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剛剛來到楓葉國的時候,和許多初來乍到的留學生們一樣,對周遭的一切既好奇又忐忑,對未來的前景既向往又不安。那時候,我們每當遇到在這裏生活了有些年頭,已經擺脫了"生存焦慮"的華人,都會很羨慕很恭敬地招呼一聲:"那您可算是老華僑了哇!敬佩!"
我從前遇到過的老華僑,都有各自用命運譜寫出的移民故事,或悲愴,或淒涼,或豐盛,或恩典。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我也成了後來源源不斷登陸楓葉國度的新移民眼裏的"老華僑"。而頻頻回首自己三十年足跡的時候,我通過不停地給自己熬製無數鍋的心靈雞湯,終於把過去的眼淚委屈都燉成了精神大餐。
我所知道的最早的老華僑,是聽另一位被我稱呼為伯母的老華僑親口訴說的。伯母是上海人,1949年去了香港定居,那時她還年輕。到了六十年代,中國大陸鬧起了文革。伯母一家雖在香港,還是感受到了不安。在那個時間段, 一大批試圖遠離恐懼,渴望長居久安的香港人,選擇了移民,伯母一家隨波其中。伯母說,其實我們在香港是舒適的,家裏都有菲傭。人到中年,移民加國,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當伯母拖著采購的食品迎著風雪走在回家的路上時,也曾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麽來到這裏?!"
"然而,"伯母接著說,"我遇到了一些老華僑,他們卻非常羨慕我們這些新移民,因為我們後來者再也不用經曆他們早年被歧視被排斥的苦難。一些老人拉著我講述他們的故事,我才知道中國廣東有這麽貧苦的地方,我才知道台山人即使不背井離鄉也活不下去,我才知道加拿大對華工曾經多麽殘忍。"伯母說她當時一邊聽一邊哭,尤其當聽到華人千辛萬苦修完鐵路後真的是被白人往海裏趕...有人被逼到活活淹死。
聽了最早的華工老人的心酸故事,伯母開始積極麵對新時代的賜予,並很快在銀行找到工作,一直幹到退休。伯母的一雙兒女,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後,一個做了醫生,一個做了工程師,各自婚姻美滿。伯母和伯伯實現了移民夢,雙雙提早退休,全心回報社區,做義工,傳福音。他們生活樸素,心靈豐厚。
我當年作為初來者曾經在伯母家暫住過幾天。前途未卜的我看著伯母坐在陽光普照的客廳沙發上悠然地給孫女編織毛衣當作消遣,不由發問: 我哪一天能夠活成伯母的境界呢?結果伯母笑著安慰我:"你們這代人會比我們更強,不是猛龍不過海,能夠出國留學的,都不是等閑之輩。不要擔心,將來會好起來的。"
接下來,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走出國門的一批人,開始被我們後幾年到來的留學生們戲稱為"老華僑"。因為他們早到了十年,八年,甚至隻是早了五,六年,有些家庭就已經創出了相當穩定踏實的生活。教授我統計學的老師,就是來自上海的"老華僑"。她僅比我先來六年,就已經順利拿到博士,被聘為我所就讀院係的助理教授了。我叫她Q老師。Q老師作為過來人,十分明白我的"孤苦伶仃",節假日她請我去她的公寓吃飯,完了還讓我打包帶回家。上海菜,多麽合乎我的口味啊!老師當時還未結婚,但是她那溫馨雅致的單身公寓,就讓窮學生我望塵莫及了。
"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老華僑們擁有的歲月靜好,曾經在我這個初到者眼裏如同九天攬月一般遙不可及。然而當我埋著頭撲騰完了學位,撲騰完了移民,撲騰完了工作後,抬起眼來環顧四方的時候,驚奇地發現,自己也成了靜好一族。如果心無旁騖,堅定紮根的話,新生活的建立,總比想象的更快,更好。
再後來,中國人開始跳過留學,直接以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的方式來到加國。這些移民好像一扇扇窗口,讓我看到了大洋彼岸的騰飛發展,讓久未歸去的我驚奇不已。許多新移民們在國內都是人龍人鳳,來到加國還是經曆過重新定位的磨合過程。但是畢竟不同於我們當年赤手空拳的老留學生,他們的起點和期待都高了很多。我愛聽他們的故事,在開闊眼界,感受時代的同時,我更深深地體會到上帝的公平:我的起始雖然卑微,我曾經的困苦在後來人看幾乎不可思議,但是這一路跋涉到現在,我經曆了多少喜極而泣啊。為著這樣的精神財富,我也要感恩自己的時代自己的足跡。
近幾年來,辦公室裏新添了不少年輕孩子。一聊,原來都是新一代留學生,學成之後順利上崗。她們管我叫"姐",其實我比她們大了有一輩了。年輕人都很有職業規劃,該考什麽專業證書,門道清楚得很。不過她們對今後是歸是留似乎還沒完全拿定主意,畢竟,時代不同了,中國人越來越有底氣去衡量適合自己的取和舍。我這個三十年不挪窩的老華僑,在孩子們看來,真是恐龍級別了。而我看著孩子們,由衷地喜歡他們的灑脫,卻並不羨慕他們的所謂"選擇的自由"。我不由地回想起自己的艱難歲月,我們困苦中的老留一代,都有過共識:我們的身後就是太平洋,我們沒有退路。這份絕境中的誓言,如今多麽讓我自豪啊!
