生說,等某某叔叔從美國回來就帶你們去他家玩狗狗。下麵是父女間的一段對話:
女:"爸爸,為什麽現在不能去啊?"
父:"叔叔不在家,現在家裏隻有他的太太和狗狗。"
女:"天哪爸爸,叔叔跟你一樣大,怎麽他的太太竟然還活著啊?!"
父:"胡說什麽呐!再瞎說爸爸生氣啦!"
女:"可是爸爸,太太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婆外公的媽媽,不是好老好老了嗎?!"
父:"誰說的啊?太太就是wife的意思,懂嗎?"
女:"啊?太太不是great grandma嗎? 怎麽又變成wife啦? 我說嘛,中文就是不好玩,不學了!"
笑話講完,外婆隻樂,外公學究。爸爸批評我:"太太嚴格地說就應該是妻子的意思。你們講的太太應該是太祖母,太姥姥,太外婆,太奶奶,這樣孩子才不會混淆。" 學者不愧就是學者,凡事都要較真。
看來以後我也應該切忌馬虎籠統。對海外生長的孩子,中文學習本已經是她們"非暴力抵抗"下的得過且過,是依賴對祖輩的熱愛而勉為其難脆弱維係的絲線,是父母不依不饒的堅持下的表麵性合作。我們心不在焉,信口開河,到了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孩子那裏,就可能造成她們在意想不到的場合掉鏈子,出洋相,從而更加打擊她們的中文興趣。
父母祖輩的母語啊,真的就這麽難,真要這麽斷了麽?!
我家小中男娃一直不明白為啥“生蛋”快樂?! How can a dude lay eggs?
新年伊始見到冬日實在高興,所有的祝福一齊倒給你,管你接得住接不住,撒得漏得丟得滿地都是也行!
還好現在土豆孩子喜歡寫信,顯擺她的中文(肉文化),給她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寫信,每個月的郵票就得花掉40刀,俺不阻止,隨她去,隻是希望她每次至少寫2頁,而且得用不同字詞句,也不檢查,信封也是她開/封,郵票也是她貼。
一不小心說多了。祝新年快樂。:) :)
明天回家了。謝謝先生大度理解,回去定要好好服侍自己的家。
祝菲兒新年繼續幸福滿滿,寫博愉快!
她們熱愛英語,現在學法語也高高興興。但我功利,覺得中文"有用"。
你說的這位“太太”就是教大家將 "齊奧賽斯庫” 簡化成 “12345” 的那位嗎?
那是大家庭裏最親昵的稱呼呢,看了才女思韻的美文,就好似喝了一碗最上乘的鮑魚湯,滋潤又幸福。非常喜歡和羨慕思韻曾寫過的那些奶奶的故事,那可都是滿滿的愛,大家庭中滿滿的厚愛,今天的思韻仍然沉侵在滿滿的親情幸福中,代問爸爸媽媽好,遙祝思韻全家新年快樂,幸福吉祥,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