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賴子學科學 12. 自然語言

(2016-03-25 17:04:37) 下一個

對人來說,除了生命,最重要就是語言。對大腦來說,語言分‘用腦子說’和‘用嘴巴說’的話、或用書說的話(書麵語言)。先人創造了語言和它的邏輯係統,使概念成為聲音的映像並根據它的邏輯來‘思維’。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每句話、每個詞,對共享的人都有明確定義。我們那兒新來個老外,開會時,不解一個人說去方便一下的意思。有人告訴他:方便就是上廁所。開完會,美女經理過來說:“在你方便時,我想請你吃飯。”他當場暈倒!

誰都認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最有效的交際工具。像任何工具一樣,都有它的適應性,語言也有,就看你怎樣用它。舉個例子。當人們從遊泳池出來,跳進漩渦池的時候,嘴裏常說著:“熱!”。但過了一會,你再問,他們卻改口說成:“溫和”。牆上分明寫著池水是恒溫39.5度,怎麽能一會熱、一會溫和呢?原來,這裏‘熱!’和‘溫和’說的可不是溫度,而是感受!這時,我才明白腫麽同一個人可以用‘賊燙’及‘溫和’說同樣的溫度了。可為什麽有少數人自始至終說個‘熱’字呢?原來,用同樣的詞匯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東西。比如這個‘熱’字,既可以用來描述主觀感受、又可以描述客觀溫度。說395的水‘熱’是一點都不過份的。

就像‘……泉聲入目涼’一樣,你要是把這話說給個沒有詩意醫生聽,他會摸摸你的腦門兒後,送你進瘋人院。……聲音怎麽能進眼睛?眼睛怎麽能感覺到涼熱呢?!五個字裏倒有四個不合邏輯。別瞎說!這可是乾隆皇帝禦筆題在昆明湖邊漢白玉牌樓上的,還了得!皇上在這裏描述他的感受(藝術),也許是和同好交流(也許有實用目的:顯示他的高明)。幸虧那時沒有新聞發布會,擱現在,與會多數人都會暗想這皇上的腦子短路了。

語言的準確性對應用文是極端重要的,但對藝文就連標準也算不上。它可以誇張、可以聯想、也可以死活不分(擬人)……,隻要語法合規矩、別人懂得就行了。例如朦朧詩:“這時已聽不到,太陽有力的爪子在地上行走……”如果隻感受而不分析,就覺得這首詩要帶給你的是恐怖。有了這種感受,就不枉被稱作知音了。

中文是世上唯一用象形文字的活語言。當書法和藝文結合在一起,就給人更強烈的刺激。有人不管自然語言能不能描述越來的越多已知定量關係,想盡一切辦法,通過文學、曆史、甚至新聞,給你似是而非的感受,從而實現他們的忽悠。中國人恐怕是這方麵的祖師爺,少說有幾千年的係統研究。不信請看看《鬼穀子》,兩千多年前,口才技巧就被當成忽悠利器,被研究的如此精深。更別說當代了。

為了不被忽悠,我必須把語言所傳達信息先分為感情的、和數據的。然後,根據類型看它是否描述得當。比如說,描述定量關係用的不是數學而是自然語言,這就足夠讓我起疑。進而說得語焉不詳,就使我絕對不能信他。你可以說:這麽活著多累呀!你情願當個粉絲,把聽來的都當真。我可做不到,也許被忽悠怕了。

使用漢語的人最多,約12億,占世界的15%;其次是西班牙語、英語、阿拉伯語、和印地語。在科技出版物裏,使用人口占世界4.7%的英語,竟在91%以上;其次是德語、法語、俄語、和日本語。所以,英語就成了頭號的外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