"誰都有變老的那一天", 這句話,原本是提醒年輕人不要忘記體諒老人。不過我覺得,把這句話改成"誰都有熬成老華僑的那一天"來送給新移民,也非常合適。
新移民和老華僑的互動也有一些有趣的規律。比如新移民初來還沒有摸清門道的時候,會很羨慕和佩服老華僑。等到他們站穩了腳跟並且青出於藍的時候,又會覺得老華僑也就那麽回事。那多半是移民自我感覺最好的階段。等到漸漸適應下來的新移民們開始學得像加拿大人那樣淡定悠閑的時候,又有更新的移民們浩浩蕩蕩地湧了進來,帶著更鼓脹的腰包,更高規格的期望,來與前人們"討教"。
有人相信,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移民會在新大陸更加昂首挺胸。腰包鼓脹能夠帶來的方便和舒適自不必說,但要說這與贏得尊重和融入主流有什麽必然聯係,我好像並沒有看出來。我是從艱難的起始一步步過來的。我深刻明白貧窮的鉗製和心酸。慶幸的是,加拿大本土文化裏,勢利的東西並不多。我遇到過的加拿大人,既不媚富也不仇富。他們具有豐富的同情,樂於相助。我一路上得到過的關照和扶持,可以數算成書。
在從新移民到老華僑的路上,有人歡喜有人失望。我發現移民的初衷不同,期望也不同。比如有人厭倦宗祖國人情網羅的糾纏束縛,追求簡單自然的人際關係,那他就能更加適應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生活。比如有人對製度與個人的關係特別敏感,於是他們用腳投票,決絕而堅定,像出走美國自我隔絕的張愛玲女士,還有聲稱"我沒有鄉愁"的餘英時先生。對我來說,我真是非常感謝當年申請出國時在各個衙門遇到的阻攔,沒有這些痛苦,我不會這麽懂得珍惜加拿大的一切。
移民的初衷,大致都一樣: For Better Life 。隻是每個人對什麽才是更好的生活,理解各有不同。其實聖經裏充滿了各樣的"移民"故事,每個故事對我們今天依然都是震撼都是啟發。比如上帝示意亞伯拉罕離開故土,去到祂應許的地方; 比如上帝吩咐羅得帶領家眷離開索多瑪,永不回頭; 而最恢弘的篇章,應該是摩西率眾浩浩蕩蕩出埃及了。因為當今世道紛亂,我有感重讀了"出埃及記"。當讀到以色列人在移民路上反悔抱怨,嫌棄辛苦; 讀到他們吵鬧說在埃及雖然身為奴隸,但是吃香喝辣,有啥不好?! 我仿佛有似曾相識之感。這,或許就是一個典型的關於移民初衷的實例: 對於什麽是好的生活,每個人的理解可以如此千差萬別。
最近因為疫情防控,據說國人的移民意願大大高漲,而楓葉國又一次成了移民目的地首選。看來,移民將永遠是後浪推前浪,千帆竟駛過。"出埃及記"告訴我們,離開故土隻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抵達"流奶與蜜"的地方,還需要經過曠野的跋涉,信心的考驗。隻有上帝眼裏"配得"的人,才能走完這樣的旅程。當初與摩西一起走出埃及的浩眾,全部迷失在路上。是他們的子孫後代,才終於進到迦南之地。
我過去做新移民的時候,並不喜歡唐人街,中國城,認為那些屬於"過去"的故事,與現代又西化的我不再相幹。今天當我自己"熬"成了老華僑,我的心態完全變了。甚至,當我在墓園讀著一個個華夏名字,我的心裏都有莫名的感動。是他們的卑微開創,他們的隱忍堅持,他們的平權努力,讓後代如我,有幸生活在更包容更平等的加拿大。是的,是這些苦難的老華僑,而不是越來越強悍,越來越富豪的"祖國",讓我們昂首挺胸。
三十年了,我也曾在困苦孤單的時候頻頻回首張望,"緬懷"從前,質疑過未來。我也常常軟弱。今寫下這篇,留作自勉,不斷提醒自己,路,永遠在前方,也隻能在前方。
祝思韻長周末快樂,請你和朋友們吃南京美食!:)
今非昔比,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代又一代移民有著他們自己的經曆與故事!
