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楠楠

一屆草根 留學美帝 胡說八道
正文

深度揭秘:古代太子妃為何成高危人群?

(2016-01-28 19:09:01) 下一個

 近日,一部名為《太子妃升職記》講述“太子妃”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升職為“太後”的古裝網絡穿越劇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的說其劇情雷人,格調不高;也有的說其追求個性,創意十足。這裏且不說這部穿越劇的是是非非,而要說的是古代真實太子妃刀光劍影、危險重重的升職之路和爭權奪利、死於非命的悲慘結局,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太子妃都能像劇中的張芃芃一樣幸運地順利升職為太後的。

    說起古代太子妃,人們就會想到最有名的韋妃。她是唐中宗李顯做太子時的妃子。李顯是唐高祖李治和武則天的兒子,韋妃也就是他們的兒媳婦。韋氏共為李顯生下一個兒子李重潤和四個女兒,即永泰、永壽、長寧、安樂四位公主。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李治駕崩,李顯登基,韋氏由太子妃升職為皇後,人稱韋皇後。

    李顯一上台,就重用嶽父韋玄貞,結果沒有多久,不想放棄權力的武則天就以此為借口廢黜了李顯,將他貶為廬陵王,另立他的弟弟李旦為帝。韋氏跟隨李顯到了房州,途中生下一個女兒,就是後來的安樂公主。李顯本來就懦弱無能,被廢之後,更是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每當聽到武則天派的使者來了,就嚇得要死,想要自殺。反倒是韋氏臨亂不驚,製止李顯說:“禍福無常,最多不過是一死,何必這麽著急呢!”

    由於二人在房陵被幽禁期間,共同經曆了患難,備嚐各種艱難危險,所以感情十分深厚。李顯曾經私下對韋氏發誓:“如果以後萬幸,我能重見天日,一定會讓你隨心所欲,不加任何限製。”後來,在狄仁傑的勸諫下,武則天將李顯召回。聖曆二年,即公元699年,將他重新立為太子,韋氏也重新回到太子妃的職位上。但是兩年後,他們的兒子李重潤因為在背後議論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武則天賜死。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大臣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護太子李顯重新登上皇位,韋氏也就再一次升職為皇後。從此,開始變武周年號為李唐年號

    武則天在這一年12月16日在上陽宮就駕崩了,但是她留下了女主專政的典範,竟讓一大堆皇族貴婦人紛紛都想效仿。唐中宗李顯恰巧又很無能,這就更加給了韋後以暢想的空間。李顯很愛與自己共過患難的韋後,他履行了自己當年的諾言,放縱韋後為所欲為,於是韋後開始公然幹預朝政。更有甚者,她在昭容上官婉兒的牽線搭橋之下,與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勾搭成奸,並形成政治同盟。中宗對此居然不聞不問。

    韋後一黨越來越肆無忌憚,她的女兒安樂公主,公開賣官鬻爵,還想要當皇太女,甚至淩辱非韋氏親生的太子李重俊。李重俊忍無可忍,發動兵變,失敗被殺。一個叫燕欽融的人上書,指責韋後淫亂、安樂公主圖危社稷,結果被後黨、中書令宗楚客派人就在殿前殘忍殺害。中宗雖然沒有深入追究此案,但是也怏怏不樂。韋後一黨由此感到憂懼。安樂公主也想過當女皇帝的癮,念念不忘要當皇太女,於是慫恿母親臨朝稱製,好為自己以後鋪路。母女兩人一合計,居然在中宗的食物裏麵下毒,把他毒死了。

    韋後立16歲的李重茂為皇帝,自己掌握實權。宗楚客等人勸韋後自立為帝,他們密謀殺掉皇帝和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兵變,攻入宮中。韋後倉皇逃竄,跑到飛騎營。一個飛騎兵殺掉了韋後,把她的首級獻給了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在對鏡畫眉,軍士衝入,將她斬殺。宗楚客等後黨及上官婉兒都被殺,韋氏一門被族滅,武氏也基本被殺光。韋後本人的屍體被陳於街市中示眾。不可一世的野心家韋後和安樂公主,就這樣黯然地收場了。

    李隆基後來做了皇帝,是為唐玄宗。他的第一任太子是李瑛,和兩個弟弟一起,被武惠妃讒毀而死。按照無嫡立長的原則,年齡較長的忠王李亨被立為太子。武惠妃費盡心機,本來想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當太子,沒想到被李亨漁翁得利。而且這個倒黴的壽王後來連自己王妃楊玉環都被父親搶走了,這也算是一報還一報吧!

