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楠楠

一屆草根 留學美帝 胡說八道
正文

一部有關解答“人生迷茫時如何選擇”的電影

(2016-01-28 18:57:05) 下一個
幾個朋友不約而同地推薦日本電影《小森林》,介紹語是這麽說的:有一點沉悶,是講做菜的。但是,你既然能把《情書》這種片子看下來,應該可以。believe you.
 
抱著看一部行走的菜譜,外加舌尖上的日本的心情,看完了《小森林》的夏篇、秋篇、冬篇、春篇。和彈幕君一樣,心生淡淡的感動。如果說它的菜肴隻是讓人食指大動,食欲大開。那麽做著一道道菜肴的市子,才是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迷茫如何度過、大城小村如何選擇、愛情人生如何抉擇的治愈係故事。
 
任誰都會愛上這樣的小森。
日本東北地區某村落的一個小村落。沒有商鋪,買東西要去公務所所在的村中心。冬天不行要走上一個半小時。沒錯這都是缺點,也正是它所有魅力的由來。
因為遠離城市,所以安靜而貼近大自然,或者不是貼近,是身在大自然。
因為沒有商鋪,所以必須播種、耕耘、培育、采摘,仿佛回到原始社會一般地自力更生。
 
那裏夏天滿眼都是茂密的綠色,秋天風吹金黃的稻田,冬天目及之處都是皚皚的白雪,春天抬頭淺藍的天空下是粉紅的櫻花......美得令人發指。
一部有關解答“人生迷茫時如何選擇”的電影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於是小森的百姓也是簡單、直接、落後、年邁的。
他們大多年邁,討論的不是收成就是烹飪。
他們大多安居樂業,也會有討論老公懶惰或是秀秀奶奶級的恩愛。
這很像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每個人看到這樣美的畫麵都會歎一句:好想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但瞬間的向往有時候並不是真正的喜歡,甚至適應這裏生活,看上去樂在其中的人,如市子,也不一定真正的熱愛。

就像葉公好龍,寫龍,畫龍,真正眼見龍,卻嚇得半死。被小森的美好吸引,卻不一定能承受背後的艱難。夏天嚴重濕熱,發黴的屋子,蚊蟲、熊和貓頭鷹造訪的深夜,田裏拔草,對於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很多城裏孩子幾乎無法生存。所以我必須抬出我鍾愛的那句羅曼羅蘭說的話: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一部有關解答“人生迷茫時如何選擇”的電影
>市子的彷徨:生活在熱愛的地方才是對自己的忠誠。
小森裏隻有兩個年輕人。市子和學弟悠太。
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曾經走出過小森。料想很多小森的年輕人都和他們一樣,渴望著通過上學、就業等途徑走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被城市燈火迷住留下的便不再回小森。
 
有一種人認清了城市現實社會的爾虞我詐、人心醜惡後,感受到小森的人世才是自己所愛,所以義無反顧回來,這是悠太。

另一種人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隻能逃回小森。但並不甘心一輩子在此,這是市子。所以她始終不搭建培育番茄的溫室,難以樹立紮根在此的決心。

曾有兩個人戳破了市子的逃避與軟弱:吉子和悠太。
吉子吐槽自己上司時遭到市子的批評,她轉而把憤怒對準了市子:你自認為經驗豐富到已經可以說出這樣的話了?明明什麽都不知道,你有好好同他人相處麽,你有資格說這些麽!話糙理不糙,小森的老奶奶讓市子送一些在城裏工作是關照過她的人,她說並沒有這樣的人。老奶奶隻好悻悻離去。
 
悠太更直接,我一直很佩服你獨自一個人卻努力地生活,但其實總讓人感到對最重要的事情,你總是躲躲閃閃,遮遮掩掩,自我欺騙,卻用“努力”這塊幌子在遮掩這一切,你難道不是在逃避嗎?