問好思韻,母親節快樂!:))
預祝思韻和朋友們母親節快樂!
我們的確都是生活在前人打造的世界裏的,而我們也在為後來者打造一個世界。
我先生嘲笑自己成了“金山阿伯”,讓我大笑了一場。想想看,也真的是老華僑了LOL
【我們的世界正在被糖衣炮彈所攻擊,而且攻擊者對人性的軟弱了如指掌……】對自由的威脅不僅來自糖衣炮彈,還有病毒和炸彈,這兩年的國際現實冷酷地證明了馬放南山、顛倒對錯的所謂“多元主義”有多離譜。
在文學城博友們的園地裏留言評論,一喜賽博空間有同道知音,惺惺相惜;二來思想即力量,朋友們相互交流,批評指正,共同提高;三者,有力的文字就如大衛投石器裏發出的石子,可以擊敗邪惡的巨人。
有此三點,見賢心喜,見賢技癢,信筆塗來。胡言與妙語齊出,真知共拙見同享。勞煩俗務之間,得一大樂!
所以第一階層的追求是自由平等,然後第二層才是擴大家族人口和土地。再往後,才是更高一層的追求: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等。個人生命短暫,能做出的科技創新有限,所以需要後代一步步往前走。教育好後代,讓他們比上一輩走得更遠,才是人類發展的必須。
----------------------------------------------------------------------
“不過我覺得你對發展的理解僅僅圈限在了物質的層麵,比如孩子,土地,房屋,金錢等等。所以你會認為隻要這些滿足了,移民便是沒有意義。而我這裏來訪的朋友們,已經都能夠把人生的追求上升到自由,平等,尊嚴,文化體驗等等上層建築的領域了。無論自己的故國已經多麽富豪,對於把自由當作呼吸一樣不可缺少的人而言,移民依然不會停止。”
不敢當如此大禮!我一個散漫的人,到處亂逛,差點錯過思韻好文。其實我覺得這個“熬”字改成“煉”更為恰當。千錘百煉,百煉成鋼,老成煉達,真金不怕火煉,總是一個不斷驗證提升自己的過程。人生能有跳出百年思想窠臼,見識文明之光的機會,大幸莫過於此。孔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以。應該就是指這個境界。
謝謝你的留言,你的已經實現了的美國夢已經羨煞旁人,孩子們都很可愛。
理會了這一段,就獲得了脫胎換骨的個人新生,而不再是三飽一倒,和光同塵的渾渾噩噩。
“把你們的那些人給我吧,
那些窮苦的人,
那些疲憊的人,
那些蜷縮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人,
那些被你們富饒的彼岸拋棄的,
無家可歸,顛簸流離的人,
把他們交給我,
我在這金門之側,
舉燈相迎。”
但中國目前還是有大量人希望移民,因為中國並沒有發展起來。錢隻是一個數字而已,如果一個人的“高收入”並不能買到實際的物質,工資再高也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其實是個書麵上的“富人”,實際上仍然是窮人。
除了賺錢方麵的發展,還有其它方麵,比如空間和家庭的發展。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平均工資高於美國,但仍然很多日本人願意移民美國,新西蘭等國家。原因是日本空間小,房屋小。在美國澳洲等國家,同樣的收入可以購買大麵積的房屋,住著舒服很多。在美洲澳洲等撫養孩子的費用很低,多養孩子不困難,容易擴大家族。
不斷發展進步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2023-04-19 11:09:40
回複 'Armweak' 的評論 : 我讀過你很多的留言,特別是這篇文章的留言,你對中華文明一概稱謂醬缸文化有很深的印象,覺得你缺乏對曆史的認知。的確,現在,西方文明確實比你說的醬缸國好多了,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要移民的原因,
醬缸國四九年以前的人,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偷渡客,一點不比你說的高等白人差,是共產黨把人變成了鬼,我的父母都是那個時期的知識分子,還有大量的歸國華僑,這些中華民族的精英被曆次政治運動打斷脊梁,現如今的國人已經完全成長為小粉紅,以致老粉紅,不過你可以看看台灣,這裏對中華文明是有延續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芯片大部分是這裏生產的,你有什麽理由貶低自己的民族呢?