    李亨為忠王時,納兗州都督韋元珪的女兒為妃。後來李亨當了太子,便以韋氏為太子妃。不久一位姓張的女孩子被選入東宮,冊封為良娣。太子妃的哥哥韋堅任刑部尚書,與奸相李林甫鬥爭,失敗被殺。李亨害怕惹禍上身,於是上表,說自己與韋妃感情不和睦,請求離婚,得到了玄宗的批準。韋妃被廢,削發為尼,在禁中佛舍出家。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以後,韋氏並沒有被唐玄宗父子帶著逃走。她被遺忘了。長安陷落,她被安史亂兵殺死在佛舍裏。

    韋妃出師未捷身先死,她的太子妃升職記就這樣戛然而止了。不過,砍頭不要緊,自有後來人。張良娣由此獲得了機會。她的背景不錯,祖母竇氏是唐玄宗的姨媽,曾經撫養唐玄宗長大。她聰明巧慧,而且口才十分好。當時李亨去靈武,跟隨的士兵很少,每天夜裏睡覺,張良娣都睡在李亨身前,以為護衛。李亨說:“抵禦賊寇不是婦人的事。”張良娣說:“假如事起倉促,妾以身體抵擋,殿下就可以從後麵逃跑。”李亨非常感動。在靈武的時候,張良娣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李佋。生下孩子才三天,張良娣便起來為戰士們縫衣服。李亨急忙製止,她說:“現在不是養身體的時候。”於是李亨就更加疼愛她了。雖然在戰亂中,張良娣已經享受專房之寵,成為了又一個太子妃。

    天寶十五年,即公元756年,李亨在靈武繼皇帝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尊李隆基為上皇天帝。李亨非常信任大臣李泌。他想立張良娣為皇後,問李泌是否可以。李泌回答說:“陛下在靈武得到群臣的擁護,是因為要領導平定叛亂,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至於家事,還是應該等待上皇的命令,這也不過就是稍晚一年半載的事情罷了。”李亨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意見。

    張良娣此時野心開始膨脹,暗恨李泌。她與太監李輔國勾結,培植自己的勢力,並向唐肅宗進讒言,害死了敢於挑戰自己的建寧王李倓。李泌於是又趁著與唐肅宗夜談的機會,巧妙地開導這位皇帝,讓他明白將李倓賜死的錯誤。唐肅宗醒悟,表示絕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這就保全了別的皇子,尤其是後來被立為太子的李豫。

    至德三年,即公元758年,唐軍收複長安。唐肅宗返回長安,冊封張良娣為淑妃,幾個月後就又立她為皇後。又立在戰爭中立下大功的成王李俶為太子,改名李豫。李豫是個聰明人,見張皇後勢大,又心狠手辣,所以委曲求全,對她非常恭敬,百般討好她。本來他這樣也沒有什麽用,張皇後一心要除掉他,讓自己的長子李佋做太子。但是沒多久李佋就病死了,當時隻有三四歲,而張皇後的次子李侗更加年幼,難以對李豫形成實質上的競爭。這樣,李豫才暫時被張皇後放過了。

    張皇後越來越驕橫。她與太監李輔國本來表裏勾結,專權用事,但是後來發生了利益衝突,雙方產生了裂痕,矛盾越來越深。公元762年,太上皇唐玄宗駕崩。沒多久,唐肅宗也病重。張皇後想要掌控唐肅宗死後的政局,密謀除掉李輔國和他的親信程元振,但不慎陰謀敗露,李輔國、程元振搶先下手,領兵入宮,在長生殿肅宗的病榻前將張皇後強行帶走,幽禁於別殿。唐肅宗受到驚嚇,兩天後就死了。於是,李輔國等人殺死張皇後及其黨羽,擁立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

    由此可見,太子妃是個高危職業,要想升職為太後,常常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所以,不要總想著穿越回去做太子妃。即便得以一路過關斬將升職為皇後,也並不意味著就能功德圓滿,善始善終,照樣隨時都有可能被人在背後戳你一刀的危險。再說了,人在獲得一定權力後,也往往會被權力異化,而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了。韋皇後、張皇後都曾經和丈夫共過患難,表現出過人的美德,但是隨著地位的提高,逐漸利欲熏心,開始狂妄暴虐,倒行逆施,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如果她們能夠不改初心,嚴於律己,善以待人,謹守規矩,則將會在曆史上留下一代賢後的美名,而不會遭到如此悲慘的下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