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位先賢說:『一尺之椎,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用白話說就是:‘一尺長的木棍,每天都切取它的一半,幾萬輩子沒完沒了。’這話說出了長度(距離)的性質,聽著很有道理。讓我們來算算看吧。
……幾萬輩子,就算一萬輩子;每輩子,就算十六年(古人生孩子早嘛);每年,三百六十五天;乘在一起等於:五八四零零零零零。不算多,還沒上億嘛。那是貪官說的!可要是用它來當二的指數(日取其半),就是一個天大的數字,天下最大的計算機都裝不下。
還是試著切取一星期吧:一尺,在先賢時大概十六、七厘米,你切了七次,每次切一半。到了第八天上,你連拿都拿不了──木棍隻剩一毫米多長!你說:用機器拿。到了第二星期完,你連看都看不見──木棍隻剩十多微米長!你說:用電子顯微鏡看。那麽切取一個月後怎麽辦:那時木棍隻剩不到一埃(Å)長短了,到了原子大小。學過一點兒物理和化學的人都知道:你要是能把原子切開,就能製造出別的原素。最好是金子!
北京有個叫‘砂鍋居’的飯館。聽名字就知道它的湯不錯。還有秘密呢:除了大順軍進北京時關過兩天張,每天都留下一瓢湯在鍋裏,第二天再加上九瓢水煮。有明朝時的水分子,湯能不好喝嗎!一個老化學家去了,回來興奮地說:『我喝到三百多年前的水分子了!』──他不知不覺地被忽悠了。其實,就算那口鍋能裝一百升,第一天的水分子到了第一個月末就被稀釋的剩不下一個(阿伏伽德羅常數,6.02×1023/M),更別提三百多年了。
人類在一百多年前就清楚:到了分子和原子大小,一切都得以‘個'論,就像賣雞蛋一樣。描述這樣的環境,世界不再是連續的,得用‘量子論’了。出主意的叫馬克斯·普朗克;帶頭研究的叫尼爾斯·玻爾。過去,描述一切事情都有原因、有結果。用了量子論後,描述事情時也有不同:隻有結果──概率(幾率),沒有原因。就像擲骰子一樣。
我們不能苛求前麵提過的先賢,他不可能用兩千年後的量子論描述切取木棍。可那位老化學家呢?他博士也當過、院士也當過、還學過量子論和波爾,怎麽也會說錯呢?這就看出周圍人勢力強大了。為了某種目的,不管懂不懂得,有人用先賢的說法(先人說的,你能不信?當然還有別的法子,讓我慢慢道來。),忽悠到很多人,使沒人敢說不同話。最後,全社會跟著走,別提停下,走得慢都會被踩死。比躺槍還惡心。
在科學上,我們現今隻了解到1040以內的範圍(距離、長短)。用中國話說,就是‘一正’。跟人體長度最接近的單位就是米。若用米為基礎(100),往大裏說,可到1025米;往小裏說,可到10?15米。外推特別危險,一開頭提到的先賢就錯在因為外推上。如果來描述和解釋當前知道的,你不覺得他說的太離譜了嗎!
俗話說:“不可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