是選擇去大城市還是留在小鄉村?其實無關生活環境、配套設施、發展前景,隻在於你的心理價值。
一部有關解答“人生迷茫時如何選擇”的電影
 >市子的愛情:世上最肮髒的莫過於自尊心,但餘生我依然需要這自尊心如影相隨
每一顆胡頹子樹都有一段故事。市子離開小鎮後,經曆了一段和男友同居的日子。有一天,兩人看到一顆胡頹子樹。男友個高,輕巧摘取。市子個矮,卻要拚著命起跳自己去摘。男友不理解她的要強,帶著一股自卑與不甘心:我是鄉下姑娘,能比的隻有體力。回到小森,曾經被自己想摘摘不到的胡頹子,卻因為碩果累累無人問津,而掉落腐壞。
 

市子的第二段感情發生在超市工作時,孔武有力的市子被帥氣的同事稱作女漢子。因為心疼這位帥哥隻能吃麵包加維生素,市子開始做雙份便當。然而無意間聽到帥哥談及嬌氣的女友和自己的心態,便當和心意一樣,再也無法送出。
 
市子的第三段是和學弟悠太。對於悠太,市子有著好感,親切感,信任感,但也有她的分寸。畢竟悠太和吉子是一對戀人。在所有人都看著這對一起喝甜酒釀,一起運魚的男女能成為cp時,他們卻最終成了別人的新娘別人的丈夫。也許從那一刻起他們的結局就已注定:悠太心屬小森,而市子心在遠方。
 
影片的最後也沒有給市子的老公一個清晰的鏡頭。也許導演了解人心,這樣能幹勇敢獨立的氧氣美女,在我們心中任何一個隻在鏡頭裏露一麵的男子,也是讓人覺得配不上她的。
一部有關解答“人生迷茫時如何選擇”的電影

>不辭而別的母親,每個人追求愛情和自由的權利都值得捍衛。
為《小森林》沒有對觀眾進行道德綁架而幹杯。
在正劇裏,福子這樣的母親,拋棄女兒不辭而別,留她一人艱難地生活在世上,是要背負道德罵名,浸豬籠也不為過的。但是《小森林》卻不願意給這樣簡單的定義。
 
缺失父親的家庭裏,福子是個單身的母親。但從女人的角度,她是美麗的、可愛的、智慧的,也是寂寞的。美麗在外表,可愛卻在鍋碗瓢盆之間。以豐富的想象力和自圓其說的胡謅,給幼小的市子撒下了尋找多年的有趣謎語。比如肚子餓的咕咕叫,福子說這是因為胃裏住著青蛙。母親讓市子以為福斯特醬油是自家發明,以為nutella真的是母親口中的“抹了吃”。
 
這個孩子氣的可愛母親獨自養育市子到18歲。她說:做菜能看出人心。除了潛移默化教會市子一手好廚藝,也在無聲處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多年後市子從青菜心剝不剝莖的微小差異裏,看出了母親的不易。
 
市子十八歲的某天,母親突然不辭而別,在這之前有一個有趣的外國人叔叔來過他們家。這是母親的舊日戀人。是不是和母親的離開有關呢,導演沒有交代。
 
孤獨的市子沒有怨恨也沒有過多的悲傷。母親有權利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伊能靜曾說,她非常感謝母親,即使在父親離開後也沒有教他們學會怨恨,她總是說你的父親是個自由的人。很好的人。母親的菜對於市子有獨特的味道,那是母愛。但這不代表母親不可以選擇自由,在市子可以獨立的時候。
 
紫陽花茂盛的春天,市子選擇了離開。為什麽選擇春天作為《小森林》的完結篇呢?也許春天本來就是重生、新生的季節。小森依然是那個美如畫的小森,但市子已經不必以此作為借口,她有了勇氣離開。
 
如果你留在一座城市,不是因為喜歡。那是對自己的不忠。
如果你留在一個人身邊,不是因為喜歡,那是對愛的不忠。
市子可以做出心曠神怡的食物,是因為喜歡小森。市子不肯離開又不願常留,是因為害怕外麵的世界。
我想我感動,是因為市子在小森林裏製作的凝結自然的食物,也是因為市子最後的離開。
 一部有關解答“人生迷茫時如何選擇”的電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