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CRC) 是全球人類第四大死因。然而,盡管CRC篩查能夠早期檢測腸癌,發現並去除潛在的癌前增生 - 俗稱息肉(polyps),但結腸直腸癌的篩查率仍然很低,通常低於60%。專家普遍認為,從50歲開始,人們應該定期接受CRC篩查。
結腸鏡檢查(Colonoscopy)被認為是CRC篩查的黃金標準。在這個過程中,醫生通過結腸鏡檢查你的整個結腸,結腸鏡是一根裝有小攝像頭和燈光的軟管。在結腸鏡檢查期間,你的腸道需要完全清空,以便醫生能清楚地看到你的腸壁。
做過結腸鏡檢查的人都知道,即使不用麻醉,檢查的過程一般都不難受,最“難受”和“難忘”的應該是鏡檢前的清腸準備。一大瓶似甜又似鹹的藥水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喝完,將肚子完全排空,著實不容易。
對結腸鏡檢查前“清腸”準備的擔憂,可能是導致結腸鏡篩查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大多數人對“結腸鏡檢”都很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結直腸癌篩查還有其它的選擇。
CRC篩查試驗其它選項介紹
雖然結腸鏡檢查是腸癌檢測的黃金標準,但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meta-analysis)發現,“糞便血液檢測”與腸癌篩查率的提高有關聯,而且“糞便血液檢測”可以通過醫生處方在家裏進行。如果檢測結果異常,患者仍需要結腸鏡檢查,以確診癌症或摘除息肉,預防癌症。
2016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更新了CRC篩查建議,規定患者和醫生可以在現有的篩查測試中進行選擇。
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共批準了三種類型的家庭用CRC篩查試驗:
對於所有這些測試,你隻需在家裏用一個kit收集糞便樣本,然後將樣本送給醫生或實驗室進行檢測。這些都不需要像結腸鏡檢那樣提前進行清腸準備。
聽說篩查測試盒在某些網站上也有銷售而且價格很便宜,我對這類不需要處方就可以在網上購買的醫療產品質量深表懷疑,最好還是通過醫生提供的處方來處置為宜。
在家進行CRC篩查的利弊
在家自己取樣的檢查方法,簡單,易行,無痛苦,而且費用比鏡檢低很多。最大的益處是不需要“清腸”,也不需要等待十年才查一次。
2016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篇綜述文章得出的結論是,所有這三種家庭測試對低風險人群而言是有效的第一步。然而,所有的試劑盒,以及結腸鏡檢查本身,都可能漏檢可能存在的息肉,而這些息肉可以而且應該在結腸鏡檢查時清除。
FIT篩查測試已經使用了大約10年。如果在做家庭檢查時癌症或息肉沒有出血,結果有可能是陰性,因此應該每年重複一次測試。(而對低危患者建議的結腸鏡檢查是每10年進行一次)。FIT檢測癌症的準確率為79%,假陽性結果(即不存在癌症) 約為5%,這使得結腸鏡檢查成為進一步檢測診斷的必要手段。
研究表明,多靶點糞便DNA檢測(Cologuard目前是FDA批準的唯一品牌)檢測癌症的準確率為92%。然而假陽性測試結果也偏高,約14%,明顯比FIT測試假陽性高。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專家建議每隔1到3年重複一次這種測試。
多年來,我們一直使用gFOBT檢測糞便中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與FIT或DNA糞便測試相比,gFOBT的準確率最低,隻能鑒別20%到50%的癌症。目前,這種測試的作用越來越有限了。
CRC篩查的成本考量
CRC篩查的另一個障礙是患者的自付費用。《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強製規定,保險計劃應全額覆蓋包括結腸鏡檢查在內的CRC篩查測試,患者無需自掏腰包。
然而,覆蓋範圍並不適用於在做結腸鏡檢查時發現息肉並將其去除,結腸鏡檢查從篩查轉為診斷過程的費用。覆蓋範圍也不適用於CRC FIT或DNA篩查結果陽性後的診斷性結腸鏡檢查費用。
這種覆蓋範圍不足意味著患者可能需要支付數千美元來完成建議的CRC測試。
哪種CRC篩查適合你?
向你的醫生谘詢,彼此坦率討論你的擔憂和風險。總的來說結腸鏡檢查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大多數人發現結腸鏡檢查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麽痛苦。高風險人群通常在80歲以前確實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對於其他50歲以上的人來說,進行檢測或開始篩查程序是關鍵。忽視結腸癌的可能性是人們可能犯的唯一錯誤。
題外話:目前國內非常推崇“無痛腸鏡檢”,其實就是全身麻醉,患者感覺不到任何不舒服。個人還是推薦不打麻藥,雖然有些不適,但完全可以接受,畢竟麻醉是有風險的。不打麻藥的另一個好處是你不需要家人陪伴,檢查完可以自己開車回家。同時你還可以與醫生一起觀察自己腸道內的情況,讓檢查變得更透明和直觀。
有些人腸鏡和胃鏡一起檢查,我個人的體會是不打麻藥做胃鏡檢查很難受,嘔吐感很強,估計許多人無法忍受。如果你是腸鏡和胃鏡一起做,個人覺得還是打麻藥為好,一舉兩得嘛。
參考:
這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專業文章發表,重新整理和翻譯也需要對應的專業知識。因為你不是原文準確翻譯。
在北美腸鏡檢使用麻醉是預設,要不要麻醉是自己的選擇,醫生通常沒有異議。如果你是緊張型的人,還是打麻藥吧。我前後兩次做腸鏡和胃鏡都選擇不打麻藥。做腸鏡時醫生還指著電腦屏一個部位告訴我,這是一個小息肉,然後去除了。其實腸鏡檢沒那麽可怕,我對麻藥的態度就像對所有藥物一樣:能避免盡量避免,是藥三分毒。
”在美國的大多數醫療保險中,過50歲後的結直腸鏡檢是醫療保險covered,所以一到年齡,趕緊去做“。這個說的正確。能告知你的coverage幾年可以做一次腸鏡檢?
"在美國,我沒見過哪個醫生給我選擇,可以不用麻醉方式"。你下次做腸鏡檢的時候,問一下醫生:能不能不用麻醉?你就知道你有選擇了。實際上在文學城就看到幾位博主提到過不用麻醉。
“文學城有許多沒有美國醫生執照的博文熱衷於寫健康指導文章”。你這是什麽邏輯?難道有執照的醫生才能寫科普? 另外醫生忙著看病,有時間給你寫科普嗎?
“有底氣”是因為我寫的科普都有權威的參考資料做後盾,其中包括哈佛的資料。
在評論自己不熟悉的問題,尤其是科學議題之前,還是多讀點相關資料在說,否則讓人笑話。
文學城有許多沒有美國醫生執照的博文熱衷於寫健康指導文章,還要加一個帽子-哈佛。為什麽有底氣寫這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