醬缸國四九年以前的人,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偷渡客,一點不比你說的高等白人差,是共產黨把人變成了鬼,我的父母都是那個時期的知識分子,還有大量的歸國華僑,這些中華民族的精英被曆次政治運動打斷脊梁,現如今的國人已經完全成長為小粉紅,以致老粉紅,不過你可以看看台灣,這裏對中華文明是有延續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芯片大部分是這裏生產的,你有什麽理由貶低自己的民族呢?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304/79658/15385.html
新屯堡王家博友這麽說:
“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美國夢就是過上好生活。什麽是好生活,就是有車子,有房子,有自由。有房有車是物質追求,有自由是精神追求。這個自由比較抽象,也許每個人對自由的理解和要求有所差別。我也說不來,無法解釋,但有感覺。因為我曾經很不自由過,許多做人的基本權利享受不到,比如上大學,找對象,找工作,不敢隨便說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受到的欺負,遭受的白眼很多,隻能委屈著,於是限製了自己的發展。一直被一些道德並不比我高尚,能力並不比我強的人領導者,管理著。”
也許越來越多的新移民腰包更鼓,學曆更高,但是卻未必有王家博友對“自由”的領悟。而個人觀點,假如沒有了對“自由”的精神追求,加拿大和美國的衰敗也就是早晚的事。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the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frame.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和美國一樣,加國在接收更多移民的同時,絕對不要忘了讓這個國家文明發達的思想、文化和製度之源。
謝謝您閱讀了我寫的回憶陳瑤的文章,也謝謝您對阿瑤的讚美。在您方便的時候,如果能在該文下留下您的讚美或評判之詞,我將喜出望外並感激不盡。我把對陳瑤的全部記憶用文字基本完整地表達出來了,現在,奢望能碰到當年生活在陳瑤身邊的人,和我分享我離開南京後陳瑤去世前,那些年裏她的生活工作片段。我在南京讀書工作生活13年,自認為半個南京人,對南京很有好感,對南京老鄉也感到很親切。:)
謝謝!
================
思韻如藍 發表評論於 2023-04-19 09:50:27
回複 'Armweak' 的評論 : 這位弱臂大哥說話怎的這麽不地道呢?你崇尚西方文明我能理解,那也不能愛到了恨不得把人家自己都承認了的錯誤一並抹消的地步吧。:)還有,你多次強調過西方文明裏的人之生而平等,那麽,請你不要貶損早年的華人先輩。他們的祖國沒能給予他們一份生活,他們下南洋闖世界,各種心酸唯有自知。美國的駱家輝,加國的前總督Andrea Clarkson都是這樣先人的後代,不比你所謂受過強國正統教育的高等人差吧?
