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楠楠

一屆草根 留學美帝 胡說八道
正文

幾點看法:關於疫苗的恐慌

(2016-03-30 00:07:18) 下一個

文 | 闌夕

1、“山東5.7億非法疫苗案”的真正致命之處在於,即使距離事情發生已經過去了這麽久,同時民間輿論的反彈也罕見的激烈,但是迄今為止,這批問題疫苗的流向還是沒有公布。僅在這個問題上,我不認為是政府有意隱瞞和彈壓,而是真的做不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監管製度的失靈也不是一朝之患,在千瘡百孔的材料中追溯線索,加上官僚體係對於燙手山芋的避之不及,的確太易撞上懸案。

2、於是就有了恐慌,專業人士痛心疾首,認為這讓疫苗科普的多年之功毀於一旦。在相似的邏輯推演下,媒體變成煽風點火的反派,民憤化身愚昧不堪的醜角,仿佛鐵屋之中的歲月靜好被窗外的失火呼叫驟然打破,從睡夢裏被吵醒的人們開始皺著眉頭詛咒噪聲:其實隻是一堆茅草被點燃罷了,蔓延過來的可能性極小,不必危言聳聽,叨擾美夢甚是可惡。

3、隻是,恐慌和疼痛一樣,屬於正常生理機製的應激反應,有利於提升避禍意識及習慣,壓製恐慌隻會降低神經的敏感度,無異於在炮彈外麵裹上糖衣喂人服下。疫苗這事,大量有效信息被庇護、隱藏,媒體報道有疏漏、有錯誤很正常,責備媒體煽動民憤,如果不是奉旨,便是真的自以為是的蠢。在這個國家,恐慌從來不是太多,而是遠遠不夠。

4、“道理我都懂,但是為什麽要在報到疫苗案時拚湊舊聞、專業缺失呢?”因為有能力有勇氣深挖且多年以前就在這裏為此奔走的記者王克勤律師唐荊陵們都被幹掉了啊,剩下來的乖記者隻能做到這種程度,這是自然的匹配結果,劣幣驅良幣,是你們自己首先不對良幣的離場感到痛心的。

5、吾國吾民,總是熱衷於基於微不足道的矛盾小題大做,比如為了介入維珍航空上的一場吵架而洶湧出征發動“網絡聖戰”,卻在遭遇切膚之痛時彎腰摸索所謂的“冷靜”和“理性”。就像那則老段子所言,高喊願意殺進日本與鬼子拚刺刀的人往往會對公交車上的偷竊行為默不作聲,因為他知道後者真的有被刺傷的風險。

6、稍作功課便不難發現,《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在六年前的查訪中就已提出冷鏈係統外包的風險:部分地區的疾控中心為了維護由權力衍生出來的市場,故意將疫苗運輸做成物流買賣,一旦出事,就由“蒸發掉”的商業公司承擔所有罪責。

7、一個山西省農村的家庭,第一個孩子打完乙腦疫苗後變成智障,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後備受寵愛,喝著名牌三鹿奶粉,然後得了尿結石……這不是作家筆下的劇本,而是出自《中國青年報》的特稿《最倒黴的家庭》。在這個悲慘而又現實的案例裏,涉事疫苗就是“高溫疫苗”,而專家組的調查結論是“不排除與接種疫苗有關”。

8、郎鹹平和時寒冰兩位經濟學家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爭論疫苗程序,前者支持完全的市場化,後者則認為應當由國有壟斷經營。坦率的講,由於嬰孩及兒童的身體發育和運作能力本就不及成年人,注射疫苗始終都是一個高危區域,強如美日等國也無法杜絕隱患滋生。但是,在不同的體製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但是站在受害民眾對立麵的情形,少之又少。

9、比如日本,疫苗側重於國有經營,因而政府在疫苗事故中處於被索賠的立場,國庫賠償、官員下台、製度重修成為三個標準步驟。而在美國,政府在疫苗接種領域定義為公眾服務機構,並不過多參與生產經營,於是此時政府所提供的就是救濟保障體係,如果疫苗出事,政府有義務帶動司法機構幫助受害者進行商業索賠,並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換句話說,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製及處理模式當中,沒有任何關於“遏製恐慌、疏導民憤”的考慮。

10、務必聽好,是因為有了壞事,才有民憤,不是因為民憤,才引起了壞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