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楠楠

一屆草根 留學美帝 胡說八道
正文

開腔: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我愛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2016-01-28 19:14:55) 下一個

默默的看了你這麽多年,當我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難言,總是全心全意出現在電視機前。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愛我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至今仍為劇迷稱道。OPEN開腔特邀大拿共同探討這部中國第一情景喜劇的前世今生。

 

本場大拿

涼油鍋:@我愛我家全球影迷會 主頁君涼油鍋;

nk丟丟:《我愛我家》骨灰級粉絲,寫了二十萬字的解讀,書稿將在今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飛戈:紀錄片導演;

P孩怪怪:新媒體廣告人;

小路啊:機關任職,學而不精,曾表演相聲,曾創作漫畫;

知不具:中文專業學生。

 

 

《我愛我家》是中國情景喜劇高山仰止之作

在導演英達看來,劇中有沒有笑聲是判別情景喜劇的重要標準,《編輯部的故事》裏並無現場笑聲,所以《我愛我家》才是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而作為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之作,《我愛我家》一上來就是高山仰止,可以毫無爭議稱之為中國第一情景喜劇。@飛戈 評價說:《我愛我家》參與感很強、時代感很強,後來者無法超越,也就《東北一家人》能夠得到其尾巴。而後來的《武林外傳》,在很多橋段和一些喜劇藝術表現形式上,也被@P孩怪怪 視為有《我愛我家》的影子。

 

開腔: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我愛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在《我愛我家》之前,同一幫人馬創作的《編輯部的故事》,更像是輕喜劇,整體上已經是情景喜劇的架構,但喜劇元素和力道都小於我家。” @小路啊 說;因為喜歡《我愛我家》建立微博賬號 @我愛我家全球影迷會 的@涼油鍋 認為:我個人覺得,編輯部還是偏文了一些,知識分子氣質濃,諷刺性更明顯,《我愛我家》相對含蓄,而且更接地氣

 

更近一步說,《我愛我家》的曆史地位也有特殊時代的因素。《我愛我家》如同日本的大河劇一樣,從一個家庭裏發生的故事,反映大時代的變遷。而拍攝當時相對寬鬆的審查環境也讓這部內涵劇有了被廣為人知的客觀條件,雖然最終播出的電視台版本有所刪減,但專注於研究《我愛我家》的 @涼油鍋 說:這片子能在電視台放,簡直是已經到了讓人無法理解的程度了

 

開腔: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我愛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英達、梁左以及王朔,精英階層創作的通俗作品

《我愛我家》的成功,是編劇,導演,表演和那個時代綜合的功勞,缺一不可@我愛我家全球影迷會 的主頁君 @涼油鍋 說:後來所有的喜劇,或者影視劇,都湊不齊這四大因素。但即便如此,編劇梁左還是成為了本劇的靈魂人物。最初,英達本是找王朔編劇,王朔忙得沒空,向英達推薦了梁左。正如 @小路啊 所說:梁左憋了這麽多年的機靈,在《我愛我家》裏完全釋放。梁左甚至自稱把原本要拿諾貝爾獎的創意給了《我愛我家》。

 

開腔: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我愛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我愛我家》和《老友記》這樣的工業化產品不同,其個人情懷分量更大。英家父子、梁家兄弟……《我愛我家》的整個主創團隊,完全就是朋友間的合作,興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創作調性得以統一完整。王朔,梁左,英達,這幫人都是當年的顯貴之家,用現在話說就是紅二代、官二代,他們是知識貧瘠的年代的文化人,有閑有錢有思想,也有視野@小路啊 說,倉廩實知禮節,精英階層的情懷和視角使作品更有深意和內涵,而梁左對生活細膩的觀察和資深的相聲創作經驗讓故事內容和包袱設置更接地氣。而梁左更是堪稱王朔的靈魂伴侶,王朔在小說《和我們的女兒談話》裏,就把自己和梁左合並成一個人了。