至於愛國華僑,而且是愛國老左華僑,更是渾身浸透了醬缸氣質的老左愛國華僑,當然有,但是也不值得你去懷疑所有的前輩。比如說我文中的伯母,一個受過民國文化熏陶的前輩,肯定是比你這個強國出來的,更有氣質。不要生氣哦,我實話實說。:)
弱臂大哥批判華夏文化糟粕,我還是有相當認同的。不過,你對政治和曆史缺乏係統的了解,說話不成體係,隻是停留在單打獨鬥發泄情緒的層麵上,還是有點遺憾的。我覺得弱臂大哥還是繼續風花雪月吧,真的,寫的挺感人的,您的暗戀陳瑤,確實漂亮。而且這段暗戀發生在我的故鄉,讀著格外親切。:)
我辦公室的Marlyn, 圭亞那的非裔,是最虔誠的基督徒,也是我見過的最英國範兒的人。:)
至於愛國華僑,而且是愛國老左華僑,更是渾身浸透了醬缸氣質的老左愛國華僑,當然有,但是也不值得你去懷疑所有的前輩。比如說我文中的伯母,一個受過民國文化熏陶的前輩,肯定是比你這個強國出來的,更有氣質。不要生氣哦,我實話實說。:)
弱臂大哥批判華夏文化糟粕,我還是有相當認同的。不過,你對政治和曆史缺乏係統的了解,說話不成體係,隻是停留在單打獨鬥發泄情緒的層麵上,還是有點遺憾的。我覺得弱臂大哥還是繼續風花雪月吧,真的,寫的挺感人的,您的暗戀陳瑤,確實漂亮。而且這段暗戀發生在我的故鄉,讀著格外親切。:)
就像我剛跟冬日說的,我也同樣想念王妃的文,求回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fTNv_waV0
俺十分懷疑“伯母“說的話。這種天朝人最習慣的以訛傳訛的方式,俺以前當作笑話。現在,俺根本不相信,所有這樣的謠言都stop於我。
"甚至,當我在墓園讀著一個個華夏名字,我的心裏都有莫名的感動。是他們的卑微開創,他們的隱忍堅持,他們的平權努力,讓後代如我,有幸生活在更包容更平等的加拿大。是的,是這些苦難的老華僑,而不是越來越強悍,越來越富豪的"祖國",讓我們昂首挺胸。"
80年代末開始的大批中國學人出國到西方留學以前,海外絕大多數老“老華僑”最原始的身份應是”偷渡客“,undocumented immigrants。 如果西方現在的平等公平和公正社會,是來自他們的奮鬥,俺根本不相信。如果區區幾個“偷渡客”移民就能把加拿大打造或改造成公平平等正義的社會,那麽世界文明太好推動了。天朝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獨裁社會,從秦始皇到現在的土共習近平,改變了多少? 這篇文章主要是那些“愛國老華僑”的觀點罷了。
蘑菇說的對,移民路上我們也在不斷更深地理解奮鬥的意義。我覺得在天命之年,回首往事,覺得無怨無悔,這就是最值得欣慰的感受了。蘑菇有兩個優秀的孩子,前麵的世界是寬闊的。讓我們都多保重,對未來懷有期待。
你看人家奧斯汀筆下的女性,即使是鄉村女性,都在與男性的交流中勢均力敵,奇虎相當。這種強強聯手的男女關係,才是我想給女兒們熏陶的啊!而且從語言修養的角度,我也希望她們好好說話,好好用詞,學會Queen‘s English. :)
家家經曆三十幾年的移民生涯,如今也走了大半旅程,接下來的旅行是感恩之旅、寧靜之旅和幸福之旅。祝福家家的前方充滿陽光和詩意!
之所以戲稱老華僑,是因為後移民來的朋友們的確是這麽開玩笑叫我的。:)
對了,鬆鬆寫的“隻有芸知道”,我查了查,這個真人故事,其實是發生在我們楓葉國。我猜電影選了新西蘭做背景,是想借美景增添唯美氣氛吧。
“經曆是財富”,我不甘心不去經曆。這點我倆是一樣的。謝謝美禾兒,想像你的笑靨如花,那可是怎樣明豔的花啊!
伯母和伯伯是我格外敬重的人。他們移民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三十年後,又一大批香港移民因為97回歸湧入加拿大,他們比起三十年前的老移民,又富有了許多。伯伯,伯母告訴我:他們從不後悔當初的移民選擇。三十年的時間在加拿大,在安靜中堅定了信仰,比什麽都強。他們是我的榜樣。
據說馬斯克將在29年推出星鏈發射火星殖民。我這個頑固保守派,對此將信將疑……:)
您是新博主,又有了退休的閑暇,歡迎您常常來城裏串門,祝寫博快樂!
