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麗人

旅行足跡,健康生活,飲食營養
個人資料
白水之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被人忽視的疾病-肺纖維化(2):被忽視的原因

(2017-01-10 08:12:10) 下一個

前麵說了,嶽母因為肺炎住院,治療無效,導致心髒衰竭離世,前後不到10天。

現今的醫療技術,不管是細菌性,病毒性,還是其它類型的“肺炎”,隻要及時搶救用藥,一般都不至於致命。如父親今年87歲,經常肺部感染,去年先後3次住院,打一星期吊瓶,感染得到控製,就出院了,其中一次醫院病房緊張,第二天就被轉到社區醫院繼續打針。醫生說除了打針和觀察,其它也沒什麽可做的。

那為什麽嶽母的“肺炎”卻如此厲害,導致心髒衰竭死亡哪?經過與醫生的交談得知,嶽母的肺功能很弱,換句話說就是她的肺大部分已經“壞損”,不能正常工作,醫生還專門拿X光照片給我們作了解釋。

大家知道肺的主要功能就是將空氣中的氧氣輸送到血液裏,並將血液裏的“廢氣”- 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簡單地說,如果肺有問題,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同時會影響其它器官的正常功能,乃至死亡。嶽母生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直是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的。

她被送進醫院,一個主要症狀就是呼吸困難,醫院診斷為肺炎,應該說是沒錯的。肺部感染可能是誘因,而導致病情迅速惡化,藥物無法控製的的元凶則是肺部壞損,即“肺纖維化”。

從這個病例可以看出,導致其死亡的根本原因是“肺纖維化”導致的肺功能喪失,但其死亡診斷結論卻是:“肺炎”和“心髒衰竭”,根本沒有提“肺纖維化”。因此我說“肺纖維化”是一個常常被人忽視的嚴重疾病,包括醫生。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大多數肺纖維化疾病,病因不詳,而且通常是個漸進的過程。

我不是懷疑醫院的結論有問題,可以說“肺炎”是“因”,“心衰”是“果”。這個結論用簡單明確的語言,概括了這個病例。但“肺炎”這個“因”和“心衰”這個“果”,隻能說是嶽母這次病危的因果。

作為一個病人家屬,人已經沒了,糾結細節已經沒有什麽實際意義。但如果思考一下為什麽會這樣,廣義地審視這個案例,死者雖不能複生,但對生者和其他可能患同樣疾病的人,也許有益。因此,我覺得其中很多問題需要提出來和澄清。

首先是死亡原因可能被忽視

探討一個人的死亡原因是醫生的專業領域,普通老百姓很難弄明白。例如嶽母這個病例,醫生曾明白地告訴家屬,死亡的根本原因是肺部大麵積喪失功能。那又是什麽導致其功能喪失哪?病菌引起的肺炎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不應該是主要原因,因為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無效。所以除了肺炎以外,還應該有更重要的其它因素,它就是“肺纖維化”。

我想也許是因為“肺纖維化”是個漸進的過程,可能幾十年前就開始了,甚至可能是先天性疾病,這些我們無從所知;也許因為它不能算作這次疾病的直接原因,所以沒有把它當作其中的一個死亡原因列出來。從這個角度看,很多類似的“肺纖維化”死亡病例,雖然很重要,因不是“直接原因“,可能就被忽視了,被“肺炎”,“心髒衰竭”或其它什麽所謂的直接死亡原因所代替。那麽一般民眾恐怕也就不知道什麽是“肺纖維化”了。

根據美國肺髒協會,美國有140,000人被診斷出患有“肺纖維化”,應該屬於比較少的疾病。我不知道醫學上是如何統計死亡的,例如每年的“肺炎死亡率”,“肺纖維化死亡率”是如何統計出來的,如果是二者的並發症,又如何統計哪?我猜測應該以直接死亡原因為主,希望當醫生的,或學醫的朋友能指點迷津,在此提前謝謝了。

其次是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肺纖維化”的病因很複雜,有吸煙因素,空氣汙染問題,藥物作用和遺傳因素等(以後還會詳細介紹)。如果人們有這方麵的知識,就可能提前采取一些預防和治療措施,不至於拖到最後出現危險的時候。這一點對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特別重要,更應該引起重視,而且是越早越好。比如,如果你的父輩或祖輩有因肺病去世的,除了肺結核外,也可能有“肺纖維化”的問題。我們知道,解放前肺結核病很常見,電影電視劇裏病人吐血,其實就是患了肺結核。後來有了預防的結核菌苗,疾病得到控製,現今肺結核已經極其少見了,但“肺纖維化”依然是個嚴重的醫學問題。

看到一篇報道說肺纖維化的誤診率可能高達80%,足以說明其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我想也許因為“肺纖維化”的起因過於複雜,通常又不被考慮為“直接的”死亡因素,因而產生人們包括醫生對它的忽視。普通民眾的忽視,是因為缺乏這方麵的資訊,對它不了解;而醫生的忽視,可能是不得已,或其它什麽原因。

原創博文推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白水之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ge' 的評論 : 同情。希望大家重視這個疾病。
xiaoge 回複 悄悄話 我一個同學昨天晚上因肺纖維化去世了,他從2011年就發現有這個病,這次是因為肺炎住院,結果就出不來了。
Yz_river 回複 悄悄話 “現今肺結核已經極其少見了。。。”,實際上肺結核現在仍然很普遍, 包括中國在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