 

梁左豐富的相聲創作經驗,也形成了《我愛我家》鮮明的台詞風格。@我自橫店向天笑 認為,梁左相聲創作中的包袱設置方式、諷刺的基調,受馬三立的影響非常大。經常在@我愛我家全球影迷會 微博上分享《我愛我家》與相聲帖子的 @涼油鍋 表示讚同:劇本裏是有一段直接根據馬三立先生的相聲改編的台詞,但不止於馬三立,《我愛我家》中那句非常著名的這麽大歲數兒還能抓著壞人嗎,也在薑昆的相聲裏用過。

 

在 @小路啊看來,《我愛我家》本身就是一超級大相聲:兩個人對話的時候,基本就是一個捧哏一個逗哏@涼油鍋 說:我整理過我愛我家裏提過的相聲、小品、歌曲,隨隨便便總結了一下,超過一百條。引用樣板戲也有幾十處,偉人語錄那就沒數兒了。這是那個時代過來人的烙印;如果是小孩子,根本聽不懂。但聽不懂也完全不影響笑果,聽懂了,則笑過之後還可以多一層回味。”@小路啊 說:前一段時間微博上一度很火的社會主義梗,我覺著跟這種喜劇效果原理是一致的——是對官方話語的消解,將本來嚴肅的、無趣的八股文和接地氣的生活放在一起,產生笑料。”@涼油鍋 表示讚同:就是對主旋律內容的庸俗化,以達到反差笑果。

 

 

《紅樓夢》情節和老幹部形象

梁左非常尊崇《紅樓夢》,他曾是紅學會會員,想創作一部自己的《紅樓夢》的私心便不足為奇。《我愛我家》和《紅樓夢》對的上的場景不勝枚舉。

 

@涼油鍋 專門做過整理:《我愛我家》裏麵有很多直接引用《紅樓夢》原句、詩詞、句式、結構;有一集叫彩雲易散,這就是紅樓夢判詞。朝陽台詞春恨秋悲皆自惹也是直接引用;老和同誌要吃的那種複雜的打鹵麵,跟紅樓裏做茄子的流程描述有類似的地方。梁左是將《紅樓夢》的一些情節現代化了:三代人的人物結構設置和《紅樓夢》三四代人的故事相對應;賈府對應賈府;120回對應120集;和平發現方科長照片,和《紅樓夢》裏鳳姐賈漣賈母那場的神似……@我自橫店向天笑 說:所有中文創作者最後的創作野心都指向了《紅樓夢》,這也是我覺得《我愛我家》最牛逼的地方——站在了最巨的巨人肩膀上

 

開腔: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我愛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而劇中的另外一條線——“老幹部傅明的提幹曆程和共和國曆史沿革的同步,更是被梁左用草蛇灰影的創作手法揉碎在整個劇本中。@nk丟丟 對傅明這個人物形象做了深刻分析:

 

解放後,剛剛二十多歲的傅明就當上了領導獨擋一麵,而且是管錢管物的的實權派。更牛的是老傅獲得過的獎狀,隨便一翻,就有173張。包括大煉鋼鐵積極分子1957年)、農業學大寨先進個人63年至70年代末)、批林批孔衝鋒在前’(1974) ,而撥亂反正以後,還能擔任局裏的二把手。也就是說,除了66年左右短暫被揪出來成了走資派,他幾乎一直屹立不倒。可作為一個45年以前參加革命的幹部,他最後的職務僅僅是一個副局級的局長。他敢保胡學範,又不太被同事喜歡,和老胡老穆老吳老陸都處不太好,家裏出了事,老薑小李也都不幫忙。這都是為什麽呢?

