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楠楠

一屆草根 留學美帝 胡說八道
正文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2016-01-28 18:42:53) 下一個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紅色封麵的《米其林指南》,在美食家心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推薦的餐廳和美食足以讓很多人刷爆信用卡。

 

隨著中國越來越有錢,好多去日本的遊客專門組團光顧當地的米其林餐廳,每人的費用不含機票、住宿都要3萬塊以上。這種土豪遊的最大賣點,就是餐廳都選自食客心中的終極寶典——《米其林餐廳指南》。

 

雖然量中華之物力,已經讓列強納頭便拜,口稱土豪。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大陸餐廳入選過“米其林”。

 

難道大陸的中華料理,米其林看不上?

 

遊泳圈賽過輪胎先生的值班壹讀君丨國賀33

 

不點評菜肴的工程師造不出好輪胎

法國經常被人貼上“美食”和“奢華”的標簽,擁有悠久曆史的《米其林指南》隨之就獲得了一副高大上形象,其對餐館和食品的評級,完全可以左右消費者的錢包和從業者的命運。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1900年的米其林餐廳指南

 

換個角度來說,《米其林指南》在美食指南中全球銷量最高,有超過7億的發行量,五分之一以上的法國人會隨時閱讀,所以,晚一百年誕生的話,它大概就是個高端付費版的大眾點評……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扒下它神秘的內……麵紗:一家製造輪胎的公司,怎麽就能讓廚師們又愛又恨?

 

最早的《米其林指南》,其實是米其林輪胎公司發給司機的行路指南,書中提供在法國旅遊的資訊,包括寄存、維修、住宿、餐飲及電報服務等內容。1900年,法國公路上能開的汽車不到3000輛,自駕遊一點兒也不浪漫,反而可能在窮山惡水遇險。不過,米其林兄弟倆——安德烈和愛德華高瞻遠矚,認定不遠的將來人人奔小康,家家有汽車。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米其林的肇事……肇始人米其林兄弟。左邊是哥哥安德烈•米其林,右邊是弟弟愛德華•米其林

 

所以,為了提高輪胎的需求,就要提高汽車的需求。為了提高汽車的需求,當然就要說服人們到遠處好吃好玩的地方。為此,他們決定為新司機們免費編撰一本便捷的旅行指南。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可以注意下,左邊的是當時的米其林輪胎人,讓人很想召喚奧特曼

 

這樣看來,《米其林指南》就是場長達一個世紀的大規模營銷,這本進入千家萬戶的手冊,最初肩負著讓米其林輪胎露臉的變相廣告功能。

 

第一本《米其林指南》誕生於1900年8月,首次發行就達到了3.5萬本,400頁的口袋手冊介紹了1400處旅館、飯店、維修點、火車站、配件商店等豐富內容。之後的連續20年,司機們都可以在修車廠和輪胎經銷店免費拿到紅色封麵的指南。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1904年到1914年,米其林增加了北非、地中海沿岸、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旅遊手冊,封麵也不再限於紅色,逐漸分化為紅綠兩種,紅色介紹酒店及餐廳,綠色提供旅遊信息,在今天備受推崇的是紅色指南。

 

1920年是《米其林指南》的重要轉折,紅色指南開始在書店以7法郎出售,不刊載任何商業廣告,同時實行嚴格的評審製度,評審員在走訪店家時要自掏腰包,以維護評選的公正客觀。據說,這是因為安德烈在進入一家經銷商時,發現指南被用來墊桌腳……米其林說:“人們隻尊重他們需要花錢買的東西。”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1926年,《米其林指南》上開始出現為餐廳評分的星級係統,成為全世界最負盛名的飲食評分係統之一。評判的標準既包括菜肴品質,也囊括服務質量、裝潢、餐桌擺設、餐具、上菜順序等等。

 

一顆星意味著“值得停車一嚐”,兩顆星意味著“值得繞道前往,但消費不菲”,三顆星當然是登峰造極的超神美味。

 

2005年,全法國得到三顆星的餐廳隻有26家。

 

小星星除了頒給餐廳,也會頒給廚師,三星“食神”成為了許多廚師奮鬥的終極目標。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近些年,在中國大城市出現了一些以米其林為賣點的餐廳,其實是邀請米其林的星級廚師主廚,打擦邊球。

 

另外,並不是沾上“米其林”的餐廳都是星級水平,指南還會評判一般等級的餐廳,用“叉子湯匙”、“人頭”以及“銅板”符號進行標記。這樣一來,很多貼著米其林標誌的餐廳,隻是被這本指南收錄了而已。

 

米其林的詛咒,就是得了星星卻難賺錢

除了米其林,著名的美食指南還有戈特·米約、薩加特、《紐約時報美食評論》等等。但由於《米其林指南》誕生最早,評級也相對公正嚴格,因而擁有極高人氣和影響力。不誇張地說,一家餐廳獲得米其林星星,就相當於被重點標注標到美食地圖上。

 

不過,世界上也有很多名廚、名店不屑於米其林。接下來,壹讀君(微信:yiduiread)(微信:yiduiread)就開始說最喜歡的陰暗麵。

 

2014年,西班牙廚師比奧斯卡摘掉了自己家族餐廳獲得的米其林星,直接原因是他嚐到了一道奇葩的菜——上菜之後侍應生當著顧客的麵往上麵噴了一道香水。你可以想象當時比奧斯卡心中奔騰而過的千萬草泥馬。而長久以來,他都覺得米其林評星是個“緊箍咒”,因為指南上推薦的是“品鑒菜單”和一係列複雜菜品,顧客隻認這些,讓他無法創新。