萬語千言,感慨非常!
感謝分享!
上個周末,我先生突然對我說,總畫明星沒意思,你看畫畫這張照片怎麽樣?他手裏拿著的是一張風景照片:照片裏,我和先生坐在學校河邊的一張石頭長凳上,向著對麵曼哈頓的帝國大廈眺望。春天明媚的陽光溫柔地傾灑在臉上,剛過25歲生日的我笑靨如花。
這張照片瞬間將我帶回到剛來美國頭幾年的歲月:開的是老舊的破車,花錢精打細算,省錢交學費。買來一磅大蝦,紅燒後,誰也不肯多吃一個,所以隻好,你吃一個,我吃一個,數著吃。過春節,去唐人街買菜,舍不得花錢吃餐館,就吃了兩根新鮮油條。媽媽知道後,直掉眼淚。
但是,我們真不覺得苦,因為精神上富足!因為精神上富足,所以特別開心,所以才能笑靨如花!
回頭看,留在國內是安逸舒適,但也是人生的遺憾,缺失人生經曆的平平淡淡的遺憾。
這篇留學斷供有點長,不過可以跳著看,剛好呼應你的博文。
如藍文中提到了至少四代移民,最感歎本已經移到香港的伯母,又從零開始移到加拿大,其中的各種艱辛,對某種東西的恐懼,我想我能理解。
還有你說和摩西一起出埃及的浩眾中,竟無一人抵達,震撼到我了。那可能是有記錄的最早的移民。
和你一樣,我也有三十年的移民路,是得回望一下,也算一個新的開始,是到了感恩和回報的階段。
如藍的文章讓我沉思。
製度能讓人向善,環境能讓人心安。自由是找到自我的最佳捷徑。而這些在國內不管多富裕也很難達到。
其實我覺得落地生根才是勇氣,落葉歸根隻是心理慣性。我真是、常常感歎五月花的那幫人,到蠻荒之地去,就這麽著了,他們心中一定是有根的(上帝?)。
在出國前,我也不覺得有根,出國後,我也是多年沒感到有根,而且驚訝於有些人落地生根的勇氣和心安。直到最近,才慢慢覺得,人要活成“我就是根,心安就是有根”了,所謂好雪片片不落別處,似有若無。心裏把那些所謂的偉大人物過一遍,笑問客從何處來,你別問我到哪裏去,還是我問你從哪裏來吧。嗬嗬。
=========
說到火星,確實是跟我對生命的關注一直相連。人類就是漂浮在宇宙星辰大海裏的一個飛船,周圍都是漆黑的夜空。
記得看電影《Passangers》,就覺得很震撼。他們的星際旅行,就是一條有去無回的路。雖然覺得他們還沒有找到有關生命的真正解決方案,但是對生命意義的發掘深度和對孤獨的表現力都很好。
新世界對於第二代可能很平常,覺得這就是她的家。第一代的心理?想象五月花的人,就決定到一個完全沒人的地方生活了,還有以後第一代決心定居火星的。覺得很神奇。
想起一句話,無根而活著,需要勇氣。
感謝分享聖經故事。。。
老前輩張愛玲,餘英時 - 吾輩楷模也。。。
看華人世界,是很唏噓的。我媽媽公寓樓裏還有老撾華人,丈夫被紅色高棉活埋的;還有越南華人,靠塞金條打通路障,怒海投奔而來的。再到現在,大陸華人現金買豪宅,小粉紅開豪車罵港人,你說唏噓不唏噓?這色譜也太五光十色了吧!:)
樓下阿牛說的好:感恩的心,奉獻的心才會帶給我們滿足和幸福。
每次回上海,一踏入中國國土是激動。每次回加拿大,一踏上加拿大國土是踏實。這裏會是我永遠的家。
我們一起在這"熬"。
God bless the new comers.
展望今後,相信人生還會充滿挑戰,那是因為我依然會有新的追求。我對自己說,有了過去從無到有的經曆,我還怕嗎?
又見思韻的美文,深刻又感人,很好的詮釋了移民的心路曆程,大讚!
後來移民是在追尋,不光追尋自由,追富裕、追幸福感、追平安、追陽光、追事業、追歸宿 ……
今後移民要乾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