 

問題的答案,皆源於他最大的弱點,也是最大的立足之本:剛正不阿。從文怡找他要批文以及誌新家中待業來看,這份正直絕不是裝的。而且老傅的單位不是清水衙門,用他的話說我這一生管錢管物,現在的馬局長,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在上級看來,這個人忠誠可靠,隻要不犯路線錯誤,絕對可以放心使用,偏偏傅老又是那種發自內心擁護既定路線的人,路線錯誤不但不會犯,連想都不會想。但這樣一個人,作為中層幹部則可(局長在北京也就算個中層幹部),把這樣的人提上來,一來要犯眾怒,讓其他中層極其不滿;二來,如果我犯事,這個堅持原則的人,會手下留情嗎?

 

而在群眾看來,他是和自己生活關係沒什麽直接瓜葛的大領導,隻要做到了剛正不阿,基本就是一個好官了,威望絕對低不了。但越是剛直的人,道德感就越缺乏彈性,容易把和自己不同意見的人往死裏整,而自己往往覺得是在替天行道。不對領導,對不上群眾,那矛頭指向誰呢?就無怪平級同事們,哪怕恩同再造的老胡都對他有意見了。可以想象,如果有什麽去中央黨校進修的機會,大夥兒寧可廢掉名額,也不願意讓老傅得到機會。可就算恨得牙根癢癢,大多數人也不敢害他,這個人打骨子裏信仰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一旦進入政治鬥爭狀態,絕對是陰狠狡詐、睚眥必報,而且手腕高明。你看,抄了他的家的那個張叔叔,他甚至都不用親自拍板,就能給發青海去。又是上級信任,群眾擁護,搞倒他的可能性大,還是惹禍上身的可能性大。

 

這是《我愛我家》裏最複雜而深刻的形象。他真實地體現出那個年代老幹部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而且在階級鬥爭式的政治生涯中陰狠狡詐,卻又偏偏和剛正不阿的性格渾然一體。他還染上了很多小市民習氣,既有好的又有壞的,有時虛榮,有時貪婪,有時是慈愛的長輩,有時是好奇的老小孩,顯得有血有肉。官僚形象,讓這個角色深刻;剛正不阿,讓這個角色可敬;小市民習氣,讓這個角色可笑又可愛。

 

這一點上,《我愛我家》就像一部推理小說,把散落在各集的線索拚接起來,成就了傅老這個完整的形象。

 

 

《我愛我家》的時代特色和全民有共同生活經驗的年代

作為92年市場經曆改革後第二年上映的一部諷刺喜劇,《我愛我家》很具有當時的時代特色。申奧、日本天皇來華、倒買倒賣、下海經商、走穴賣藝、出國熱、《霸王別姬》張國榮、世界杯、氣功大師……所有這些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元素,在《我愛我家》中都有被提及。同時,我愛我家還十分超前地進行了廣告植入:八喜冰激淩、萬燕VCD、喜樂、娃哈哈果奶、大大泡泡糖、麥當勞……這些極度真實的品牌、零食的出鏡、如今來看滿滿都是回憶。

 

開腔: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我愛我家》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


 

對於@飛戈 來說,懷念《我愛我家》便是在懷念放學回家的黃昏裏,伴著家裏做飯油煙味道跟著電視裏的劇情傻笑的日子:那還是個全民有共同生活經驗的年代,如今已等級分化了

 

在 @nk丟丟 看來,想用活在夢裏來逃避現實似乎有點不靠譜。與其竭力模仿,還不如好好把《我愛我家》的原汁原味品透。《我愛我家》骨灰級粉絲,@nk丟丟 進一步表示,比如我寫了本《我愛我家》的解讀,2016年上半年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著急的朋友可以先找初稿看看可以算是粉絲對於《我愛我家》,也是80後對於90年代的回憶,同時也能希望幫助9000後更深入地了解《我愛我家》的梗和時代背景,幫助他們在開心的哈哈大笑之後,對於這部內涵豐富的情景喜劇多一層回味和體會。

 

如果你想和OPEN裏的各類小夥伴共同參與討論,請掃描以下二維碼安裝我們的APP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