 

他不是一個人。比利時廚師奧格也摘掉了他的星星,理由是他想自由地做炸雞,而顧客認為“這不是一道米星林星級的菜”。盡管《米其林指南》已經加入了各種風格的餐廳,但多數消費者還是更青睞傳統大餐,這迫使星級大廚們不得不走高端的法係大菜模式。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米其林的星星標誌,你確定這是星星……

 

就算不覺得米其林的星星限製了菜品,米其林星也會給經營者帶來壓力。

 

獲得二星、三星的餐廳和廚師並非一勞永逸,日後一旦將降低一顆星,餐廳的銷售額就會下降最高50%。為此,就不得不對服務和裝修進行投資,這之後,就是菜單的漲價。

 

比如在香港,共有20幾家小吃和餐廳獲得了米其林資格,許多老板卻苦不堪言。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一旦獲得米其林認可,房東就會成倍上調租金。經營傳統廣式糕點的“佳佳甜品”,原來月租是10萬港幣,之後漲到了22萬。這種現象被稱為“米其林詛咒”。《康奈爾酒店與餐飲管理季刊》指出,近半數米其林推薦的“樣板餐廳”都是不盈利的。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2003年,法國最著名的廚師伯納德•魯索瓦用獵槍打破了自己的腦袋。當時,《米其林指南》欲將他的三星餐廳降為兩星,“如果我失去那顆星,我就自殺。”獲得或失去一粒星,對餐廳都意味著百萬歐元的營業額。廚師界認為,《米其林指南》帶來的時刻完美、維持榮譽的壓力令人難以承受。

 

在法國之外,米其林指南共涉獵了24個國家,不斷擴張當中也遭遇了水土不服。一些美國廚師就極度不care它,認為它法國人在大搞關係網,對一些熟識的廚師慷慨大方,對其他人則極度苛刻。

 

當然,這些都沒有影響美食客手握“紅寶書”、走進米其林餐廳的步伐。

 

東京為什麽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米其林三星?

全世界共有100多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令人驚訝的是,其中數量最多的並不在法國本土(26家),而是日本(30家)。

 

東京擁有226家米其林星級餐廳,是米其林星星最密集的城市,排名第二的巴黎僅有94家。在中國共有7家三星級餐廳,分布於香港和澳門。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當然米其林餐廳是不會喜歡這種小餐館的

 

難道中華美食入不了輪胎小人的法眼?或者《米其林指南》對生魚片、拉麵情有獨鍾?這是個要分開解答的問題。

 

進入新世紀後,《米其林指南》在歐洲的影響力有所下降,轉而開拓海外市場,先在2006年出版了《米其林紐約版》,次年3年推出“東京篇”,日本成為全球第22個、亞洲第一個入選《米其林指南》的國家。2009年,《米其林指南》的“香港、澳門篇”推出,直到今天該指南還未涉及到中國內地的餐廳。

 

也就是說,中國大陸之所以還沒有一家餐廳被授予“米其林三星”,是因為人家還沒進入大陸而已。

 

一些業內人士將“香港、澳門篇”視為指南進入中國大陸的敲門磚。不過,一些前提條件還是有的,比如講究的法餐廳以及既懂吃又有錢的顧客,人均消費沒個三五千就是吃霸王餐。話說回來,要想嚐遍中國的各色餐廳,對指南製作者來說也是個浩大工程。

 

對於手捧指南到日本享受的遊客,壹讀君(微信:yiduiread)除了(微信:yiduiread)羨慕嫉妒,還是認為不必把它當作絕對權威。因為日本多數的米其林餐廳都是歐洲風味,一星以上的法餐廳就超過了50家。

 

在世界各地,許多揚名立萬的名廚,都是由米其林的星級廚師一手教出來的,這就在高檔餐廳的廚房裏形成了一個“米其林江湖”,讓指南偏愛的法係菜式得到無形推廣。至於日本餐廳獲得《米其林指南》鍾愛的,一位主要編者這樣回答:

 

法國和日本飲食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國都有美妙的食材,並對農作物和季節性時蔬有宗教般的敬仰。我們都有頂級的烹飪技巧。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好像並沒有什麽說服力嘛。

 

紐約共有6家三星餐廳,其中一家是壽司店Masa。店鋪中光吧台就價值6萬美元,選用日本進口木料。Masa的壽司選用了一種稀少的昂貴的魚,人均消費500美元以上。店主說,米其林認可他們的原因在於“賣相、簡潔和細節”。然後就是我們熟悉的日本人追求極致、精益求精的哲學,BLA BLA BLA。

 

至此,我們大概明白了,要想得到米其林指南的認可,至少要做到下麵這樣:

 

為什麽大陸沒有一家餐廳能入選“米其林三星”?丨壹讀百科 

 

一道菜的好吃與否,其實更依賴於個人口味和主觀特色。《米其林指南》對於國人來說,算是異國風情的、高端又不太接地氣的美食評判手冊,以它為參考去品嚐美食佳肴,絕對是豐富人生經曆的方式之一。但一本鍾情法國菜係的指南,讓它教導人們怎麽吃日本菜、中國菜,恐怕難以服眾。

 

參考資料:

米其林星級餐廳到底有多好吃,2015.3,網易旅遊專題

呂索普,在輪胎下尋找美食,2014.12,《世界博覽》

Ian Mount,米其林餐廳評級緣何風光不再,2014.12,財富中文網

Sam Kashner,Why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Chefs Don’t Want a Michelin Star,2015.10, Vanity Fair 

 

公眾號轉載,聯係我們並取得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