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賴子學科學 02. 自我和非我

(2016-01-31 13:56:22) 下一個

作為活物,首先得知道什麽是我,什麽不是。廢話,不知道這個,不成了二傻子嗎!不,二傻子也知道──誰見過二傻子邊啃著自己的胳臂,邊說:“這雞翅真香”?看來,‘知道’這個詞兒用的不對,得用‘感覺’才成。

二傻子能感覺我和非我、猩猩也能感覺、貓狗也能、蟲子也能;甚至植物都能。不然,西瓜和土疙瘩長在一起,讓你沒法吃。甚至單細胞都能:大到一個鴕鳥蛋,小到一個酵母菌,它們都能感覺到自己與環境的不同。簡單一句話:是活物,得對自己有感覺。

不管是對餡餅還是美眉,有了感覺才能有開頭。感覺到環境靠的是眼睛、耳朵、鼻子和手腳。如果不管解剖學家訂下的層次:器官、組織和細胞什麽的,直接去看對什麽有感覺、靠什麽,就知道我們可以感覺到──力、熱、聲、光和味道,靠的是一個個細胞收到環境的刺激、再通過神經傳進腦子裏。這些細胞長在眼睛、耳朵、皮膚上、等等,幹傳感的事兒,叫感受器。

我一直希望人類可以發出什麽來,然後收集環境的反射,引起感覺──像蝙蝠一樣。可惜是幻想。按說‘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人腫麽就不能進化一點點兒,發出什麽波來嗎!那樣特異功能也不算稀罕了。要是那波能再強點就更好了,可以用來殺人,我就可以寫道:“……一胡同的人都倒下了,不知是腫麽死的──原來有波。”後來,慢慢知道光幻想不成,不盡人意的事兒多了。例如,一頓辣椒飯下來,如同喝了一大桶熱水,渾身汗津津的,連腦門兒上都是汗珠。後來才知道,人類沒有辣味感受器,我們是用感覺熱的細胞來感覺辣的,還說‘熱辣辣’的。其實‘熱’和‘辣’毛關係都沒有,如果在身體外邊。

這種感覺在人都是中樞神經係統管的,它告訴身體的部件怎樣應對環境。辦法一部分是天生、大部分是學來的。天生的我不知道;學來的是靠條件反射(伊萬·巴普洛夫的發現)。後來,人們發現當胎兒七個月可有些條件反射,教育胎兒就成了大事了。說話、放音樂和撫摩的忙個不停,沒準對孕婦有點用;實行的人就說:孕婦要是高了興,生的孩子能整天愁眉苦臉嗎?可光照、觸壓和拍打法也太嚇人了。慶幸我生不逢時,不然就不會有現在的生日了,我非得早點兒出世,少受些折騰。我思量,這教育明著都弄不好,暗地裏不定搞成什麽樣呢。上過教育的新項目嗎?一切都得忽悠開道,出個千裏眼、順風耳都不算新鮮。

有個係統是不直接應對感覺的,它就是自主神經係統。例如,在野生動物園裏,你熄了火、瀟灑地走過去想給一頭漂亮的梅花鹿照上幾張。這時一隻大熊撲了過來。你和梅花鹿拚命逃走。結果十分老套,梅花鹿逃脫了;但你卻被熊困在車裏,手忙腳亂地打不著車、不停地喊救命。為什麽梅花鹿能逃走,靠的是‘自主神經係統’。這個係統使心髒跳動加快、暫停胃腸蠕動、產生更多的腎上腺素……一切為了逃熊。當然,你可以說鹿跑得快,所以能夠逃脫。可是,汽車跑得更快,但它是死物,沒有神經係統做準備,全看人了。

因為自主神經係統(植物神經係統)自動打理著,一切不需操心,也不催我念書,成了我的最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